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儒家设计思想及其在艺术设计中的体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儒家设计思想及其在艺术设计中的体现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儒家设计思想及其在艺术设计中的体现

摘要:儒家思想是中国极具有代表性的思想体系之一。儒家的哲学思想不仅从“仁义礼智”这几个角度影响着国人的言行举止和思维模式,对于其他的领域也有着其独特的应用范围。本文从设计学的角度来理解儒家思想,将儒家设计思想进行阐述并加以分析,从多个角度探索出儒家设计思想所具有的广泛性和适用性。同时再对艺术设计作品进行分析,将其体现出的儒家设计思想在其中一一陈述,在此基础之上探讨出儒家设计思想对现当代设计的启示。

关键词:儒家思想;设计思想;艺术设计

在诸子百家争鸣之际,儒家思想开始形成。在此后漫漫的历史长河之中,以孔子为中心人物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意识,影响颇为深远。儒家思想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为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创造了一整套理论思想,也促进了中华文明以及中国的美学思想的形成,从而进一步地影响了设计学相关理论。

一、浅谈儒家设计思想

从设计学的角度来看待儒家思想,从其中把握儒家思想的美学和设计哲学,这有助于我们今天的设计学发展,实现现当代的“礼”,达到追求中的和谐。儒家的设计思想与儒家哲学思想高度统一,涉及的范围广泛,普适性强,在古代造物的手工艺和现代的设计之中都有所体现。

(一)美善统一

在《论语》中孔夫子早已说道:“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夫子的意思是内在的本质胜于外在的纹饰,人就会显得粗俗,外在的纹饰胜于内在的本质,人就会显得虚浮,外在的纹饰和内在的本质搭配得当,既质朴又文雅,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这里的“文”可以指外在的形式美或者是装饰,“质”是事物的本质也可以说是内容。“文”与“质”这两者只有相称,才能达到“文质彬彬”,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指的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质胜文”或“文胜质”都不够好。所以有了“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这里的“善”与“美”,也就同此前的“质”与“文”。在孔子看来,“善”与“美”并不冲突,“尽善尽美”才是应该追求的。从设计学的角度来看待这一儒家思想,指的便是在设计物品的时候,其外在和内在的和谐应该保持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形式与内容的的高度统一在现代的设计法则中也是广受认同的。设计师们都普遍追求能够达到形式内容的完美结合这一目标。在整个设计的历史之中,对于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也是设计理论中被讨论的焦点问题,在儒家设计思想中,形式和内容两者相称和谐统一才能“尽善尽美”。儒家设计思想在千年以前就已经有了这样的认知,可见其思想的适用性之广和内涵之深刻。

(二)仁爱

儒家思想中“仁爱”的概念是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审美意识中的一个重要特征。仁是什么呢?樊迟问仁,孔子曰:“爱人。”孟子说:“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不仅要施仁德于百姓,进而还要爱惜万物。“仁”的实践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推己及人,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把仁付诸于行动之中,这就是“仁”的实践。“仁”的载体就是儒家所说的君子。《孟子•尽心上》说:“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就说明了君子的本性,仁义礼智都是根植在心的。从设计学的角度来说,“仁”是一种人文精神,在设计的物品中传递对人的关怀与关爱,与现代的情感化设计、人体工程学设计等有着契合之处。设计思想中的“仁爱”是要求设计师在设计物品的时候将使用者及其体验视为最核心的部分。在满足实用和美观的基础之上,提升用户体验,用设计的物品来表达对使用者的关爱,提升设计产品的亲切感,以情动人。情感元素和人文关怀是设计师想要打动使用者,与使用者建立纽带的关键要素。想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需要设计师秉持着“仁爱”之心。特别是在多元化快速变革的时代,产品的实用功能被充分挖掘,但是其审美和文化功能依旧需要设计师去把握,真正从设计中体现出关怀,获得共鸣。

(三)合乎礼制

儒家思想中的“礼”备受重视。《说文》中将“礼”解释的意思是说礼是礼义,就是行为的准则,就像脚要穿鞋子走路一样,人们要按照礼制行事。礼义之兴,源于敬神,敬神以礼,求神赐福。在《礼记•曾子问》也说到君子之修身,不仅注重内在的道德修养,还特别注重外在的礼的修饰作用。礼就是缘饰化了的生活,就是人类社会中各阶段被视为言行正确的对各种关系的处理,这种正确通过各种礼仪、礼物和礼制表现出来。《荀子•富国》中提到“故为之雕琢、刻镂、黼黻、文章,使足以辨贵贱而已,不求其观;为之钟鼓、管磬、琴瑟、竽笙,使足以辨吉凶、合欢定和而已,不求其余;为之宫室台榭,使足以避燥湿、养德、辨轻重而已,不求其外。”这里对各种器物的雕琢装饰,在衣物上缝染华丽的纹饰并不是单纯地为了追求它的美观,而是为了“礼”,分清贵贱,以正礼制。设计是要因人而异的。虽然已经和古代区分贵贱的功能有所异,现代设计中的“礼”是要遵循一定的设计礼制,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针对不同的人群和他们不同的对设计的需求来进行设计。当今的“礼”依旧在设计中有所体现,根据马斯洛需求原理,对于不同的人群对设计产品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同样是一个产品,有人重视其使用功能,有人更看重它所带来的其它附加价值。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场合或者时间,也会对同一个物品的设计要求不同,因为要遵循不同场合的礼仪。现代的艺术设计中也会充分考虑到“礼”在设计中的体现

(四)天人合一

这里所谈的儒家思想中的“天人合一”与道家思想的“天人合一”是有着含义上的区别的。道家天人合一的天指的是自然,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要求回归自然并在精神和行为上与自然保持一致。所以道家的“天人合一”是以天为主体,强调的是天地自然的生态和平衡。儒家天人合一的“天”则是指的天下事物运行的规律和法则,认为人只有在行为上暗合这些法则规律才可以无往不利。荀子说:“列星随旋,日月递炤,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莫知其所以成,夫是之谓天。”荀子所描绘的“天”,是日月星辰运行,四季晨昏轮回,阴阳造化万物,风雨普施人间。万事万物都是这统一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自然万物的存在及变化有其自身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儒家的“天人合一”是以人为主体,通过对天地认识的加深,不断调整自己的言行举止,从而使一举一动莫不浑然天成,强调的是和谐与统一。从设计学上来延伸其哲学,就是指要遵循天理,加深对人以外事物的认知。只有更多地去了解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天”,即自然规律,才能做出顺应“天理”的设计,以此达到“天人合一”的目的。艺术设计理论中的原则和法则在现当代的设计中不断发展,从古人们造物顺应天时地利、讲究材美工巧,遵循着大自然的规律来进行设计造物活动到如今从心理学、生物学、人类学、人机工程学等多个角度来对设计的“天理”进行不断扩充和完善。

二、儒家设计思想在艺术设计中的体现

(一)儒家思想在北欧设计中的体现

北欧设计也有人称之为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在当时的现代主义设计发展的浪潮之中,以一种不同于其他设计的美学思想和设计思想推进着。它既具现代化又有人情味,在设计界成为一股清流。北欧设计在遵循自身传统理念,适应本土环境文化的同时,也与同时期的德国现代主义设计的风格截然不同。不同于德国功能主义那样冰冷的毫无装饰和严肃的功能性设计。北欧设计更加倾向于将硬朗挺直的直线换成曲线,倾向于使用当地传统的木材、皮草等天然材质,使北欧的功能主义显示出对自然与社会的亲和力,因此北欧家具被称为“人文功能主义”的典范。北欧设计在个性、手工艺和标准化、社会改革之间寻找平衡点。北欧的设计产品与其他国家的设计最大的不同,在于突出一个“情”字,这个“情”不仅指的是具有人情味的人性化设计,同时也指本民族深厚的传统情调。它与漠视民族差异、忽视人的心理情感的早期功能主义形成鲜明对比。秉持着对传统的回归和对自然的亲近。北欧设计有着非常多的经典设计作品流传至今。包括著名的“Savoy”花瓶也叫阿尔托花瓶,设计构思独特。突破原有花瓶的对称和固有设计,形式上几乎没有规则,因而显得生机勃勃、低调而张扬。同时,雅克布森的“蛋”椅和“天鹅”椅还有“蚁”椅子虽然也采用了几何元素,但不显得单调冰冷,而是用完美的自然弧度表达出其温暖的特性,同时还易于叠加。将功能性与美观性结合得极为完美。北欧设计的理念与儒家设计思想中的“文质彬彬”有着契合之处。现代主义设计风潮下的北欧设计并没有跟随德国的步伐将功能主义和实用主义发挥到极致。而是选择了在实用的同时,也就是“质”的达到之后,继续探寻“文”的表现。在满足基本的实用这一功能之后,将民族的情调,自然的柔美结合到设计作品之中。尽力地将设计作品向“尽善尽美”这个方向推进。除此之外,北欧设计也非常注重人的舒适程度,讲究人性化的设计,这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儒家设计思想中的“仁”。

(二)儒家思想在中国设计中的体现

尽管中国的手工艺者和设计师们们不一定熟读《论语》或知晓孔子的哲学思想。但是他们的设计也在隐约之中体现着儒家的设计思想。从古代的的冶炼技术开始成熟之际,青铜文化开始蓬勃发展。在古人探寻到冶炼和青铜的制作技术并将其发挥到极致之时,正是对儒家设计思想中“天人合一”的体现。这些器物或精致或实用,在当时的科技水平之下诞生了泥模法和失蜡法,在尊重规律、顺应青铜这种金属的性能和特征的同时,充分发挥自主能力,将青铜器的铸造推向了顶峰。主要的代表作有“莲鹤方壶”和“越王勾践剑”。后时期,汉代的铜灯与铜镜也是做到了“尽善尽美”,在原有的实用功能之下,将装饰也完美地融于其中。经典的诸如“长信宫灯”,不仅“文质彬彬”更是达到了“仁”这一层面,以一个宫女在旁端着宫灯的形象给在夜间读书的人一种陪伴之感,颇为温馨。建国以后的设计发展虽然缓慢,但是在当时的时代也显得尤为珍贵与特别。上海自行车厂的根据群众反映的车架的角度尺寸等问题开始开发设计更加具有针对性,改变原来单一的自行车型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要,向着多款式、多品种、多色彩方向发展。这与儒家设计思想中的“礼”不谋而合,采取因人而异的设计来区分受众。

三、儒家设计思想对现当代艺术设计的启发

儒家设计思想由儒家思想延伸而来,其中蕴含了无穷的智慧与内涵。当下时代中国的设计问题重重,尽管时不时有一些具有闪光点的设计产品问世,但是仍然逃不脱各种抄袭西方和复制西方的框架。将传承千年,深刻影响着中华文化的儒家思想从设计学的角度重写解读,从“尽善尽美”中悟出设计品的“文”于“质”的和谐统一;从“仁爱”中获得了艺术设计贴心的人文关怀和情感需求;从“礼”中懂得了设计的因人而异、合身定制;从“天人合一”之中了解设计应顺应自然与遵循规律。这些艺术设计理念和精神对于当下时代的中国设计仍旧有着其重要的作用。从设计学的角度来看待传统儒家哲学思想,将设计学理论和设计理念进行拓展也有助于我们发挥自己的民族特色和民族优势,发展出适合我们国情和符合中国人审美的艺术设计。只有立足我们民族已有的,才能创作和设计出我们民族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梁启雄译1983《荀子简释》,中华书局。

[2]张燕婴译2006《论语》,中华书局。

[3]万丽华译2006《孟子》,中华书局。

[4]耿明松2017《中外设计史》,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5]易晓2005《北欧设计的风格与历程》,武汉大学出版社。

[6]陈晓芬、徐儒宗2015《论语•大学•中庸》,中华书局。

[7]马骥2012《儒家“天人合一”思想对绿色设计的启示》,《太原科技大学学位论文》。

[8]熊兴福、康俊、黄婉春2008《儒家“仁”的思想在设计中的体现》,《包装工程》第9期。

[9]孙娜蒙、李雨红2007《谈北欧室内与家具设计理念同儒家思想的契合》,《艺术教育》第1期。

[10]郭晓燕、高锐涛、汪隽2015《论儒家“和”思想在现代家具设计中的应用》,《包装工程》第18期。

作者:毛爽 单位:上海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