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问题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问题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问题分析

一、国家实行统一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办法

(一)核定收支

核定收支是指事业单位应当将全部收入和全部支出统一列预算,报请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核定,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财力可能,结合事业特点、事业发展目标和计划、事业单位收支及资产状况,核定事业单位年度预算收支规模。这样,使得事业单位编制的预算能够真实、准确、全面地反映单位财务收支活动。

(二)定额或者定项补助

定额或者定项补助是指对事业单位的非财政补助收入不能满足支出需要,而需要国家财政补助的单位实行的一种办法。定额补助是根据事业单位收支情况,按照相应的标准确定一个总的补助数额。定项补助则是根据事业单位收支情况,确定对某些支出项目进行补助。无论是实行定额补助还是定项补助方式,其补助标准均要根据国家财政政策和财力可能,结合事业特点、事业发展目标和计划、事业单位收支及资产状况确定。不同的事业单位补助的标准和数额各有不同。对非财政补助收入可以满足经常性支出需要的,其定额或定项补助数额可以为零。

(三)超支不补,结转和结余按规定使用

超支不补,结转和结余按规定使用是指事业单位预算在经法定程序核定以后,事业单位预算由单位自求平衡,单位不得编制赤字预算。除特殊情况外,其增加的支出,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不再追加预算。如形成结转和结余资金,由单位按照国家和同级财政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预算重视程度不够,预算编制缺乏严谨性

事业预算编制是预算执行的前提和基础,对预算管理起着重要作用,但有些单位在编制预算过程中往往流于形式,只是为了满足资金管理过程中的要求而已,这些原因也就造成了事业单位对预算作用的重视不够。对预算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到位,对预算编制重视不够,影响了编制预算的质量。有些单位在编制收入预算时,不能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下年度的收入情况进行合理测算,有的甚至为了单位的私利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少报、漏报和虚报收入现象;还有些单位在编制预算时,不能结合下年度的工作安排和重点工作的需要统筹安排支出预算,导致对支出预算不能统筹安排。因此,预算的编制带有一定的随意性,与单位实际状况出入较大。

(二)预算管理控制不健全,缺乏监督和考核机制

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存在方法简单、准备不足等问题,对预算内容、标准、支出范围随意性较大,临时性、计划外支出不能受到预算制度有效约束,导致资源的使用效率低下。事业单位预算在编制完成以后还是按照以前的方式进行资金的处理,前期并不考虑资金的数量,当资金出现短缺时往往采用压缩支出的方式,这也就说明资金使用过程中没有发挥相应的监督作用,虚开乱开发票、贴票成为资金支出过程中必定存在的现象,支出预算分配模式缺乏严格的监督和考核机制,支出管理上与监督考核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预算本身应当发挥的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的作用,在现实中却忽略了事中监督作用,容易造成资金使用的随意性。

(三)资金分配与管理不衔接,预算执行力度缺乏严肃性

按照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不得随意更改。然而,各预算单位在分配和使用财政资金过程中,由于资金分配与管理尚未完全做到有机衔接,财政投入与绩效也未完全挂钩,导致预算编制和执行不协调现象仍然存在,有些单位在日常收支活动中,预算外资金与预算内资金相脱节、实际执行情况和预算制度规定严重不符,难以形成准确的资金分配的基础数据支持。预算执行力度的严肃性有待进一步增强,预算的执行力度不强也助长了腐败之风,严重制约着单位预算管理工作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三、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主要措施

(一)建立收支统管预算管理体系,全面反映财务收支活动

事业单位取得的各项收入,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等,都要纳入单位预算。单位取得的属于非税收入资金性质的收入要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首先取得的非税收入资金应上缴财政专户,从财政专户核拨回来的非税收入资金以及部分经核准不缴财政专户的非税收入资金,计入事业单位也要纳入单位预算。事业单位的支出也要全部纳入预算,既包括在预算内开支的项目,也应包括在非税收入开支的项目。通过建立这样一个单位预算管理体系,使事业单位的各项收入真正纳入单位预算,实行统一核算,统一管理,各项财务收支和资金活动才能得到全面反映。

(二)调整资金支出结构,规划与项目拨款相结合

对导致资金支出过快增长的机构、人员编制及各种津贴要严格控制,切实加强管理。尤其要加强对机构和人员编制的管理,对擅自增设机构、编制、提高机构规格的单位,财务部门不核拨事前经费,对超编人员要限期安置,逾期不安置的停拨其经费。调整支出结构的原则是既考虑财力可能,又要考虑事业单位的发展;既要注重社会效益,也要注重经济效益;既要保证重点,又要兼顾一般。要坚持事前审查、事中监督、事后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事业单位拨款时,要根据核定的收支,以全额或差额的形式拨付,保证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

(三)建立健全财务制度,提高资金使用经济效益

事业单位要合理筹集、分配和使用资金,就必须建立健全各项财务制度,要有一套既符合政策原则,又切合实际的管理办法,做到预算有依据,收支有标准,管理有定额,交接有手续,监督有章程,从而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同时也要根据事业发展所需进行定向拨款,实行统筹规划,集中资金,突出重点,择优安排项目的管理办法。要制定科学、可行的财务管理制度,合理使用定项资金,切实把定项资金管好、用好,真正达到投入低、效益好、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的目的,尽可能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四)建立预算执行机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为防范预算单位套取资金的风险,在集中支付时应继续倡导直接支付,实现收支直达,控制、减少授权支付,对授权支付继续推行公务卡制度,减少现金支付,从源头上堵住漏洞,减少虚假发票报账等问题的存在,保证财政资金运行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降低财政资金支付过程中潜在的风险。预算单位要完善内部约束和激励机制,要进一步完善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制度,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要密切关注支出执行进度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查找原因,以不断完善预算支出执行管理。根据自身的经济业务活动特点,制定相应的支出控制措施,规范单位支出行为,为继续深化预算管理及配套改革提供良好氛围;同时财政、审计部门要加大审计稽查力度,对发现的预算单位隐瞒收入、套取财政资金,形成“小金库”等违法乱纪行为进行严肃查处,为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创造良好的法制氛围。通过建立预算执行督促检查机制,切实抓好支出进度,尤其是要加大对重点单位、重点项目的监督力度,增强预算单位的责任感,以规范预算的执行。

(五)实施绩效考核指标,提升社会公共服务水平

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项目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要运用的管理模式。建立健全预算责任制度,将责任落实到岗、任务落实到人,并与工作业绩考核挂钩。实施科学合理的效益考核指标体系,对事业单位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综合考核。建立公平合理的薪酬激励考核机制,激励单位增强成本意识,节约财政资金,合理安排单位专项资金和项目支出,坚决杜绝个别单位套取财政资金,脱离监控形成“小金库”,使厉行节约、结余预算指标成为单位的自觉行为。建立健全奖优罚劣的激励机制,对调动事业单位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积极性,提升社会公共服务水平等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办法,是国家对事业单位预算收支管理方式的规定。由于事业单位类型众多、业务特点和收支状况各异,如何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和财务管理的要求,合理规范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对于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合理有效利用资金,调动单位的积极性,增强责任感等都将产生重要的作用。为了改变事业单位单纯依靠拨款过日子的旧传统,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转变事业单位的经营机制。在保证事业发展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事业单位现有的优势,实行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弥补事业经费不足。与此同时,我们要建立健全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制度,认真核定收支,确保补贴经费合理,不造成浪费。

作者:潘淑花 单位:黑龙江省农垦北安管理局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