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农村艺术教育论文(4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农村艺术教育论文(4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农村艺术教育论文(4篇)

第一篇:麦秆画艺术教育在农村小学的可行性教学思考

摘要:重点探讨了麦秆画艺术教育在农村小学的可行性教学,从麦秆画教学的背景、制作麦秆画的操作程序、实践制作麦秆画中出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和麦秆画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这几个方面来探讨麦秆画艺术教育在农村小学的可行性教学。

关键词:麦秆画;艺术教育;农村小学;教学原则

一、麦秆画的简介

麦秆画是民间纯手工艺技术,它充分利用天然麦秆的自然光泽和材质,表现天地风雨、花鸟虫鱼、人物风景、花卉动物等,栩栩如生,巧夺天工。其一幅作品的完成要经历割、漂、刮、碾、烫、熏等多道工序,制作精细而繁琐,过程漫长而艰辛,对制作者的耐心、毅力以及审美能力等都是一种考验。正因为我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坚毅的品质,才造就了麦秆画这不可多得的艺术精粹。因其出色的工艺价值和表现技巧,文化部将其正式誉为麦秆画。

二、麦秆画的制作背景

1.取材方便

我们学校位于南漳县东巩镇一个大山里,山区里小麦种植面积广泛,孩子们取材方面不需金钱成本,等到小麦成熟时,孩子们在家人的带领下去麦田里收割小麦,既帮家人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又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还让孩子们体会到了父母亲的艰辛和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最后还教导孩子们学会了勤俭节约的美好品德。

2.与学校校园文化主题“勤”文化相结合

麦秆画的制作与孩子们的勤劳是分不开的。在制作麦秆画之前,我们首先要把准备工作提前做好。比如,去麦田里采集一些优质的麦秆回来,然后剥去麦秆上的麦衣,剪去麦节,挑选色泽一致、粗细均匀的优质可用的麦管,然后按照麦管的长度进行分类,分开晾晒,晒干后,就把麦管分别进行储存,以备用之。这是准备工作的第一步。然后我们进行准备工作的第二步,就是把我们储存好的麦管进行细化处理,把它们制作成麦片纸。我们是这样进行的:第一,一般把麦管用90℃的水浸泡2到3个小时(浸泡时间可以根据麦秆品质的好坏来控制),然后让孩子们分工合作,把孩子们分成四个小组,一小组成员用小刀把麦管剖开,二小组成员把剖开的麦管先压成麦秆片,然后进行熨烫,使麦秆片平整,不易变形。三小组成员把熨烫好的麦秆片进行刮平刮薄,也就是所谓的刮料。四小组成员把刮好的麦秆片进行粘贴,就是把一条条的麦秆片粘贴在一张张的纸上,让它们成为“纸板”。最后二小组成员把“纸板”正反两面进行熨烫,烫干“纸板”上的水分。这时准备工作才算是做好了,这些准备工作与孩子们的勤劳、细心、认真还有孩子们的团结协作是分不开的。

三、麦秆画在实践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完成制作一幅麦秆画,从理论知识上讲孩子们掌握起来很简单,没有一点难度,但当孩子们和我一起在实践操作中制作完成一幅麦秆画作品时,就体会到了实践操作比理论知识的学习要困难得多。下面我就说说在实践操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处理问题的方法。

第一,在刮麦秆片时,很多孩子都会把麦秆片刮破、刮出来的麦秆片厚度不均匀甚至是一条麦秆片刮出来厚度都不均匀。当出现上面的问题时,我在实践探索中是这样给孩子们讲的:(1)握刀的方法不正确;(2)刮料时用的力度不均匀;(3)刮料时左右两边刮的次数不一致。解决方法:示范正确的握刀方法,即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握住刀片的前端,刀口平放在麦秆片内芯面上,且刀口与麦秆片内芯面呈平行,然后用力均匀分别在麦秆片内芯面的左边和右边分别刮上10至15下,这样麦秆片就不会出现刮破和厚度不均匀的情况。

第二,在麦秆片或“麦秆纸板”描图时,容易出现走样走线,那么在走样走线的情况下,剪下来的分解图就不能用了,既浪费了材料,浪费了时间,又浪费了人力。解决方法:在“麦秆纸板”上描图时,可用透明胶带或小夹子把设计的图纸固定在“麦秆纸板”上;直接在麦秆片上描图时,左手用力把图纸按在麦秆片上,然后小心仔细地描图。这样就不会走样走线,剪刻分解图时就不会浪费材料了。

第三,剪刻时剪刻下来的分解图出现走样,失去了纯正,变了形或剪口粗糙。解决方法:用剪刀或者刻刀剪刻分解图时,用力要均匀,线条自然,控制好操剪的速度,操剪速度尽量要一致,中间不要停顿。

第四,当孩子们把所有的分解图都剪刻下来进行粘贴时,孩子们会把一些分解图粘贴错位了,或者是由于分解图太多,最后找不到所要粘贴的一些分解图。解决方法:让孩子们在剪刻分解图时,每剪刻一个分解图就在它的背面编上序号,然后在设计图纸相对应的位置上也编上对应的序号,这样粘贴时,序号对应就不会粘贴错位了。

总之,对小学生进行麦秆画的教学,不但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协调能力,同时小学生耐心细致、有序的习惯也会得到锻炼与培养,也让小学生学会了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挖掘身边可以再利用的物资,改造和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我们要用睿智的眼光与孩子们一起去观察、去思考、去想象、去创作,和孩子们一起领略它的无限魅力。让我们共同来探讨麦秆画艺术教育在农村小学的可行性教学。

参考文献:

徐方镇.浦江麦秆剪贴[M].浙江摄影出版社,2004.

作者:周成志 曾晓琴 单位:湖北省南漳县东巩镇陆坪完全小学

第二篇:偏远农村中小学校艺术教育短板与改进思考

艺术能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灵魂,在学校教育中,艺术课与其它学科互相渗透,尤其对德育工作的开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我国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起步晚、基础差,是学校教育教学中的最薄弱环节之一。近些年来,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农村中小学校的艺术教育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我们也无法回避这样一个现实:在广大偏远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仍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一个“盲区”,艺术教育的持续发展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现状

1.艺术教育被忽视。不少学校尤其是偏远农村中小学校仍然把音乐课、美术课为主的艺术课看成是可开可不开的“杂课”。即使在课程表上体现了规定的音乐课时量和美术课时量,但在具体执行中,有的被敷衍了事,成了唱歌课、图画课,有的学校片面追求学生升学率,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艺术课往往被语文、数学和英语等主课霸占或挪用,更甚的是有的学校干脆让学生自习。安排在课表中的音乐课、美术课形同虚设。个别学校甚至取消了音乐课、美术课,使学生不能接受应有的艺术教育,更谈不上什么艺术的熏陶。

2.专业师资严重匮乏。目前,在偏远农村中小学校中,担任艺术课教学的老师往往是即将退休的老教师,他们对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对艺术教学不感兴趣。有的学校里即使是青年人担任艺术教学,但从正规师范院校毕业,受过艺术专业化、系统化训练的专业老师少之又少,大部分艺术老师缺失音乐、美术等艺术专业知识。因此,在农村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师资严重不足,音乐课、美术课完全由语文、数学和英语等“主课”教师兼教,而且现有的任课教师在教学观念、教学态度、学识水平、业务能力等方面与艺术教学的实际需要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同时,由于偏远农村中小学校艺术教育不受重视,把艺术课看作放松课、消遣课、娱乐课。学校没有建立艺术教育的评价、测试体系,以致于教师对艺术教学无压力,无动力,敷衍了事。

3.艺术教学设备严重短缺。目前,偏远农村中小学校艺术教学设备的配置,虽然在农村义务教育技术装备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工作中得到了一些改善,但有的学校管理不善,使用不当,导致艺术教学设备损毁、流失的现象较为严重,不能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有些学校的艺术课因为没有了设备,无从开展。

4.学生家长认识不够。在偏远农村地区,学生家长的思想封闭,观念陈旧,文化素质低,知识面窄,加之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只关心孩子语文、数学和英语等“主课”的学业,他们认为自己的子女既不是歌唱家的“料”,也不是画家的“料”。音乐和美术,孩子学与不学,教师教与不教,没有多大关系,完全不影响孩子的前途,以至如此的轻视甚至反对孩子对音乐和美术学习。

二、关于加强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几点建议

1.选用和培训师资是首要任务。学校要重视音乐、美术教师和特长教师的选用和培训,采用脱产进修和自学成才、业余学习、集中培训等相结合的方法,加强艺术教育的师资力量。一方面,可以通过严格的考试和面试,从农村中小学校中选拔一些思想政治素质好,并具备一定音美知识和艺术素养的年轻教师到师范院校进行专业学习培训,充实音乐、美术教学力量;另一方面,对偏远山区、人员较紧张的学校采用寒暑假集中培训,聘请一些有水平的音乐、美术教育教师或专家授课,使教师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到较系统、较实用的专业知识。“艺术不能容忍说教,审美不能依靠灌输”,我们常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有一桶水。”只有艺术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了,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

2.加强硬件建设。音乐、美术器材的配置是开展艺术教育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顺利实施艺术教育的物质基础。我们应巩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抓住农村义务教育技术装备改善的契机,进一步促进学校的硬件建设,利用有限的教育资金,购置各类音、美教学器材,使学校的音、美器材配备上规模、上档次。在教育资金相对困难的情况下,要努力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因地制宜,积极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通过各种渠道积极筹措资金,帮助学校购置艺术教育设备;另一方面,学校尽量要依靠自力更生和充分利用本地资源条件,自制部分教学用具和器材。如简易的画夹、画架、画板等,鼓励学生自购一些画笔、画纸、颜料,自带一些民间乐器,如二胡、笛子、鼓、唢呐、号等。另外,应妥善保管各种教学用具和器材,避免损毁和流失。

3.开齐、开足、开好艺术课。偏远农村中小学校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不能像以前那样把艺术类课程当成是可有可无的放松课、消遣课、娱乐课,也不能走走形式每周上一节不专业的“游戏课”,不能只偏重于知识和技能的目标,而应重视学习过程的获得强调对学习过程的体验,更注重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因为这些因素都是使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总而言之,偏远农村中小学校的艺术教育较之以往有了很大的改观,但为了更好的适应教学的改革,促进农村地区学生艺术素质的全面提高,仍需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乘国家“一带一路”经济建设和高效课堂实施之东风,为农村艺术教育开创一个更好的局面,让我们携手共筑伟大的“中国梦”,实现我们的“教育梦”。

作者:王耀军 单位:会宁县柴门初级中学

第三篇: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现状分析

摘要: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从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的现状、改进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的几点建议出发,站在为学生的全面成长高度上,对时代负责、学生负责,鼓起勇气,克服困难,共同为农村小学的艺术教育创造一片蓝天。

关键词:艺术教育;现状;全面发展;创造蓝天

艺术能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灵魂,在学校教育中,艺术课与其他学科互相渗透,尤其对德育工作的开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农村小学的艺术教育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在农村艺术教育的发展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的现状

1.领导思想上不重视,教师上课不重视

有些农村小学把音乐课、美术课在课程表上体现了规定的音乐课、美术课课时,但在执行中有的被敷衍了事,成了唱歌课、图画课,有的被语、数等主课挤占,更有的干脆让学生自习;安排在课表中的音乐课、美术课形同虚设,使学生不能接受应有的艺术教育;艺术课被“主课”挤占的对象,学校领导对此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艺术教育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没有有效的约束机制和评价机制,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艺术教育对孩子的终身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学生在校阶段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艺术课教学器材的缺乏

农村小学艺术教学设备的配置,虽然在义务教育均衡达标工作中得到了改善,但仍有部分短缺。今天,真正能在艺术道路上有所追求的愈来愈少。艺术教育,呼唤理性回归,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作为学校领导,必须具有全面发展的眼光,时刻要站在文化传承发展的高度上考虑问题,自觉地在校园中倡导艺术教育的开展,培养更多的合格的艺术教育类人才。

二、改进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的几点建议

1.转变观念,加强引领

学校应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不能把艺术类课程当成是可有可无的“副科”,也不能走走形式,每周上一节不专业的“游戏课”,更不能只偏重于知识和技能的目标,而应重视学习过程中的知识获得,强调对学习过程的体验,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因为这些因素是使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时展需要人才具有一定的综合实力,古今中外杰出人物往往是通才,他们除了在政治军事科技等方面成就卓著,他们文艺素养的提升不会分散他们的精力,相反还能为他们各方面均衡发展提供动力,当前各国都十分重视艺术教育,在发达国家,艺术教育和其他学科教育没有主次之分,对艺术教育的投入却远超其他学科的投入,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正在不断增强,如果忽视了艺术教育,文化上就可能成为软肋。

2.多种形式的师资培训

学校要重视音、美教师的培训,采用脱产专职培训、自学成才、业余进修、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加强艺术教育的师资力量。积极向上级教育主管部分申请新分配年轻艺术专业的教师充实学校音、美教学力量;同时,学校采用选择教师到教师进修学校短期艺术培训、假期集中培训,使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到较系统、较实用的专业知识。

3.开设艺术兴趣小组,开展多种形式的艺术活动,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教”和学生“学”应该互动起来。“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也应被“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中心”所代替,教学形式应更灵活。要大力加强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在艺术课中的运用,使教学内容更形象、更直观,如精心绘制板报,设计图案、书签,精心制作投影胶片等。要积极开展艺术课教研活动,创设机会,让音、美教师相互交流经验,取长补短。

4.学校制定教学计划,确定评价目标、体系

为全面深入开展好艺术教育,学校要给艺术教育确定总体目标和具体实施方案,用制度保障艺术教育的具体落实。首先,制定规范,严格考核。农村小学艺术教育起步较晚、较慢,建章立制等工作还需依据实际情况,逐渐积累经验,形成合理的管理细则,引导教师积极主动开展本职工作,同时鼓励教师创新;其次,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将音乐、美术等艺术类课程开齐,选好教师,以专业教师作为首选,也考虑有一定艺术素养的教师从事教学工作,杜绝把艺术课随意搭配给主科教师,同时防止艺术课被主课挤占;最后,关注过程,合理评价。艺术教育的评价标准不同于其他学科教育,学校应该在管理上做到定量和定性评价的结合,对于在工作中认真负责、成绩突出的教师给予相应的待遇,从而激发教师更大的积极性。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为了更好地适应教育教学的发展,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还需我们共同努力,站在为学生的全面成长高度上,对时代负责、学生负责,鼓起勇气,克服困难,共同为农村小学的艺术教育创造一片蓝天。

参考文献:

[1]曾庆辉.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现状与思考[J].湖南教育:综合版,2003.

[2]贾媛媛.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困境与思考[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

作者:王飞 单位: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金羊镇窑沟小学

第四篇:利用乡土资源发展农村艺术教育的思考

长期以来,很多美术教师认为艺术教育资源即是所教的美术教材、教具、学具、挂图、多媒体资源等,教学就是教教材、再现编者意图的过程。其实,在新课改的学习和培训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艺术教育课程不仅仅是由专家编制、教师执行的静态文本,还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创建的鲜活的发展形态。支撑美术课程的物质资源也不应该是静止的、一成不变的,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改进、变化和更新。

一、挖掘乡土资源的美术价值

随着现代教育思想的普及和课程理念的不断更新,我越发感到,因地制宜、让每一位农村孩子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培养他们在生活中善于发现美的眼光、动手操作创造美的能力、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美好品德、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怀等,都应是普通教育美术课程永远追求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作为教师的我们就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实践,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走出课堂,到社会、家庭、大自然中去发现、寻找,感受美术材料的形态、肌理、色彩、质地,让学生感受到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并不神秘,美就在自己的身边、在自己的生活中。师生共同发现新材料、利用新材料的过程也是学习美术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创造美术课程的过程。新课改提出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素材,这就意味着教师既要充分挖掘美术教学中生态教育素材本身的教育意义,又要创造性地赋予其他的教育意义。为此,教师应该大胆地发挥创造性,让生态教育素材为我们心中想实现的教育目的服务。艺术来源于生活,为了让学生创造性地表现生活,我们要引导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变化,为他们创作积累素材。

二、将乡土资源引入美术课堂

众所周知,上美术课,要准备很多材料,如画笔、颜料、纸张等。要购买这些材料,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花费。如果没有这些材料,美术课便难以开展。为了改变现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美术的兴趣,我提倡学生将乡村随处可见的材料引入课堂。于是,在美术课上我制定了三条原则:贴近学生生活,适合学生身心发展;容易获取、便于携带;经济实用、有开发潜力。鉴于学校地处农村,农作物材料随处可见,我们在美术课上将一些材料引入课堂,如将普通的瓜果蔬菜,或因势造形,或巧妙利用其固有的质地、颜色,设计装饰或依照构思再进行简单的切削、组合、拼贴、雕刻,制作出一件件或夸张或写意的传神作品,如用苦瓜和洋芋制作小老鼠、用茄子制作海豚、用南瓜制作孔雀、用苹果等制作神气十足的小精灵等。没有橡皮泥制作泥塑,可以使用随处可得的黏土、马铃薯、红薯、南瓜等;鸡蛋壳、毛线、碎布,都可以用来制作手工艺品。用茅草的花穗做成的猫头鹰,用茅草茎编成的风车,用竹管做成的乐器,用碎布做成的仕女图,用皱纹纸做成的白雪公主……于是,美术课堂便成为学生的手工作坊,别具一格的装饰画也应运而生。

三、拓展农村艺术教育资源

农村艺术教育的发展,单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拓展农村艺术文化教育资源,采用不同方式,给学生提供更多舞台,让学生学习,这是一个较好的途径。于是,家乡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一墙一角、一人一景等教育素材均成为塑造学生动手、动脑、合作、创新以及学生个性培养的教学素材,而且这种素材是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挖掘、丰富的,它的价值是在“创造性”使用的过程中显现的。继续开发应用本土的教育素材,成为我们农村学校美术学科教学素材持续开发与应用的一种重要形式。同时,教师还要善于用孩子的眼光去继续挖掘更多的美术素材资源,并尽可能多地运用社会生活中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教学。学生也能通过挖掘身边资源,经过美术课堂教学转化,美化生活,提高审美情趣,唤起他们热爱家园、保护生态环境的欲望。实践证明,这些做法是把学生从想学美术而又怕创作不好的畏难情绪中解放出来的有效途径。

作者:洪燕 单位:普格县螺髻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