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艺术教育论文(5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艺术教育论文(5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校艺术教育论文(5篇)

第一篇:高校艺术教育体系发展及多元化发展

摘要:阐述了我国高校艺术教育的发展现状,提出了高校艺术教育体系多元化的发展策略,揭示了我国高校艺术教育体系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高校;艺术;教育体系;多元化发展

一、我国高校艺术教育体系的发展现状

现阶段,我国高校艺术教育体系涉及两种:一是以中国传统艺术为基础,注重纹理和图案及技巧的美术教育;二是广泛普及的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和平面构成等三大构成,这种体系着重于对美感的培养和学生发现、分析、创造美的能力。我国高校艺术教育虽发展速度较快,但由于起步晚,整体教育体系的发展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1980年前后,我国引进了西方高校艺术教育体系,但因种种因素影响,到目前为止,大部分高校的艺术教学水平与课程设计与西方还有一定差距。因此,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完善艺术课程设计,创立具有国家民族特色的艺术教育体系,势必成为我国高校艺术教育体系多元化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目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艺术与其他行业也有了越来越紧密的关系,比如服装设计、影视艺术、舞台演出、美容美发等行业。一方面,艺术教育的发展促进了相关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相关行业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高校艺术教育体系的多元化。这使得我国高校艺术教育体系构建的总体步伐也在不断加快。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不同行业对艺术的需要,艺术相关专业也受到了越来越多家长和学生的关注,也有越来越多的学生会选择艺术相关专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下,高需求也就意味着大的市场,各个高校艺术相关专业的扩招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和家长的需求及市场有关行业对从业者的相关知识的需求。但是,在大规模盲目扩招的同时,我国高校艺术教育体系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多的问题,比如师资力量不足,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落后,等等。人才的培养需要因材施教,但艺术专业大规模的教学活动并不能做到这一点。所以,高校的艺术教育体系还有待改善。另一方面,我国在艺术教育方面的跟风盲从现象较严重,思考问题不是结合自身的实际需要和能力,而是盲目照搬。这就造成了很大一部分高校的艺术课程无论是教学模式还是课程设置完全一样,没有创新。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高校艺术教育体系的多元化发展。所以,我国高校艺术教育应加强忧患意识,时刻关注国际艺术教育体系的最新发展,并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与实际生产生活需要,构建属于我国的、具有东方特色的艺术教育多元化体系。

二、我国高校艺术教育体系多元化发展的策略

(一)高校艺术教育体系课程教学结构的多元化

在设置艺术课程结构时,需将大众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结合。大众审美能力是艺术课程的基础,创造性思维是艺术发酵的养料,只有两者结合,才能设置出符合时展潮流、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艺术课程。现阶段,大部分高校的艺术课程设置较单一,只能满足基本的教学需求,跟不上时代的脚步。所以,我们应对现有的课程结构进行调整,使其向多元化教育体系迈进。艺术教育课程多元化的构建需要经历基础课程、设计课程和实践课程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循序渐进,才能够由浅入深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另一方面,需要改变传统应试教育背景下的课程设置,向自由化、多元化发展。应试教育以分数为主要监测手段,这种检验模式下的课程设置大多是理论多于实践,不具有操作性。因此,可以改变课程的设置,增加实践课程的比例及自由设计课程的数量,通过实践来检验学习的效果。

(二)高校艺术教育体系课程教学内容的多元化

目前,各个高校的艺术教育课程教学内容大都由于历史原因保持雷同且长时间不变。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艺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原有的教学内容已不能满足人们对艺术从业者的需求。因此,要实现高校艺术教育课程的多元化发展。现有的艺术教学内容来源于西方,但却落后于西方。因此,关注西方艺术教育的进度,“西天取经”是我国高校艺术教育体系下教学内容多元化的手段之一。另一方面,我国古典艺术在世界上具有很高的地位,敦煌壁画、丝绸瓷器、琴棋书画等自古以来都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目光。因此,将古典艺术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创造出我国独有的东方艺术,开发出独有的艺术课程,也是高校艺术教育课程内容多元化的一种非常好的方法,更是高校艺术教育体系发展的趋势。

(三)高校艺术教育体系教学方式的多元化

艺术的教育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完美地完成。现阶段,我国高校艺术教育体系下的教学方式仍是以理论教育为主,缺乏实践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由我国的国情决定;另一方面,也是艺术教学方式落后的体现。艺术的最终表现形式除了要以理论为基础之外,还要以实践为手段,单一的理论教学或实践教学都不能满足最终的教学目的。因此,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实现教学方式的多元化。

参考文献:

[1]于中兴.刍议我国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的多元化发展方向[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5):139-140.

[2]刘俊瑶.浅析我国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多元化发展模式[J].时代教育,2015(5):183.

作者:王健 单位: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艺术设计系

第二篇:闽台高校数字艺术教育比较

摘要:作为不断发展的新兴行业和闽台高校联合办学先行合作的专业之一,有关数字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研究在不断地推进。通过比较研究闽台两地不同的数字艺术教育发展历史与教育模式、学科体系设置以及培养方案的发展和思路,总结台湾数字艺术专业的优势。深入地分析福建高校数字艺术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为闽台合作高校的数字艺术专业设置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进一步研究解决措施,为福建省数字艺术设计教育提供教学的省思与培养应用型人才之参考,有利于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

关键词:闽台合作;数字艺术教育;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案

数字艺术,指在创作过程中全面或者部分使用了数字技术手段,用计算机处理或制作出和艺术有关的设计、影音、动画或其他艺术作品。[1]我国近年来颁布的多项政策极大地促进了数字艺术产业的发展,加大了专业人才需求。而闽台合作教育是福建省教育厅提出闽台高校合作计划重要内容,利用独特的人文地理优势,通过福建与台湾联合培养人才,探索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福建高校的数字艺术专业教育在适应产业需求的前提下,作为不断发展的新兴行业和先行合作办学的专业之一,理应探索构建更加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推进数字艺术专业教学。数字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目标不仅仅体现在数字技术、艺术两者有机结合上,优秀的数字艺术人才在掌握基本的艺术创作能力和计算机技术应用之外,还必须拥有良好的设计与沟通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团队精神。这样的人才才能够推动数字艺术产业的进步。

1福建高校数字艺术设计专业设置情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福建省高校数字艺术专业设置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艺术院校和综合大学的艺术学院开办的数字艺术设计专业;另一类是拥有其他专业基础的高校,如理工学院和农林大学等,结合自身资源开办此专业。学生层次主要分为大专、本科、专升本以及硕士研究生。研究生的办学方向有数字艺术创作和理论、多媒体运用等方向。本科和大专办学方向一般则设有动画创造、电脑动画、游戏等。各院校数字艺术专业课程设置有以下三种类型:一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如素描、色彩、设计构成等;二是根据各个院校师资情况和教学资源开设的理论类课程:数字媒体概论、艺术概论、电影/动画/设计史等;三是软件操作类课程,如三维动画制作软件和影视剪辑、后期合成软件的学习。教材通常选用国外数字艺术经典教材的中文版、软件教程以及国内艺术院校推出的示范性教材。在相关政策的引导下,福建省高校数字艺术专业教学发展总体的发展态势是良好的,不断根据产业发展调整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但是,目前距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还有一定差距。首先,数字艺术设计学科交叉广泛,加大了各校在课程设置上的随意性。大多数院校受限于自身师资状况和办学条件,“因师设课”,培养目标定位模糊。数字艺术产业的人才需求主要包含两个层次:一是最初级的软件技术制作和艺术创作人才;二是同时具备创意思维、项目管理能力、设计沟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目前,福建省内大多数高校数字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还停留在技术底层,以教授软件、器材、设计技术为主,缺少相关的人文哲学课程。这样的培养方案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艺术修养,导致学生作品缺乏创造力、相互抄袭的现象普遍出现。其次,缺乏拥有高级职称的学科带头人。目前,福建省内高校数字艺术专业正高级职称的师资不多,即使有也大多数是从相关专业改行而来,如绘画、艺术设计或者软件开发专业。数字艺术学科的发展最需要的是既具有深厚艺术修养和理论知识,又拥有创作经验或实际项目操作经历的老师,教师结构队伍不合理影响了高等教育的质量。再次,学科发展缺乏专业理论研究支持。研究型教师队伍的建立对于高等教育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但从第一所高校开设数字设计相关专业至今,来自福建高校的数字设计的研究论文在专业刊物和大学的学报并不多见,也缺乏福建省高校自编的数字设计教材,学术研究与理论建设方面相对滞后。

2台湾高校数字艺术设计教育优势

台湾与大陆的设计教育起源不同。台湾的现代设计教育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以现代工业产品设计为起点,随着经济产业的发展,逐步发展其他领域的设计专业。[2]台湾的设计教育思想是与欧洲包豪斯设计教育吻合的,来源于产业,强调艺术与技术的结合,正是因为台湾的设计教育一开始就与经济市场密切联系在一起,所以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方面以满足产业需求,促进产业发展为目的,体现应用型设计人才培养宗旨。同时,由于台湾高等院校办学方式多元,其中由企业或民间投资兴办的私立大学超过半数,充分拥有自主办学权力,又根据各院校所依赖的产业背景,设计科系培养目标明确,在专业教学和办学模式上各有特点。通过比较研究,针对福建省高校数字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台湾高校的数字艺术教育拥有以下优势:

2.1课程体系学分制模块化,注重实践教学

台湾大多数院校的数字设计专业都实行的是学分制模块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学生自主选择专业课程,修满学分,成绩符合要求即可毕业。[3]台湾的艺术设计教育全面学习了国际设计教育经验,以技术教育体系为基础,以模块化设计专业课程,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而大量选修专业课的设置也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在包豪斯设计教育的框架下设置台湾设计人才的培养方案,必然强调实践教学。从大学一年级到硕士研究生课程安排中都离不开企业化的实践教学。开设了数字艺术专业各个院校与业界联系紧密,如电视台、电影后制公司、三维动画公司等,除了学校聘请业界专家授课,设置“双师”辅导体系,还提供低年级的学生参访业界的机会,而高年级通常以实习的方式直接参与企业项目制作开展实践教学。

2.2重视传统文化和人文哲学与设计理念的融合

在具体的课程设置方面,台湾高校的数字艺术教育在重视艺术与技术融合的同时,也不忽视人文哲学类课程。例如,台湾艺术大学数字媒体设计系的“设计资源研究”课程教授是如何以世界性、国际性设计风格为导向,结合本土文化,树立自我设计风格,而“造型意象研究”的教学目的是以台湾的地域和民族性为基础去探求文化对数字媒体设计中造型设计的影响。台湾高校的学生之所以能在大学期间就创作出许多弘扬传统文化的优秀设计作品,正是因为台湾设计院校重视人文与设计理念的融合。

2.3设计教育与国际接轨

在继承了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台湾的设计教育体系也一直与国际接轨。台湾教师在设计理念上,善于引入最前沿的新思路新思维,倡导以人为本的设计观,因为大部分教师都有海外留学背景或经历。台湾院校的数字艺术科系的学科建设、课程设置、教材和教学方法都与欧美先进设计类院校一致。例如,授课中教师围绕设计方案构想,采用讨论、沟通、引导学生的方法非常普遍。

3福建高校数字艺术教育发展的思路

3.1根据产业流程设置不同高校的培养目标,形成教育体系阶梯化

数字艺术产业的快速发展不可避免地导致分工的细化,要求高等设计教育要进一步保持人才结构的合理性,明确培养目标。例如,通过研究生教育培养来完成创作与产业人才的培养任务,而高职院校用于培养初级技术人才,形成数字艺术教育体系阶梯化。为了满足产业开发和研究各个层面的需要就要培养出结构完整合理的创作梯队。

3.2课程整合,学分制模块化

数字艺术是综合交叉的学科,是影视、美术、设计、传媒、数字等多种学科与艺术的综合体。数字艺术与其他课程教学的整合,正在成为当前我国数字艺术教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从理论上讲,课程整合意味着要用整体的、联系的、辩证的观点,来认识、研究教育过程中各种教育因素之间的关系。课程整合的艺术教育内容,指艺术教育的内容源自相关学科对于人的诠释与所涉知能,艺术人文学科是相通的,设置共同性的课程是必要的。通过课程整合,让学生所受的艺术设计教育更加完整,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数字艺术教育的发展需要有科学合理的策略,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依据产业分工,设置更多可选择的专业选修课。例如,为将来就业方向为游戏美术设计的学生,设置游戏原画设计、游戏界面设计以及适应产业快速发展趋势的移动平台游戏制作等课程,而希望从事动画制作的学生可以不选择游戏制作类的课程,而选择三维模型制作、动作调试等。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不分具体学科方向,而是将专业课程整合,再分类提供给学生自主、灵活选择。首先通过课程整合,使学生在比较全面完整的学习完艺术设计以及人文类基础课程之后,再通过学分模块化,根据个人的职业规划选择不同的专业课程,进一步强化学习的专业性。

3.3加大实践课程的内容,鼓励建立导师工作室模式,与相关企业建立联系

数字艺术教育要和产业的发展相联系,以产业需求为导向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实际参与制作项目,与业界公司建立合作渠道,聘请业界专家执教,引入业界的实战经验和创作理念,共同建设数字艺术产学科平台。同时,鼓励建立导师工作室模式。高校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帮助鼓励数字艺术教师以产业为导向开办工作室,从而带动学生更好地适应产业。

3.4加强闽台高校教师的学术交流合作

通过进一步交流和资源共享,学习台湾先进教育理念,加强与台籍教师的学术交流,发展福建省数字艺术学术研究。例如,闽台合作办学的院校组织优秀教师共同编写专业教材或共同申报课题,对创作与教学中存在问题的作深入的理论研究,深化合作。

4结语

面对产业的快速发展和闽台合作教育的趋势,福建省高校的数字艺术专业教育应该把握时代主流,充分发挥独特的人文地理优势,探索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提高办学质量,促进专业学科和相关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廖祥忠.数字艺术论[M].北京: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06.

[2]彭亮.台湾高等设计教育特色及对大陆设计教育的启示[J].艺术与设计,2005.

[3]林珮淳.台湾数位艺术教育的发展[D].国立台湾艺术大学多媒体动画艺术研究系所论文,台湾:国立台湾艺术大学,2008.

[4]张光明.台湾优良设计[M].台湾:美工科技出版社,2002.

[5]李琼瑶.适应市场需求,创新高等艺术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J].艺术评论,2007.

[6]蔡军.适应与转换——高速经济发展下的中国设计教育[C].国际设计教育大会ICSID论文,北京:清华大学,2001.

[7]王敏丽.中外合作办学中优质教育资源之内涵[J].江苏高教,2007.

[8]武毅英,郑晖阁.闽台高教建立更密切合作关系的基础和可行性[J].集美大学学报,2011.

[9]张宝蓉.新时期闽台高等教育交流合作问题探究[J].台湾研究集刊,2011.

[10]郑建湖.闽台合作办学下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J].高教论坛,2013.

作者:陈凯晴 单位:厦门理工学院

第三篇: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与社团建设关系

摘要:当今高校学生社团文化蓬勃发展,社团活动已经成为学生课外活动重要的一部分。作为社团中的艺术社团也同样受到学生群体的热衷参与,并且它已经成为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作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工作者,通过对高校艺术社团的深入调研,深刻认识到公共艺术教育发展与社团建设的紧密关系。本文将从公共艺术教育与社团文化的依托、从属关系两个视角进行剖析,以期对两者之间如何促进与发展的思路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社团建设;依托关系;从属关系

如今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日益受到重视,各级教育部门相继组织相关比赛和活动,以期提高其水平。为了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整体质量,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工作者也在不断探索,虽然较之以往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水平已经获得长足的进步,但仍然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笔者根据自己在团委公共艺术教育中心工作的经历,以浙江财经大学的实际情况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笔者在进行一系列的调研工作后认识到,大学生艺术社团是一个实施公共艺术教育的有效载体,也是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的途径。因此如何处理两者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文章笔者将从公共艺术教育如何依托大学生艺术社团发展的视角进行分析、探讨。

1公共艺术教育如何依托大学生艺术社团发展

高校中公共艺术教育承担着提升大学生艺术修养的主要工作,但是由于涉及的群体往往是非专业的学生,因此在开展形式上遇到许多问题。传统专业课程的开设条件一般可以满足所学专业的所有学生,而公共艺术课程的开设往往不能满足全校的所有学生。探究其原因往往归结于资源的不足,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形式一般是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理论课程以学校公选课的形式开展起来。笔者查看了浙江财经大学2013级专业培养方案中涉及的公共艺术课程。虽然学校在课程的设置上已经较为系统化,但是所设置的11门课程还不能覆盖公共艺术所涵盖的内容,而且要求学生完成的课时量较少。在实践课程的安排上,虽然学校有1名专职指导教师和4名外聘的常任指导教师,但是所指导的学生数量只是学校的很小一部分。针对上述师资较为短缺的情况,想短时间依靠师资力量进行填补显然是不可能的,而通过发挥学生组织的主动性去解决这个问题是一种有效途径。以下内容笔者将提炼社团参与公共艺术教育建设的三大优势。

1.1公共艺术教育以大学生艺术社团为有效载体

公共艺术教育的目的是提升大学生的艺术修养,而当代大学生作为追求自我个性特点,勇于追寻艺术梦想的群体。学生艺术社团也正是在兴趣爱好下建立起来的,社团中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并开展文化活动,成为公共艺术教育的实践载体。

1.2大学生艺术社团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普通高校中,艺术社团建设一般由学校提供指导,学生源于兴趣爱好自主组织和建设起来。在这样一种氛围下,同学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地促进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

1.3大学生艺术社团丰富公共艺术教育内容

大学生艺术社团具有独立性与自主性。正所谓艺术门类百花齐放,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艺术形式进入校园,学生根据兴趣与特长加入不同社团,在一定程度上间接丰富了公共艺术教育内容。目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主要开展载体是课堂教学与大学生艺术社团,而与课堂教学相比艺术社团具备一些特点。大学生艺术社团具有独立性、自主性,因此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组织活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多样性,提高了学生参与率,使艺术文化百花齐放。再者,“艺术社团活动与艺术课程教学之间的区别。大学生艺术社团活动既与艺术课程教学相互联系,又具有与课堂教学相区别的独特的教育价值。大学生艺术社团加强校园文化氛围的建设。”①

2大学生艺术社团夯实公共艺术教育基础

公共艺术教育资源短缺是大多数普通高校常见问题,如上文所述公共艺术教学载体主要是课堂教学和大学生艺术社团活动两部分。而与课堂教学相比社团这一载体担负了更多实践性学习,社团中大学生通过实践课程、开展活动以及参与各级艺术比赛的方式,使自身专业水平得到提升,从而在第二课堂的教学中提高公共艺术教育质量,进一步夯实公共艺术教育基础。

综上所述,大学生艺术社团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体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大学生通过参与社团文化建设,发挥艺术才华,主动参与公共艺术教育。假如没有艺术社团这样的平台,那么许多学生的艺术特长就得不到充分展示,也无法营造出浓厚的校园艺术文化氛围。尤为重要的是公共艺术教育依托大学生艺术团,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丰富公共艺术教育内容,同时也夯实了公共艺术教育基础。关于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与社团建设关系的探讨,我们通过上文可以发现公共艺术教育依托艺术社团可以更好地服务在校大学生,提高素质教育的力度,目的是为当今社会培养更多全方位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廷娥.高校艺术社团及其在公共艺术专业教学中的作用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3).

[2]王宾,李振涛,罗金凤.大学生艺术社团在校园文化中的作用[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2).

[3]何琼.高校学生艺术社团的困境与出路[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2(5).

[4]葛雷.高校学生艺术社团的意义与建设管理[J].中国校外教育杂志,2008.

[5]程永生.高校学生艺术社团建设与管理模式探析[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3).

[6]张学玲,张军.立足当今展望未来———谈普通高校艺术社团的现状与发展[J].大众文艺.

作者:许乐 单位:浙江财经大学团委

第四篇:高校艺术教育基本价值及意义

摘要:高校艺术教育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其一:艺术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塑造人生境界;其二:艺术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其三:艺术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提升身心健康、增强竞争能力;其四:艺术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品德、促进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校教育;艺术教育;艺术价值;艺术审美

探讨高校艺术教育的价值和意义,首先需要了解艺术本身的价值和意义,从理论上理解“价值”概念的尝试,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亚里士多德把“美德”的概念说成是“达到完善”,并包含在“对某物的一定关系中”。而属于价值的“美德”,它即指健康、力量,也同时指向美。在哲学史上,标明人对世界价值关系的概念在诸如经济、政治、伦理、审美等方面得到不同的解释。这种不同的解释,从根本上讲取决于人们不同的哲学观、不同部门,那就是“价值哲学”。上升为哲学范畴的“价值”概念曾被近现代哲学的各种流派———主要是新康德主义和现象学作了唯心主义的解释。同时价值哲学同对世界的科学认识相对立。用新康德主义哲学家亨利希•李凯尔特的话来说,“理论价值的科学,无论同肉体的存在还是同心里的存在,无论同现实还是同理想,无论同感性的现实还是超感性的现实都没关系。作为关于价值的‘纯’科学,它同任何关于存在的科学相对立,它唯一的问题是理论价值的意义问题”。现代美学非常乐意利用“价值”这一范畴,即把美的概念又把艺术本身(艺术价值)列入其中。同时,转向价值范畴来对审美心理进行解释。后来克罗齐•科林伍德概括艺术就是表现。在我看来,这就是把美看作价值,把艺术看作美的价值表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从社会经济生活的现象入手,重点考察了资本主义社会商品价值的二重性。马克思在多部著作中都曾直接论述关于“美的规律”、金银的审美属性、钻石的审美功用和艺术发展的规律等等。即使是在探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时,也同时考虑到其他形式的价值的存在,并对这些价值包括对文学艺术价值都具有非常深刻的论述。那么我们现在究竟该怎么样面对价值这一观念呢?简单地说,所谓价值就是指客体所具有的满足主体需要的功能和作用。赫施在谈到含义和意义的区别时,他的阐释很有启示性。在赫施那里,含义指“作者用一系列符号所要表达的事物”,意义(Bedeutung)则是指“含义与某个人、某个系统、某个情境或与某个完全任意的事物之间的关系”。

有关艺术价值的形而上学本质,孔子在《易经•系辞》中说:“形而上者为之道,形而下者为之器”。此言对艺术的形而上的品质、艺术的价值特性、艺术的精神追求有着非常准确的阐释。何谓形而下?何谓形而上?简单地说,形而下就是事物的物质因素而言的,相对事物的精神因素来说,形而下的物质品质往往指向有限性、遮蔽性和确定性;而形而上是就事物的精神因素而言的,相对某一具体事物来说,形而上的精神品质往往指向永恒性、不透明性和不确定性。两者之争贯穿了整个文化艺术史。就此而言,我们认为艺术价值和某一作品的艺术价值是不同的,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所体现的艺术价值也会有很大的差别。艺术价值是在人类的生命存在的层次上发生的,它体现的是艺术对人的生命活动的本原性的功能和意义。或者换一句话说,它是有关人的生命总体的人文学意义上的一个概念,艺术是人的生命本体存在的价值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人类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研究是从人的实践活动和现实存在入手的。认为人的价值首先体现在人类生存上,人为了生存才从事各类物质生产活动,人只有进行最基本的物质生产活动中,才能慢慢产生生存价值。人类一切社会和国家形式,一切高级的精神活动都是以物质生产活动为前提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时也认为,人不是一般的生命个体,而是“有意识的生命个体”,在为满足生存需要所进行的物质生产活动中,人培养和发展了自己的“自由自觉”的特性。由于这一特性,人便从本质上超越了动物界成为大自然的主人,他能够不断地超越具体的客观对象并超越其自身。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人具有向自然界全面展开自己的本质力量的可能性,也就是人应该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而每一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是一切自由全面发展的前提。正是在这种意义上,人与世界始终面临着三大关系需要处理:首先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是认识论需要解决的问题,它直接指向人对终极真理的精神家园的关怀。其次是人与社会的关系,这是伦理学需要解决的问题,它直接指向人对社会的伦理意蕴和价值规范。再次是人与其内心的关系,这是人内心的秘密,他直接指向人对情感世界的信仰与追求,因而艺术作为生命本体存在的价值形态,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一是求真价值。所谓求真价值,是就艺术的认知问题而言的,是指艺术对终极真理的向往和追求。人们通常说艺术是无价的,正是从艺术的精神品质上来说的。二是向善价值。所谓向善价值,是就艺术的伦理意蕴来说的,是指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表现形式,必然隐含着它的社会历史因素。从根本上说,艺术的向善价值反映着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道德的基本规范,体现着特定社会人们普遍的道德观念,并通过“扬善抑恶”的方式表达出来。向善价值是不同的矛盾和差异。因而艺术的向善价值总是根植于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对它的评价也只能以社会历史的发展为依据。三是审美价值。所谓审美价值,是就艺术满足人的心理需求而言的,是指艺术满足个人精神需求的属性。情感疏泄就是使生命个体的情感积累所携带的情感能量得到充分的疏泄从而体现为审美升华。而艺术审美价值更深层次的内涵是使艺术活动主体获得精神的自由。这是一种塑造人的“自由自觉”的审美价值,他使真正的艺术获得永久的魅力。

艺术正是通过人类的实践活动实现了真善美的统一。由此艺术的三大价值也就同时分别指向艺术所具有的基本社会功能:一是审美认知功能。通过审美认知功能可以使人更加深刻的认识社会、认识自然、认识人生、认识历史,从而达到对人类历史、宇宙世界以及人类自身真理性认识。其二是审美教育功能,它主要指通过艺术学习可以使人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熏染,在实践上潜移默化中使人的思想受到启迪,审美教育能力发声深刻变化。审美教育的主要特点在于,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三是审美娱乐功能。通过娱乐活动使人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和实现,情感得到疏泄和升华,从而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激发出几种积极乐观向上的力量。从艺术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及其价值指向来看,我们认为,高校艺术教育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这主要表现在:第一,艺术教育具有审美功能,有利于塑造人生境界、提升大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在审美中去感悟,在认识中得以提升,使其丰富情感,陶冶情操、升华精神。第二,艺术教育有利于提高人的感悟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思维,发展人的形象思维。第三,艺术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提升身心健康、增强竞争能力,在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市场竞争中提升自我竞争能力。第四,加强艺术教育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对多学科融合学习的整体提高,艺术教育的学习方式可以改变其他学科学习上的不足,提升整体学习能力。最后,通过艺术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存进全面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养和精神境界。

参考文献:

[1]汪娟.谈公安院校艺术教育对警校生职业素养的价值实现[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9,(06).

作者:孔繁昕 单位:兰州交通大学

第五篇: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实施思路

【摘要】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是实施和深化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重要内容,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广大非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艺术素质及审美能力、人文底蕴和通识能力,应着眼于普及和综合的方面,推崇全面发展。本文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管理模式三个方面入手,就如何推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有效实施提出自己的一点拙见。

【关键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实施

一、明确培养目标,构建学科建设

公共艺术教育概念的提出,源于区别高校内的专业艺术教育,使高校中非艺术类专业学生能针对某一艺术形式进行学习。发展起来的以丰富性和综合性为特点的通识教育,是当前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的一种审美教育形式,它通过对其进行艺术的培养和熏陶,使学生在课堂上掌握艺术的审美经验,充分感受到艺术美的感染力,并在潜移默化中具备良好的审美素质,从而达到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目前看来,公共艺术教育没有与其他公共课程具有同等的地位,除了起步较晚未形成完善的教育体系外,最根本的原因是缺乏学科认识,没有将专业艺术教育的思维模式与公共艺术教育作好区别。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必须以所有大学生为教育对象,以普及大众艺术为方向,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艺术素质为主要任务。明确学科应有的教学理念,完善相应的培养目标和计划,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公共艺术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和任何一门学科一样都是教育系统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科学设置课程,合理安排教学

高校艺术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培养艺术鉴赏能力,使其在身心方面获得良性的影响,关注的是人在欣赏艺术的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对于非艺术专业学生而言,理解和感受音乐家作品带来的审美价值远远大于掌握其中复杂晦涩的演奏技术。在注重艺术欣赏分析与审美欣赏交融,淡化艺术技法、技能练习的同时,更要联系艺术教育中人文精神与专业教育知识的相互渗透、与其他教育形式的互补,还有公共艺术教学实践与校园人文环境的建设。审美个体的差异性决定了课程设置不能单一化,要把艺术课程分成多个层次,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迎合学生的个性发展;发挥高校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充分开发公共艺术课程教学资源,注重多门学科的交融;依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力求学生在了解各类艺术形式的教学活动中明确其自身的兴趣。另外,文化艺术活动作为校园文化活动中最为活跃的一部分,也是艺术实践的重要舞台。培养文学、音乐、美术等艺术类社团并给予专业的指导意见,定期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等一系列的文化艺术活动,都是对公共艺术教育课堂实践的大力补充。

三、落实管理模式,完善评价体系

事实上,即便是公共艺术教育发展如火如荼的当下,很多院校仍然没有独立的公共艺术教学管理机构,这就有可能造成教学监管的无序。部分院校的公共艺术课程多是由来自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的教师兼任,而大部分专业教师对于一个受众层级不一的普及型非专业课程并不是那么积极对待。对《方案》操作不当,使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相比较其他学科而言出现了明显的不平衡。高校在强调优势学科的发展同时,不应忽视对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视。学校的政策及管理方面会影响到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学习态度,教育方同受教育方的重视度不够,显然会带来素质教育的停滞不前,影响公共艺术课程良性循环的形成,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和提高人格素养的目的将无法有效达成。为此,在公共艺术教育的管理模式上,必须落实以下几个方面:

(一)完善公共艺术教育的基础设施,为教学的开展提供经费支持与设施保障。良好的教学配套设施,对于提高公共艺术教育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着重要的作用,除了教学设备、场地、活动场所的一般基础硬件设施投入外,也应根据课程内容引入有针对性和时代特色的教材及相关读物、影像资料。,

(二)成立专门的公共艺术教育管理机构,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提高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教学质量。《方案》中明确规定,专职公共艺术教育教师的人数应占该校艺术类教师的50%,专业教师队伍的早日规范化有利于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也是全面落实《方案》的必然要求。高素质的师资是进行公共艺术教育的人力支撑与智力保障,而公共艺术教育要求教师除了必备的艺术素养外,还应具备相应的人文底蕴,从而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积极推动课后交流与评价,有利于课程实施的完整性。公共艺术教育涉及的是学校来自不同院校和专业的全体学生,为避免师生和学生之间缺乏课后交流,应积极的开展课堂讨论小组,并实施教学评价,及时的提供反馈信息;在对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环节和自身的专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的同时,学校也能依据评价结果进行有效的决策和管理。

参考文献:

[1]王长喜.论素质教育中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

[2]程春云.艺术教育概论[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

[3]于海印.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艺术科技,2014.

作者:易璐 单位: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