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思想政治教育中艺术教育的运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思想政治教育中艺术教育的运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思想政治教育中艺术教育的运用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培养大学生思想情操的重要工具,一直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时代,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了抵挡外来不良价值观的侵蚀,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满足不了新的变化,高校需要创新教学形式,利用艺术教育的强大魅力,融合于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自身独特的优势,吸引学生能够在欣赏艺术的独特美中陶冶情操,领会社会主义价值观,坚持社会主义政治信仰、理想信念和道德观念。

关键词:艺术教育;思想政治;高校;运用

一、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

新时代,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西方不良价值观冲击着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树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设,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是学校培养有理想、有责任、有担当的青少年的重要手段。在2019年3月18日组织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我们现在进入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为了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维护社会主义制度,维护人民当家作主,就必须注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学校的领导、党员群众和学生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才能为我们国家的未来培养一批批具有政治信仰、理想信念和道德理念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直作为学校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系列规律性认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成功的经验。学校思政课一直采用的是硬灌输的方式,由思政课老师为学生直接讲述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使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观。这种灌输式的方式,虽然存在一定的缺点,但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培养了一批批有信念、有理想、有担当的社会主义爱国者和建设者。所以在思政课的开设方式上,要重视硬灌输的方式。我们在继承成功经验的同时,也要进行方式的创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对思政课的改革创新提出了“八个统一”。这“八个统一”中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及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是思政课开设方式上的创新,思政课的开设首先不仅要传授思想政治理论,还主要是要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在思政课的开展中,我们就可以把理论教授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来真正体会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政课一直是用硬灌输的方式来把思想理论传导给学生,我们现在就要在硬灌输的基础上,采取启发式的教育,把其他学科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在一起,发挥更大的效用。为了更好的办好思政课,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新时代,办好思政课就要敢于打破固有思维,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把艺术教育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艺术教育的灵活性和独特性,有效的改变思政教育过程中的硬灌输状态,吸引学生能够在欣赏艺术的独特美中陶冶情操,领会社会主义价值观,坚持社会主义政治信仰、理想信念和道德观念。

二、艺术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

艺术教育能使大学生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艺术教育是有其自身的形象化特点,不同于传统德育的抽象化、理论化,能够较为容易被大学生所接受消化。艺术教育是传递美的过程,美通过音乐、绘画、舞蹈乃至戏剧的形式表现出来,具象化的内容让大学生能深刻体会。音乐通过音调的起伏变化表达情感,绘画作品通过色彩的搭配、线条的组合表现张力,舞蹈通过曼妙的动作抒发感想,戏剧通过表演的内容传递感受。美的生动形象激发大学生去探索的兴趣,唤起大学生内心深处对美的情感和探索的欲望,吸引大学生自觉地领略美的真谛,在美学教育中受到思想政治教育,不知不觉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艺术教育能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艺术教育和思想教育虽然属于两个独立的学科,但是它们拥有一定的联系。在实践教学中,把艺术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传统的思政课常以理论灌输的形式把知识教授给学生,长期以往导致学生接受度差、兴趣低。而把艺术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会改变以往思政课的缺点和弊端,会使学生在艺术欣赏和艺术创作中领略艺术之美,积极主动的去进行创作实践,潜移默化的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建立完整的思想政治理论体系。这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对提升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艺术教育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明确艺术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艺术教育,要想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独特优势,就要充分重视艺术教育的作用,在实践中认清艺术教育的特殊魅力,明确艺术教育的重要地位,增强大学生的心理认同感。重视艺术教育的作用,就是要求教师能够积极改进艺术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提升艺术教育的整体水平,增加大学生对艺术教育的认同感和积极性,在参与中领会思政教育的具体内涵。在新时代的思政课新需求下,思政教师应该认真学习艺术教育的理论知识,创新艺术教育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根据思政课本的内容精心设置课程环节,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思政教师不仅作为思政课堂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还应作为思政课的参与者,在把艺术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与学生的互动,是学生在艺术教育中增强体验感,充分运用艺术教育的优势使其关注自身心理健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另外,运用艺术教育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多元化,可进一步强化思政教育的成效。

(二)优化课程设置,健全思政教育机制思政课开展机制的创新也是一个急需重视的方面。思政课作为我国学校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手段,它的开展机制一直是我们重视的方面。对于思政课开展机制的创新,要关注的就是小学、中学、大学的思政课衔接问题。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在我国新出台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完善课程教材体系成为大中小学思政课螺旋式上升的一个重要方面。第一个是系统整合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目标。大学作为培养具有专业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阶段,应该确立的目标就是牢记使命担当,听党话跟党走;高中阶段主要培养的是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感,应该确立的目标是培养政治素养,树立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信念。初中阶段重在巩固思想基础,应该确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思想意识。小学阶段主要是进行情感教育,课程目标就是要培养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的情感,拥有成为祖国社会主义接班人的美好愿望。这就需要运用艺术教育的形式,把不同时期的教学目标融入其中,在欣赏艺术的美中完成思政课目标的实现。第二是完善创新课程体系。大中小学处于不同的教学阶段,理论课课程设置需要结合大中小学的特点,形成合理的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所以,大中小学应充分运用艺术教育,把艺术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创新课堂形式,设置不同类型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第三是统筹课程内容学习。马克思主义一直是我们课程内容的基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随着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需要在内容中加入新的理论成果。新时代,我们主要学习的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思政课的重要内容。根据大中小学学生的认知能力的特点,学习的重点不同。研究生阶段是学科深入探究学习,本专科阶段是专业理论化学习,高中阶段是常识知识的学习,初中阶段是体验式学习,小学阶段是启蒙式学习。创新思政课课程体制,运用艺术教育,把马克思主义的内容融于艺术教育中,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其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认知和认同,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

四、结论

思想政治教育是理性教育,是抽象的、理论的。而艺术教育属于情感教育,是具体的、直观的。运用艺术教育的独特优势,融于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不仅会使学生增强对美的认知,提升其心理健康的发展,而且能使学生深刻认知马克思主义,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充分运用艺术教育的形式,创新课程的方式和内容,才能收到较为显著的教育成效,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的面貌焕然一新。

参考文献:

[1]冯杨.艺术教育及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6.

[2]李花,傅议萱,陈红.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中美丽价值观渗透路径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4):62-63.

[3]万勇华.“思政课”中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及其实现方式探究—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J].探索,2016(1):144-149.

[4]程卫国.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性和艺术性的统一[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4):119-121.

作者:苏敏 陈泽华 单位:武汉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