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公共艺术教育的目的及教学原则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公共艺术教育的目的及教学原则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公共艺术教育的目的及教学原则

摘要:高职院校以其自身的教学特点对公共艺术教育提出了具体的教育目标和教学原则。以这些教育目的教学原则来规范、指导具体教学工作,对于促进高职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规划与改革,都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高职公共艺术教育目的原则

艺术教育是人类重要的文化教育活动,在人类文明发展和思想进步的历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艺术门类以其自身独特的语言形式不但可以丰富着学生的精神世界,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还能潜移默化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所以艺术教育在我国各层次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体现出了其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包括高等职业院校在内的大学生接受一定的艺术教育,了解艺术的基本知识,培养审美能力,并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使他们不仅可以从艺术作品中得到丰富的精神享受,更重要是使自身具有完备的知识结构和较高文化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在以后学习、工作中的长远发展。高等职业院校有其自身教育、教学特点,公共艺术课程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与实施的教学原则应适合高职学校的特点和在校生的能力水平。

一、高职公共艺术教育的目的

(一)智育目的

艺术教育属于美育范畴,但它却和智育关系紧密,相互联系与渗透,尤其是学生从中、小学模式化的线性教育进入到大学开放的发散引导式教育为主的阶段,艺术的智育目的显得尤为重要。智育是知识与智力的教育。高职公共艺术教育中包含了许多知识教育,如基本的艺术理论、艺术常识、艺术鉴赏及一些审美方面的知识等,这些可以使学生开阔眼界和增加知识面。高职公共艺术教育中也包含着许多智力教育,如艺术感性思维的创作方法,艺术想象及联想的表现方式,这些内容可以增强高职学生的想象力,拓展思维能力,为国家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意识的实用技能型建设者。

(二)德育目的

德育在我国学校教育中起着指导教育方向的重要作用。而艺术以其独特的语言形式在内容与任务上对学校的德育工作发挥着良好的效果。高职公共艺术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这是各任课教师通过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的内容与过程所要达到的重要目的之一。同时,使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渗透德育这一重要目的在高职公共艺术教育中要贯穿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也体现了我国高等教育以美育人、以德树人的培养目标和育人方向。对于高职公共艺术教育来说,要使学生在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提高对各种艺术门类认知与理解,并通过对各门类艺术形式的深入学习,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为国家培养更多具有健康审美观,坚持社会主义理想的合格人才。

(三)美育目的

美育即审美教育的简称,又称为美感或美学教育。高职公共艺术教育的美育目的一方面融入在课程教学内容、方法之中,另一方面又体现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上。美育目的是高职公共艺术教育主要目的,其从四个方面得以体现。1.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在公共艺术课程教学中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主要通过艺术作品中的形象、色彩、声音所反映出的自然美、思想美及艺术美等内容与形式的鉴赏、感受来实现的,对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2.培养审美感受力。公共艺术课程通过对现实事物、思想意识、艺术作品等审美对象审美感受力的培养,使学生体会、领悟这些审美对象的内容与形式,从而得到审美过程中的愉悦感,提高学生发现、感受事物美的能力。3.培养审美鉴赏力。高职公共艺术教育着重强调对学生审美鉴赏力的培养,主要通过教授审美常识、艺术史论、艺术作品赏析等相关知识与能力来进行的,最终使学生掌握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和树立正确的审美情趣及理想。4.培养审美创造力。审美创造力的培养体现在高职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赏析环节中,学生在欣赏艺术作品时,教师以引导、开发式的教学手段,使学生通过审美想象对身边与艺术作品中相关的事物“再造想象”增强自身的审美创造力。

二、高职公共艺术课程的基本教学原则

(一)德育与审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高职公共艺术教育中德育与审美教育相结合是其重要的教学指导原则之一。我国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把德育摆在一切教育、教学工作之首,所以,高校各学科教学都必须围绕德育这一目标开展工作,使其渗透、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艺术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在实际教学中形同手足密不可分。通过艺术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素养,也能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这样来看,在实际教学中高职公共艺术教育和德育是相互联系与渗透,互为补充的关系。艺术教育往往是运用生动的视听语言使学生不仅在感官上得到美的享受,想象力得到提升,思维能力得到拓展,还通过艺术作品和艺术理论间接承担了道德育人的作用。传统的道德教育以说教为主,较为生硬,缺少情感色彩和人文关怀,而艺术教育则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它主要通过独特的艺术视、听语言运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进入学生的情感世界,增强他们的审美感受力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并接受道德教育。所以高职公共艺术课程作为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遵循审美教育与德育渗透相结合的原则,这是高职公共艺术教育的首要基本原则。

(二)感性入手与理性指导相结合的原则

根据高职院校的教学特点和方式以及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水平,在高职公共艺术教育中,课程教学是以感性方式为主要手段的,无论是各门类艺术理论、艺术史还是具体的艺术作品赏析,大都是教师以感性的语言讲解使学生理解、感受到各种艺术之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意识。另一方面大学开放、自主的学习方式使得现代大学校园中各种社团蓬勃发展,这其中不乏大量的艺术社团,公共艺术课教学就是这些艺术社团活动的扩展与外延,艺术社团活动如果有教师的参与就更加的规范,这时教师就要运用理性的技能与技巧进行指导。那么教师在完成感性的课堂教学后,还要结合课堂教学对艺术社团中的学生进行理性的技法指导。这一知行统一观,反映了高职公共艺术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书本知识与实践知识的关系。在教学中,我们应正确把握和贯彻感性入手与理性指导相结合的原则。

(三)大面积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与发展个性特长相结合的原则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为国家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意识的实用技能型建设者。作为高职院校课程之一的公共艺术课面向全体在校学生,目的是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基本艺术修养,使他们具有完备的知识结构和较高文化素质,有利于在以后学习、工作中的长远发展。但一些学生对某一类艺术有兴趣爱好或特长,教师就需鼓励他们组织或参加学校相应的艺术社团,使这些学生掌握一技之长,做到大面积提高整体学生的艺术素养与强化指导有兴趣特长学生相结合。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从实际出发,了解学情,做好调查记录,制定的教学目标,讲授的教学内容,使用的教学方法要适合大多数学生的能力及水平,进而整体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同时还要处理好对部分有特长兴趣爱好学生的发展,这样才能更好地贯彻这一教学原则。需要注意的是,艺术基本素养是基础,没有基本素养也就谈不上发展个性特长,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综上所述,高职公共艺术教育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与教学原则,才能全面、深入了解公共艺术教育在高职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确立高职公共艺术教育发展的方向。以教学目的与教学原则来规范、指导具体教学工作,对于促进高职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改革,实现“审美育人”的作用,都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潘雪.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管理的研究[D].淮北:淮北师范大学,2014年.

[2]范妮.以美育人———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研究[J].戏剧之家,2017,(08).

[3]李焕焕.浅谈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教学的功能作用[J].南方论坛,2017,(07).

作者:季增辉 聂路 单位: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凤翔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