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汉画像石艺术教育平台构建的实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汉画像石艺术教育平台构建的实践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汉画像石艺术教育平台构建的实践

摘要:徐州历史悠久,公元前后的两汉时期是徐州古代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特有的历史环境留下了大量的汉文化遗存,汉画像石艺术是其重要的遗产之一。汉画像石艺术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题材丰富多样,具有传统的审美观念、以形写意、形神兼备、含蓄悦目的艺术特征。用新时代的数字化科技手段去研究学习、构建汉画像石艺术数字化平台,可以提高艺术教学质量,为校园课堂教学丰富艺术内涵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数字化;汉画像石艺术;平台构建;实践研究

一、数字化汉画像石艺术教育平台构建的必要性

汉画像石艺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它题材多种多样,内涵丰富,画面精彩纷呈,有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生产情况,有的编绘传奇、故事和自然景象,有的描绘吉祥图像和各种优美的装饰图案,韵味无穷,适应人们的需求,对以后艺术的发展开创了更广阔的道路。徐州汉画像石艺术传承传统的审美观念,具有以形写意、形神兼备、含蓄悦目的艺术特征。传统文化、思想和审美意识始终贯穿于汉画像石艺术创作中。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们的审美意识、观点和爱好更加多样化、高雅化,对传统艺术及作品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我们在汲取传统艺术长处的基础上,继承、借鉴和发扬汉画像石艺术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精华,融汇创新,使之更为人性化,更加贴近现实生活。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学习、借鉴前人的成果,投入更多的精力去保护、去研究、去传承。保护、研究、弘扬汉画像石艺术是新时期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我们完全可以用数字做出跟汉画像石馆一模一样的虚拟馆,通过VR技术手段甚至比真实的艺术馆更清楚细致,而且还可以打灯光。在艺术教学中可采用多种方式继承和运用传统艺术元素,一是做到沙里淘金原汁原味,既汲取营养又避免生搬硬套;二是合理取舍重新组合,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三是变异进化推陈出新,向时代感、艺术美、创新性的全面结合迈出新的一步。对汉画像石艺术的发扬光大和科学应用是新时展的要求。用新时代的科技手段去研究、学习汉画像石艺术,能丰富校园课堂教学艺术内涵,提高艺术教学质量,为培养优秀艺术人才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数字化汉画像石艺术教育平台构建

在传统校园教学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汉画像石艺术数字化教学系统,可以延展教学时间和空间,提高现有校园艺术教育的实效性。通过艺术教学数字化、信息化的发展和普及,逐步提高教学互动能力和艺术水平,为培养合格优秀的师资人才发挥更好的作用。这里尝试研究两种数字化教学实践方式。

(一)视觉传达记录形式

对收集的有关艺术教育的较为清晰的图片进行整理分类,如车马出行、人物建筑、迎宾歌舞、围猎百戏、神话故事、祥禽瑞兽等各种类型运用现代技术及处理手段对汉画像石有关资料进行记录和艺术加工,用多种方法探索记录和应用的形式,再现汉画像石艺术的魅力。

1.图像处理软件编辑照片

学会和利用处理图像信息的各种软件,包括专业的操作软件、非主流软件、普通软件等。拍摄数码照片过程中有可能造成照片表现力不足,需要进行修复或后期处理,用图像处理软件对汉画像石照片进行简单的处理加工,对照片进行修复和增强,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2.加强三维动画制作软件的运用

汉画像石造型生动形象,写实写意,艺术性强。我们可以试着用三维技术对有关图片进行加工。通过动画制作画面相对复杂的汉画像石,突出重点图案,相对简单图样的汉画像石,重点展示其内部艺术细节。收集资料同样也要采用照顾整体、突出重点、展示细节的做法,多角度地看待每一块汉画像石反映的画面内容和艺术成就,按照汉画像石艺术中所反映的含义、意识、内容、画面的内在联系,将图案艺术重现、汇总、分类,展示其艺术特点、内涵及意义。

3.用虚拟仿真技术创建汉画像石艺术博物馆

随着虚拟技术在数字化教学领域的应用和推广,我们可以利用虚拟现实软件制作出汉画像石三维艺术博物馆。制作完善教学所需的虚拟现实作品,建立新型馆藏成为建设数字化校园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虚拟资料能让人感受到真实的艺术,无论观看、欣赏还是运用,都和实际上没有多少差别。资料库由软件、有关资料、数据库系统组成,是数字化的档案储存方式,具有储存、使用、安全保障、备份等功能。教学中可以对存储的资料进行整理、调动、选用、增删等。为保证资料库系统的运行和使用,必须采取技术和制度上的保证措施,整理资料以方便检索为标准。艺术资料库可按教学的需求来进行有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从丰富的汉画像石艺术中,取出具有实际意义的艺术精华,通过选择、编辑、修正、补充,做出更适合教学的数字化资料留存。日常管理中,根据形势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要经常进行检查核对,保证存储资料的正确性、艺术性、实用性。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强数字化资料的管理,抓好数字化资料建立、重组、修改、安全控制、备份等工作,确保资料库既能保留传统艺术的特色又能适应时展的需要,做到信息量大、安全可靠,适应教学实际。

4.三维虚拟展厅多媒体动态效果制作

制作、完善教学所需的虚拟现实作品,建立新型馆藏同样是建设数字化校园的一项重要工作。可以利用相关软件制作出汉画像石艺术资料馆,作为资料库的一个组成部分。虚拟资料馆中各个场景、片段、图片、资料,可根据教学需要和汉画像石分布的具体情况,分别设置有关主干道、分区、类型、重点项目等,方便存储、使用。挑选汉画像石艺术代表作品,重点制作推介,并认真分析其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将汉画像石艺术通过视频呈现给使用者。虚拟环境内有关艺术学习的内容通过新的形式操作、应用、学习、互动并得到反馈,为艺术教学提供了方便实用的多媒体资料。

(二)汉画像石数字化教学课件

汉画像石造型装饰艺术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在现代艺术教学中如何使传统审美意识和现代情趣有机结合,如何融入新观念、新内容、新技法方面还需要做很多工作,需要我们在对汉画像石艺术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有关汉画像石艺术资料进行深入探讨,为汉画像石艺术的传承应用提供参考和依据。根据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态势,需要对汉画像石资料进一步加工处理,将汉画像石艺术以动态的形式表现出来,结合通俗详实的讲解,制作成实用的教学课件,为艺术课教学改革提供更好的教学条件。首先,收集大量汉画像石源文件、拓片、图案、书籍、解说资料等,汉画像石积累了丰富的艺术资料。其次,进行线上线下的网络展厅设计,编辑菜单栏分类各种专题,创建网络汉画像石艺术展厅,设置汉画像石艺术特点介绍、资料库(包括它的题名、尺寸、出土时间以及专家对其的介绍)等内容,展示汉画像石中的精品和有代表性的图案,配备有关解说,同时适当介绍有关汉画像石艺术专著文章及学术活动情况。然后利用三维动画制作软件制作动态视频,在网络展厅整个页面下方插入一些关于汉文化的最新讲座或学术报告,并设置讨论区、问答区、资料下载区等,培养合作、协作交流的能力。再次,运用制作软件,汇集、编辑、整理视频信息、图片信息与文字说明,根据艺术教学需要进行编排、制作并合理应用。最后,进行后期测试运行,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搞好交流互动,在展示、传授、学习汉画像石艺术的同时,增强合作交流、协作的能力,增强理解消化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三、充分发挥汉画像石艺术教育数字化平台的作用

汉画像石艺术数字化系统是学校教学、研究、管理的公共平台。我们要把数字化校园系统的建设和运用作为当前教学工作的重点之一,学校、班级、师生都要重视起来,既要端正思想认识,摆正汉画像石艺术数字系统建设的位置,齐心协力,做好数字化系统的建设和运用工作,又要在实际制作上下功夫,解决海量数据的存储、使用问题,解决资料数据繁杂零乱、不易查找的问题,解决原始资料数据重复、老旧、不便更新等问题。整合艺术教育数字化的业务系统,为教学工作提供支持和帮助,在教学应用中将汉画像石艺术、美术专业知识、现代审美需求联系起来,充分利用收集的有关数据和资料,提取适用的部分,为学习、理解、吸取艺术精华,改进、创作和提高业务水平提供检索、调用等便利条件。积极推进可视化教学,通过丰富的艺术资源引导学生在认真探索的基础上互动学习。学生可以选择更适合自己情况的方式上课、学习。数字化校园系统既可以发扬集中授课的优势,也可以为学生开展个性化、专题化的教学服务,如专业、专项、专题讲座,传统艺术体验等,还可以为学生的个别知识需求解疑答难。数字化校园覆盖面较广,一定程度上可以跨越时空界限,灵活使用。随着数字化校园系统逐步发展完善,学校、教室、图书馆、食宿及其他活动场所都有了一定的学习条件,老师和学生都可以在生活、工作中的许多地方获得教学资源和学习进修机会。教学中师生可以对丰富的传统艺术课件信息进行搜索、预习和分析,通过多种形式的在线学习,形象、仿真的学习环境,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学生、校友可以通过继续教育和网络平台持续学习,教职员工通过数字化校园获得更多的知识,使自身的学业知识、艺术素质、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每年的毕业生也不会因为“毕业”而离开“学校”,从而实现终身教育模式。汉画像石艺术是学习美术的好教材,是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正确处理传统艺术元素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既要做到传承精华原汁原味,又要做好合理取舍重新组合,更要做好变异进化推陈出新。要全面解读、继承和发扬其所蕴含的民族传统、艺术美感以及精神内涵,在此基础上加强艺术教育工作,搞好汉画像石艺术教育平台建设,充分发挥数字化校园的作用,做到学用结合,创新发展,进一步加强传统艺术教育,为汉画像石艺术现代化教育创造更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李荣梅,曲燕.汉代画像石的构图艺术[J].南都学坛,2003(5):17-18.

[2]朱官华,杨洪浦.汉画像石数字化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集体经济,2008(4):119-120.

[3]吴曾德.汉代画像石[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

作者:郭岩 张旭 单位: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