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反思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为了加快职业教育现代化,服务国家经济发展,“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应运而生。本文通过分析“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和重要意义,结合“二元制”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实践,针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提出相关对策,以期对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艺术设计类专业;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
一、“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现代职业教育的“二元制”又称“双元制”,其内涵包括企业与学校二元主体、学徒与学生二元身份、师傅与教师二元教学、企业与学校二元管理、企业与学校二元评价、毕业证与职业资格证二元证书,全日制与非全日制二元学制。
二、“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意义
(一)对于学生。“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是面向企业在职员工开展全日制专科学历教育,是建立校企协同的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学生可以结合企业生产管理的工作实际,采取灵活的学习形式和弹性的学制,半工半读,合理安排时间,分阶段完成学业。既不影响工作,又能学到新知识、提升技能和素质,真正让自己从“需要工作的人”变成“工作需要的人”。(二)对于教师。“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师资有两类,一是来自企业的培训师,针对学徒进行岗位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的指导培训工作;另一类是专职教师,专职教师来自职业学校,主要负责教授学生在学校期间的普通文化课程和理论课程和校内实训课程。无论培训师还是专职教师,都有严格的选拔、培训、进修的制度,定期进行考核,优胜劣汰以保证高质量的师资队伍。这对于教师无疑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既可以在教学相长中提高自己“双师型”教师的水平,又可以鞭策自己,与时俱进,做到终身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素质。(三)对于企业。2016年“二元制”试点之初,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从就业专项资金中安排经费补助试点企业,从职业教育专项经费中安排经费奖补试点学校。企业可以通过减免税费、资金补助等方式得到实惠。同时,“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了员工文化水平、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不仅促进了员工队伍的稳定,提升了基层班组的管理效率,还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了一种全新模式,大大提升了企业的软实力和竞争力。(四)对于学院。采用“二元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管理,在培养企业员工的过程中,教师素质得到了提高,校外实训基地得到了拓展,校企合作得到了加深。对于校内全日制学生的培养是一个极大的促进,有效解决了人才培养“产销”脱节问题,提高了学院的知名度,提升了毕业生的就业率,促进了学院的可持续发展。(五)对于国家。“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遵循“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提升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促进职业教育与行业、产业、企业深度融合,破解体制机制难题,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持续推进国家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提升了整个国家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是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有效助力。
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是福建省“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的试点院校,也是福建省唯一的工艺美术类公办高等职业院校。自从2016年以来,学院相继与福建泉州顺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开办了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及雕刻艺术设计专业;与福建老工匠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安溪聚丰工艺品有限公司、德化县博为艺品有限公司合作开办了工艺美术品设计专业;与南平市建阳区春盏建窑陶瓷开发有限公司、泉州龙鹏集团有限公司、德化县成艺陶瓷有限公司合作开办了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学院“二元制”艺术设计类专业在教学中始终坚持理论讲授与实践指导教学相结合,强调学以致用,以企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职业技能需求细化分析为依据,以提高陶瓷企业样品设计开发人员、雕塑一线工人、建盏从业者及其他陶瓷相关从业人员技能和素质为目标,精心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仿真模拟教学平台和校企结合的教学环境。采取“校企双主体、工学一体化”教学方式,校企对接技能岗位要求,共同制定并实施人才培养方案,由行业(企业)与学校采取校企双师带徒、工学交替培养、集中与分时授课等模式共同培养学生。学院结合行业(企业)生产管理和学徒工作实际,采取弹性学制,实行学分管理。允许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分阶段完成学业。同时,建立以教师评价、导师评价、行业(企业)评价为核心的学业成绩考核机制。积极引导学生参加职业资格技能鉴定考试,毕业时学生应获得一种或多种职业资格证书。(一)存在的问题:1.政府政策扶持力度不够、招生门槛较高福建省人民政府闽政[2015]46号文件中提出“培养的学徒由企业给予生活补助,政府从就业专项资金中安排经费补助企业,从职业教育专项经费中补助学校”等尚未落实到位,更缺乏对企业激励的机制性政策。报考“二元制”的考生须为与合作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在职员工并且在合作企业工作时间不少于6个月,其中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在合作企业顶岗实习时间视为工作时间。这些报考条件给刚入职的需要提升自我的人群设置了一个门槛,他们必须再等一年才能参加考试和学习,浪费了时间和机会。2.学生成分、年龄等因素差异加大管理和教学难度学院“二元制”试点班中学生文化水平、从事岗位、年龄方面差异较大。一是文化水平方面:有非本专业的大专生、中职毕业生、高中毕业生、初中毕业生,文化程度参差不齐;二是从事岗位方面:有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专业设计人员、一线生产人员,从事岗位差异大;三是年龄方面:50—60岁的占6.98%,40—50岁占15.2%,30—40岁占37.82%,20—30岁占40%,年龄差距大。如何管理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工作岗位、不同年龄梯度的学生并提高他们的素质和技能成为要思考和解决的主要问题。3.学生综合素质课程比重还不够学院根据“二元制”的人才培养的需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有专门的职业素养模块,主要设置了企业文化教育、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商务礼仪、企业管理、安全操作技能与生产规范、社会参观实践等课程。这些课程对于学员综合素质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上课的课时还不够多。4.对于“二元制”学生的人文关怀还有待加强由于“二元制”的学生具有“学徒与学生二元身份”“全日制与非全日制二元学制”的这些特征,在“二元制”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学院及行业(企业)更加注重其技能的提升,而对于学生思想教育和关怀、集体荣誉感的培养,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熏陶等方面的人文教育还有待加强。(二)解决对策1.政府能加大财政投入等政策扶持力度,降低报考门槛。2016年“二元制”试点之初,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从就业专项资金中安排经费补助试点企业,从职业教育专项经费中安排经费奖补试点学校。为了“二元制”能顺利开展,希望政府能将这些政策落实到位,加大对“二元制”的财政和政策支持,提高试点学校和企业的积极性。同时在“二元制”的招考中降低门槛,只要是合作企业正式签订劳动合同的员工都可以报考,降低报考门槛,扩大招生范围。2.因材施教,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由于“二元制”学生文化水平、从事岗位、年龄方面差异较大,并且学院试点专业是以艺术设计类专业为主,因材施教和“小班化”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这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专业理论和技能教学水平、丰富行业实践经验、提高行业实践技能,而且要求教师能因材施教,组织好教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在学习中不断地提高。3.优化课程设置,提高综合素质课程的比重,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结合“二元制”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素质、职业生涯发展和终生学习等要求,我们在确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该加大企业文化教育、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商务礼仪、企业管理等综合素质课程的比重,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每个劳动者,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除了具备科学文化和技能素质,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思想道德素质、创新创业素质、心理素质等,这样才能顺应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竞争激烈、人际交往频繁、工作压力大、创新创业大趋势等特点的要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的优秀人才,既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切实需要,又是全面推进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4.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成立教学质量监督机构。“二元制”的特征之一就是实行学校与企业“二元”评价。如今,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的“二元制”专业已经实行“三元”评价,即学院评价、企业评价与社会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评价相结合,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构建了教学评价的综合性和多元化。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全过程考核评价,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实践环节、期末考试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积极引导学生参加职业资格技能鉴定。学生在毕业前必须获得至少一种的职业资格或技能证书。这是一种科学良好的教学评价方式,对“二元制”专业人才的培养有积极的作用。根据行业(企业)用人标准和市场发展变化,学院教师应与企业专家定期研讨,不仅要研究专业方向、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还要对教学评价体系进行专题研讨;成立校企联合督查工作小组,建立督查工作机制,成立教学质量监督机构,严格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进行评价;定期让政府相关部门或授权社会中介组织对学校和企业人才培养的整体效果进行检查和评估。5.重视对“二元制”学生的人文关怀。人文关怀,其所涵盖的内容是极为丰富,它同人的尊严、价值、理想以及个性有着紧密的关系。我们应该把感恩教育、生命教育、诚信教育、反思教育、廉洁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等融入到“二元制”学生的教学教育中;与企业通力合作,整合企业精神、企业文化、创新能力等核心文化元素,通过文化成果展览、经典励志故事宣讲、文艺作品演出、优秀毕业生评比等方式启发和教育学生,提高其综合素质,全面提高“二元制”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
四、总结与展望
中国是制造大国,但还不是制造强国。企业的竞争力是资源的合理配置,是人才的竞争。“二元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是提升企业员工技能和素质的有效途径。尽管如此,“二元制”作为校企双主体育人人才培养模式,至今仍处于初级探索阶段。在现有条件下,加强校企双方协商共建意识,明确双方职责,加强合作,深度融合,才能实现学院、行业(企业)、员工三方共赢,真正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
【参考文献】
[1]福建省教育厅等五部门关于实施“二元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的通知[R].2016.
[2]郑婉平.二元制视角下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4):44-46.
[3]李林.高职旅游类专业实施“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6-11.
作者:李华丽 单位: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