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艺术创作的独创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艺术创作的独创性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谈艺术创作的独创性

摘要:社会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人们对艺术品的追求逐渐变得更强烈,而每一件艺术品的创作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和复杂的过程。在当代社会有很多艺术创作者,他们经过系统的学习,模仿成名艺术家进行创作,单纯地认为这就是艺术创作,这是非常错误的一种思想观念,艺术创作要想达到一定的高度必须有其独创性,并不能凭借单纯的模仿就可以实现。所以当代艺术创作者要正确地认清这一点,加强自身独创意识的培养,努力提升自己的创作水平,为今后的艺术创作打好基础。本文以提高艺术创作者的独创意识为出发点,对艺术创作独创性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提升艺术创作独创性的有效途径,希望能为艺术创作者的创作之路提供有效意见和帮助。

关键词:艺术;创作;独创性;研究

近年来,人们对艺术品的喜爱程度在逐年攀升,所以如何更好地进行艺术创作是当今艺术创作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之中,全世界涌现出了大量的优秀艺术家,他们创作出了很多举世闻名的艺术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对人们艺术品鉴能力的提升也起到了有效的帮助作用。当然每一件艺术品都不是一朝一夕创作完成的,它们都耗费了艺术家们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而且每一件艺术品都是不同的,都有自身独有的价值和意义,所以艺术品的独创性是成就不朽之作的先决条件。当代艺术创作者在学习和创作过程中,要不断加强独创意识的培养,努力创新创作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才能更好地传承先辈们为我们留下的文明财富。

一、艺术创作中独创性的重要意义

齐白石曾经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他的意思是说,他的创作技法是可以学习的,但他的情感和思想是艺术创作者学不到的,得自己去体验、思考和培养。艺术创作必须有自己的独创性,其艺术作品才能有生命力。这告诫了后来的艺术创作者,独创性才是艺术创作真正的重点。在创作学习中要加强自身独创性研究,并在作品创作之中积极表现出来,这是完美地完成艺术创作的先决条件。梵•高学画的一段经历也许对我们有所启迪。梵•高开始学画时,刻意模仿别人的风格,他的画看上去就像修拉•图卢兹—洛特雷克和高更作品的蹩脚翻版,梵•高还自鸣得意,以为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他的弟弟、很有眼光的画店商人泰奥对他说:“你真的以为能变成乔治•修拉吗?你没有认识到有史以来只有一个洛特雷克吗?只有一个高更……谢天谢地!你想模仿他们,那太愚蠢了。”后来,梵•高采取将各家之长融合到一张画中的方法,他的弟弟仍然不喜欢,说:“我们可以给这幅画起个名字,叫《摘要》。我们可以给这幅画贴上所有的标签。那棵树是货真价实的高更,角落里的姑娘毫无疑问是图卢兹—洛特雷克,小溪上的日光是西斯莱,色彩是莫奈,树叶是毕沙罗,空气,修拉,还有当中的人物,马奈。”这种摘要式的绘画唯独没有梵•高自己,这当然是失败的。梵•高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决心离开巴黎,到非洲去,去寻找自己的色彩,自己的风格,自己的情感,最后终于成为有独创性的大画家。从梵•高的这一段创作经历,我们可以看出:对于一位已经有了一定功底的艺术家,至关重要的是在生活中修炼自己独特的情感,力求对生活、对自然有自己独特的发现、独特的感受,才能创作出独特的风格。只有拥有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才能体现出自身作品的艺术价值,而单纯的模仿只会使自己的艺术创作在形式上有一定的价值,在内涵上并没有过多的体现,这样的创作永远达不到艺术应有的高度。而艺术创作者只会成为一名失败者,永远无法赶超先辈,那么我们的艺术品德将逐渐下滑,无法完成有效创新,这对我们的艺术发展有着不利的影响。

二、如何加强艺术创作的独创性

(一)以艺术构思为出发点,加强艺术创作的独创性表现

艺术最强调独创性,这种独创性主要体现在艺术构思之中。艺术构思的独创性表现在不重复,既不与别人重复,也不与自己重复。艺术创作的艰难在这里,而艺术家的伟大也主要表现在这里。罗丹曾经说过:“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歌德也曾经说:“独创性的一个最好标志就在于选择题材之后,能把它加以充分的发挥,从而使得大家压根儿想不到会在这个题材里发现那么多的东西。”艺术的独创性取决于创作者的修养、认识能力与思维方式。创作者应该注重培养求异思维。如果只是求同,与生活的实际存在一个样,与他人认识和表现方式一个样,与自己过去的经验模式一个样———他就永远无法创新。求异自然难免有片面之处,但绝不能因噎废食。须知,对于艺术家来说,偏激和片面既是他的缺点,也是他的优点。那种能深刻地认识事物某一方面本质的片面,比那种不痛不痒地停留于表层把握事物的貌似全面要好得多,比不分轻重主次的平稳折中也要好得多。片面,如若深刻,能给人以震动,以启迪,倒可以将其片面性扬弃。而肤浅平庸的折中只会造成思想懒汉,它不可能给人们的精神增加任何财富。当然,我们绝不是提倡片面,鼓励追求片面,而是说,不要因为怕陷入片面不敢去思索他人没有思索过的问题,提出人家没有提出过的见解。在深入探索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力戒片面,力求全面。

(二)艺术创作不应该为追求新颖而忽视其内在价值

艺术构思既要考虑独创性的原则,还要考虑可接受性的原则。独创不能简单地理解成求“新”。“新”的固然很多是真的、好的、美的,因而称得上我们所要求的独创性,但“新”的也有一些并非是真的、好的、美的,因而就不能与独创性等同起来。如果“新”就等于独创,那独创太容易了。任何一个胡思乱想,都可以说是新的,但那是独创性吗?列宁说:“为什么只因为那是新的,就要把新的东西当作供人信奉的神一样来崇拜呢?那是荒谬的,绝对是荒谬的。”在进行艺术创作时,我们要充分考虑到欣赏者的接受能力,不能以追求“新”而忽视了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艺术创作是为人欣赏而创作的,其创作目的也是为了提升人们的欣赏能力和思考能力,所以艺术创作不能违背欣赏者的思想、主观判断,违背人们的价值观,而去追求独创性,一切作品的创作都应该遵循为人们服务的基础思想。

三、优秀的艺术作品要以欣赏者的角度进行创作

(一)以欣赏者的接受能力为出发点进行艺术创作

艺术作品创作出来是要给人欣赏的。艺术的价值只有在它为欣赏者所接受、所理解的时候才能说得到了实现。须知,欣赏者同样是有血有肉有灵魂有创造能力的主体,他不是消极地被动地接受作品所传达的信息,而且还会调动自己的精神贮存,发挥自身的各种功能,积极地参与作品价值的再创造。因此,艺术家在进行艺术构思的时候应该考虑到欣赏者可创造的可能性,然后以独创性为原则进行创作,只有这样才能使作品发挥出应有的价值,才能让作品被人们接受,并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二)需求“新”与“旧”的结合点进行艺术创作

艺术构思的独创性与可接受性是成反比的。道理很简单:最能为大家所接受的事物,是大家最熟悉的事物,最少创造性的事物;反过来,最富有创造性的事物,自然是大家生疏的事物,理解程度最差的事物。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们对外界的刺激有“趋新”“好奇”的特点,但过于新异,过于复杂,超出了人们的接受能力,又不免失去了兴趣。克雷奇等编著的《心理学纲要》认为:“完全确定的情境(无新奇、无惊奇、无挑战)是极少引起兴趣或维持兴趣的。但是另一方面,当情境过度复杂、新异、不定时,人也可能想逃避到较少使人糊涂,甚至更少挑战性的情境中去。”一个太熟、太旧,一个太生、太新,皆不符合艺术创作的原则。艺术创作应该在新与生、旧与新这对立的两极发展中求得统一。所谓“两极发展”,即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挖掘、扩大欣赏者对作品的接受能力,尽可能使作品与欣赏者已有的知识、修养挂上钩,给欣赏者的审美再创造提供一个较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又要尽可能地避熟、避俗,力求创新。关键是要找到一个结合点,一个最优的处理方案,这样才能使艺术创作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才能为欣赏者带来最大的价值,才能凸显出作品的价值。最后,我们在艺术创作时,在进行艺术构思中要力图采取各种手段,将欣赏者的情感调动起来,并力求使其升华,以充分展现艺术作品的独创性,实现艺术作品最大的审美效果。

四、结语

所有的艺术创作都不是偶然的产物,而是创作者深思熟虑的结果,都有其自身的内在含义和价值。随着时代的变迁,艺术发展出越来越多的表现形式,而且形成了大量的创作理念,但是独创性一直是艺术创作中不变的定律。在当今社会背景下,创作者有良好的创作环境和学习环境,和谐的社会也为创作者提供了较大的创作空间。所以创作者应该加强自身创作能力的建设,遵循独创性原则,努力创作出有更高价值的艺术作品,为艺术创作发展提供有效动力。

参考文献:

[1]胡佩衡.齐白石画法与欣赏[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59:14.

[2](美)欧文•斯通.渴望生活———梵•高的艺术生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

[3]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列宁论文学与艺术[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434.

[4]肖荣.试论艺术典型的独创性[J].文艺理论研究,1981(1):54-61.

[5]林爱和.试论作家的艺术独创性[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1988(1):42-48+41.

[6]张霜.中国当代艺术创作中的西方元素及本土独创性[J].金田,2013(10):113.

作者:安为 单位:北华大学师范分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