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大院装饰艺术形式分析与意蕴阐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大院装饰艺术形式分析与意蕴阐释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大院装饰艺术形式分析与意蕴阐释

摘要:坐落于永州的周家大院历史悠久,集精巧的建筑结构和精湛的雕刻艺术于一身。装饰艺术是周家大院古建筑群夺人眼球的一大亮点,凡能装饰的木、石建筑构件,均可见雕刻精湛的艺术装饰作品。周家大院的装饰艺术,在表现形式上,融入既有的夸张手法,将写实与写意相结合。表现的题材内容以自然万物为主,将审美与实用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的和谐思想。

关键词:周家大院;装饰艺术木雕;石雕

1周家大院装饰艺术形式分析

艺术作品的生命所在是形式,形式既是对艺术内容的表现,同时又是艺术内容的组成部分。“形式”是人们在面对艺术作品时最值得把握,也唯一能够阐释的内容[2]。周家大院装饰艺术在表现形式上,融入既有的夸张手法,将写实与写意相结合,形成了相对完美的传统艺术表现形式。这些装饰图绘虽历经岁月的侵蚀不可避免地淡化了原本的色调,然而其风骨仍旧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并且越发显得扑朔迷离、古朴纯清。从其平实简洁的造型构图中,能让人感觉到它们散发出来的浓郁的生活气息,反映了当时人们朴素而实在的祈盼或愿景。周家大院外墙上的主体石雕、砖雕漏窗以及以木雕为主的花格门窗,将审美与实用完美地结合在一起[3]。在艺术风格上,尽显古朴、淡雅、简洁明快的风格。大院内的木雕刻细腻流畅,刀工娴熟,精致婉约,情趣盎然,充满意味与活力;大院内的石雕刻线条凝练,抽象概括,富有张力和深度。这些为数众多的雕刻艺术作品,有着明清时期雕刻艺术谨小慎微、精致婉约的鲜明时代特色。正所谓“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所有装饰艺术中尤以荷莲居多,周家大院对莲花图案的特殊钟爱源自其先祖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4],由此彰显了周氏一族爱莲洁身、清白为人的家族门风和人文精神,同时,可以从这些装饰艺术上窥见到明清社会的历史背景和理学文化教育的影子。木雕在周家大院中主要存在于门楼和厅堂的挑檐、门框、牵枋、瓜柱、驼峰、雀替等构件上,雕刻有龙、凤、鲤鱼、喜鹊、羊、猴、鹤、兔子等动物形象,以及含苞欲放的荷莲、秋菊、梅花、牵牛花等植物花草。大院中数量众多的花格、屏门、楣子窗(古建筑的一种外窗)上的雕刻,应该可以称得上是包容万象,精美绝伦。花格木雕以大量的花卉做衬底,荷莲居多,兼含秋菊、冬梅、牡丹。木雕中的动物神形兼备、生动空灵,植物则含雨带露,枝蔓叶茂,渗透着一种欣欣向荣,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还包含一些历史故事与民间传说。可以说,每一扇花格既是一个社会缩影,也是一个时代的写照和一种风情文化的展现。就石雕而言,表现的题材内容以动植物为主,涉及的题材内容十分广泛:有门槛石、石墩上的游龙、飞凤、奔走的羊、腾起的麒麟,且均处于一种动势状态中,神情姿容生动活泼,惟妙惟肖,踏步两侧的垂带石雕造型也是栩栩如生。大院内数以千计的石柱础,千百个圆雕造型与图案,居然没有一个是完全雷同的。它们不仅造型各异,有棱柱形、方柱形、鼓形、瓜形、花瓣莲蓬型等,而且雕刻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有麒麟、飞鸟、狮、象,更多的是鼓乳钉、荷莲瓣等花卉植物与简洁明快的几何组合图案。周家大院的建筑装饰总体上趋向于平淡、朴实、清雅、简洁,不像清式宅院那般在装饰上追求富丽堂皇、精雕细琢、繁缛丰富的效果[5]。周家大院建筑装饰即便丰富,但仍然不是将这种装饰用于所有的建筑构件上,似乎更注重倡扬一种简朴之风,因此这些简约而精致的木刻石雕装饰几乎集中在主体建筑正屋的门楼与厅堂里,而相对偏僻一些的横屋就将这些装点省略了。横屋的隔窗、屏门和隔扇,都是规则严谨的条状木格,不见有一花一卉的雕饰,尤其显得朴实素雅。各类门槛石、门框石有的只是做了简单处理,形制体量不大。地面的柱础,也基本不加任何雕琢图饰,只是打造成正方形且埋于立柱下,与地面基本持平。周氏一族在建造这座宅院时,如同使用建筑材料那样,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了,其余地方能简则简,能省则省。

2周家大院装饰艺术意蕴阐释

周家大院古建筑群中的装饰艺术作品可谓异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有着强烈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涵括的内容意蕴深邃,回味无穷。艺术的实质是象征。隐喻是通过另一种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当前的事物,贯穿于人类认知的方方面面,不仅是语言中的词汇问题,还是人类思维的重要手段。如龙为望子成龙,凤为望女成凤;龙凤呈祥,则象征着大富大贵,寄托着无限希望;蜜蜂飞蝶,期盼着生活甜蜜;蝙蝠、梅花鹿、松鹤、喜鹊分别寓意福、禄、寿、喜;羊、马、鲤鱼即“三羊开泰”“马到成功”“鱼跃龙门”之寓意。中国美学的和谐思想,讲究人与天地同和。这些寓意深长的雕塑作品,无一不是寄托着周氏家族对福禄富贵、人才辈出、祥和平安的期盼,充满着对太平盛世的向往和对子孙后代的殷切期盼,以及对自然野趣的孜孜追求,洋溢着平安、祥和、丰收、欢乐的氛围。如果深层次理性地分析周家大院装饰艺术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可以得出这些装饰艺术的整体构思与创作,是以《周易》“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为指导思想的。在周家大院古建筑群里,大厅主梁、门框顶部、游亭藻井上基本都绘有太极图。太极图通常是古人用作于压邪气、保平安的特殊符号,蕴有深邃的哲理,即“天人合一,造化阴阳,平安清洁,富贵绵长”。周家大院反复出现的太极图是传承周敦颐“太极图说”哲学思想的艺术表达[6]。可以说,太极图是周家大院建筑文化的一个精神内核,也可以被视作为文化与艺术思想展开所围绕的中心主旨。周家大院的装饰艺术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的和谐思想。即重视人与社会的和谐,如大乐与天地同和,和谐美主要体现在伦理方面[7]。从这些众多装饰艺术中还可以清楚地体现儒家文化“礼乐”的主题。儒家文化最为重视人伦教化,提倡社会与政治合一的完整严谨的伦理规范,即世俗所言的“礼”。在儒家看来,礼不仅必须以对立互补的“乐”的存在才有存在的价值,而且礼本身也饱含“乐”的因素。历史学家周谷城说“中国美学有最突出的一条,曰:由礼到乐”,“这条原理贯通于一切美术作品的创造过程”[8],这当然包括建筑装饰艺术的创造。纵观周家大院的花格木雕,常见的有精致典雅的四季花卉雕,如:春天的牡丹、夏日的荷莲、秋天的菊花,冬日的梅花,凸显了中国传统建筑人性化和社会化特征中最为直接的精神需求。这些花卉作为建筑的内部装饰往往直接表明了建筑本身的“性格”和建筑营造者的审美情趣与生活品位。而这些“性格”“情趣”“品位”是“礼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正堂屋为中心,中心即祖先或尊长,居住在此的族人们礼让亲和,从而深化了建筑文化中“礼乐”的主题。周家大院内部的各类装饰主要为千姿百态的自然万物,赋予了整个大院强烈的自然气息和蓬勃的生命活力,体现了周家人对天地山水、自然野趣方面的追求。如:追逐的山羊,飞翔的小鸟,奔腾的骏马,引颈的松鹤,嬉戏的兔子、回首顾盼的鹿、跃起的鲤鱼,绽开的花蕊,生动活泼的蝴蝶等等。周家人似乎是刻意地将自然万物富有创意地装饰在他们的居所内,以期获得超然的人生心态。所有的雕刻艺术,既无金钱权利的象征,也无卖弄风雅的浮躁,是出于家族对“太极”哲理的弘扬,对儒家“礼乐”的崇尚。其审美特点则呈现出温婉含蓄、刚柔并济、以雅为美的书卷气息,达到了建筑朴素清雅,整体审美的内在和谐。

3结语

近些年来,随着永州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展开,零陵旅游业的升温,人们度假休闲投身自然山水间的热情高涨,周家大院这颗潇湘绿色生态空间里的明珠,吸引着山外众人好奇的目光,与往日的门前冷落相比,日益喧哗,周围的旅游配套设施也日趋完善。但周家大院建筑群本体因维护资金需求大、维护难度高等问题导致破旧依在[9],尤其是木雕作品不堪岁月的侵蚀。周家大院的木雕和石雕装饰艺术是明清时代民居建筑群中的瑰宝,它代表了当时装饰艺术的伟大成就。我们不仅要传承,而且要将其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王衡生.周家古韵[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9:88-89.

[2]毛秋月.从形式分析到意图阐释———赛努齐对抽象表现主义的认知诗学解读路径[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6):69-75.

[3]尹建国,谢荣东.永州古民居门窗雕饰的表现形式与艺术内涵──以周家大院为例[J].装饰,2009(6):110-111.

作者:唐慧妮 单位: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