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花灯艺术特色探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花灯艺术特色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花灯艺术特色探析

摘要:黔北花灯是流传至今千百余年的民间戏曲艺术。它由当地百姓自编自演、自我欣赏的灯戏艺术形式,既具有民间艺术的共性,又有其自身的特色。这些特色包括:以“小”为美,常用身边小事表达主题;以“土”为美,带有浓郁泥土味;善于使用押韵、拟人等艺术表现手法,使灯戏妙趣横生;结构一线串珠,浑然一体等。黔北花灯因富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百姓喜爱。

关键词:黔北花灯;聊白;艺术特色

一、以“小”为美,小中见大

黔北花灯,无论唱词或聊白,常常以简单的故事情节,人们耳熟能详的身边小事来反映主题,形成短小精悍的艺术特色,人们称其为“以小为美”。这种以“小”为美,首先是表现为内容“小”,所述之事名不见经传,难登大雅之堂。如《雀鸟打架》一戏的“聊白”:锣沉沉,鼓沉沉,你今听我表雀名。山东反出出鹞子,四川反出出老鸦(读“蛙”音)兵,陕西岩鹰干戈动,河南阳雀把位登。雀王搞得来打更……竹鸡当探子,野鸡当先行,啄木官掌令箭,画眉当火头军。这段“聊白”采用拟人手法,根据雀鸟的特征,以物状情,描绘出一幅妙趣横生的“战争”图景。这些内容,可谓小之又小。如流行于余庆、务川一些地方的《说三十二怕》:先提脚来慢慢转,又将十怕表一番。猪崽怕的割猪匠,大猪怕的肥肉长。黄狗怕落牛滚荡,母猪•24•第20卷第6期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12月进屠宰场。地上野兔怕老鹰,天上飞鸟怕撞墙。黄鳝怕的石灰水,端阳老蛇怕雄黄。格蚤(跳蚤)怕的毒蚤药,臭虫怕的涨水烫。母鸡怕的不下蛋,鸡仔最怕的黄鼠狼。车怕路滑船怕浪,鱼怕落网鸟怕枪。当家怕的盐米涨,媳妇怕吃受气汤。憨子婆娘怕赶场,瞎子男人怕串乡。村长怕的扯皮匠,会计怕的算盘昂(ang)。判官怕的乌烟障,秀才怕的烂文章。贿赂怕的人点水,贪污怕的进牢房。扒手怕的盯梢人,怕的挨棒棒。聪明女人怕上当,缺牙也怕吃硬糖。老者害怕把儿逝,娃儿怕的丢爹娘。国家最怕动乱起,民族最怕不富强。三十二怕打完了,请问主人最怕哪一样?[1]这段“聊白”,采用类比手法,先以许多人们熟悉的“小怕”,然后由物及人,引出人的“最怕”,最后如百川归海、山洪之流奔涌而下,顺势引出“国家最怕动乱起,民族最怕不富强”这一历史结论,听来振耳发聩,引人深思铭记。黔北花灯戏的“小”,还指戏中的故事情节简单,如流行于汇川区松林庙林一带的《书记薅烟歌》:正月里来是新年,书记来到家门前。增收致富讲好话,劝我今年多栽烟。二月里来春分间,男人出门去找钱,留下媳妇种土田,照顾老人他心安。三月里来是清明,正是种烟好时分。烟苗送到责任地,婆娘儿女齐上阵。四月里来立夏到,土里烟苗长得好。书记来人查看苗,教我打药除虫草。五月里来是端午,男人在外打工苦,照片微信发过去,烟叶长得肥鼓鼓。六月里来大小暑,土里杂草像老虎,疯长超过烟和土,急得媳妇焦心窝。七月里来像炉火,天热叫人着不住。书记调研进村来,走到烟地把草除。整把锄头就干起,杂草根根把命脱。八月里来秋分到,媳妇烤烟硬是好。烟叶长得黄油油,媳妇心里乐姣姣。九月重阳人人忙,烤烟纷纷进烤房,只用种来不管烤,收购安排有人手。十月里来立冬到,媳妇卖烟有钱了,收入许多存银行,敬老爱小少不了。冬月里下小雪,天气日日冷了得。炉中煤炭烧得旺,相(烤)起火来好安逸。腊月里来是大雪,男人打工回家得。走进家中多欢喜,摆谈一年净收入。媳妇称赞镇书记,为我出谋又划策。一年收入顶两年,明年打工不出去。党的干部为人民,富民强国怎了得。全家幸福哈哈笑,全靠党的好政策。[2]这出由“唐二”和“幺妹”表演的灯戏,讲述书记引导村民调整产业结构,帮助农家薅烤烟的故事,情节十分简单,可谓“小”,但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大主题。先是书记为农民增收致富想办法,通过调研,为农民找到种烤烟这条增收致富的好路子。有了好路子,不一定被农民接受,为此书记又下村引导村民种上烤烟,因男人外出打工,家中缺少劳动力,在烤烟地杂草疯长之季,书记入村调研,面对此情此境,二话不说,撸起衣袖下地帮农民锄草。小小故事,折射出党的基层干部转变工作作风,工作重心下移,主动接地气,抓落实,让党的强国富民政策落地生根,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灯戏集中反映出新时期党的基层干部为民执政、服务于民的精神风貌。黔北花灯“小”见“大”、以“小”艺术手法的运用,这是由创编人员文化水平、欣赏者艺术审美能力、花灯表演角色人数、演出场地决定的。花灯戏的创编人员大多是当地村民,要说能创作鸿篇巨制,可以说是很困难的。花灯戏的角色少则两个,多则四五个,受灯艺术“二小戏”“三小戏”的影响,加之演出时间限制,灯戏不便有较复杂的故事情节;花灯戏大都由当地百姓自编自导自演自我欣赏,受众是广大村民,过于复杂,超出了百姓的理解与接受水平。正因为如此,形成了黔北花灯独特的艺术特色。

二、以“土”为美,土味实足

黔北花灯根植于民间,源于普通百姓耳熟能详的日常生活,演出多为自娱自乐,编者、演员、欣赏者绝大数是乡里村民,因此“土”味十足。这种“土”:一是内容“土”,贴近农村日常生活,如“抠蕨巴”“悲心诚”“闹河鱼”“取同意”“哭出嫁”等,大多属黔北地区所独有;二是语言“土”,大量使用黔北方言,如“甩坨子”(不讲信用,丢下别人)、敲磕拽(敲一下头)、打逛子(精神不集中)等,灯戏根植于黔北方言,唱词与聊白大量使用方言俚语,处处带着泥土的芳香,使灯戏实现“通俗易懂、雅俗共赏”的目的;三是讲究押韵和大量使用歇后语,使花灯聊白与演唱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如《老何学科学》:说老何唱老何,人说老何傻戳戳(很傻)的,人老心不老,牯捣起(偏要,强行)来要上学。别人背后掺滥条(背后说坏话),尽说老何几多恶:家中事情梭边边(溜走或躲开),想精想怪(发奇想)学科学。默倒(以为)自己嫩蒜得很(很嫩,年轻),鬼迷食眼的(诡异)坐角角。一眼定倒(盯着)老师讲,从头听到课刹角(结尾)。这段灯戏,讲农民老何参加扫盲班学习科学的故事,聊白与唱词几乎全是黔北方言,通俗易懂,明白晓畅,听来倍感亲切。黔北花灯以“土”为美的特点,还表现在讲究押韵和歇后语的使用。黔北花灯唱词讲究押韵,这在许多例子中可以看出。另外,聊白大量使用歇后语、谐音和比喻,使灯戏生动有趣,独具特色。如流行于仁怀市喜头镇一带的戏灯,有一段“唐二”与“幺妹”的“聊白”:哎呀,要我老唐说花灯,就是曲线(蚯蚓)吃土——开口就是。哎呀,今天我幺妹来唱花灯,就是起重机吊鸡毛——不费吹灰之力……你们展开点(远离一些,腾出地方),我跳个花灯是(音:si),你们在占倒起(占了地方),我癞疙宝穿盔甲——蹬打不开呀!哎哟,我还不是一样,水牛追兔子——有力使不上咯……哎哟,我幺妹今天要唱就唱好听的,不然的话,人家还说我泥水匠整耗子——敷衍了事。歇后语是我国民间流传最广的传统语言文化之一,它集诙谐、幽默于一体,集中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黔北花灯戏恰当运用了群众熟知的歇后语,给这种“土味”赋予了新的美感,更给花灯戏增添了艺术感染力。黔北花灯以“土”为美,正是其“个性”“灵气”所在,有人称:“土”审美特征是那一片土地上盛开的鲜花,是那一片土地上人民喜爱的美。正是因为这种“土”味,才引起了人们的共鸣,在民间广泛流传。

三、一线串珠,结构谨严

黔北花灯的唱词和聊白,多有表现大主题的灯戏。为了“有力”表现这些主题,常常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材料。这些材料,往往时间跨度大,内容包含多,把它们有机联结演唱,靠的就是一根“线”,用“线”把内容“串联起来”,人称“金线串珠”。这些“线”,常常采用数字、节气、月份、季节、记时“五更”等,如《十谢共产党》《四季歌唱书记好》《五更劝夫》《说三十二怕》《十二月来唱新农村》等,如黔北人家耳熟能详的《十谢共产党》就是以数字一到十为线,把共产党领导人民翻身得解放,当家作主,到走上富裕路,过上好日子的经历,一一表述出来,从吃、穿、住、用,到交通出行、学习文化、生活消费、医疗保障、种地、养老等十个方面,全方位、全视角表达了黔北农民老百姓对共产党的感激之情。由于采用“金线串珠”的手法,灯戏唱词前后相连,显得十分紧凑连贯。又如《十二月说儿媳》:一月春花开,媒人进屋来,给儿提谈良家女,相貌端庄好人才。二月李花放,亲家进屋来,双方老人都赞许,盼媳进家来。三月桃花绽,把亲订起来,婚事约在四月里,夫家准备接人才。四月桃李熟,儿媳迎进屋,一声爸来一声妈,感觉好幸福。五月棕叶绿,儿媳有出息,考上村干部,百姓夸奖不吝啬。六月里来热天到,婆母倒地把脚折。儿媳背着就跑起,医院里来亲服侍,揩了屎来又端尿,人人尽夸这儿媳。七月苞谷熟,公爹得病起不得,儿媳天天来服侍,不怕臭气熏倒起。八月里来稻谷黄,儿媳心中累得慌,看见公爹不见好,儿媳寻医奔走忙。九月里来是重阳节,公爹公婆热泪流不息。爹娘大病已痊愈,全靠此儿媳。十月里过后是冬月,儿媳生娃坐了月,公爹公婆来照顾,平平安安每一日。冬月里来下瑞雪,家和万事兴,儿孝母安逸。十二月来雪花飘,全家和美把福招,社会主义新家庭,哪家不是一样好?灯戏唱词,以一年十二月份更替来“串联”,把农村迎娶媳妇,媳妇进屋孝敬老人,主动承担家庭责任,最终使家庭幸福、和谐的故事“一线串珠”,歌颂了社会主义农村新型的婆媳关系,表达了人们对处好婆媳关系向往。综观黔北花灯,凡属叙事,几乎无一例外,无不采用这样的艺术手法,形成黔北花灯的一大亮点。

四、注重押韵,朗朗上口

黔北花灯,唱词与“聊白”大都“四言八句”,以七言为主,五言为辅,如《五更劝夫》。无论五言还是七言,都讲究上下句押韵。因为押韵,使黔北花灯语调谐和、委婉动听。这种押韵,一是便于对白,达到朗朗上口的效果;二是使演出诙谐幽默,便于欣赏。花灯唱词或对白的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间换韵。如流行于播州区泮水马蹄一带的“还四官菩萨”中唐二的唱词:天仙地仙水仙娘,骑龙骑虎骑凤凰。天仙骑凤归天去,地仙境骑虎走忙忙。水仙骑龙归大海,三肖王母来降场,红灯会上了愿台,拜上拜下多拜上。掩上屠师老师傅,千斤猪头要一个,红花美酒要一瓶,敬了财神敬地神,主人进金我进银。唱词先押“ang”韵,后又换押“en”韵,以此达到生动流畅、诙谐幽默的效果。又如至今仍流行仁怀喜头一带的《唐二赶场》:唐二本性唐,正月初一去赶场。来到乡场上,只盯花姑娘。眼睛就像丢梭子(东看西瞧),看见姑娘卖麻糖。樱桃嘴高鼻梁,柳叶眉红脸堂,身材好比风摆柳,长发飘飘好长相。唐二走过去,买了许多糖。不是为买糖,只为花姑娘。眼睛盯到姑娘看,色迷兮兮赶了场。唐二本性唐,正月十五再赶场。依然沿街转,寻找糖姑娘。来到十字路,姑娘卖麻糖。心中好安逸,猴叽猴叽挨姑娘。开腔讲话咕噜噜,嘻皮笑脸买麻糖。问了这样问那样,慌说还没吃喜糖。唐二本性姓唐,二月初一去赶场。急急忙忙到场上,寻找糖姑娘。来到姑娘摊子旁,出手把糖全买光。花言巧语骗姑娘,来到山岗上。甜言蜜语向姑娘,支脚动手耍流氓。忽然林间一间吼,抬头一望丈母娘。杂种私儿“机关枪”,魂飞魄散出洋相。家中有高堂,儿女一大帮,你还有心干勾当,皮脸放在茅厕上。举起锄头追过来,屁滚尿流落了慌。唐二本性唐,回家跪屋堂。眼泪汪汪下,愧对妻和娘。菜刀断手指,求饶声声ang(响)。赌咒发毒誓:如再好色就去死,从此不去艳(勾搭)姑娘。[1]唱词押“ang”韵,一韵到底,一气贯通,把男子爱情不专,寻花问柳、拈花惹草,最后发誓痛改前非的故事讲述出来,鞭挞了社会丑恶现象,达到弃恶扬善的目的。花灯唱词善于押韵这一艺术特色,使表演更具诙谐幽默,更易为百姓喜闻乐见。

五、拟人手法,妙趣横生

黔北花灯的一些唱词和聊白,还大量使用拟人手法,使演出充满生活情趣,如流行于正安安场、仁怀高大坪一带的《小菜打仗》:锣沉沉,鼓沉沉,你今听我表个小菜名。荳花王子登龙位,葫芦疙瘩最先行。一点菖头排队伍,二点黃瓜父子兵。四季豆出来多威武,手提钢刀杀回程。海椒(辣椒)林中起了火,苋菜烧得红淋淋。苦瓜烧起果子泡,丝瓜烧得颈长伸,萝卜吓得忙钻土,光顾头来不顾茵,茄子吓得乌了脸,忙把钢盔来戴紧。只有红苕胆子大,慢慢牵藤盘根生。冬瓜拿来当炮打,豇豆拿来做火绳。十字街头三大炮,打得芫荽臭难闻。[3]这段“聊白”,以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各种蔬菜的颜色、形状等特征,极富有生活情趣。又如《牵牛啷啷要结亲》:牵牛啷啷要结亲,所有亲朋都请尽,所有亲朋都请尽,单差一个做媒人。做媒之人不请别一个,单请蛤蟆大婆誇啦誇啦做媒人。做媒之人都请齐,单差几个抬轿人。抬轿之人不请别一个,单请那个蚂蚁大哥叫腰杆(细,身段好)抬轿人。抬轿之人都请齐,单差一个吹奏人。吹奏之人不请别一个,单请那个牛角蜂公公噫呜噫呜吹奏人。吹奏之人都请齐,单差几个打旗人。打旗之人不请别一个,单请飞蛾大姐两扇扇子劈啦劈啦打旗人。打旗之人都请齐,单差几个接亲人,接亲之人不请别一个,单请叫鸡(蟋蟀)妹妹两股须须(胡须)接亲人。接亲之人都请齐,单差几个办厨人,办厨之人不请别一个,单请螃蟹大嫂七手八脚摆出来,办厨之人都请齐,单差几个吃酒人。吃酒之人不请别一个,单请饿老鹳(白鹤)大哥伸颈伸颈吃酒人。牵牛啷啷要结亲,单等那新郎倌簪花挂红去做成。[3]这个花灯讲述了一桩婚姻的起始过程:牵牛啷啷不想一辈子单身,就去请誇啦誇啦擅长做媒的蛤蟆大婆,蛤蟆大婆经过深思熟虑,物色了与牵牛啷啷才貌相当、门当户对的姑娘。蛤蟆大婆真是专业人才,她能说会道,三下五除二就把女方家说动了。婚订礼数之后,即操办婚事。毕竟这是终身大事,总要把婚礼办得像样些才好。于是就决定请“专业人士”来操办。当天,腰杆紧紧扎扎的蚂蚁大哥精神振作、专心致志抬轿,飞蛾大姐劈啦劈啦、兴高采烈打着彩旗迎亲,乐队总负责兼乐师牛角蜂(马蜂)公公噫呜噫呜卖力吹着迎曲等,细心的蟋蟀妹妹与新娘早有交结,她负责接嫁迎亲(或做伴娘),她乐不可支,跑前顾后……迎亲队伍鼓声振奋,乐声悠扬,吹吹打打,浩浩荡荡,一派喜气洋洋。吉利时分,新娘迎进,牵牛啷啷家早已高朋满座,宾客盈门。享有“厨师”职称的螃蟹大嫂正“七手八脚”,将美味佳肴端出厨房摆上宴席,款待亲友。负责接待嘉宾的白鹤大哥,在堂屋“合席”上主持庄重的传统仪式。男女双方亲友“代表”悉数到场后,只见白鹤大哥彬彬有礼,落落大方,尽展“礼宾”之才华。他中国酒文化功底深厚,深谙主持“合席”之道。言行举止,庄重大方;斟酒劝酒,言语得体,不失待客之礼数。良辰美景之时,“簪花挂红”的新郎与披金戴银、美貌如花的新娘款款而来,敬酒祝福,感谢之言不绝于耳。正是花灯戏用拟人的手法,通过生动传神的描写,描绘出一幅令人羡慕的婚礼图,把人们追求和谐安宁、羡慕男婚女嫁幸福生活的喜悦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黔北花灯的艺术特色,远不止上述这些,作为最具特色的一种民间文艺瑰宝,它的产生与发展源于古朴厚重的黔北地方文化基础,因群众与艺人的努力而世代相传。它适应时代社会需要,满足人们精神需求,以其特有的艺术特色,达到雅俗共赏的目的。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的今天,我们应当努力传承黔北花灯的艺术精华,使黔北花灯这一民间、民俗文艺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下去,为弘扬民间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忠禄.余庆花灯[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11.232.

[2]秦应忠,袁锡彬.遵义花灯[M].内部资料,2015.89.

[3]崔克昌.黔北花灯初探[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5.28.

作者:徐开良 单位:遵义师范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