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昆剧汤显祖与临川四梦的编导艺术创作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昆剧汤显祖与临川四梦的编导艺术创作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昆剧汤显祖与临川四梦的编导艺术创作

摘要:为纪念汤显祖逝世400周年,北方昆曲剧院于2016年12月30日、31日在北京天桥剧场倾情奉演昆剧汤显祖临川四梦》,笔者有幸在该剧中担任副导演。本文以笔者参与的编剧、导演工作对该剧艺术创作过程进行阐述,并指出,戏曲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必须建立在对于传统程式、格律与美学的继承基础之上。

关键词:《汤显祖与临川四梦》;编剧;导演创作

北方昆曲剧院(以下简称“北昆”)于2016年12月30日、31日在北京天桥剧场倾情奉演昆剧《汤显祖与临川四梦》(以下简称《汤》剧)。该剧由北昆杨凤一院长出品;国家一级导演、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宋捷担任编剧、导演;著名昆曲老生表演艺术家计镇华老师、北昆著名表演艺术家张毓文老师担任艺术指导。笔者因在就读上海戏剧学院时曾深入研究汤显祖《南柯记》,并最终将《南柯记》全本改编、导演并搬上舞台,因此有幸在该剧中担任副导演。本文以笔者参与的编剧、导演工作对该剧艺术创作过程进行阐述。

一、关于剧本创作

(一)《汤》剧创作之源起

2016年是汤显祖逝世400周年,北昆的杨凤一院长与宋捷老师沟通,想创排一部关于汤显祖与《临川四梦》的新作,之后宋捷导演便着手于该剧的创作。在创作初期,宋捷导演原构想将汤显祖作为全剧的叙述者,穿插于“四梦”之中,以此来完成“四梦”的演出。针对剧本的创作构想,笔者与宋捷导演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与交流。笔者认为,汤显祖这位戏剧伟人如果只是单纯地作为串连“四梦”的叙述者,无法体现其戏剧精神及人生追求和政治抱负;其次,以汤显祖作为全剧叙事者的情节结构方式,在叙事上略显单调,该剧的演出充其量只是汤显祖“四梦”的折子戏专场,而汤显祖也只是充当着“主持人”的衔接与串联任务,无法体现其人其事。笔者建议该剧的创作应该紧紧围绕汤显祖的人生转折点及在什么境遇之下创作“四梦”来写戏。宋捷导演广泛听取意见与建议,并再一次对“汤学”著作进行深入研究以及与“汤学”专家不断沟通,越发清晰地觉得汤显祖这位戏剧伟人的作品与其人生境遇有着紧密联系。通过对汤显祖人生经历、宦海沉浮、戏剧观念等各方面的深入了解,宋捷导演开始改变剧本大纲与创作方向。在导演组多次的讨论后,最终确定《汤》剧以书写汤显祖人生中重大事件为主,通过展现汤显祖的政治理想、戏剧观念和在人生境遇的跌宕起伏来讲述他创作出《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与《邯郸记》四部传世经典作品的缘由。

(二)《汤》剧对汤显祖与《临川四梦》创作的定位

该剧的创排以纪念戏剧伟人汤显祖为主,所以决定了该剧要有真实刻画汤显祖的历史感,在文本创作上,应严格地按照历史上真实的汤显祖来进行书写。我们经过对汤显祖人生经历中重大事件及与“四梦”相关事实的梳理,确立了在剧中着重凸显汤显祖为官、写戏的情节骨干的几个方面:第一,汤显祖因不满当时官僚腐败,愤怒上《论辅臣科臣疏》,不料触怒皇帝因而被贬为徐闻典史的一段经历。这是对汤显祖政治理想的第一次打击,因而也触发了汤显祖写《紫钗记》的动因。因为“《紫钗》侠也”中的“侠”说的就是18年来为汤显祖仗义执言的御史们,汤显祖将这些人的特质描绘在了黄衫客的身上。第二,用汤显祖《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中关于“虚拟”“用真情演戏”的“至情论”等方面,来充分体现汤显祖的戏剧观与戏剧理论。第三,汤显祖在任遂昌县令时,在其治理下,遂昌县成为明朝的“世外桃花源”,汤显祖以“情”治理遂昌,则是将他的政治抱负贯彻到实际行动之中。第四,汤显祖因对明朝宦官霸掌朝纲、不断搜刮民脂民膏之厌恶,决心挂冠回乡。在途径大庾岭游南安府后花园时,偶遇村民砍伐梅树,问其因,传说是女子与秀才梅下幽会,遭父母棒打鸳鸯,女子自描丹青后撞死梅树前,并化作女魂每晚梅树下哀泣,而这一奇事则坚定了汤显祖要为天下女子张目之心,同时也成就了传世经典名作《牡丹亭》。第五,为了贯穿汤显祖的情感,我们在历史事实中挖掘出汤显祖儿子汤士蘧去世的年代与汤显祖创作《邯郸记》《南柯记》的时间是相吻合的。这两个作品被评论为历史上艺术成就最高的官场现形记,既有汤显祖对明朝政治黑暗不满的发泄,又有汤显祖在儿子病逝以后看透一切、四大皆空的佛学思想。

(三)《汤》剧在剧本创作中的形式与内容

该剧经过宋捷导演的反复思考,以及导演组的讨论与研究后,最终以“一序、一尾、四章节”的情节结构构成,着力突出汤显祖怎样在宦海沉浮中挣扎着写出划时代作品这一核心内容。序幕:勾画出汤显祖作为临川才子,其年轻时代的政治抱负和风流倜傥的品格。第一章:痴情《紫钗记》。从戏中戏《紫钗记》的演出,引出汤显祖对戏曲表演的真知灼见和他在《紫钗记》中追求“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并呼唤正义的“侠情”理想;同时又交待了汤显祖在现实中官场的不得志,因为其坚持直言忠谏和刚正不阿的品格,以致被神宗皇帝贬职为徐闻典史。第二章:春情《牡丹亭》。剧情单刀直入地进入汤显祖与钦差矿监税使的矛盾冲突,该矛盾激化了他挂冠回乡的决心。又通过汤显祖和达观禅师关于“情”与“理”的隔空对话,引发汤显祖久郁心中的“人情至真至上”心结。挂冠之后,汤显祖在临川一气呵成写出《牡丹亭》,又通过汤显祖与达观禅师对《牡丹亭》不同看法引渡下一章节。第三章:情愕《邯郸梦》。遂昌百姓赶往临川欲请汤显祖回任,恰逢此时,传来汤士蘧(汤显祖儿子)拒绝考场行贿而猝然病逝的噩耗及汤显祖被夺职削官的消息,激起汤显祖排演《邯郸记》揭露官场黑暗的决心。第四章:佛性《南柯记》。主要讲述汤显祖进入对佛性的思考与人生的感悟。尾声:用汤显祖创作之作品,映照他千年的艺术成就,并与序幕呼应。在剧本内容的结构上,全剧主要围绕汤显祖写“四梦”的历史背景为贯穿线,虽然其中有虚构的人物和情节,但是汤显祖这个人物的行为,基本上是遵照历史真实记载而取舍。全剧四个章节,宋捷导演选取了“四梦”精彩的折子作为支撑,即《紫钗记•剑合钗圆》《牡丹亭•游园》《邯郸记•死窜》《南柯记•系帅•召还•情尽》。这些精彩折子的选取,不仅是《汤》剧的支撑,更是观众真正认识汤显祖的支撑。

二、关于导演二度创作

(一)总体要求

二度创作是在导演的统领下,全剧组同仁携手努力的过程。在该剧创排初期,宋捷导演对于全剧组所有成员提出了如下总体要求。一是挖掘昆曲优雅之传统神韵。在《汤》剧的排演过程中,导演组始终以继承昆曲传统为基础,在传统的基础之上进行符合昆曲格律、戏曲规律的创新。全剧的创排始终在对传统的继承中去挖掘、提炼、加工、创新,真正做到“守成法,又不拘泥于成法”。二是重现“四梦”戏剧的自由精神。通过《汤》剧的排练,全剧组真正走进汤显祖的跌宕人生。在汤显祖为官、教戏、写戏的人生历程中体会汤显祖创作的“四梦”超越传统、崇尚自由的精神。三是弘扬古典艺术之时尚品格。《汤》剧在创排过程中,导演组力图在二度创作中赋予该剧时代美的品格。四是渗透中华文化意象的底蕴。在《汤》剧的排演中,导演始终鞭策、提醒剧组各位同仁,对全剧每一处的二度处理,都要始终追求中华民族文化的美。

(二)形象种子

宋捷导演说:“每每读完剧本,闭上眼睛,就会为历史上的汤显祖一生鸣不平。他无法实现自己政治上的抱负,仅在44岁(1593年)调任遂昌县令时,他可以在这方土地上以情施政、兴办学校、劝农劝学,实现一个真如桃花源的理想王国,但只是短短的五年。随后,他被黑暗吞噬,他无法改变自己一生坎坷的命运,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真如漫漫黑夜。”宋捷导演在导演组讨论会上指出:“汤显祖的至情论,关注的就是自由的人性、解放的人性和至真的情感,鞭挞的是人性中的恶、贪婪和当时官场的黑暗。他笔下的‘四梦’就像点燃的蜡烛,汤显祖就像站在蜡烛面前频频召唤着光明的使者。”通过宋捷导演的深入分析和导演组的集体讨论,最终以“漫漫的黑夜中,那点燃了四支照亮千古的蜡烛的手,频频召唤着光明”作为全剧的形象种子。在该形象种子的指导下,剧组各主创部门的工作也凝聚为同一个艺术形象。

(三)导演创作方面

在《汤》剧的创排过程中,导演组始终以导演阐述为蓝图,遵循了如下几点。1.熟悉传统,“以歌舞演故事”。“歌舞”是传统积累的歌舞,是符合昆曲程式的歌舞。我们不一定会唱、会演昆曲,但可以学习并掌握其中规律,该剧的演出形式一定是符合昆曲规律的完整剧目。所以,导演组不仅在《紫钗记•剑合钗圆》《牡丹亭•游园》《邯郸记•死窜》《南柯记•系帅•召还•情尽》四个戏中戏的排演上注重这一特点,在以汤显祖为主线的现实生活戏块中,更强化了“以歌舞演故事”这一特质。2.追求有个性的古典时尚美的风格。以灵敏的视听,捕捉当今时代的审美和节奏,并把它们恰如其分地融入到全剧的处理当中,使《汤》剧追求一种具有个性的古典时尚美的风格。3.着力解决戏(以汤显祖为核心的部分)和戏中戏(“四梦”部分)的衔接。如何解决戏和戏中戏两个部分的衔接、穿插使其和谐流畅,是该剧排演的重要课题,也是导演组在具体创排过程中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应达到的标准是观众在观演过程中看着舒服、清晰。为了解决这个衔接问题,在戏中戏部分我们通过古戏台的方式区分观演关系和时空关系。除了将戏台的围栏、放大的剧名吊景和人物服装的区别来强化以汤显祖为主线的现实生活外,更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将汤显祖等现实生活中的人物置身于“观众”这一身份之中,每每戏中戏到动情、叫好之处,汤显祖等人则直面展开感慨或评论。这样的处理也就很好地解决了以汤显祖为核心的戏块与戏中戏部分的有效衔接。4.对戏中戏(“四梦”部分)和戏(以汤显祖为核心的部分)的排演要求。对“四梦”每一折子的排练要求精湛,对传统的保留让人无可挑剔。“四梦”的每一折排演内容,都严格地忠实于原著。就《邯郸记•死窜》一折的排演而言,导演组根据汤显祖原著的精神,将卢生、刽子手和老百姓汇集于舞台之上进行完整演绎,使观众更为直观感受到汤显祖笔下的、未经修改与删减人物的《邯郸记•死窜》的真容。对于以汤显祖为核心的戏中的每一个人物(汤显祖、达观、顾宪成、李志清、汤士蘧、吴迎红、书童以及太监、遂昌村民等等),要求具备历史感和真实感,杜绝草率化处理。在这部分人物、戏块的排演中,导演组注重对于历史史实资料的查阅和对于人物生平的了解,并不断与演员沟通、交流,在排演中不断地启发和诱导,从而帮助演员更好地掌握每一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每一个戏块的历史质感与实感。5.舞台节奏和气氛。“四梦”每一个折子,都要形成自己的高潮;全剧的流程中,必须把握好高潮和沉静的处理点。排演中,我们始终抓住汤显祖的人生境遇、政治理想和戏剧观念与《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的创作是捆绑在一起的这一历史事实和剧作特点。“四梦”是汤显祖受到现实生活中的见闻与遭遇的影响,有感而作,所以,在该剧的舞台节奏和气氛的高潮及沉静处理点上,导演组从汤显祖这个人物的心理线索和情感线索入手、从汤显祖当时创作“四梦”的不同历史背景入手,来合理处理。

(四)表演方面

宋捷导演严格要求导演组和全体演员按照“移步不换形”的原则进行表演创作。“形”主要是指表演艺术中的唱、念、做、打、舞应做到严格继承下的出新。舞台程式的运用要达到昆曲的唯美优雅的标准。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杜绝脸谱化、刻板化。对人物内心的体验要做到准确、精确并融于戏曲的表现形式当中。《汤》剧的剧本创作是深入了解并研究汤显祖后,在忠于历史的基础上得以创作成剧;《汤》剧的导演创作是深入学习昆剧格律,在忠于戏曲本体美学原则与戏曲程式规格的基础上真正践行继承与创新的戏曲剧目。该剧的创排可谓秉承着宋捷导演格调清新、手法质朴、节奏鲜明的导演风格以及传统基础扎实、文化底蕴丰厚的创作特定。宋捷导演扎实的传统戏曲功底、严谨的创作态度、对继承与创新兼收并蓄的创作思维及丰富的程式思维,在该剧的创作过程中不仅对全剧的创作起到了决定性的因素,对于青年一代的戏曲工作者,尤其是从事戏曲编、导工作的笔者而言,更是一次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的、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笔者深切地体会到,戏曲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必须建立在对于传统程式、格律与美学的继承基础之上。

作者:陈俊 单位:湖南艺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