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歌剧表演的艺术形式及价值体现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内容摘要】歌剧是一门历史悠久的综合性艺术,它包括声乐、舞蹈、表演、舞台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之后,中国的音乐工作者主动借鉴西方歌剧的创作思路,先后创作和上演了许多经典的歌剧,不仅使中国歌剧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还形成了与西方歌剧“形似而质不同”的独特风貌。文章以新时代为时间范畴,以形式和价值为空间范畴,对中国歌剧表演艺术进行深入分析,以期对这门综合艺术的本土化和创新带来一些参考与启示。
【关键词】新时代中国歌剧表现形式价值体现
一、新时代中国歌剧表演艺术的特征
歌剧艺术是中国音乐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音乐发衍而来,以舞台戏剧表演为载体,是对音乐艺术和美术艺术的糅合。之后,西方文化思潮涌入中国,歌剧艺术进入了中国人的视野。和之前我国已经出现的歌剧形式不同的是,西方歌剧重唱重演,这让当时还以戏剧为创作核心的音乐家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冲击。他们迅速吸收了西方歌剧的理念和形式,结合中国人的审美特点,进行了合理的改动与创新。例如,在歌剧中加入兼具功能性和审美性的舞蹈,让歌剧的剧情“流动”起来;加入一些民间特色音乐,让中国观众对西方歌剧形式产生亲切感。1945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创作的《白毛女》就是具备这些特征的歌剧,一直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歌剧的标志之作。除此之外,歌剧中的人物形象也变得更加饱满和立体,他们的一唱一做、一颦一蹙,都是为人物和剧情服务,这些恰到好处的夸张,也展现出中国歌剧对西方歌剧的创造性继承与开发,为新时代歌剧本土化奠定了基调。
二、新时代中国歌剧表演的艺术形式
(一)逼真的场景
在歌剧表演中,场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可以交代故事的发生背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表现人物的真实状态……总体来说,其决定了演员和观众能否“身临其境”②。在新时代,歌剧艺术也面临普及和推广的问题,一个逼真的场景可以帮助观众理解歌剧的内容、内涵和感情,进而拉近歌剧和观众的心理距离。相对于演员的唱和演,场景还具有一个独特的优势,那就是可以让瞬间即逝的表演凝固在观众的心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所带来的艺术回味往往超过了歌唱和表演。从国内的表演事业来看,蓬勃发展的大型实景剧表明中国已经有足够的实力搭建逼真的场景,从而极大地增强了歌剧的表现力。
(二)情感的传递
以情入声、声情并茂一直都是艺术表演的最高境界,歌剧艺术自然也不例外。演唱者需要带着自己的艺术修养和生活经验去理解、领悟和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然后组合成对情节的展现。歌剧《苍原》以土尔扈特蒙古族部落战胜艰难困苦、返回中国故土的真实历史展现了一幅英雄的画卷。其中,唱段《情歌》最为著名,在全剧中一共出现了三次。其不仅是女主角娜仁和爱人舍楞的感情载体,还是娜仁从少女成长为巾帼英雄的标志。第一次演唱是娜仁误以为恋人舍楞已死,回忆起两人的旧日时光,用低音绵绵的悲腔演唱的;第二次是娜仁和舍楞久别重逢,娜仁心中虽然欢喜但又想着为亲人报仇,女演员用深呼慢唱的方式展现了娜仁矛盾的心情;第三次是娜仁为了整个部落的生死存亡,牺牲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全族人混声演唱,基调悲壮,气势雄厚。三次演唱,感情层层递进,也让剧情走向了高潮,演员观众融为一体,诠释了情感在歌剧艺术形式中的重要性。
(三)声音的表现
新时代的中国歌剧在方式的运用上愈加多样,声音是最直接的表现。独唱、多声部演唱、二重唱、三重唱等形式在歌剧中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每一部歌剧都会使用二至三种演唱方式③。如上文说到的《情歌》的演唱,运用了独唱和合唱的方式。《原野》改编自话剧家、文学家曹禺的同名著作,描述了仇虎和金子的悲剧爱情,两人运用了二重唱,其他主演运用三重唱,将悲剧氛围进行了深度的渲染。现代歌剧中,七重唱、八重唱、混合性重唱、异步性重唱也并不罕见,《卡门》《茶花女》等经典的西方歌剧中都有这些演唱的形式,这也为我国的歌剧创作带来了参照模板,鼓励着创作者开发出更加多样的声音表现形式。
(四)语言的结合
中国歌剧最初的发展借鉴了意大利歌剧,但是在后期的发展中,语言成为一个重要的障碍。因为意大利语和汉语在发音结构和发音习惯上大不相同,汉语相对来说更为复杂,所以只单纯地运用美声唱法,会减弱语言的表现力,导致中国歌剧“荒腔走板”。新时代的歌剧工作者,不再照搬西方歌剧,而是有选择地借鉴唱腔唱词,更多地融入本民族的行腔技巧,更符合中国人的发音特点。例如,在《野火春风斗古城》中,陈瑶的演唱运用了通俗唱法,这种技法的语言特点是娓娓道来,就如生活中的聊天一样,强调歌唱语言的亲切性,而不是声音的穿透力。男高音歌唱家魏松有一副天然的意大利嗓音,但是他在演唱国内的歌剧时,也会有意地把发音位置后置,显现出演唱的民族特点。
(五)继承与发扬
在西方歌剧还未进入中国之前,传统的中国歌剧是以戏曲艺术为基础的。它与西方歌剧一样,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形式,但是历史更为悠久。尤其是京剧艺术集各个戏曲流派的大成,更是被推崇为国粹。就这一点来看,国人在艺术上的创新和融合是有着丰厚经验的。中国传统歌剧对戏剧艺术的吸纳主要是“四功五法”。例如,在歌剧《窦娥冤》中,演员借助古代传统戏曲的形式进行表演。演员身着白色长水袖装,在表演时借鉴了古代戏曲的小碎步、跪歩等,在演唱时运用传统戏曲的念白,充分传达了角色情感。可以说戏曲让歌剧表演的形式化更强,所有的动作和模式都已经成为系统化的套路,这种借鉴的优点在于可以让表演者得到系统的训练,从而获得深厚的基本功。在西方戏剧涌入后,传统戏曲有了更大的结合空间,身眼手法的表现不再是单方面吸纳,而是转向了互相学习、互相汲取的态势,这对整个民族的文化自信无疑是积极的。
三、新时代中国歌剧表演的价值体现
(一)社会价值
新时代中国歌剧的发展速度之所以如此之快,是因为顺应了社会的价值导向和发展需要。可以认为,歌剧首先是带有社会功能,为社会服务的。从传统的歌剧到现代歌剧,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所以它有着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吸收对自己有益的元素,然后经过不断试炼,去粗取精,使歌剧总是处于一种常在常新的状态④。进入本世纪后,人们对歌剧的诉求更多。《孙中山》《木兰诗篇》等反映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歌剧,就是在这样的诉求下产生的,它们让观众不仅能欣赏到优秀的歌剧艺术,还能获得历史知识、陶冶情操、修涵道德。
(二)审美价值
新时代的中国歌剧在内容上趋向质朴。以历史原型、真实故事改编而来的歌剧是目前歌剧市场的“主力”。观众很容易进入到歌剧营设的意境中,感受到一种清新简洁的艺术风格⑤。而这些作品在旋律线条和节奏上,却有着丰富多变的特点,音高、音频都是创作者展现歌剧主题思想的工具,表现出歌剧的灵活性和延展性。这种内容和旋律上的变化,其实是歌剧从高雅艺术走向大众艺术的标志。中国人似乎非常擅长运用“四两拨千斤”的技巧,用极为含蓄的方式就能将深刻的内涵表现出来。演唱者的肢体语言和神情语调中,即使只是细微的变化,也能起到充分诠释歌剧作品情节的作用。例如《郑和》中,扮演郑和的演员只需做出站立船头的姿势,就已经能够展现出内心的激情。这是中国的歌剧和观众之间形成的一种高度的默契,是引导新时代歌剧创作更符合时代审美特征的一只“隐形的手”。
(三)人文价值
在新时代的中国歌剧体系中,人文价值非常重要,其已成为衡量中国歌剧创作和表演质量的重要标准。从更加广泛的意义上看,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都会以人文主义为“底色”。也就是说,不仅是艺术,政治和经济都要向人文性发展,这是现代社会中个人的诉求,也促进了新时代中国歌剧的创作从神幻怪诞向社会现实转化,注重现实社会蕴含的精神价值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影响。绝大多数的现代中国歌剧剧目都会体现出强烈的人性本质等,如果细细划分,大致可以分为人性、人文主义两大类,它们包含着深厚的理想主义情怀,是最具中华民族精神核心的艺术表现。此外,由于我国各地的地理位置差异明显,各民族的文化习俗存在较大差异,所以,歌剧的民族特征迥然不同,也帮助国人从多个角度观察和思考人性。比如歌剧《草原之歌》《运河谣》这些人文主义特征鲜明的歌剧,不仅让人们了解了少数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还对人类的整体命运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结语
五四至今,中国歌剧已经走过百年历程。新时代中国歌剧的表演形式也在传统的西方歌剧基础上发展出一条独特的路径。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歌剧不断顺应着人们的审美需求,在场景的构建、声音的表现、语言的组合、情感的传递等方面融入民族艺术、人文内涵、社会价值,形成了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极具本土特色的艺术系统。未来的中国歌剧要想取得更大的发展,传统文化是不变的魂灵,兼容并蓄、海纳百川是秉持的艺术态度,两相结合,才会获得源源不断的艺术生机⑥。
作者:张皓 单位:南京审计大学艺术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