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设计艺术形态学的字体设计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以字体设计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设计艺术形态学的相关理论,为字体设计的发展提供全新的视角。方法通过对“艺术设计形态学”的这一概念的相关文献资料的提取、归纳、总结,并结合徐冰老师的案例进行分析。将设计艺术形态学中的点、线、面以及空间构成的概念应用到字体设计中。将字体设计视作一种视觉符号的形态,字体不再局限于通过字形、字音、字意进行信息的传递,而是通过字形符号的这种形态进行视觉语言的传递,从而加深视觉传达学科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字体设计设计艺术形态学视觉符号
一、形态、形态学以及设计艺术形态学的概念
(一)何为形态
在辛华泉的《形态构成学》中说道,“形状,指物体或图形由外部的面或线条组合而呈现的外表。形象则是能引起人的思想或感情活动的形状或姿态。形态则是事物内在本质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包括形状和情态两个方面。概念的意义在于强调了形状之所以如此,把内部和外内统一起来”。而林华则在《设计艺术形态学》中对“形态的定义为设计的视觉化(设计方案)和设计的物化(设计品),‘形态’作为设计的存在,是人的需求的物化。它不局限于客体本身,是客观和主观的结合”。
(二)何为形态学
形态学是生物学中的一个学科分支。在《最新牛津现代英汉双解词典》中,“形态学”英译为“Morphology——scientificstudyofformandstructureofanimalsandplants.”,研究动物和植物形态与内结构与的科学。而在《英汉双解词典》中,将形态学解释为“Morphology——branchofbiologywiththeformofanimalsandplants.”,主要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动物和植物的科学。因此,形态学(Morphology),最早由歌德在生物学研究中倡导得最早,用来专门研究部研究生物形式的本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社会的进步,形态学不再局限于生物这个领域,出现了譬如植物形态学、语言形态学、艺术形态学等,形成了一种跨学科交融的现象。
(三)何为设计艺术形态学
在林华的《设计艺术形态学》中阐述到,“艺术形态学,专门指对艺术作品可以观察到的形态的研究,是一门研究艺术形式要素、结构以及整体形态的科学”。艺术和设计同属一个母体,早期工艺美术运动时期,将艺术分为“大艺术”和“小艺术”。“大艺术”,主要指的是通过捕捉与挖掘、感受与分析、整合与运用来描绘作者内心精神世界的情绪。“小艺术”,即是现在的所谈论的设计。设计是根据人的需求进行有目的地创造性的构思与计划,以及将这种构思与计划通过一定的手段视觉化的过程。而林华先生如是解释设计艺术形态学的概念,“设计艺术形态学是一门边缘学科,其研究内容包括设计品(平面的和立体的)的外观形式要素和结构要素和结构要素及其整体形态关系,形态的整体形式如何刺激人们的知觉和理解时的作用和功能,以及设计品的外观形态与使用者、消费者和设计者之间的美学的、心理学和社会学等要素之间的关系。”
二、字体与字体设计的关联性
(一)何为字体与字体设计
文字是记录思想、传递信息抑或交流思想的图像或者符号。即文字被看成一个符号,进行视觉信息的传达。因此,文字这个符号的不同形态即是字体。而根据不同的点、线、面、空间的构成所进行的艺术性、创造性的视觉效应,称之为字体设计。
(二)字体和字体设计之间的相关性
文字作为一个图像或者是符号,不同形态的符号就是字体,构建字体则是将字体作为一个视觉符号化的形态,企图运用点、线、面以及空间形成的封闭而连续的轮廓完整的形。这样的一个过程就是字体设计。
三、基于设计艺术形态学的字体设计研究
(一)字体设计的基本要素
我们将字体看作一种表意的符号,每一个符号都在传递信息抑或是情绪。二维空间里,字体符号是一个平面的图形,由不同的点、线、面构成具有特定意义的符号形态。字体设计的布局则是从面的宏观掌控再到线的调控最后是节点细节的修改。1.字体设计中的面:字体设计好比房子的建造,面在字体设计中的重要作用类似于房子的基础框架。字体形态能否有着对称、均衡、圆满、统一的形式美感,取决于字体设计中对面这个概念的掌握。字体设计所呈现出来的视觉平衡感取决于字体设计中正负形的协调。2.字体设计中的线:线在字体设计中的作业则类比于房屋的梁柱,起一个支撑的作用。譬如,中文字体设计的横竖勾的等基本形式的笔画,由这个构建成一个字体形态。3.字体设计中的点:那么,点在字体设计中所占地位好似砖瓦的作用。字体设计中笔画的转合起承的结合点的设计,就是点在字体设计中的运用。
(二)基于设计艺术形态学的字体设计研究
基于设计艺术形态学的字体研究就主要是研究字体设计的构成问题。1.空间构成:平面视觉艺术中的字体设计,点线面的勾勒在字体设计的二维空间的所占据的位置。每一个点线面所分割的块状,形成一种视觉场的张力,由无数块面的组合使得字体设计的表现力极为丰富。此外,字体设计并非一个字的设计,而是一系列字体的设计,并且要求具有整体性、秩序性、统一性。字与字之间会形成一种视觉力场,就是平面设计中的空间。倘若这个视觉力量有失偏颇,空间就会破坏,会造成不稳定的形态。2.时间构成:平面设计和音乐有着形式上的差异,音乐是运动的形式,而平面设计的表达则是一种静止的运动。平面设计的时间构成不过是利用时间元素的推移在人们心中留下的无数感慨。字体设计本身就是一种具有时间方向性的过程。比如,中文字体设计的笔画顺序,就是时间构成的方向性的显著体现。设计者通常按照常规的“从左往右”的阅读习惯进行字体设计的编排,观者和设计者达成一种约定俗成的秩序。这便是时间构成的线性体现。3.因果构成:因果构成主要是所呈现的视觉表达和所蕴含的视觉暗示之间的组织构成方式。这种组织构成方式可令人揣测、可清晰明了、可隐晦难懂。一方面,视觉艺术的作品的外部形态和作品内容的联系上,审美现实必须传达出和自身相关联的特性,能够为人感知、理解、判断和评价。字体设计中的结构、色彩等作为视觉元素,以及字体所呈现的媒介不再局限于纸质媒介,由于电媒的出现,冲击纸质媒介的同时,也给予设计者一个新的天地。最常见案例则是,设计中色彩值在不同媒介的呈现,纸质媒介输出是CMYK的格式,而电子媒介输出则是RGB的格式。于字体设计师来说,每个字体都有着自我的情绪附着着不同的主题形态,不可任意搭配选择,即字体的形态组织结构和应该符合。
(三)以艺术家“徐冰”的字体设计为案例
本章节借助2018年1月10日,在武汉市合美术馆观看“徐冰展”中“天书”和“地书”的字体设计的新形式为案例进行分析。徐冰老师并非一个字体设计师,之所以尊称他为艺术家,与他的生平有关。起初他的专业是版画,而后转向装置艺术,大型作品《凤凰》在景德镇陶溪川展示过。“天书”的设计是对汉字的思考表达,历经几年的时间,创造了一本无人能看懂的文字,却是属于“徐冰”老师的艺术语言。案例一:“天书”——徐冰“天书”文字设计的构想来源于每个国家都有其特定的文字来进行交流和表达。汉字属于象形文字和表意文字的范畴,每个文字都有属于自我的含义。那么,无意义的文字是否偏离了视觉传达艺术的最基本原则——可识别性。答案是对,它脱离了视觉传达艺术的可识别性原则。汉字的表意性,是通过象形文字演变而来,通过字面的形态来表达内在所蕴含的意义。从另一个层面解释,先人根据物体的意义,创造了汉字,我们从小学习这些固定的文字,形成了文字的思维,有着文字习惯,而“天书”不属于固着文字的思维,因此,无人能懂其所能表达的含义。1.“天书”的空间构成:徐冰老师“天书”是一个借字体设计新意向表达的一场装置艺术。将二维的形态放置与三维力推的空间力,形成盛大严肃的视觉力。二维的材料将三维的空间划分成许多不同的小型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字体仅仅是一个点。2.“天书”的时间构成:旧时代的阅读习惯是竖版字体,从右往左进行阅读,目前,港版书籍还保留着这样的阅读习惯。“天书”的线性构成,遵照旧时代的阅读习惯,虽然这些文字并不为众人所知,但是习惯所带来的力量却也是不可忽视的。3.“天书”的因果构成:设计的意义不仅局限于解决问题或者创造,同时也是一种全新的体验、感受、拓展生活更多的可能性,坚持在设计中传递各种不同的情绪和温度,这是对于设计的一个观点。“天书”所呈现出来的视觉表征是汉字的不同笔画组合构成的,创造出来的无意义的字符。“天书”暗含的设计艺术的情绪是艺术家对文字的一种感受的情绪表象。案例二:“地书”——徐冰“地书”的文字创造完全是结合当下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所带来的一种字体设计的新意象。主要是运用当下流行的emjoy的表情符号进行信息的阐述。彻底打破字体设计的常规模式,没有点线面的构建,观者根据这些emjoy完全能有自己的理解,且各人呈现不一样的体味。1.“地书”的空间构成:整个空间呈现出来的是一种散乱无秩序的感受,实则散乱之中依然蕴含着其规律和秩序,每一个emjoy的组合,间隙得当,与视觉秩序点一致。2.“地书”的时间构成:根据设计艺术形态学的几项基本构成要素,时间构成在“地书”这个设计项目中体现的最为明显,时间构成最主要的是线性的方向。“地书”完全是遵循线性的方向来进行信息的表达,譬如,,对这个文字的解读就是“今天天气晴,妈妈带我和弟弟去游泳(阐述者我是小女孩)”。3.“地书”的因果构成:“地书”的文字创造表意所呈现出来的是流行的emjoy,但是蕴含的意义是“前人前面的哈姆雷特”般的解读。这源于时代进步,媒介的转变和消费者心理的转变。
总结
设计艺术形态学虽然是一门边缘的学科,但是,随着设计艺术和科学技术的不断结合,它将开始兴盛起来。本文赘述了设计艺术形态学的基本内涵,并将它与字体设计相结合进行分析,主要是分析字体设计的构成形式。分析徐冰老师的两个大型的文字创造的字体,望字体设计的遵循传统的形式的基础上,能有更多创新和突破。
作者:李碧菡 单位:景德镇陶瓷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