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基建工程预算模式构建及完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基建工程预算模式构建及完善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基建工程预算模式构建及完善

摘要:随着阳光财政以及绩效财政等理念的推行和相关政策的贯彻,人们对高校基建管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基建工程项目实施所需时间较长、投入成本较多,前期的预算管理工作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预算完成度直接关系对工程质量、资金的把控程度。文章结合常见案例,从把握日常实际、梳理工程资料和应用软件回归测试角度对高校基建工程预算模式构建进行了分析,力求通过探究完善该模式的措施,促进工程管理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高校;基建工程;新型预算模式

新形势下,高校的基建工程愈见重视,且具有基础性和基本密集性等特点。同时,由于高校的基建工程工期较长,通常会享受国家政策和资金,若是没有科学合理的预算模式,必然产生导致相关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因此,对高校基建工程新型预算模式的分析势在必行。

1高校基建工程预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推进,社会各界都对政府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使用的高效性给予了一定关注,这为政府以及事业单位等部门的预算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校基建工程作为一项支出资源、支出资金以及施工期较为漫长的工程项目,需要对该项目的预算模式进行完善,提高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深化财政预算改革。经相关调查结果显示,目前该工程的预算模式中存在诸多问题,导致无法开展高质量的预算工作,阻碍后续施工作业的顺利展开。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有四点:(1)在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背景下,高校基建工程的数量和规模逐渐扩大,涉及的施工内容以及单位也逐渐增多。以往传统的高校基建工程预算模式无法切实满足当下的需要,进而导致预算模式出现普适性较低、不严谨的问题,影响预算制定的科学性。(2)高校后勤基建管理部门在开展预算制定工作时,往往是在前一年结算结果的基础上进行适当调整,这种依赖性较强的制定方式极易出现预算松弛的现象。(3)从现状看,部分高校基建工程体系中的某些支出仍存在界定困难的情况,甚至存在数额较大的冗余支出,影响预算制定工作的顺利展开。(4)在高校基建工程预算模式中,评价指标的选取不够科学,导致无法体现该工程真实的绩效情况。

2高校基建工程新型预算模式的构建

2.1基于工程项目实际拟定新型预算模式

(1)将高校基建工程中的日常性支出进行科学划分,主要是对基建工程土建部分中的土石方工程、砌筑工程、装饰工程、承重钢筋混凝土构件、其他构件支出以及日常性的管理费用进行划分。一般情况下,可将其划分为子支出以及三级支出。对整个工程项目而言,从施工开始到施工结束所投入的成本支出是总支出,土石方工程、砌筑工程、承重钢筋混凝土构件、装饰工程、其他构件以及日常性的管理费用是子支出,在上述子支出工程和相关构件中,各个具体的施工项目是三级支出。通过将工程项目日常性支出进行系统、详细、科学地划分,能有效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也为新型预算模式的构建奠定基础。(2)在对高校基建工程的日常性支出划分完毕后,为提高预算模式的有效性,需要对子支出中的三级支出的范围进行明确、科学的界定,从而杜绝造价支出混乱、模糊不清,清单漏项、调整滞后等情况,以便工程管理人员明确把握各项支出走向,提高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例如,土石方工程这一子支出通常包括了四个方面的三级支出,分别是场地平整、路基开挖、路基填筑以及基坑回填支出。对场地平整支出,其范围就应包括施工场地障碍物的清除工作、场地地面的改造工作以及填方压实工作;对路基开挖支出,其范围应明确到路面带状构造物开挖工作;对路基填筑支出,其范围应包括原地基、路堤以及路床三个方面;对基坑回填支出,其范围应明确到对称夯实、分层夯实两个方面。通过将其范围进行明确,能切实有效的进一步细化高校基建工程,从而提高预算的合理性。不仅如此,还可以对其设置相应的调节系数,进而满足各个单位之间的差异性,提高新型预算模式的实用性。

2.2对基建工程的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分析、整理

为进一步提高新型预算模式构建的全面性和合理性,还需要对基建工程相关的关键性信息进行收集,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整理。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高校基建工程管理部门可设计调研信息采集表,其中应包括基建工程的基本信息以及各项支出的汇总文件等。除此之外,在填写相关报表时,需要严格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填写,例如基建工程的建筑面积,应开展建筑面积的核实工作后再进行填写。通过严谨的填表,能提高信息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便于日后的整理与利用。同时,在将信息资料收集完毕后,信息管理人员应再次进行核对,无误后方可进行整理和归档。相对其他市场主体,高校基建管理部门业务范围比较狭窄,对最新政策和技术的把握,以及与市场对接能力较差。因此,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对基建工程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过程有助于保证最终预算完成效果。

2.3应用Mplus7.0软件进行回归分析测试

通过将基建工程中的三级支出设定为因变量,并将表格数据以及基建工程相关人员访谈结果作为基础,在通过多位工程师的分析后,厘定相应的自变量。然后,基于高校自身近三年到五年已竣工工程的项目数据展开回归分析,重点关注变量以及模型。在判定自变量与因变量的符号后,查看是否与经济逻辑相匹配,若是匹配则是可以接受,若是不匹配,则需要对自变量进行调整,并再次进行回归分析。除此之外,还可以设计相应的调节系数,组合自变量构建基建工程预算模型。具体而言,通过分析不同工程实际施工中的区别,根据该区别设置相应的调节系数,重新组合该系数和关键影响因素变量。之后,再次使用Mplus7.0软件对调节系数以及关键因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从中选择最科学、最合理的回归模型,形成科学的基建工程预算标准,形成新型的预算模式[1]。当然,应用软件的调整和回归分析完成,都应基于高校基建管理部门自身对预算专业投入和专业队伍的建设作为支撑。而且,经过各个企业的反馈后,对该标准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能有效提高该预算模式普适性和灵活性,使其发挥真正作用。

3高校基建工程新型预算模式的完善措施

3.1把控高校基建工程项目预算中的影响因素

相关数据调查结果表明,在实际的项目工程支出过程中,总是会出现许多可以预计和无法估算的影响因素。在对新型预算模式进行完善时,首要任务就是分析主要的影响因素,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避免或是将影响因素进行提取。但是由于高校基建工程规模通常较大,所涉及的内容和因素较多,若是在提取影响因素的前提下开展工程预算工作,会提高预算标准的复杂系数,降低新型预算模式的实用性。同时,由于不可对部分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进而无法对其有效提取和预防[2]。在完善工程新型预算模式时,可以辨析、选择能体现基建工程的实际情况以及相关信息规律的关键性指标,通过对指标进行分析、整理,进而把握影响该工程的关键性因素以及项目中存在的主要矛盾,从而有效完善高校基建工程新型预算模式,提高该模式的实用性和高效性。这些影响因素需要基建管理部门专业人员在长期具体工作中不断探索和积累,逐渐形成关键性指标和预算标准。

3.2把握基建工程各项支出之间的关系使高校基建工程控制管理有章可循是构建新型预算模式的目的之一。对工程的预算标准而言,实际上就是归纳、总结以往基建项目工程中各项支出的共同规律,这意味着,该规律在应用于预算编制工作中时,无法对未来的经济表现进行预测。构建新型预算模式的核心目的就是对影响该工程项目支出的因素以及各项支出之间的关系进行挖掘,因此,在完善新型预算模式时,应全面把握该工程各项支出之间的关系、握支出与影响因素之间关系,提高该模式的科学性。

3.3资金预算调剂使用

在构建新型预算模式时,需要将基建工程的各项支出进行科学合理划分。因此,在高校基建工程管理部门在开展预算工作时,应对子支出进行控制,并允许三级支出的资金可以进行调剂。这样一来,不仅有助于对该工程的支出总额进行控制,还能简化工作内容,提高工作效率,提升该模式的普适性。新型预算模式对我国高校基建工程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高校自身应对新型预算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构建方式以及步骤,并在结合自身情况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完善,使新型预算模式发挥最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曹周员.浅析高校基建项目工程造价影响因素[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0(10):64+119.

[2]邢小敏.高校基建财务中的风险管理及控制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2(16):12-13.

作者:王慧 单位:河北大学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