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艺术设计的全球化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艺术设计的全球化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艺术设计的全球化研究

在我看来,全球化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很难用一两句话就十分准确地为其定义。所谓的“全球化”应至少包括经济全球化、制度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三个层面。全球化不应该是简单的“单一化”,更不应该是一些西方学者所鼓吹的“美国化”。真正的全球化应该是多元化中的全球一体化,它是世界上各个种族、各个民族、各个国家文化与艺术相互借鉴、相互融合,不断文明的过程。只有认清这一点,我们才能处理好全球化和现代设计以及中国文化之间的关系。

全球化给艺术设计领域带来的问题

问题一:环境艺术设计的“拉斯维加斯化”。我这里所说的“拉斯维加斯化”主要是指在环境艺术设计领域方面出现的一种向美国拉斯维加斯学习的趋势。这种趋势是指在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方面忽视传统的文化内涵,用各种媚俗的手段来堆砌作品,单纯的追求所谓的“后现代感”。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后,这种拉斯维加斯化的趋势在我国表现的尤为显著。直到如今,国内的建筑师和设计师还在争先恐后的“向拉斯维加斯学习”[1],并美其名曰“后现代化”。在实际设计上,我们经常会看到那种似是而非的作品,它们缺少要表达的思想,更没有文化内涵,只是为了讨好消费者,单纯的用金钱来堆砌设计。这种现象在如今的环境艺术设计领域十分广泛,已经成为全球化给我们带来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问题二:城市街区设计的“曼哈顿化”。我这里的“曼哈顿化”主要是指在城市街区规划方面通通都向美国纽约的曼哈顿学习,认为只有高楼大厦林立才是现代都市。单纯地建造很多的摩天大楼,而忽视了由此产生的能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当然,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用地面积较少是其中的主要原因。但我们不能因此就忽视了美国的设计文化对中国年轻一代设计师审美取向的影响,因为这种影响非常的可怕。试想,若干年后,现在的年轻设计师已成长为我国建筑和室内设计领域的核心力量。那时,他们如果都崇尚这种“曼哈顿化”的规划方案,我们的所有街区都将建几十层,甚至百层以上的高楼大厦。我们在浪费大量能源和污染环境的同时,将失去本民族的文化特征。这将是一种多么可怕的灾难。

问题三:影视艺术创作的“好莱坞化”。我这里的“好莱坞化”主要是指在电影和电视制作方面严重倾向美国好莱坞的审美标准,认为只有好莱坞的商业运作才适合中国的影视发展,而忽略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影视艺术创作中的作用。如今随着美国在全球文化领域的扩张,好莱坞的各种影视作品充斥着中国的市场。从电影领域的各种“大片”到国人津津乐道的电视剧“越狱”,美国的商业影视正在影响和改变着国人的思想。如今的年轻一代的审美标准已经严重的扭曲变形,他们不再崇尚老一辈的吃苦耐劳等传统美德,也不再认为舍己为人是一种光荣。相反,现在的所谓的80后,甚至是90后的一代新新人类,在网上炫富,在生活中同居,在游戏里虚度年华……像考试作弊等现象,他们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他们对金钱的向往,对传统美德的缺失,以及对所谓“美国文化”的崇拜,很难说不是受到美国影视作品的影响。而更大的问题是,我们的民族影视行业非但没有抗拒这种影响,反而在逐渐的被同化。所谓的“好莱坞审美标准”和“好莱坞商业运作”正在被中国影视界美化,被逐渐接受。

艺术设计领域全球化问题的解决之道——民族文化创新

就艺术设计领域的全球化而言,只要一个民族的设计文化对另外民族产生影响,都可以视为一种全球化的过程。因为任何一种艺术设计在全球层面上的流动,往往都是发生在某一个地区或者是某一民族中,由艺术作品和设计思想的流动而向外传播。因此,艺术设计领域的全球化起源于某一个民族或地区,因为某些因素的传播而走向世界的,所以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要解决前文所说的艺术设计领域的全球化问题,其根本方式还是民族文化的创新。而且这种创新不是无根据的,它应该是建立在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精华部分的充分继承之上的。

深刻理解和掌握民族文化的内涵。要继承传统文化,就要深刻理解和掌握民族文化的内涵,只有真正地掌握其内在本质的精神,才能设计出既对传统文化优秀成果加以继承和发扬又与现代手段相结合的完美作品。如果只是复古主义,只是把优秀而丰富的民族文化挪来一用,那就不会真正完美地表达思想。因此,继承传统文化,不能生搬硬套,首先要学习了解传统物质所负载的文化特征与民族特性,取其精华、求其精髓,结合设计理念,创新思维,在重新审视传统文化的同时提出崭新的内涵。设计艺术是一个民族物质文化发展的象征,它像哲学一样给人以启迪。同时带给人们更多的思维方法和更新的生活方式。只有深刻研究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才能真正解答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的问题。反映在设计学科上,就是要求设计师掌握中国传统建筑和设计的知识,在深刻理解和掌握民族文化内涵的基础之上,将现代设计手法和中国传统元素巧妙的结合。这样才能在实际设计工作中,做到对我们的传统文化继承有余,把握有度。

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民族文化创新。对中国传统艺术形象的运用一定要把握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中国古代文化艺术源远流长,作为一个设计师来说,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的学习和了解,不仅只限于形式、造型,更重要的是对古代文化艺术中传统的美学思想、民族文化气质和哲学内涵的理解与继承。应在对中国传统艺术理解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的审美情趣和社会文化状况,对传统艺术形象进行消化吸收和深层次的再创造,使其既不失民族传统性,又不乏现代设计的时代感。设计主体只有在深入领悟传统的艺术精神、充分认识来自现代西方的各种设计思潮的基础上,寻找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才能打造出符合新时代的民族形式,才能找到真正属于我们本民族的同时又能够为国际社会所认同的现代艺术设计。具有丰富设计经验和成就的人应以传统为师,充分认识传统对于现代的重要性,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民族文化创新,以此来应对全球化对我国艺术设计领域的影响。

民族情、国际观与时代感相结合。要克服全球化给艺术设计领域带来的问题,单纯重复祖宗遗留下来的文化符号或简单的模仿是行不通的,设计师必须要步入现代文化状态。要在艺术设计实践中既体现个性和民族性,又展示出现代的观念意识和时代感,不仅要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艺术,而且还要善于汲取西方现代设计的先进经验和成果。我这里所说的“汲取”并不是简单的拷贝一些优秀设计的“符号”和“样式”,而是要领会那些设计的“精神”和“灵魂”。外在的表现形式固然重要,但内在的文脉和设计思想才是使设计走向成功的基础。而这些“文脉”和“思想”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他需要对本民族传统文化与外国设计文化作长期的对比研究和反思。在继承民族传统设计文化的基础上,将民族情、国际观、时代感的发展理念相结合,兼收并蓄,融会贯通,这才是中国的艺术设计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

总之,在全球化迅速扩张的背景下,我国的艺术设计领域也必然受其影响。作为年轻一代的设计师,我们可以吸取西方国家在艺术设计领域的精华,但并不应该简单的全盘拷贝。而应将他们的设计精神和我们的本土文化相结合,在设计中力求创新,尽量彰显中国传统文化之独特而鲜明的个性。这样才能使中国的设计文化作为独特的一元获得世界的认同,在国际竞争中确立我们的优势,为振兴中国的艺术设计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本文作者:陈岩、唐建 单位: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