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现状分析探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推动着教育事业的进步,艺术设计也随之迈向了更高的台阶。艺术设计的发展不仅可以反映一个国家对艺术设计的重视程度,更能体现出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文明进步水平。
高校艺术设计科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现行的教育方式、理念在理论和实践教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1.1艺术设计招生人数过量
近些年来,各大高校对艺术类招生人数持续过量,这种趋势反映出艺术类专业逐渐大众化,但凸显的问题更让人深思。艺术类生每年交纳相当可观的费,基本费在6000-15000元之间,这是造成艺术设计类专业扩招的一个直接的经济因素,高校在高额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不断扩张艺术专业的招生规模。此外,各大高校为了创建综合类大纷纷设置艺术设计专业,使本来不具备艺术类专业招生能力的高校纷纷开始招生。校因为师资能力不足、教设备的限制和生文化基础的差异,导致艺术类教的质量难以改进。
1.2传统的教
模型难以适应当今的发展要求首先,在教管理上,由于校是在短时间内快速成长起来的,艺术教育自身具有随意性的特点,而校缺乏对艺术设计类管理的经验,也没有扎实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在对待外来艺术设计教育时,只是一味地吸收,没有基于自身办特点,盲目习,造成艺术类专业的教模式混乱,毫无特色。其次,虽然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已有百年的发展历史,但现代意义上的艺术设计教只有短短几十年的时间。为了满足社会对艺术设计类人才的需要,教育部制定了一系列关于艺术类办招生的条例,因此各大高校相继开设了艺术类专业,并且这种发展速度是史无前例的。然而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最初是从美术衍生而来的,不太注重其与社会技术经济的联系,对这种教育理念的沿袭,使我国的艺术设计类教育很难突破原始模式的束缚。从整个艺术设计的发展历程来看,我国的艺术设计属于市场牵动模式。现如今,高校的艺术设计看似教丰富,事实上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模式并没有实质性的差别。许多人认为高校添设了计算机的教就是实现了教的进步,其实不然,计算机的习仅仅是软件的习,社会经济的进步并没有得到真正的体现。此外,传统艺术类专业的设置已经满足不了当今社会的发展要求,而高校间雷同的专业设置一方面适应不了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导致出现了无谓的人才竞争现象。
1.3理论和实践不符
我国艺术教育发展起步落后于西方先进国家,而且是在美术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艺术设计更加倾向于实践中的应用,而多年以来艺术设计一直沿袭美术循规蹈矩、规范化的教风格,从而抑制了艺术设计专业的个性特色发展,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轨。例如,艺术设计中的工业产品设计、服装设计都要求生深入实践,切身了解实际生活中的艺术设计理念。然而多数校忽略了实践教环节,仅仅是停留在画板上,缺乏对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环节,最终使生无法得到有效的实践培训。特别是当前社会过分强调安全责任的背景下,很多校往往都不提倡组织生外出,而教师在教过程中,由于怕承担责任,不会把课堂搬到实践中去。很多老师都倾向于多在课堂上说理论,少到校外搞实践。因为这样可以减少安全事故,也就不用担什么风险。再者,很多校和社会生产企业或相关实践单位没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使艺术设计类的生走上社会实践的机会并不多。没有去处,也就只有关在象牙塔中脱离实际地创作再创作。以上理论与实践不符的现实,使生所的理论不能及时得到检验,生对相关知识也就不易消化吸收。同时,生的艺术创新灵感要从生活中来,而少了实践,也就少了很多灵感产生的机会。如此教,艺术设计类的生实难成长为真正的艺术设计人才。
1.4教师和生存在的问题
在高校艺术类专业中,任课老师很少真正了解社会中艺术设计的市场,并且在我国特定的教育背景下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并不能满足现代艺术设计的新思想、新要求,以至于在教课堂上出现教形式单一、枯燥乏味,而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并且习水平得不到真正提高。除了教师质量的问题,高校艺术设计也缺少师资力量,尤其对一些新型的专业,在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上,高校一方面是直接聘用自身院校培养的毕业生或外聘毕业生,这部分教师有较高的历,但缺乏实际教经验;另一方面是聘用美术转行到艺术设计的老师,这部分老师虽然有较高的艺术思维,但他们大都是以短期培训、自的方式转行到艺术设计,并没有艺术设计的实践经验。这两种现象都会导致高校整体师资水平下降。艺术类生选择报考艺术进入大,往往不是真正出于对艺术的热爱,而仅仅为了能够上大,导致生没有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准备,最终导致生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水平普遍偏低。通过调查数据统计表明,艺术类专业的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仅有10%左右的生能够在工作中独立完成工作,而在现实中,企业急需的是直接上岗的高能力人才,而不是花费大量时间资金对入职人员进行培训。
2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模式的改进
艺术设计的发展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所以,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方向必须要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尤其是要更加重视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模式改进。
2.1改革高校艺术设计招生规章制度
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同样需要专业基础知识的储备。从我国目前高校招生的情况来看,对艺术类考生文化课的要求力度远远不够,这是造成生源差的主要原因。高校在招生时,可以引用一种适用于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方式,例如,在升考试时,增加对方案的设计、对设计思维能力的测试等环节。另外,对于高中文化课习水平低转入艺术专业的生,高校在招生方式上可以选用预科,即对将要考取艺术设计类专业的生先进行一段时间的培训习,再进行专业考试,这样有了专业知识的储备就能为以后的艺术习生涯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2艺术设计应朝着特色办的发展方向
高校艺术设计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多,加剧了市场上人才的竞争,因此特色办成为增强艺术设计毕业生竞争力的一个强有力的手段。高校对艺术设计专业实施特色办,在同类院校中突显自身的办特色,这样在高校之间才有利于形成多元化的教育理念,才有可能使我国的生具备中国特色的思维思考能力。例如,美国校长期受到美国民族自由开放意识的影响,使其艺术设计更加看重对生个性能力的培养;日本艺术设计理念重视对其民族文化的继承,因其受传统审美习惯的影响。因此,高校在艺术专业的设置上应该考虑到自身地域,结合市场的需求。高校特色办可以在专业方向和课程结构上进行改进。首先,在专业方向上,高校应充分考虑自身所处的地理位置,利用区位优势,来设置艺术设计专业。例如,意大利的艺术设计倾向于皮具、珠宝类;河北省纺织业、制药业比较发达,高校可以根据地域特色开设艺术设计类专业;天津包装、装潢业发达,并且临近北京,可以根据其优势进行特色专业设置。其次,在课程结构上,要开设与专业方向有关的人文和自然科,举办讲座等形式,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奠定理论基础,还要加强对专业课程的专业化强度,借鉴国内外优秀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同时又要把专业课程与传统课程进行整合,既要吸取传统课程的优点,又要结合新课程的元素,把传统精神和时代精神相融合。
2.3优化教条件
首先是师资力量的提高,教师水平在校教活动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为解决高校师资力量薄弱的现象,高校可以采取两部制的模式,即一部分老师为校固定老师,主要职责是对生理论知识的灌输和传授,另一部分为聘请的设计师、专家者等优秀师资,负责开拓生艺术思维,对生进行设计指导,让生充分了解市场对新型艺术人才的要求,两部分老师有机结合起来,灵活安排生上课时间,这种模式不仅增强生对所专业的热爱,而且有助于提升生的专业化水平。此外,校还可以与一些知名艺术设计公司进行合作,让生参与一定的技能培训。教水平的提升还与教条件的好坏紧密相关,在艺术设计教育中,除了老师的理论阐述外,更多的是老师的指导示范,因此,高校还要加强对教设施的建设投入,为艺术设计专业提供硬件支撑。
2.4优化艺术设计课程体系
根据艺术设计的培养目标合理安排艺术设计课程体系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二十一世纪需要有创新力和实践力的人才,校应该根据时代对人才的新要求培养生能力。艺术设计一年级基本为基础课,包括对元素的观察和思维模式习惯的养成以及对视觉语言的分析能力、素描和写生的能力;大二年级是设计基础课,包括对基本设计理念、方法、功能等的认识和理解;大三年级和四年级主要是艺术设计的实践能力,例如广告、网页、家具、室内的设计等。在优化课程体系的同时还要优化教方式,让生真正参与到艺术设计中去,而不是对老师作品的模仿,老师应该有针对性地提出设计主题,让同分组讨论设计,鼓励生奇思妙想,最后观摩评选,再由老师发表该主题的设计思路。老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内容选择不同的教方式,在课堂教过程中重视与生的交流互动,从多角度培养生的艺术设计思维能力,不断发掘生创造的潜力。高校还可以采用生对教质量反馈系统,生可以匿名对任课老师作出评价,以此来作为衡量老师教水平的标准之一。同时这个评价系统还能提高老师工作的自觉性,促使老师更好的关注教科研,提升教质量,提高生的专业素质能力。
3结语
总而言之,现如今的艺术设计教育面对的是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我国高校的首要任务就是创建自身办特色,优化办条件,积极推进艺术设计教育的改革,为我国现代化事业培养新型的综合性人才。
作者:杨荔瑾 单位:贵阳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