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室外环境景观艺术设计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室外环境景观艺术设计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室外环境景观艺术设计论文

1室外环境景观艺术设计注意事项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思想在我国历史上早已经屡见不鲜,在居民小区的室外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依然需要体现出这个思想。艺术设计不在于有希腊神像就显得高雅、有西式景观就显得高尚,重要的是各个景观的统一协调。我国很多著名的园林在设计中,里面的假山、水体、植被等都搭配得很完美。在游玩的过程中,总能够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受:建筑错落有致,雕刻别具一格。目前的居民居住小区的功能也逐渐在完善,设计的时候需要考虑到“百花齐放”,让各个景观协调、统一,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2室外环境景观艺术设计的问题分析

在当前居民小区室外景观艺术设计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

2.1人文关怀缺失

人文关怀缺失是当前居民小区室外环境景观艺术设计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在居住小区建设之初,由小区的开发商和规划者来进行设计。而他们主要注重的却是实体的建设情况、小区的规模情况,对于小区的环境设计很少进行考虑。即使在小区建设的后期,开始了环境配套设计相关的工程,也是严重滞后于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在全部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中,居民的因素很少被考虑进去,人文关怀严重缺失。在小区建设完成之后,居民的生活模式完全是按照开发商和规划者的思路来进行,完全体现不出“人”的地位。对于这种情况,在居民小区初始设计的时候,需要把视觉感受相关的形式创新增添到设计中去,在室外环境景观的色彩、材料、规模上多下功夫。同时,对于一些小区的居民进行相关的调查,将居民的意见也增添到设计中去,考虑居民的感受,即设计的景观是否能够吸引居民、是否具有亲切感、是否充满了情趣、是否符合居民的行为规律等等,这些都需要在进行景观艺术设计的时候进行考虑。在设计的时候,要根据居民人群的特点。例如,老年人或者儿童所占的比例、居住者的文化层次、日常生活兴趣等等,适当将所设计的内容加以调整,充分体现出人文关怀。

2.2缺乏特色

居民小区的室外环境景观不单是小区居民的游玩空间,同时还是一个城市环境的组成部分。当前每个城市都在找寻符合自己本身的特色,从而来打出品牌,扩大自身的知名度。因此,居民小区室外环境的艺术设计过程中,就需要打出自己的特色。我国地域辽阔,跨越了几个气候带,每个城市在气候和地势上都具有自己的特点。综合考虑居住小区的地理特征,结合当地文化,设计的时候使居住小区的环境特色与整个城市的文化相互传承,起到延续的作用。但是设计的时候还需要有一些创新,不能千篇一律的采取一种设计模式,这样的特色反而体现不出来。环境规划师需要对于当地的风土人情、文化做一个深入的调查,塑造居住小区自己的特色,增强居民的归属感。

2.3缺少局部细化

目前,很多居民居住小区为了追求整体的视觉效果,在室外环境景观设计的时候,过多地建立广场,铺地一般都采取硬质材料。虽然在整体上能够体现出宏伟的气质,但是却让居民感觉不到亲切,缺少了局部的细化。很多居民居住小区虽然有喷泉、草地等设施,但是一般只在上级领导检查的时候才对居民开放,平时的时候都是关闭的状态,成了一个摆设,局部细化就要求将居民的感受考虑进去。在室外环境景观建设的时候,将铺地的材料、质感、颜色等因素考虑进去,与居民的生活习惯相统一,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近年来,在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下,城镇居民的住宅逐渐向高层或多层发展,对于室外环境景观的设计要求也在逐渐加大,但依然有很多景观在设计时考虑不到实际情况而导致失败。在设计室外环境景观的时候,不单单需要考虑自然环境,还需要考虑到居民的文化环境和物业环境等方面。

3居住区室外环境景观评价方法

在居住区室外环境的景观评价方法当中,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是层次分析法AHP进行综合的评价,这一评价方法的原理是将较为复杂的问题分解为不同的元素,而且按照支配关系将这些元素进行重组,最终重组成为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再利用互相比较的方法来判断层次当中这些元素的重要性,最终才能够决定这些元素在决策中的权重。在一些相对较为具体的评价当中,我们采用的是专家咨询以及问卷调查的方法来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人们选择住房的重心正在逐渐的转移,绝大部分的居民都希望居住区室外的景观环境能够得到不同层面的需求,这一需求也就是人们的精神需求,与此同时也将居住区室外环境景观的建设逐渐地转向了文化理念的层面上。我们通过成功的建立客观的评估体系,对居住区室外环境景观进行有效的评估,这一评估的过程实际上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居住区室外景观评估方法,其原理是非常复杂的,但是这一评估方法的结果却是很精确的,我们的工作人员借助计算机技术来对其进行评估,使得整个评价过程变得很简单。操作性非常强。

作者:王子桐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