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韩滉艺术创作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韩滉艺术创作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韩滉艺术创作论文

一、亲民常走访,田园多观察

韩滉担任唐朝宰相期间,为官清廉、为人和善。他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体察民情、为民分忧的工作中。他常常到农村百姓家里走访,了解和解决百姓的实际困难。通过长期的农村走访工作,不仅让韩滉开阔了眼界,还对广大农村产生了深厚感情。因此,韩滉开始凭借他深厚的绘画功底,以画笔展现自己用心体验到的乡村生活。唐朝的朱景玄曾高度评价韩滉以乡村为题材的绘画作品,他认为,韩滉画中的老牛、田地和农夫都栩栩如生、惟妙惟肖。韩滉创作的《田家风俗图》,其灵感就来自于乡村。当他看到农民每日辛苦在田间劳作,却要忍受艰辛困苦的生活,心里感慨万千,从而创作出这幅作品。《田家风俗图》描绘了农民的日常劳动生活场景,如丰收割麦、农垦灌溉、筛滤舂碓、持穗等。这四个劳作场景共同构成了整幅图画。更为别出心裁的是,韩滉为每个劳动场景都配上与之相应的诗作,用诗词和图画相结合的方式真实再现了农民生产劳动的细节和过程。这充分说明韩滉是个亲民爱民的官员,十分熟悉农村的生产生活。在《田园风俗图》的入仓劳动场景中,韩滉配的诗词大意为:农民一年劳苦,总算盼到丰收季节,辛苦了一年种出的粮食谷物都屯进了仓库,还没来得及高兴,就要面临缴纳赋税的沉重负担。诗词和绘画二者合一不仅反映出韩滉的现实主义绘画风格,还体现出他精湛的绘画技艺和深厚的文学功底。韩滉的艺术成就在于将现实主义绘画手法和严谨的作画态度相结合,使得画作呈现出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魅力。韩滉曾提到,他每次画画前都要以生活原型为基础,通过对原型的捕捉和描绘,呈现出与自然状态最相符合的艺术效果。在我国封建社会时期,绘画艺术是有一定社会、经济地位的人们用来满足自己精神享受的玩物。这些精美的绘画作品往往在上层社会的文人墨客中相互流传,绘画题材多以美丽的自然山水画、精细的宫廷人物画和轻快的花鸟虫鱼画为主。在这些画中,很少以反映穷苦人民劳动生活和农村生产活动为主题。这主要是由于,在上层社会享受生活的人们很少接触和关注底层百姓的生活。作为高官的韩滉是为数不多的、关注底层百姓并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作画的画家,他乡村题材画作的数量和深度远远超过同时代其他画家。《宣和画谱》收录了韩滉三十多幅画作,其中《丰稔图》、《农童戏蚁图》、《田家移居图》、《村社图》、《雪猎图》、《田家风俗图》等都是以描绘乡村风土人情题材为主的画作;《七才图》、《尧民击壤图》、《李德裕见客图》等都是以描绘乡村人物为主的作品;《古岸鸣牛图》、《集社斗牛图》、《归牧图》和《乳牛图》等是以描绘与乡村人们生活密不可分的家畜为主题的作品。宋朝诗人陆游看到了韩滉的画作后感慨道,看到画中农夫在枫林中放牛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想辞官回归田园的愿望更加强烈了。

二、精妙五牛图,画技天人合

在韩滉的《五牛图》作品中,共描绘了五头形态各异的牛。这五头牛有的低头吃草,有的抬头仰望,有的扭头舔舌,有的闷头走路,有的昂首向前。韩滉如果没有近距离细致观察过牛的行为,是很难将牛的形态绘制得如此栩栩如生的。《五牛图》画中的五头牛之间距离适当,牛以正面和侧面不同形态呈现,具有极大的视觉欣赏价值。这种别出心裁的构图方式显示出韩滉深厚的绘画功底。《五牛图》画幅不算太大,长度约为1.4米,宽度约为21厘米。虽然画幅不大,但韩滉在这幅画中充分展现出他精湛的绘画技艺,使得这幅画作流芳百世。我国传统的绘画手法为线条勾画,《五牛图》也是以这种手法进行创作。韩滉画中用线条将五头牛的形态勾勒得惟妙惟肖,与著名画家陆探微的一笔画不相上下。事实上,绘画艺术的精髓是写意而不是写形,传神是绘画的最高境界。然而要真正做到传神并不是凭借天赋就能够做到,还需要传承经典画作的精髓。后人通过研究发现,韩滉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南朝著名画家陆探微。陆探微的画技则传承自顾恺之一气呵成、通顺流畅的风格。《五牛图》中,韩滉作画的线条也十分流畅,在他勾勒牛形态的时候,笔下苍劲有力、精细润泽、犀利苍古。特别是他在勾画牛背线条时,在注重起伏变化时又做到了流畅通达。在笔法稀松的地方苍劲犀利,在笔触密集的地方清新飘逸。同时,韩滉在牛颈部、头部和肩部等位置的衔接过渡方面做到了下笔有神、流畅自如,将细节描绘得十分到位。韩滉在创作《五牛图》时,用笔精妙、层次分明、轻重有序、条理清晰,充分显示出他细腻独到的观察力和精湛的画技。

中国传统绘画的线条和书法手法有相通之处,韩滉深厚的画工除了来自他孜孜不倦的绘画创作与思考之外,还在绘画中融合进了书法技艺。韩滉书法技艺了得,大书法家张旭曾是韩滉年少时的书法老师,而张旭尤以狂草擅长。所以,世人从韩滉的很多画作中都可以明显看出,其落笔于方寸之间颇有狂草之灵动及无穷之气魄。例如从《五牛图》中就能看到张旭狂草的影子,尽管它不是张旭所作,更不是一幅书法作品,但它集书画之精妙,其天造绝妙之笔足以比肩古今任何一位绘画大师。张彦远就曾因《五牛图》将韩滉与画圣吴道子相对比,他说“:众所周知,吴道子的画勾梁直柱、飞动丈尺、力健苍雄、凡俗脱落。虽《五牛图》所绘之景,并非吴道子常画的人物或楼榭,然《五牛图》所用之笔,却与吴道子画作一样传神、一样通情。”由此可见,一幅《五牛图》足以代表唐朝高度发达的绘画文化以及绘画艺术所蕴含的精深美学,它的创作意境神采飞扬、雍拥闲适,充分表明了韩滉对造化守神、天人合一的绘画艺术理想追求。韩滉在创作《五牛图》时,不仅具有神奇的造型、奇妙的笔法,而且也具有高超的着彩技艺,其着彩堪称古代中国绘画领域的翘楚。唐朝绘画在民族文化深入交流、融合的大背景下,受到西域绘画的诸多影响。韩滉并没有在此置身事外,他的着彩技艺就颇有中西结合的特征。在《五牛图》中,韩滉刻意制造了冷暖色彩关系的变化,在这一变化过程中,无论是墨彩还是光色,都显得异常灵动,令整幅画面层次感、立体感十足,表现了他非同一般的色彩运用能力。

作者:尹志 唐家庆 单位:赤峰学院美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文章阅读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