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大陆与港澳台地区艺术设计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大陆与港澳台地区艺术设计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大陆与港澳台地区艺术设计论文

一、艺术设计教育肇始的社会背景比较

1.香港地区

早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香港还只是一个仅仅约有2000名居民的小渔村,从地缘关系而言,香港是珠江三角洲的组成部分,从文化的角度来看,香港的主流文化仍然是岭南文化的一支。在被割占之前,其经济、文化和社会政治制度与祖国大陆一脉相承,其艺术设计教育也是中华师徒问艺、父子相传的古老形式。自英国强占开埠以来至1950年代,香港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缘和行政归属关系,其美术教育和艺术设计教育作为香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接受次生的西方文化的影响早在英国侵占香港不久后就开始了,只是难以形成大气候。教会学校旨在传播教义的教育却在客观上开启了香港美术和设计教育接受西方影响的先河。就殖民当局而言,兴学办教育、开启民智显然不是他们的主观意愿。20世纪初期最先对香港的美术和艺术设计教育形成直接影响的是一批归国留学生、内地新式学堂毕业的青年学子以及去香港谋生的内地美术人员,他们通过开办专门的私立美术学校、设帐授徒等多种形式,为香港的美术教育和艺术设计教育奠定了最广泛的社会基础。1930年代,大陆爆发抗日战争,许多经停、落户香港的美术和艺术设计教育人才,对香港的艺术设计教育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这一期间成为香港地区的民族艺术发展的黄金时期,艺术设计教育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空间。然而殖民当局的不作为,殖民目的性很强的教育,不仅剥夺了香港大多数人接受教育的权利,也使香港地区的美术教育、艺术设计教育没有更大起色。“在50年代以前,香港的美术教育不能与祖国内地的主要省市相比较,无论是中小学美术教育还是高等美术教育,香港政府都没有予以资助。因此,香港美术教育的发展,也主要是在60年代之后”

2.澳门地区

澳门自古是中国珠海地区的一部分,澳门文化与其近邻珠海地区的文化属于同一文化系统。澳门地区四百多年的割占史、一个半世纪的殖民史,让其艺术设计教育既缺乏祖国大陆的沧桑多变,也逊色港台地区较早的自觉。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澳门根本没有专门的美术院校,更没有进一步的设计学院甚至设计专业,除却传统的师徒制教育,近现代化的艺术设计教育几乎空白。因而澳门地区对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理念的接受尤其迅捷。1987年4月13日中葡“联合声明”签署并公布,澳门社会从此进入过渡期,“一国两制、澳人治澳”的政治框架使得澳门高等教育必须立即承担起培养澳人高级人才的重任,为此,1988年澳门政府收购东亚大学,它标志着澳门高等教育进入公营和全面发展的时期。这为澳门艺术设计教育的肇始提供了契机。

3.台湾地区

台湾地区的艺术设计教育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1、甲午战争之前根植于祖国大陆的传统艺术设计教育;

2、日据时期的艺术设计教育;

3、台湾光复后的艺术设计教育。台湾文化作为闽广江浙泛文化根脉的延续,甲午战争之前,其艺术设计教育与祖国大陆一样传承着师徒问业、艺徒相授的古老形式。1894年甲午一役,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自1895年至1945年,台湾开始了半个世纪的日据殖民时期。台湾殖民教育史、美术教育史和艺术设计教育史发端的重要人物是伊泽修二,1895-1897年其出任台湾总督府学务长间,为推行殖民教育,引入日式近代教育系统,包括1897年开设的艺术设计教育的前身———图画教育的体系。1896年,台湾首次发行的报纸台湾新报,拓展了艺术设计的运用空间,使人们对近代艺术设计和艺术设计教育有了更直观、更前位的认识。1912年台湾公学校规则改正令规定:公学校全面设立图画教育(“公学”是被殖民者就读的学校),岛民的艺术设计素质自此有了比较普遍的提高。1921年、1922年总督府相继为公学校师生编印图画教科书,1936年总督府编印《初等图画》,殖民教育开始重视图画教育与实际生活的关系。1939年学校技能养成令公布,是年派颜水龙赴东南亚、中东考察工艺,这些举措推动了台湾的工艺美术和工艺美术教育的发展,颜水龙成为本土设计教育发展的强力推手。通过对日据时期台湾艺术设计教育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

1.作为殖民教育,此时台湾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仍然是缓慢而被动的,其目的主要是通过所谓“有用的学术”消灭台湾人民的民族意识,坚固其权;是为了培养低级的办事人才,作为剥削台湾人民的工具。

2.在日本殖民者“内地延长主义”政策的影响下,实施工业日本、农业台湾的发展策略,台湾艺术设计教育显然不会有大的进展。台湾地区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真正的肇始当在光复之后。

二、艺术设计教育接续发展情况的比较

大陆与港澳台地区艺术设计教育的肇始不同,社会背景各异,其艺术设计教育的接续发展也各自迥异。

1.大陆地区

大陆地区近代艺术设计教育萌发于清末的洋务运动时期,然而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封建思想指导下的教育改良注定未能成功,清政府派遣的留学生、新学堂培养出的学生,以及所练新军,却成为辛亥革命革命的基本力量。1912年,民国政府成立,就内部环境而言,新兴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经济舞台。外部环境而言,偏安于一战战场,英美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因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和剥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赢得了空前的发展,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艺术设计教育迎来了近展的新际遇。蔡元培作为民国教育总长,对近代艺术设计教育做出了许多积极的贡献。他通过行政措施首重图画、手工教育,促使艺术设计教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地位,为二、三十年代设计教育的中兴奠定了制度上的保障。此时中兴的重要表现为:

1教师方面:陈之佛、雷圭元和庞薰瑢等为代表的设计教育家名流辈出。

2学校方面:仅辛亥革命之后的数年间,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等以开设图案手工教育为特色的公、私美术学校如雨后春笋一般涌出。

3教材方面:《图案讲义》、《图案法ABC》、《图案构成法》、《工艺美术技法讲话》等图案、工艺美术教科书接连出版。

4设计从业人员方面:设计人才灿若繁星,比如从事广告设计、插图、纺织品图案和月份牌画的名流蒋兆和、叶浅予、张光宇和张正宇兄弟等,从事过书籍装帧设计的鲁迅、陶元庆、丰子恺、丘堤、孙福熙、钱君匋、司徒乔、叶灵凤、闻一多等,在月份牌画方面成就突出的有吴友如、郑曼陀、周慕桥、杭穉英和徐咏青、周柏生等人。5外来学习方面:这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929年陈之佛既在《东方杂志》第26卷第18号发表文章《现代表现派之美术工艺》,对包豪斯进行了介绍。1925年秋庞薰瑢在法国留学期间,亲历了在巴黎举行的“世界装饰艺术博览会”。决心投身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事业。郑可1927年留学法国国立美术学院和巴黎装饰学院,并曾于1933年在巴黎参观了德国包豪斯展览,在欧洲亲身接触了“包豪斯”的设计教育,成为最早接触包豪斯教育体系的中国人之一。概括可见:我国近代艺术设计教育的起点是比较高的,或者说与世界设计教育发达国家的距离并不是那么遥远。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经历过抗日和内战的艺术设计教育屈曲蜿蜒,在危难中迂回求生存、求发展。同一时期,肇始于欧洲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正在欧美诸国高歌猛进。1937-1949年期间国内的艺术设计教育,内部缺少发育的教育生态环境,外部缺乏同欧美诸国学习、交流的机会,设计教育一时间沉寂,艺术设计教育的火种艰难地保存着。建国后十七年(1949—1965)经历了艺术设计教育的片面发展,主要原因:内在国家建设、教育发展缺乏经验,外币收入依重传统工艺;外在帝国主义壁垒森严,决定了片面发展传统手工艺和民间工艺成为艺术设计教育的重任,艺术设计教育本身又偏离了世界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中心轨道。1966-1976年史无前例的更加阻断了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20世纪改革开放为艺术设计教育赢得了较好的内、外部教育生态环境。三、四十年来,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经历了这么几个阶段:1现代化的开拓阶段;2数字艺术设计教育阶段;3艺术设计教育的创新学习阶段。人们真正认识到创新是艺术设计教育进步的灵魂,艺术设计教育的本质意义正在于创新。目前,大陆地区的艺术设计教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也存在许多发展中的问题,这不仅需要对于创新教育、创意文化更加纵深化、客观化的认识和理解,也需要更多顶层设计的推进。

2.香港地区

香港地区的艺术设计教育主要有两个阶段,1早期的艺术设计教育(20世纪50年代前),2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20世纪50年代之前,由于香港殖民地的性质和社会的欠发达,艺术设计教育也不甚发达。五、六十年代随着香港经济的发展、港人教育的觉醒以及欧美设计教育的影响,港英政府开始关注艺术设计教育,推动“美术教育”转向“设计教育”,派送负责教育的官员去澳洲、英国等地进修和考察设计课程,潘宏强、潘展模、郭婉娴等是香港“美术教育”转向“设计教育”的主要推手。靳埭强、王无邪等中坚力量迅速成长起来,大一设计学院、正行设计学院等私立设计学院以及香港理工大学的设计学院(太古设计学院)等相关学校、院系迅速崛起,所培养的人才服务于香港的产业界、广告界、包装界等行业领域,成为香港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的重要力量。香港采撷东西洋的设计精华,融和生成具有本土特定风格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

3.澳门地区

1987年4月13日中葡“联合声明”签署和公布,1988年澳门政府对东亚大学收购,使澳门高等教育进入全面发展阶段。澳门艺术设计教育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机遇。1989年澳门政府创立“视觉艺术学院”,1990年该校开设相关设计课程,标志着澳门正规艺术设计教育的出现。1993年学校并入澳门理工学院,称“澳门理工学院视觉艺术学校”。目前该校已经成长为澳门地区发展艺术设计教育、培养艺术设计专门人才和各类社会艺术人才的主要基地。澳门地区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是与世界接轨迅速。

4.台湾地区

1949年台湾光复,台岛国民励精图治,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经济腾飞,工业发展迅速,艺术设计教育取得了空前的发展机遇。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开拓时期。美国设计家格拉德(A.B.Girardy)在台湾“艺术专科学校”开设的工业设计专题讲座,明志工专、台北工专等学校相继开展的工业设计专题讲座,台北工专、成功大学与大同工学院等先后开设的工业设计等课程,推动了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快速发展。这个时期的特点主要是对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学习模仿。20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台湾经济主要模式从OEM到ODM(从台湾制造到台湾设计)的转向,台湾当局更加重视艺术设计、教育。鼓励成立设计相关单位,包括中国生产力中心、外贸协会以及台湾产业界的设计部门和独立专业的设计公司,设立在海外的据点,加强同海外设计教育先进地区的联系,及时取得最新讯息、展示台湾设计、教育成就等,积极推进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借位数位科技,积极创建创造力教育“,创意台湾教育创意”成为政府关注的焦点和台湾教育的主要内容,以“创意台湾,美力国民”为宗旨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不仅成为“台湾经济成功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促使其在世界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方面占有重要一席。分析台湾艺术设计教育,可见立足本土,采撷欧、日、美等国家先进经验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

三、结语

通过对大陆和港澳台地区艺术设计教育的分析、比较,使得我们对于艺术设计教育在这些地区的发展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大陆地区在很长时间内延续着传统艺术设计教育,近现代其特殊的社会历史发展变迁,深深影响着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使其表现出波折起伏的特征。清末民初,伴随着国民的觉醒和教育的自觉,近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也在从传统教育的延续、近代的被动接受和主动学习,进而过渡到现代的东西采撷和上下求索,并呈现出从传统到近代化、现代化的蜕变。而港澳台地区社会环境、政治、经济发展状况的不同,也使得它们特质各异。台湾地区经历了1895年—1945年整整半个世纪的日据殖民地时期,艺术设计教育受日本的影响比较大。1945年光复后,随着其20世纪六、七十年代经济的腾飞和工业的发展,艺术设计教育也取得了发展的黄金时期,艺术设计教育内外求索,对内夯实基础,对外积极拓展,不仅师习日本,还渐渐转向学习欧美,境外交流非常密切。目前台岛艺术设计教育的水平比较高。香港地区自1942年正式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到1997年回归,历经150多年的英属殖民地时期。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由于其殖民地的性质,受到很大的局限。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其艺术设计教育、美术教育根本无法与大陆相较。70年代随着香港经济的发展和港人教育的觉醒,港英政府方始发展现代艺术设计教育,香港现代艺术设计教育起步晚,但发展迅速。相较港台,澳门地区的文化西化更加纯粹,由于偏安南海边陲,长期受制于葡国,且自近代以来一直是西方文化侵袭大陆的据点,澳门地区的文化、教育受到西方更多的濡染,其艺术设计教育因而比较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本位思考,而这种性质也决定了与国际艺术设计教育快速有效的接轨,近年来其艺术设计教育在国际上开始崭露头角。

作者:秦菊英 单位: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精选范文推荐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