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分析(4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分析(4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分析(4篇)

第一篇: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结合思考

摘要: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是其履行职能、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基础,为了加强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财政部最新出台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密不可分,而且二者的结合是顺应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需要。本文首先对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关系及二者相结合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接着论述了二者相结合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旨在提高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和财务管理水平。

关键词: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预算管理

一、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概述

事业单位,是指由国家政府设立,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履行政府职能、提供公共服务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具体包括科学、教育、卫生等部门。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是指事业单位为了发展按照财政部门的要求编制、上报年度收支预算,经人大批准后执行收支预算,到年末进行决算的过程,它侧重于财政资金投入的管理。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是指对事业单位拥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债权等所进行的管理,它侧重于对国有资产安全性、完整性的管理。事业单位通过预算收支管理将财政资金转化为各种国有资产,资产管理又为预算编制提供准确的数据资料,提高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和科学性,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之间是互为基础、互为前提的关系。同时,在新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活动,应当坚持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这样又从制度上明确了二者相结合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二者相结合对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和财政体制改革、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意义重大。

二、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必要性

(1)有利于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合理配置。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可以强化资产的购置、投资、处置与预算管理的统一,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同时,可以通过科学的资产配置标准为预算编制提供参考数据,优化资产配置,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

(2)有利于减少浪费,促进节约型政府的建设。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有利于从源头上调节资产存量、控制资产增量,大大减少了资源浪费,实现了预算的精细化,促进节约型政府的建设和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3)有利于信息的公开化、透明化。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可以促进预决算信息的公开透明,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促进阳光型财政的建设。

(4)有利于部门预算的完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可以不断完善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为推行绩效预算管理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有利的条件。

三、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存在的问题

(1)事业单位已有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机制不完善。首先,部分事业单位中,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出现账实不符的问题;其次,部分事业单位没能建立起科学的资产配置标准,一些事业单位的资产配置随意性大,预算编制不科学,配置预算的评审不严肃,执行力度不足等,都限制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结合;第三,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共享机制没有建立起来,无法满足提高资产使用效率,提高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迫切需求。

(2)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脱节。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脱节主要体现在资产的购置、使用和处置环节。资产的购置环节,资产的存量调整与预算的增量投入相脱节;资产的使用环节,实际投入与资产使用的绩效考评相脱节;资产的处置环节,资产管理与处置收益管理相脱节。

(3)事业单位资产存量与预算增量关联度较低。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直接影响着资源配置和资产的形成,对资产的增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部分事业单位的资产存量不清,预算编制时对资产存量重视不够,造成重复购置、资金浪费的现象,也就是说资产存量与预算增量的关联度较低,影响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效结合,降低了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和高效性。

(4)工作人员队伍素质有待提高。部分事业单位对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重视不够,存在专业素质不高、工作人员兼职或转岗的现象,大大影响了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同时,随着财会制度、政策的不断更新,继续教育和各种培训不够,也影响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紧密结合。

(5)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急需加强。目前,我国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信息化系统还不够完善,没有实现资产的全程监督,无法实现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信息的有效无缝衔接,因而在资产配置过程中预算管理的力度不大,降低了预算审核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四、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建议

(1)完善管理制度,健全资产配置的标准体系。事业单位应该积极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和预算管理制度,将二者的结合予以制度化,扎扎实实地执行各项制度,落实责任,规范管理,优化国有资产的配置,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资产配置的标准体系,没有科学合理的配置标准,就无法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真实结合。事业单位要结合本单位的特点,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配置标准,为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相结合奠定基础。

(2)改变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脱节的现状。针对事业单位资产在购置、使用、处置环节与预算管理脱节问题,事业单位首先要做好资产的预算管理,强化资产部门与预算部门信息的一致性,从源头上杜绝资产存量与预算增量的脱节;同时在使用环节要建立预算执行的报告制度和绩效评价制度,实行资产使用绩效考评;最后在资产处置环节要加强资产处置收入的管理,加强监管力度。

(3)摸清家底,加大监管,提高资产存量与预算增量的关联度。针对事业单位资产存量与预算增量关联度低的问题,事业单位要尽快摸清家底,保证资产存量数据的真实可靠,在编制预算时,如实提供数据信息,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完整,提高资产存量与预算增量的关联度。

(4)加强培训和引进人才,提升工作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首先,事业单位要加强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和配置工作,明确工作职责、任务,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其次,事业单位要加强对现有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训;第三,事业单位对现有的工作人员也要引进竞争机制,进行绩效考评,增加工作人员学习的自觉性和危机感;最后,事业单位也要积极引进综合型专业人才,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提供人员保障。

(5)加快信息化建设,推进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由于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工作量很大,涉及面很广,因此要加快信息化建设。要把资产管理、预算管理融入到会计电算化当中,实现日常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与资产管理、预算管理一体化,实现资源共享。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不断升级和优化预算编制软件,以便资产管理部门与预算管理部门的信息沟通,做好二者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申树敏.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模式分析.经营管理者,2015(35).

2.陈明亚.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结合探析.中国外资,2014(02).

3.祝振鹏.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结合的分析.现代营销(下旬刊),2015(04).

作者:陈青松 单位:北京电影学院

第二篇: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是我国政府重要的一个组成单位,它与普通经济组织形式不同,兼具公共事业监督与管理职能。由于历史原因,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下,我国的行政事业管理较为封闭,相应的预算管理也较为保守,缺乏合理的规划。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现有行政事业单位体制已经很难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预算管理问题更是突出,严重影响服务社会的基本职能。加强预算管理,提升预算管理水平势在必行。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绩效考核;财政支出

一、引言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就是“从行政事业单位收人、支出、资金的运作以及公共产品和服务数量等方面,以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目标为基础,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活动所做出的全面财务计划。”预算管理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重要一环,是保证日常工作计划顺利进展、财政资金高效利用的关键。随着我国政府财政支出改革的推进,各级财政部门的预算管理工作都有一定收获,与此同时,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单位的预算管理存在问题。从一个系统的角度出发,只有各级各部门预算管理都能有效实行,才能确保整体预算管理顺利运转。

二、加强预算管理的意义

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不但有管理职能,而且还兼具监督职能,它同政府的相关财政政策相融合,能够全天候监控各级财政资金流向,及时准确披露公共资金的风险。另外,起到指导作用的预算管理,其规范程度直接影响到财政收支,最大限度降低收支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可促进单位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可以说,加强预算管理,就是牵住了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的“牛鼻子”,意义深远。

(1)打造服务型政府需要加强预算管理。预算管理起初应用在企业内部,随着体制改革的逐渐发展,财政拨付资金的不断增加,政府各级部门管理资金的总额也越来越庞大,预算管理适时的应用到了各级财政部门,通过实施有效地控制了财政支出,让预算内资金能够透明,为下一步打造服务型政府提供重要的保障作用。

(2)行政事业单位执行绩效管理,需要加强预算管理建设。在一定时期内,预算管理通过合理安排,可以有效地指导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收支。此外,在单位内建立起绩效考核体系,让管理人员通过预算确定工作目标,并愿意为共有目标而奋斗,极大地激发了积极性和参与度。

(3)“节约型社会”的建设需要加强预算管理。“节约”狭义的理解为减少浪费,经济运行过程中控制资源消耗,广义的理解为在生产的过程中,通过降低资源的使用从而创造出更多的财富,同时降低环境承载力。预算管理的本质就是通过合理的数据推算,对未来进行规划,再用数据来指导当前的实践。所以,行政事业单位可以通过预算管理,统筹规划,全过程进行指导,将“节约型社会”的精髓引入到各个环节中。

三、预算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1)预算管理编制的层次和现实要求有差距。严谨的预算编制需要科学的方法,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预算管理要秉着务实的态度。但是,由于多年形成的观念和管理模式,行政事业单位对编制预算有着诸多问题,如会计分期和编制周期对应,编制内容不准确等问题,从而严重影响预算管理质量。一方面,由于编制者主观意愿或部门要求等原因,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编制预算,这样容易造成数据形成缺乏充分地调查资料做补充,照搬往年数据和框架结构,没有依据当年的客观实情,在编制层次上也不能做到清晰明了。另一方面,完善的预算编制程序没有建立起来,在编制过程中也缺乏合理有效的指导方法,主要依靠编制者的主观倾向,很难反映具体情况,导致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进步缓慢。

(2)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欠缺,缺乏创造力。行政事业单位里普遍存在财务人员老化,工作形式老旧,缺乏活力和创造力,年龄偏高的人员难以适应新条件下的环境,工作上不能满足日益变化的需求。通常这部分财务人员的知识结构单一,财务理论陈旧,还保持着“一招吃遍天”的固有思维,对新的财务方法和财务电算化理论难以深入了解,这势必会造成预算管理工作推进难度加大,而且,大部分单位不重视培训,有业务培训也是走过场摆形式,重表不重里,客观上导致预算管理难以在行政事业单位普及推广。

(3)预算管理的制度不健全,缺少激励、监督和考评。从当前预算管理实施效果看,一方面,有的单位建立起组织框架,有相对完善的预算管理手册,但在事后执行上未能进行详细分析,对经费支付过程把关不严,缺少监督和审计方法,导致预算管理被束之高阁。另一方面,有些行政事业单位缺少绩效考核制度,没有激励与约束机制,使单位员工产生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心态,长此以往预算管理工作失去应有的效用。

四、预算管理今后应加强的几个方面

(1)增强认识,提高预算编制的执行力度。预算执行是预算管理的关键。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大力气,完善绩效考核制度,不断强化其约束性,严格执行年度统一预算,将整体指标进行分解,并对指标进行详细分析,需要进一步细化的,将内容分配到各个责任部门,做到有奖有罚。其次对改变预算资金流向的单位和个人,按照相应规章制度进行审批程序,并在预算管理会议上进行通报,让预算执行情况公开公正,不断强化预算资金考核过程,确保预算执行工作长效建立并落到实处。此外,定期对预算资金支付情况进行分析说明,使进度及经费公开,对预算项目超支问题举行专题研讨会,及时制定行之有效地措施加以改进。

(2)运用先进适用方法编制单位预算。预算的合理编制是预算执行的重要核心。行政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时,应当加强收益意识,提升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对“非重点项目、锦上添花”的工程,从严进行控制,将资金向民生项目倾斜,让预算资金起到杠杆的作用,集中精力和财力办好事、办实事,通过科学投放,将预算经费用在最紧急、最有利于地方建设的方向。在编制预算的方法上,行政事业单位可通过零基预算等方法,从初始问题着手,以“零基础”入门,对历年需求重新划定,并进行重点分析,将旧的或不充分的剔除,之后逐一讨论辩证,通过考核得出真实成本支出,让政府资源得到最优化配置。政府职能转变为预算管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适当运用零基预算等方法,可以去除不合理的预算基数,优化预算结构,促进预算管理向着高水平迈进。

(3)强化预算管理技术保障措施。增强财务管理人员法治意识,严肃预算执行纪律,提高技术的推动作用。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要严格执行预算管理法律法规制度,建立“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观念,严肃财经纪律。目前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各行各业都开始普及相关软硬件设施,行政事业单位要提高工作效率,为高速发展的社会和企业服务,就有必要进行信息化建设,及时收集与分析各项数据,将预算数据整合到整个部门的信息系统中,从而实现政府系统内的资源共享,加强网络建设,加快管理部门信息采集、整理、分析的效率,从而提升整体预算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1.任丽新.浅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财经界(学术版),2012(05).

2.何瑞灵.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如何加强预算管理.中外企业家,2014(19).

3.张东辉.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问题探讨.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20).

作者:王悦 单位:四平市农业机械化技术学校

第三篇: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分析

摘要: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管理是国家财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跟我国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医疗等公共事业的发展存在密切的联系。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中也出现了各种问题,直接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本文主要对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管理的重要性以及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完善对策。

关键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

事业单位代表着政府的形象,不但承担着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和监督工作,还跟其他领域存在密切的关联,而且事业单位相对于其他单位来说比较特殊。近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推进,作为公共财政制度基础的预算管理制度也得到不断完善,有力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改革力度的加大和深入,当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不断显现,新预算法应运而生。事业单位应该在充分认识预算管理重要性的基础上,对于预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具体分析,并结合单位实际寻找解决途径,不断提高包括预算管理在内的财务管理水平。

一、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预算管理认识不到位,缺乏重视

部分事业单位对预算管理工作不够重视,没有认识到预算管理工作是单位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没有认识到预算管理工作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控制、预算考核等工作,简单错误地将预算编制工作看作“要钱”的工作,认为“预算就是要钱”。预算批复后,不能严格按照编制的预算执行。部分财务人员对预算工作不够重视,由于自身专业素质的差异,对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于相关的预算管理体制和财政制度理解不全面、领会不深刻,在预算管理制度的制定上和相关的财务管理流程设计上表现尤为突出,导致不能严格按照预算管理要求合理开支,造成资金运用不合理。

(二)预算编制不科学、不合理

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关起门来做预算,不结合单位年度事业发展计划,不按照单位发展的实际需要,一味地为了获得更多资金而收集资料,预算编制缺乏科学的论证,很难保证其合理性和真实性。部分事业单位简单的根据当年预算执行与上年决算数据编制预算,不结合单位下一年度的业务工作实际,导致单位下一年度实际资金需求与编制的预算与之间存在较大差异,预算执行很难,而且预算执行率也不高。

(三)预算管理和业务工作脱节

部分单位认为预算工作就是财务工作,应该由财务部门负责,预算的编制、执行、控制、考核都是财务部门一家的事情。“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由于财务部门对其他部门的业务工作不熟悉,编制预算存在困难,而预算执行中也无法推动其他部门工作,无法单独实现对预算管理的控制。最终造成预算编制与实际工作相脱离,预算项目与实际业务不符,导致预算执行有难度,一方面需要资金支持的业务可能由于得不到预算的支持而难以开展,另一方面不需要资金支持的业务可能由于预算支持过剩而影响执行,整体上造成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对事业单位的发展很不利。

二、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管理的完善对策

(一)加强预算管理的认识,提高财务人员专业素养

思想是行动的指导,用预算理论指导实践,要深入学习领会新《预算法》的精髓。首先,转变对于预算管理错误或者是片面的观点:预算工作是财务工作的理解是片面的,需要转变;预算编制工作就是要钱的观念是错误的,也需要转变。要从思想上认识到预算工作不单纯是财务工作,它涉及单位管理的各方面,它综合反映单位事业的发展计划。思想上达成共识,才能充分调动全单位各方面力量,包括人、财、物等后勤保障部门和业务部门在内的所有部门,集中做好预算的编制、执行等一系列工作,通过预算管理提升单位综合管理水平与能力。单位下一年度工作计划落实在资金上是通过预算予以反映的,预算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它集预测与决策于一体。其次,必须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增强预算管理能力与水平,加强对预算编制的系统培训,结合单位工作性质和管理等相关业务做好预算管理的系列工作。

(二)合理科学编制预算

合理编制预算,要结合单位业务实际,做好前期论证和分析,在满足刚性的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的基础上,遵循“保证重点、统筹分配”原则,编制项目预算库,完善整体预算方案。而结合单位业务实际是关键,照搬照抄其他单位预算编制方法可能很难取得预期好的效果。科学编制预算,要大力推行“零基预算”。由于“零基预算”法可以全面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带来的影响从而避免传统预算编制中的“基数预算”的方法存在的漏洞,可以根据人员情况确定相关人员经费需求水平,根据业务发展确定日常公用经费和项目经费需求水平,在实践中积累经验,逐步提升预算编制工作的准确性与效率。总之,设定更为科学有效的预算管理制度,发挥预算管理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要以事业单位的自身发展情况为前提,不断加强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全面促进单位管理更加有序。

(三)协调事业单位内部各个部门的工作

为了确保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事业单位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管理工作。各个部门之间要明确自身部门的工作职责与范围,防止越权去管理其他部门的事情,除此之外,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管理工作,就是要明确内部各部门在预算管理工作中的分工,确保合理的任务分工,谨防各部门相互推卸责任的情况出现。事业单位只有在了解每一个部门的优势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

三、结语

部门预算管理在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事业单位要想不断提高预算管理效率和质量,不断促进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就必须从思想上认识到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加大预算管理工作力度,立足单位事业发展与具体业务实际,及时发现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问题深入研究分析,以针对性的措施积极加以应对,加强预算执行监督,以此不断加强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张艳.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2012(01).

[2]赵建梅.当前时期下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及其对策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6(02).

作者:马俊 单位: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第四篇:新预算法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影响

摘要:随着2015年新预算法的实施,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新预算制度的实施保障了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的有效性,同时也解决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新预算法在不断完善和实施的过程中仍然涌现出了一系列的新问题。鉴于此,本文试图在对新预算法与预算管理阐释基础上,着重对新预算法的影响进行研究。期望本文研究结论对事业单位提升预算管理水平有所启示。

关键词:财务管理;新预算法;事业单位

2015年1月1日,我国开始实施新预算法,这也标志着我国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制度达到了新的高度。预算法向来有“经济宪法”之称,预算法的修改预示着未来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体制要实现重大的突破。预算法的修改着重于六方面:一是事业单位的所有收支预算均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接受广大人民的监督;二是由原来的收支平衡转变为支出预算;三是规范专项转移支付减少“跑部钱进”;四是对预算债务、支付等公开进行了规定;五是事业单位的债务管理纳入了预算管理;六是事业单位的“勤俭节约”纳入预算管理,对违规者进行追究。虽然新预算法对以上六个方面进行了改进,但是,在互联网与大数据环境下,某些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因此,本文在对新预算法简单解释基础上,重点对其影响进行分析。

一、新预算法及预算管理概述

新预算法是2014年8月3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重新颁布的,它的特征主要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预算法律约束力更强了,经过人大批准的预算必须经过正常法定程序批准后才可以进行调整,对事业单位的预算进行了约束,要以人大的批准为准,不能支出人大批准以外的资金,这一点完全体现了新预算法的法律约束力;二是规范了地方债务行为,新预算法下严格规定了举债形式、债务规模和债务的专项用途,对地方债券的发行规定了限额,举债必须要有预算,对事业单位债务的每一个环节均作出了严格规定;三是对财政转移支付的制度和结构进行了优化,对转移支付的退出机制和评估机制进行了完善,预算法规定除特殊规定外,一般情况下,上级政府不能要求下级政府共同承担配套资金。此外,新预算法对事业单位的要求主要体现为四方面:一是预算的审核具有权威性,规定了预算的审核机构、审核时限和审核范围,一切预算均要根据支出功能和经济性质进行编制,并经过人大对预算草案的审核;二是预算支出的法定性,人大审核后的预算不经过法律程序申请和批准,是不能进行调整的;三是预算的全面性,预算的一切收支均要纳入预算范围之内;四是预算的公开性,事业单位的一切预算均要接受民众的监督。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主要可以分为单位预算和财政预算,我国经济改革后,由原来的粗放型预算转变为集中型预算。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主要是指国家为行政事业单位划拨资金,并通过对其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预算编制情况与财务信息收集等的管理,以获得下拨资金的效用最大化。事业单位预算可以分为三级:一级预算单位是直接向财政部门进行编报预算,二级预算单位是向一级预算单位或者上级预算单位预算,三级预算单位是向二级预算单位或者上级预算单位编报。一级与二级预算单位主要负责核定所属单位预算,三级预算单位没有所属单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主要包括自收自支管理、差额管理与全额预算管理。

二、新预算法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强化了预算与决算的一致性,明确了预算责任

首先,新预算法的决算一章规定,决算必须要与预算相对应,按照决算数、调整预算数和预算数分别列出,一般公共预算要按照经济性质和功能编列到项。同时,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必须要具有可行性,保证预算的执行过程可以与决算的差异减少到最小。同时,新预算法规定了全预算口径,这也推动了事业单位的预算与决算的一致性,打击了事业单位“小金库”现象,将全部收支均纳入预算范围,保证了预算的规范化与合法化。其次,新预算法的实施明确了预算责任,原来的预算法对其法律责任的规定只是在其第十章中第三条进行了简单规定,在新预算法中对法律责任的规定多达五条,其中,对预算法的责任追究和预算法的内容进行了细化,同时,也强调了事业单位相关领导在预算中的责任地位。其中,新预算法的93条和92条均比原来预算法细化了6条内容,95条比原来的细化了4条内容。

(二)细化预算收支范围,提升事业单位资金利用率

首先,新预算法中的第三章27条规定了预算的收支范围,其中,收入包含了转移性收入、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税收收入和其他收入;支出包含了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包括就业支出、社会保障支出、体育、卫生、文化、科技、教育支出、环境保护支出、农业支出、国防支出、公共安全支出、外交支出和其他支出;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包括资本性支出、商品服务支出、工资福利支出和其他支出。此外,新预算法将一般公共预算、社会保障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政府性资金预算均纳入预算范围。其次,新预算法的实施提升了事业单位资金利用率,其严格规定要严格追究铺张浪费者,提倡勤俭节约,杜绝超额预算批准。事业单位减少了不必要的支出项目,将资金用于民生等社会效益建设项目上。

(三)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增加预算透明度

首先,新预算法下,事业单位转移支付制度更加完善,例如,规定了转移支付的评估机制和市场退出机制,如果事业单位在现有市场条件下转移支付遇到了问题,首先,要以转移支付的法律为标准。下级事业单位要以上级下达的标准数额为准绳。在转移支付时,要以一般转移支付为主体,对专项转移支付做出限制,对于市场竞争机制有效调节的事项不能设立专项转移支付。当上级安排专项时,不得要求下级政府承担配套资金。其次,新预算法对事业单位的又一重要影响就是增加预算透明度,它规定事业单位必须要向社会公开预算,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等均要严格按照法律进行,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将事业单位的全部收支均纳入预算范围,均使民众具有知情权,接受社会的监督。

(四)规范了债务管理,增强了预算调整的规范性

首先,原来的预算法主要是遵守收支平衡原则,对赤字不在预算和决算中列出,但是,新预算法对事业单位债务作出了详细规定,例如,对主体、用途、规模、方式和控制风险都作出了限制,要求在现有条件下地方举债要实行责任追究机制,以后只能通过债券的方式举债,不得以其他方式筹集资金。其次,新预算法规定了预算调整的四种情形:一是要增加举债数额,二是调整预算重点支出数额,三是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四是调整预算一般支出。在预算调整时必须要按照法定程序,说明调整项目、数额和理由。

三、结语

新预算法的实施,对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具有重要影响。它规范了预算管理的编制与执行,强化了事业单位资金的来源和支出的责任追究制度。本文在对新预算法和预算管理阐释基础上,提出了八方面的影响,即预算与决算、责任追究、收支范围、勤俭节约、转移支付制度、预算公开、债务管理、预算调整。这八方面大体上包括了新预算法修改的全部要点。但是限于篇幅,并不能详细的展开阐述。希望后续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齐芳.新《预算法》的实施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产生的影响[J].当代经济,2015(36).

[2]戴安容.新预算法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与对策研究[J].商业会计,2016(14).

[3]赵瑞科.浅议新预算法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对策[J].会计师,2016(07).

作者:吕平 单位:山东烟台海阳市民政局婚姻登记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