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概论唐朝书法教育的启示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概论唐朝书法教育的启示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概论唐朝书法教育的启示

1政治经济和文化艺术发展到顶峰促成了唐朝学校书法教育体制的完备

1.1体现学校书法教育体制的“学校设置愈而完善”中外文化的进一步交流促使了多元文化的融合。历经几个世纪分裂后一统而成的大唐,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政治稳定,在各方面创造了空前的成就,使大唐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唐文化传播世界各地,长安成为亚洲各国人们朝拜的圣地,形成一种文化开放,包容性极强的局面,人的精神比较自由,创新一时得意发展,造就了颇具阳刚之美的文化品格,并成为时代的主流。在这种主流中的书法艺术,更是得天独厚地发挥的淋漓尽致。其完备的艺术教育体制体现如下:唐代延续隋制,并有唐太宗大胆改建编制,除由国子监统辖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外,又设立弘文馆、崇文馆、医学,分属门下省、东宫、太医团管辖,置学生教习。《唐六典》记载:“书学博士二人……掌教文武百官八品以下及庶人之子”。学习要求以《字林》、《说文》、《石经》为主要专业,其余可业余自学。要求“学书,日纸一幅,间习时务策,读《国语》、《字林》、《三苍》、《尔雅》。”形成了一种上行下效的办学方式。

1.2体现学校书法教育体制的“政府官职设置也愈而完善”政府专门为书法家设立了相应的官职,褚遂良、柳公权、欧阳询等都先后担任翰林侍书的职务。《唐六典•卷八》“弘文馆学士”条记载:“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诏令现职之京官,不论文职武职,凡列五品以上,‘学书,及有书性者’,皆准到弘文馆聆听书法之讲授,敕由欧阳询、虞世南负责教示楷法,故使士庶之学书风气大为振奋”。

2政治权力干预书法教育成为唐书法教育的一大特色

“书之盛,莫盛于唐”,这也表明唐代的书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造诣。唐朝书法的空前发展,与当时权力的干预是分不开的,朝政大力发展书法事业这在任何朝代都是没有的,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3统治者较重视书法并将书学作为六门学科之一

唐统治者广纳贤才,废除了以往对应试者的限制,但要求应试者必“楷书遒美”,斟选人才以“书”作为标准之一,书法受高度重视。并设置以培养书法人才的机构弘文馆。规定京师五品以上的官员必到弘文馆学习书法。

4统治者喜爱书法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唐太宗对书法作出了巨大贡献,并激励了士人对书法的尊崇,并以此延续形成了唐代书法繁荣昌盛的局面。王羲之脱颖而出被尊为“书圣”。楷书也发展到后人无法超越的顶峰。综上,唐朝书法的繁荣与当时强盛的国力、开放的政策、唐人兼收并蓄的气魄以及权力的影响是分不开的,社会空气的开放以及统治者对书法的重视给了书法足够的自由度,创造了一种适时的理念和氛围。反思今天,我们的书法教育乃至艺术教育又如何呢?少儿美术教育我们的投入是多么可怜!幼儿园时家长还能给孩子报美术特长班,小学也还开设美术课程,可到了初中迫于家长“考不上好高中就上不了好大学”的压力,美术课程就被作为不主要的课程而被叫停,高中时除了报考艺术类院校的学生,其他同学更是甚少接触绘画,一个初、高中配比一个美术教师。进入大学虽然时间充足但我们已经不再具备欣赏艺术的习惯和基础了,对美的感知也已迟钝退化,不知道艺术的美,叫不出名画的名字和作者……经常我们会听到,某公司冠名什么设计大赛,评委是某某领导,就连一个城市一个大赛的设计标识也要党政领导拍板做决定,大肆崇拜外来设计,于是有了怪异造型的西方现代设计出现在皇城古都北京。究其根源还是我们对中华传统美认识不够,抛弃了我们自己的文化。但是可喜的是,我国的书法教育在各大院校和社会个人的努力下,已经再度引起人们的重视,一些高校也陆续开设了书法专业,社会上也出现很多培训机构和书法爱好者工作室。在计算机发达的今天,写字依靠键盘,以至我们忘记了很多字的模样,各种软件应运而生,各种艺术字应有尽有,但终究不能和我们的书法艺术相媲美,外国人对书法尚且如此喜爱,何况我们!

作者:徐照芳 单位:黄河科技学院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