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变化浅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变化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变化浅析

摘要:事业单位开展预算管理工作,不仅要合理地利用预算资金,还需要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用,提升政府管理绩效水平。基于此,事业单位落实资金管理体系,需要保证管理范围更加详细全面,还应当顺利执行预算、决算工作,并对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提出明确的要求。本文从政府会计制度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变化内容展开探究,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重塑预算管理发展观、注重财务信息软件的运用、优化预算编制方法、加大预算执行力度并促进监督等应对策略。

关键词:政府会计制度;事业单位;预算管理

基于当前财政收紧、经济发展速度趋缓的背景下,事业单位需要清晰地了解政府会计制度提出的要求与规定,压缩一般性支出,避免浪费财政资金的情况出现。事业单位需要进一步提升预算管理水平,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不断优化资金支出结构,确保预算方案的执行力不断提升。如果发现了预算执行不合理的现象,需要提出针对性解决策略,开展合理的资金规划工作。立足于自身实际情况,做好预决算工作,做好会计核算、财务监督的工作,规避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问题发生,将资金的使用效益发挥到最大化,实现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一、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变化内容

1.增加了基本会计核算项目

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在无形资产摊销、资产折旧等方面加入了许多新的基本会计核算科目,如累计折旧、累计摊销等。事业单位在进行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的过程中,开始考量折旧与摊销工作。尤其是采用预算管理模式,可以预估单位资产的实际价值,并且显著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2.新增政府会计制度下的新科目

在政府会计制度中,事业单位详细地列出了会计核算方法,还设置了政府储备物资、公共基础设施等。采用这种设置的方式,有助于实现高效预算管理目标,还能保证预算符合相应的标准。如,事业单位加入了待偿债净资产、资产基金等许多科目,结合原来的政府会计制度后,其预算管理主要采用的是双分录预算方式,并通过收入、支出的核算方式,做好资产全面管理工作。尤其是在引入收付实现制的条件下,做好政府资产的有效管理工作。但是在政府会计制度中,对于资产的管理加入了待偿债净资产、资产基金等,使得相关财务人员可以做好会计核算工作,为科目结转提供一定的方便之处。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大都十分关注上述科目的核算工作,尤其是开展预算管理工作的阶段,做好这两个科目的核算工作,能提升预算的质量,对资产进行准确核算,避免产生资产流失的风险问题。

二、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

1.节约资金,建立服务型和节约型政府

当前各级政府机关部门的财政收入都是来源于上级部门的财政拨款。由此得知,做好财政预算管理工作是十分关键的构成内容。做好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是缓解我国财政收入降低、经济下行压力的核心手段。通过开展预算管理工作,能对资金支出结构进行调整,并减少行政运行成本消耗。提升预算的约束力,能够进一步规范预算收入,规范支出程序,确保满足基本的法律法规需求。促进事业单位各项收入与支出归纳到预算管理的范畴中,建立统一财政预算管理机制,落实规范化的政府采购制度。

2.提升事业单位管理水平

在事业单位的日常管理工作中,预算管理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能高效进行全过程监督考核评价,对相关部门与岗位员工的行为进行全局性把控,还可以细化单位基本目标责任。在促进各个部门达成良好合作沟通关系的同时,还能顺利达成既定目标,切实提升事业单位综合管控效率与质量。3.优化资金结构,提升资金使用绩效事业单位在开展预算管理工作时,需要实现财政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工作。政府会计制度背景下,落实权责发生制,减少单位获得信息消耗的成本,明确单位的实际负债情况、资金状况,持续优化资金支出结构体系,盘活存量资金,对紧急的项目与任务要优先划拨资金,做好全面绩效评价工作,将评价的结果作为年度预算安排的基础依据,为绩效评价结果好的项目下拨更多的资金,取消无绩效、低效的项目。

三、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面临的常见问题

1.对全面预算管理认识不到位,预算管理水平不高

首先,事业单位管理层存在对预算管理工作认知不全面的情况,将预算管理工作归纳到财务管理行为中,不了解全面预算管理的全覆盖、全员参与特点,甚至阻断了单位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紧密联系,使得预算管控工作存在短期性与片面性的特点。其次,对于实际的工作进行分析,由于上级专项资金下达时间较晚,将其列入往来款项中,年终实现以拨代支,在专户中沉淀未支出。有些经营收入属于预算管理体系外,缺乏相应的预算,使得全面预算管理方案无法顺利落实。最后,在社会持续进步与发展的背景下,事业单位资金来源渠道,不仅仅是单一财政拨款,还包括其他层面的收入。而预算管理范围持续扩大,主要包括财政拨款、上级专项资金、经营收入。而事业单位的收入预算编制不到位、缺乏精细的分类,核算准确性无法保障,可能出现混乱的情况。

2.预算编制的准确性、科学性有待提升,与决算执行差异大

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审批消耗的时间比较短,开展预算编制工作都是以上一年度预算报表为核心,并结合人员的变动情况,持续改革形成新的预算,使得预算编制缺乏准确性与完善性。例如,进行日常公用经费预算,仅仅是根据财政部门的定额标准、人员编制的数额确定费用,甚至存在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情况,在执行的阶段追加资金、占用其他资金。在项目预算编制的环节中,没有对项目可行性进行论证与分析,也没有对计划开展项目支出的准确性进行测算,可能出现资金到位但是项目没有批复,已完工资金没有落到实处的情况,进而对预算管控的效率产生直接的影响。此外,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刚性约束不足,存在较强的随意性。在预算执行的环节中,相关人员更加关注预算执行率,存在缺乏与业务部门交流与沟通的情况,导致预算项目与实施的进度相脱节,甚至出现年底突击消费导致预算失控的现象。或是因为预算执行缺乏有效监督,进而出现项目资金使用不合理、支出范围不合规的情况,引发资源浪费风险问题。

3.预算监督机制落后,绩效评价手段单一

首先,许多事业单位没有建设完善的预算管理监督机制,也没有定期开展预算执行问题的分析汇总工作,也没有提出解决的方案。财政部门负责人更加关注预算资金下达、预算实际批复的情况,没有做好资金全流程的监督管控工作。其次,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没有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主要就是财务人员代为管理。由于其对经济活动了解不充分,仅仅关注资金使用效率,出现与业务部门沟通不足的情况,还会受到自身管理权限与内容的限制,在管理阶段无法体现监督与管理的作用,使得预算管理的效用无法发挥出来。最后,缺乏健全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绩效评价手段具有单一性特点。在梳理预算绩效评价流程的过程中,工作细节与流程都是各单位自行设立的,缺乏良好的绩效指标。而在实际的工作中,预算绩效评价主要就是开展事后监督控制工作,无法量化预算绩效带来的社会效益,无法保证绩效评价结果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四、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应对策略

1.认识形势,重塑预算管理发展观

事业单位在平台建设的阶段,需要关注如何科学化地利用预算单位资金,并落实规范化的会计制度。在实际的运营管理阶段,形成正确的发展观,并深化预算管理理念。采用合理化的预算编制工作,制定战略发展目标。事业单位应当保证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准确性,提出相应的绩效监督方法,做好全面的风险评估工作,以此提升预算管理水平。在实际的运营发展活动中,进一步深化与落实政府会计制度,并加强对各个阶层职工的管控力度,组织其学习政府会计制度中的规定与内容,做好内部管理宣传工作,深化员工的认知。行政管理人员也需要积极配合各个部门,顺利地开展各项管理活动,充分了解当前的发展形势,形成正确预算管理观念,做好自身的岗位本职工作,提供关键的预算编制参考依据与资料,以此为事业单位的综合性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2.注重财务信息软件的运用

随着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事业单位的各项管理活动中加入了许多不同的内容。尤其是预算管理工作,为了紧跟时代的发展脚步,开始频繁利用财务软件。例如,事业单位采用会计电算化的方式,合理设置编码,进一步完善报表的编制工作,合理的设置相应的报表公式,并减轻会计工作量。财务软件的安全性、保密性十分重要。事业单位需要注重与工作人员的沟通与合作,并显著提升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水平。在政府会计制度相关规定不断落实的条件下,事业单位的财会工作开展也有一定难度。但是为了显著提升财会工作的质量、效率,就需要促进财务信息化的建设工作,确保财务信息软件的合理化利用,建设完善的ERP信息系统,获取到原始的财务凭证,在统一的平台中存储关键的财务数据与信息,为后续的财务分析工作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事业单位要保证各项信息的流动性,并搭建资金、资产、人力管理系统,才能显著提升管理效率。另外,事业单位需要适当增加财政投入,并引入合理的财务软件,提出现代化信息管控策略,搭建现代化的财务信息系统,发挥双功能、双基础、双分录、双报告的职能,以便于做好全局性的管理工作,突出信息化预算管理的优势,切实提升事业单位的财会工作效率。

3.注重名义金额入账方面的管理

政府会计制度中提出了明确的规定,以名义金额入账的固定资产,不采用计提折旧的方式,能更加方便地做好预算管理层面的工作。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的过程中,没有做好真实固定资产核算工作,而是根据名义金额入账,使得折旧无法计提,甚至是忽略实际预估的价值,导致固定资产的损耗计量较为困难,出现现有固定资产与原有固定资产数量相偏离的情况。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则会影响事业单位资产统计的真实性。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风险问题发生,事业单位就需要加强预算管控力度,还需要做好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工作。例如,充分考量原有的计提折旧方式,并对整个工作的过程进行评估,将获得的结果融入预算管理范围中,确保数据分析到位,做好固定资产核算工作,提升核算的真实性、准确性。

4.优化预算编制方法

在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活动中,需要不断优化预算编制策略,才能提升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对于各项资金活动,开展全局性的规划工作,确保预算方法合理性与科学性。如事业单位建设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数据信息项目库,做好数据信息的分析工作,并且总结相关的资料,以此最大限度地利用资金,对各个部门的业务活动进行协调管控处理,实现资金科学化分配目标。事业单位要紧跟时代的发展脚步,合理利用电子平台、互联网技术等,整合关键的资料与数据信息,对预算编制的方法进行优化调整,保证预算编制的合理性、科学性。例如,事业单位提出零基预算法,做好编制工作,有效把控资金,避免无谓的资金消耗。政府会计制度下,促进业务活动与财务活动的相互联系,搭建一体化融合机制,促进各个部门协作发展,达成数据信息业务融会贯通的发展目标。

5.加大预算执行力度,加强监督

事业单位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具有全过程性、全员性的特点。预算属于一个较为完整的过程,事业单位要结合各项政策法规,将财务预算手段的效用发挥出来,加强财务管理监督力度。例如,事业单位建设独立财务监督管理部门,能做好对财务管理部门的监督工作,促进预算管控制度落到实处,进而实现预期的财务预算目标。事业单位需要做好预算执行把关的工作,并且监控预算支出的进度。引入现代化的监督管理手段,实现动态化追踪目标,对关键项目经费支出,加大预算执行力度并促进监督,做好全局性的监控工作。与此同时,事业单位要结合预算执行情况,与预算目标进行对比,尽早纠正偏差。尤其是项目偏离预期的指标,则需要调整预算的内容,避免出现偏离预定目标的情况。事业单位还应当做好预算执行结果的绩效评价工作,提升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优化各个流程的工作,确保预算指标贯彻到实处。采用科学化的绩效考核方式,约束与监督财务人员,显著提升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质量,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发挥到最大化。

五、结语

在政府会计制度实施的环境下,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产生了较大的变化。相关人员需要思考如何才能达到良好的预算管控效果,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制定明确的战略发展方向。事业单位需要清晰地认识政府会计制度,并及时洞察预算管理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在不断优化预算管理组织体系的同时,提出事业单位科学化的预算管理方法,合理地分配单位内部资金。根据相应的规定与标准,深化预算管理指标,做好监督、考核工作,以此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为社会提供高质量服务。

参考文献

1.崔宗芳.新政府会计制度下预算管理的变化及应对.商讯,2021(15).

2.万明星.新政府会计制度下预算管理的变化及应对策略.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1(02).

3.张黎.论新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发展.经济师,2020(01).

4.兰敏,王兰馨.基于政府会计制度关于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讨论.财经界,2021(28).

5.张黎.论新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发展.经济师,2020(01).

作者:彭菲菲 单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