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论香港出版印刷业教育的特点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1.开放式、多阶进出的学术资格认可机制
香港特区教育局为促进终身学习,制定出一套学术资格认可机制,这套机制架构共分为7层,学生可以凭借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什么专业。出版印刷专业是由卓越培训中心培养的最基本的第一层中三程度(相当于内地的初三),毕业后取得一级证书,直到第三级中专文凭,第四级则为香港知专设计学院的高级文凭(相当于内地大专或高职)、副学士、学士,最后到第六、七级的硕士、博士。每个级别皆订有通用指标,学生可自愿决定是否直接升级,达到什么级别发放相应级别的技能或学历、学位证书。达到相应级别后,再继续下一级别的学习,也可以工作一段时间后再继续学习,或者边工作边学习都可以,学习方式可进行灵活的选择。除此之外,作为社区的培训项目中也为双待青年(待学、待业)提供职业发展及就业相关的课程培训。整个职业教育完全是开放式,多阶进出,且各阶段的文凭均具延续性。完善高效的专业教育培训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促进了行业人力的更高、更好发展。
2.学历与资历并重,双师比例达100%
香港知专设计学院出版印刷专业的老师都来自于行业,招聘专业老师不要求有教师资格证书,但至少要有3年以上行业工作经验,或有技师的资格。教师学历75%为硕士及以上学历,只有25%年龄在50岁以上的老师为学士。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45岁以上教师占50%,30~45岁教师占50%。对教师的录用条件是要求具备3年以上工作经验、本科及以上学历即可聘任为讲师。入职后由香港职业训练局的教学中心负责培训教学技巧,而对实训教导员则更看重工作经历。目前从教的大部分老师在行业的工作经验都超过5年,最长的达30年,部分老师在相应行业已经做到总监及主管的位置。如书刊设计课程的老师曾任美国《时代》杂志的美术设计总监,印刷营销课程的老师曾任中华商务(香港)印刷公司的营销经理,印刷工艺课程的老师曾在美国大型印刷公司任生产经理15年以上,印刷色彩管理课程的老师曾是某大型印刷公司印前色彩管理骨干,传播学课程的老师曾是香港电视台的纪录片制作人,而在卓越培训中心的大部分实训老师在印刷厂的工龄都已经超过二三十年了。从行业的精英中聘任专业教师,再由职业训练局教学中心进行教学方法的培训,这样的老师了解行业的需求,深谙如何培养学生,方便学校与行业企业的沟通,更方便为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及就业指导的相关工作。
3.以学生为本,紧贴企业办学,教学方法实际而有效
香港职业教育紧贴行业,不断创新,每学年的教学培养计划会随着行业现状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方法兼具东西方教育体系的特点,既学以致用,又融汇西方先进的教学方式和科学手段,可谓不拘一格。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实际操作和临场突发事故处理的训练。教学场景布置与现实工作环境力求一致或接近,学习过程同时也是实习的过程,这样经过严格训练的学生,一旦走上社会,大多数人可以立即顶岗操作,做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而这样的学生在社会上也将拥有更强的竞争力。与内地最大的一个不同是教师评职称没有的硬性指标,而更看重资历和技能。这样老师可以将时间全部放在如何进行课程建设,如何全面培养学生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就业或升学之路,不会分散精力,这也是以学生为本的重要体现。
香港出版印刷职业教育对内地的启示
1.加大对一线教师的投入,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
香港出版印刷职业院校认为教学经验可以短时间培训,但工作经验的积累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招聘老师更看重工作经验。目前内地相关高校已经开始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实行新进教师顶岗实习半年后再从事专业课程讲授的制度。上海市教委这两年开始实施高校教师产学研践习,这些做法可以使一向以理论讲授为主的老师亲身实践,了解相关行业的现状,积累实践经验并运用到教学中。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应注意,顶岗产学研践习应由校企联合指导,而不是由企业或学校唱“独角戏”。学校首先应该制定出科学严密的践习计划,让顶岗教师带着课程任务或设计项目走向企业,有目标、有步骤地完成既定的实习模块或学习任务,使理论知识在实践操作中融会贯通,实践技能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得以有效提升,进而综合凝炼为职业能力、职业素养。
2.提高学历教育的质量,注重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学校在开设课程尤其是实践环节的时候要考虑市场和行业的需求,贴近企业办,围着产业转,这样使学生与企业无缝对接,自然不担心其毕业后无法适应。要适时调整培养计划,办出特色。现在企业要求具备更强的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一个大的综合项目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完成的,而学生成绩再好也是个人的水平,因此学校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设计,着重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加强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
为加强师资队伍内涵建设,与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是提升专业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捷径。而行业企业的需求和支持是产学研合作向更深更广发展的保障。企业是创新实践的主体,将企业的技术需求和资源优势与高校自身的科研优势相结合,改变企业发展和高校科研院所两条并行线的状况,通过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这不仅是已有成果的转化,而且还要在企业与高校联合开发、企业委托高校开发和高校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等方面使产学研合作走向深广,使产学研合作的近期效益和长远效益达成统一。此外,要拓展产学研合作的内涵。围绕建设骨干高职院校的目标,我们需要在转变观念、提高质量、创新机制等方面下功夫。对于高等院校,特别是高职院校而言,高水平大学的建设目标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各项事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具体到产学研合作上,需要培养创新型领军人才,推出创新成果,并在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同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带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在创新驱动中实现科学发展。(本文作者:付婉莹 单位: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