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高校印刷包装实验室安全工作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高校印刷包装实验室安全工作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谈高校印刷包装实验室安全工作

【摘要】本文针对印刷包装专业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提出了应采取的安全措施。要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安全教育;按需配备消防设施;落实层级检查制度;严格分开“三区”(存储区、操作区、学习区)。

【关键词】高校印刷包装实验室;实验室安全;问题;措施

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经委、国家建委、国防工办等部门共同决定,每年6月作为安全生产月,并使之常态化、制度化。2019年6月是我国第18个安全生产月,主题为“防风险、除隐患、遏事故”。印刷包装专业实验室不安全因素较为密集,存在安全隐患,高校应以“安全月”活动为契机,高度重视该专业实验室的安全工作。本文从源头分析印刷包装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应采取的安全措施。

一、印刷包装专业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

1、大型印刷设备的联动化和高速运转,易造成实验人员的人身事故随着科技进步和发展,为提高生产效率,印刷包装设备也趋向高速、多功能、自动化。[1]高校印刷包装专业实验室内亦不乏胶印机、模切机等设备,机械结构紧凑、转速很快,操作人员若违规或大意,手足等肢体容易被卷入致残。近几年印刷包装行业发生的事故说明,高速自动化、联动化的机械若操作不规范,更易酿成人员伤亡。此外,设备高速运转易形成静电,稍有不慎,可能发生触电事故。

2、输纸、模切、装订等工序的锋利切刀,易导致实验人员伤残手动输纸印刷机需要手动输送纸张,印后加工工序会用到烫金机、模切机、装订机等,这些设备装有槽刀、分片刀等刀具,刀口异常锋利。如切纸机能快速切开厚厚的一沓纸,若不遵守操作规程或注意力不集中,极易造成手臂部的伤残。

3、印刷包装材料易燃且部分有毒,易发生火灾或造成实验人员中毒印刷包装材料主要为纸张、纸板、纸箱、塑料薄膜等,实验过程中还会使用大量的油墨、稀释剂、化学试剂等物质,这些物质均为易燃物品,容易引发火灾。部分油墨及含有化学试剂的材料,能够通过接触皮肤或挥发进入耳鼻喉等器官,长此以往,危害着实验人员的身体健康。

二、印刷包装实验室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

1、实验室安全管理不到位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程度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成正相关。[2]高校尚无科学规范的安全管理体系,部分高校领导者和管理人员不重视实验室安全,安全意识未被提到相应层次,这是印刷包装专业实验室出现安全事故的根本原因。部分高校虽有管理制度,但不能较好的贯彻落实,制度形同虚设,亦是潜在的易被忽视的安全隐患。印刷包装实验室须建立并健全综合性、实用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强的安全管理制度,长年累积逐步深入,方可贯彻到每位师生身上,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2、实验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据统计,印刷包装行业出现的安全事故6成以上由实验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引起,主要表现为4个方面。一是违规操作。如设备运转中,个别人员发现有障碍物直接用手拿走;有些女学生披头散发、穿拖鞋或高跟鞋进行实验。二是投机取巧。个别师生特别是实验经验丰富的人员,对仪器设备相当熟悉,为了省事,实验中找窍门,因图省事导致的安全事故也屡见不鲜。三是未做好防护措施。如操作人员在没有排除故障的情况下进行实验,或已经开始实验,人却仍处在不安全的位置。四是注意力不集中。大学生在熬夜人群中占比极高,睡眠不足使得他们在实验中常出现打盹儿、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易造成安全事故。

3、设备的不安全状态印刷包装机械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有5个方面。一是机械装置的结构不良,零部件磨损和老化,维修不及时,保养不当,设备在非正常状态下超负荷运转。二是设备该有的防护罩、安全杠等防护装置缺失或已失灵。三是实验室面积偏小或实验场所布局不合理,设备摆放位置不科学。四是实验室温度、振动、噪声、通风等条件不良。五是设备外部状态不安全,存在有损设备的危险物或有害物品。高校印刷包装实验室是培养专业人才动手实践能力的场所,主要为师生提供实验的便捷,不以批量生产为目的,因此购买实验设备时要充分考虑安全性能,避免配备危险系数较高的仪器设备。

4、消防设施不健全随着国家对安全工作的重视,部分高校印刷包装实验室仍存在不按规定配备消防器材的现象,但多数高校均已配备消防设施,可这些消防器材取用不便,被堆积的原材料、半成品或其他物品遮挡,没有明显的标志,摆放位置不符合要求,一旦发生火灾,难以在第一时间控制火情,错失抢险时机。据了解,多数高校实验室的消防器材从未进行过检修或保养维护,有些灭火器、灭火毯过了保质期也未更换。另外,某些高校不考虑印刷包装专业实验室可能发生的火灾类型,随意购买与火灾类型可能不匹配的灭火器放在实验室,认为已做好消防准备,消防工作实为表面工作,令人堪忧。

三、应采取的安全措施

1、健全安全管理制度高校须设立安全管理部门,成立安全领导小组,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需建立统一领导,各部门协调配合、分工合作的立体化综合管理体系。印刷包装专业实验室作为防火重点单位,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十分必要。面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要统一思想、全员参与、高度重视、不容懈怠,签订“实验室安全责任书和承诺书”,明确校、院、实验室三级体系中各个环节的安全责任人,落实安全责任,确保实验室及实验人员安全。[3]针对不同实验,要有不同的安全操作规程,严格按要求进行实验并做好记录。实验室内的各项安全制度既要保持稳定,也要根据教学要求的变化及时修正并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是安全实验、放心科研的保障,是防患于未然的基础。

2、切实加强安全教育对安全工作的麻痹懈怠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高校须加强教育宣传,使师生积极参与火灾逃生、突发事故演练等活动,切实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4]新入校的师生须经过学校安全教育培训,通过实验室安全准入考核,才可进入实验室。[5]可有效利用安全知识展板、电子屏、校内网站、实验室安全手册、QQ群、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宣传国家及学校安全法律法规、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事故应急处置、安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等专业相关知识。只有通过不断教育,不断学习,才能真正将安全意识根植于心。

3、按需配备消防设施高校应按要求,在印刷包装专业实验室内安装烟感报警器,配备足量灭火器、灭火毯、高压水泵、水枪、水带等消防设施。指定实验教师定期对各类消防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及时更换过期设备,清除可能出现的遮挡物。确保消防设施完好有效,方便取用;确保安全出口、消防通道畅通无阻;确保防火重点部位有明显的防火标志,实行重点防控。[6]消防设施是保护实验人员人身安全和实验室财产安全的必要保障,高校须从配备、摆放、维护等方面严格规范。

4、落实层级检查制度监督检查是保障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手段。印刷包装专业实验室应设置安全员,对实验室做到每日自查,所在系所对实验室进行周查,学院做好每月的安全排查,校级层面对实验室进行不定时抽查。检查要有针对性,如查看实验室内是否有人抽烟,原材料堆放区是否有老化的电线等隐患。通过检查的方式,找出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问题,下发隐患整改通知书,责令限期整改。对普遍存在的或严重的安全隐患,可在校内网曝光,引起全校相关实验室的重视。

5、严格分开“三区”部分高校存在实验室面积不足,实验室内的存储区、操作区、学习区亦未严格区分的现象。印刷包装实验中使用的承印物、油墨、稀释剂等物料应按照各自性质分开存储于专用区域,不得随手乱堆乱放。任何人员不得在实验室内过夜,临时学习区域也须注意和实验操作区分开,以免发生意外。实验所用原材料按使用计划购买,存储量不得过多。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料须及时清理,不得积压。油墨等物质会挥发出刺激性或有毒害的气体,实验室内部应按需安装通风换气系统,如若暂无通风系统,也应注意经常开窗换气。

四、总结

任何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是有缘由、可预防的。“海因里希安全法则”称,1件重大的事故背后必有29件轻度的事故,还有300件潜在的隐患。不同实验、不同类型事故,上述比例不完全相同,但该统计规律说明了要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必须减少和消除轻度事故,要重视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否则终会酿成大祸。印刷包装专业要得到健康长足的发展,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增强安全意识,规范安全操作,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科研环境。

【参考文献】

[1]高丽娜.提高印刷质量的思考[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

[2]光翠娥,王世强,赵建新.制定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处理应急预案的原则探讨[J].实验室科学,2012.

[3]王孟禄,张镭.中外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比较及启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

[4]江矞.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成因与防范[D].苏州大学.2014.

[5]陈浪城,杜青平,邱伟青.“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改革与实践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

[6]伍秋生.小型场所消防安全监管特别规制初探[D].湘潭大学.2014.

作者:高昊宇 白慧 房雅娟 单位:西安理工大学实验室管理处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