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英国艺术教育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内容摘要】英国是世界上最活跃的艺术文化国度之一,艺术教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具有独特的艺术教育优势。英国政府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艺术素养,充分认识到发展经济与艺术教育及创意人才的关系。鉴于此,文章主要分析英国在艺术教育和创造力培养方面的方式和思路。
【关键词】艺术教育艺术文化差异特点
英国是西方国家中人文传统深厚、历史文化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其文化生活精密细致,艺术氛围是现代美与古典美的完美融合,享誉世界。在英国,设计也罢,广告也好,创意产业非常强大,吸引人的“英伦文化”随处可见。艺术教育的融合开放就是其源源不断的动力所在,在这种艺术氛围浓厚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善于把平凡的原料制作成趣味十足的物件,无论是观察自己还是整个世界,都会有不同的角度。
一、特设的空间环境,注重教学方式
在英国,人性化的设施、设置并不稀奇。艺术教育的教室配置和设计中,作为特设的功能空间,非常重视便捷使用和气氛的营造。不同年级学生的作品吊在天花板和墙上,鲜活生动,五颜六色,个性明显,这为培养学生独立的创造力、形成鲜明的个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些作品使学生成就感十足,并且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学生的创作不只局限在教室里,在校园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布满了学生的个性作品。虽然只是一些低年级学生的课堂作业,可是按照种类的不同,在不同的区域都显示出不一样的特色。此外,工具盒放置在教室四周,铁丝、纸壳、石头、木块等原材料,以及各式的颜料、彩笔和彩纸一应俱全,学生们选用不同的材料在不同内容的课堂上进行创作。不同于国内一般概念上的专用美术教室、音乐教室,英国很多学校的艺术教育课堂类似于手工作坊的工场,在这里学生可以获得充足的创造机会,和动手操作空间。在英国的艺术教育课堂中,学生每周都会有至少半天的时间在这里学习,课堂氛围自由和谐,学生可以随意在教室走动。而在国内,往往都是教师讲授、学生之后动手实践,一堂课只有45分钟。而在英国,可以有连续3个小时的课堂时间,学生能够更好完成每一件艺术作品。课堂上,教师以团队形式进行授课,作品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展示,并且结合历史、地理、科学、数学、语文等话题,教师引导学生由设计、分析、探索、评估到反省,开阔学生的视野。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们能得到多方面的提高。教师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设计难度不同的主题,让其各自发挥,制定自己的创作方向,激发学生持续思考。英国的艺术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创造力从不限制,根据学生的丰富想象力开展制作、展现和动手专研,进而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教师既对学生的个人意志非常尊重,同时也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个人特长的发挥,鼓励学生的大胆创造。在高低年级上课方面,教师采取混龄上课,把学生的画放到一起,明确学习目标,使他们共同进步。而中国的教学方式就很少有这样的形式。小班化教学在提高学生成绩方面能够有显著成效,可是灌输式教学难以启发学生的思维,榜样和引领作用没有得到体现。英国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地参与到学生当中,给学生以充足的实践时间,而且会在每节课结束后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英国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创造的能力,给学生充分的实践时间,教师的角色转变为积极的参与者,一起和学生借鉴和赏析。
二、灵活的教学评价,重视课堂体验
英国的学生以爱好和兴趣为学习基础,教师很重视对低龄阶段学生的培养,艺术教育早已普及到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如美术课是学生14岁之前的必修课。14岁以后,本着自主选择发展方向原则,按照学生的爱好兴趣,会有部分学生另行学习音乐,而大部分学生还是选择美术学习,所有的科目都是根据学生喜爱的课程进行选修的。教师对艺术教育的普及性和基础性特别重视,强调让学生从小养成艺术欣赏的习惯,进行艺术兴趣爱好的培养,培养学生艺术审美的基础。英国在进行评价教学时,更加看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体验,对学生是否有创造性的表现和学习过程的感受非常重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表达个人的真情实感和想象,体会和感受艺术美。英国的艺术教育以对学生艺术综合修养的培养、对学生具有创造性的表现能力和创造性的形象思维的培养为目的,对学科交叉的优势发展十分重视。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创造和理解,对教师单一风格的模仿并不提倡。教学效果会因为教学方式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但都以同一目标为教学方向。课堂上,教师教育学生不要去模仿,要去思考、去观察,鼓励学生别出心裁或创造性的艺术表现。据悉,英国很早以前就提倡对学生思维创新的培养,这使英国的艺术教育在世界上首屈一指。在中国,长期以来艺术教育受经济、文化、政治的影响,对技能、知识的积累更加重视,技法在艺术学习时间得以锻炼。而对个人的创造性、体验和感受有所忽略,学生普遍对教师进行模仿,教师对学生的创造力和个性不太重视。英国的艺术教育对我国的一个重要启示是:新时期,教师应该认识到艺术教育的内容和理念方面正发生着变化,因为艺术是不断发展和演变的。获得灵感、感悟、想象的过程是艺术教育的过程,是合作、发现、思考的过程,更是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的过程,对于提高动手能力、训练意志力过程本身就是最好的途径。教师推动艺术教育一般采用一些展览和竞赛的方式,这导致部分学生在选择接受艺术教育时往往以获奖、考级和升学为目的,只重视学习结果,这对于学习艺术所应该经历的过程是一种偏离。在艺术教育中,应该更重视过程而不是结果。
三、多样的艺术平台,体现教育层次
艺术教育真正的价值,并不是培养艺术家,而是培养不同的思维方式。画廊、艺术馆、美术馆在各种规模的英国学校里是必须具备的,多功能的教堂也出现在很多私立学校中,主要用来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和道德教育。在英国,每个区域、城市都有很多博物馆和美术馆,收藏的美术品无论从时代、种类,还是从艺术作品的艺术质量、收藏数量来说,都显示出其文化艺术遗产的丰富性。这些文化资源被英国的艺术教育充分利用,学生可以在这些博物馆、美术馆进行艺术名作临摹,而且这些博物馆大都向公众免费开放。在大英博物馆、国家美术馆总是能够看到学生们在教师的带领下赏析、临摹世界名画,而且一些艺术学院还可以在博物馆、美术馆里进行艺术欣赏、美术教育、美术史论等课程,让学生能够亲密接触不同时期、地域的艺术原作。英国对艺术文化教育资源的开发,营造了良好的艺术教育发展氛围和环境。而在中国,受观念、经济等多方面的限制,美术馆数量较少,而且部分美术馆收藏的作品质量不高,对能够反映国内外不同文化的艺术面貌更是无从谈起,同时,参观人群仅仅局限于艺术阶层的少数受众。英国拥有馆藏丰富、数量众多的各类艺术馆、美术馆、博物馆,文化艺术遗产极其丰富,文化底蕴非常丰厚。英国明确规定,要对学生免费开放这些场馆。学生高雅的艺术趣味就是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长期接受濡染和熏陶,进而培养出来的。
四、优质的教学资源,鼓励艺术教育
国外学校对艺术教育资源的综合利用和优化整合非常重视,与国内推崇语文、数学等学科不同。在英国,通识教育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艺术教育,他们对美术和音乐的教育更为偏重。英国将科学和艺术紧密相连,他们的创造力和自我表现以艺术为源泉。在英国是全民普及艺术教育的,对于艺术的欣赏,人人都可以掌握,艺术面前人人平等,艺术并不是那些拥有艺术天赋的少数人的专利。通过艺术教育,英国的学生对于新鲜事物更愿意接受,即使失败的风险依然存在,也不会让人不安、焦虑。这都是由于深受艺术教育的影响。在英国的校园,校舍的墙壁上是学生自己动手“涂鸦”或制作的作品,而不是世界名画的仿制品或是出版印制的名人语录之类。虽然学生们的作品颇为凌乱,看上去没有章法,但是这些手工艺品、雕塑、绘画非常受学生的喜爱,学校也非常认可学生们的艺术创作。这种积极创造、自主参与、自己动手的精神,正是学校所大力提倡的。研究发现,拥有比较完善的智力结构和人格结构是创造型人才的特征,涵盖了科学的批判精神、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洞察力、良好的记忆力、宽阔的知识视野,以及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英国,教师会积极邀请家长参与到课堂之中,这是对艺术教育的充分认可。一些学校除了开设艺术俱乐部以外,为了能够解除家长工作的烦恼,还开设了亲子班,鼓励家长与学生共同感受动手制作的欢乐。
结语
美育实施的最主要的内容和途径是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可以在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上对学生给予引领,培养学生理解创造美、鉴赏美、表现美、感受美的能力,还可以使学生的民族情感更加深厚、道德情操更加高尚,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力得到激发,全面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小群.英国的教育体制[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5(6).
[2]刘君.浅析英国艺术设计教育[J].美术大观,2008(11).
[3]任幽草.英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启示与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2(23).
[4]曹雪明.英国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显著特征[J].教育与职业,2013(6).
[5]吴言荪.高等教育国际化及其思考[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
[6]姚小岗.比较视野中的中国艺术设计教育[J].美术观察,2005(8).
作者: 齐兴龙 单位: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