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艺术类产业学院人文素养教育探索实践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随着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加强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已成为业界共识,特别是对于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来说,良好而丰富的人文素养不仅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其进行艺术创作的前提条件和内涵需求。河南机电职业学院格局设计学院在教学改革中极为重视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积极探索高职艺术类产业学院人文素养培养路径,取得初步成效。
一、人文素养教育的内涵
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素养教育是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人文素养建立在一定的人文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主体自身不断地修养和习得,内化为主体的人格、气质、修养等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外显为对人类、社会、自然的尊重、理解以及价值追寻和人文关怀。人文素养是潜移默化的、隐形的,须通过后天学习、环境熏陶和社会实践来逐步养成。高职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更是要结合职业教育特点,通过理论知识传授、学校环境熏陶等多种方式,以人类历史中积累的智慧和精神去陶冶人、引导人、教育人,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文化修养、理论修养等。
二、艺术类产业学院人文素养教育的意义
(一)人文素养教育是产业学院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作为一种新型的校企合作模式,产业学院在整合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各方优势资源,实现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技术研发、人力资源开发培训的互利共赢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但产业学院要主动适应新形势下的竞争环境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注重人才培养质量。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普遍存在适应性差、责任担当和团队意识缺乏、人际交往能力不足等问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人文素养教育缺失。因此,从能力培养出发,实施“人格本位”教育模式,充分重视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成为高职产业学院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
(二)人文素养教育有助于培养企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升级,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受到企业青睐。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不仅能够弥补高职生知识结构上的欠缺,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专业技能和文化素养的平衡发展,帮助学生成为企业所需的、能够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型、创新型和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三)人文素养教育是实现艺术创作的不竭动力“艺术是技术与人文素质的有机结合”,艺术创作过程中灵感的闪现多是建立在浓厚的人文知识、博大的人文精神和强烈的人文情怀的基础上的。同样,一个好的艺术作品必然包含了深厚的人文内涵。例如,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的封山之作苏州博物馆,堪称继承与创新、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的典范和标志,不仅是因为贝老在建筑艺术上的造诣,更是因为祖籍苏州的他对苏州文化及苏州园林文化神韵的深刻理解和把握。由此,人文素养教育是艺术创作的不竭动力,对于艺术类高职学生的长远和创造性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人文素养教育是弘扬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的现实需求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和优秀文化是我们重要的精神支撑。弘扬民族精神和中国传统文化,大力开展人文素养教育,已经成为共识和时代主旋律。职业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对提升国民整体素质起着重要作用。将高职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和专业教育紧密结合、齐头并进,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同呼吸、共发展,才能办好新时代所需的高等职业教育。
三、艺术类产业学院人文素养教育的实践探索
格局设计学院是河南机电职业学院与华丰集团合作搭建的艺术类产业学院,下设6个艺术设计类专业。近年来,学院将思政课教学、专业教学、人文素质教育等有机融合,全方位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一)“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创新思想育人模式格局设计学院按照学校建设“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大格局的总体部署,基于行业、产业、企业独有的思政资源,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形成独具特色的思政课程,实施全程思政教育。首先,推动思政课教师队伍与辅导员队伍的融合发展,构建出一支辅导员即是思政课教师,思政课教师即是辅导员的思政工作团队,形成“三全育人”的思政工作一体化育人模式。其次,实施课程改革,使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交叉融合。思政课程教学关注学生特点,转变话语体系,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和语言来增加思政课的亲和力;同时,教师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进行课程思政教育。例如,疫情期间,学院组织“为疫情战,与爱同行”公益海报设计比赛,引导学生致敬抗疫英雄,增强民族自豪感。再次,建设“加氧空间”师生心理健康辅导站,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节”等特色活动,全面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二)“人文教育+专业教育”,优化课程育人方法首先,在艺术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教育。在学院教学过程中,通过普适性的人文课程以及艺术专业史论课程进行人文知识的灌输和传授,同时在专业课程中植入人文教育,进行艺术人文知识的渗透。学院根据企业需要,开设“灯光照明设计”课程,并在课程中加入工业设计史的内容,完善学生对相关艺术人文知识的学习、掌握。其次,在实践中内化和提升人文素养。艺术类专业的人文内涵、人文关怀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以升华和提升。因此,学院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外出写生,了解当地风俗文化,激发学生创作灵感。同时,学院定期组织学生到美术馆、博物馆参观,并在毕业设计中引进“博物院文创产品设计”项目,给学生搭建良好的实践平台和机会。最后,优化资源配置,拓宽教育渠道。融传统工艺美术和现代艺术设计于一体,创建民艺、陶艺等传统工艺实训工作室,开设艺术鉴赏课等选修课,让学生接触不同的艺术门类,提高艺术人文修养。
(三)“校园文化+企业文化”,践行文化育人理念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格局设计学院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首先突出设计类职业特点,以企业文化为引领,打造具有大设计特色的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致力于将学院打造成让师生享受学习工作的“书香学园”;在双创空间和双创基地中找寻乐趣的“创业乐园”;同时构建出有生命、有温度、有内涵、有智慧的“幸福家园”。其次,每月开展一次大型学生活动,如趣味运动会、优秀作业作品展、中华经典诵读比赛等,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每年暑假都会组织学生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再次,将企业文化、行业特点、专业特色与教学相结合,充分融入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和企业家精神等,推动产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工匠精神入血脉,培养德技双强的时代新人。学院将企业文化纳入课程设置,开设人际交往、职场礼仪等课程及讲座,同时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按照合作企业的企业文化发展要求,开设爱心感恩、理想信念等培训课程,保证学生从“校园人”到“职场人”的完美蜕变。
(四)“知识传授+精神浸润”,打造高素质师资团队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和关键因素。首先,要加强教师的人文修养。教师自身要拥有丰厚的人文内涵,才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正确引导学生提高其人文素养,拓宽其知识视野,成为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者和人格品质的塑造者。其次,要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在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对学生有足够的人文关怀,给予学生爱的教育,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培养,增强人文素养教育的实效性。最后,更新教师教育理念。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学院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参与实际项目,了解企业理念、企业文化,融入日常教学。校企双方教师深度融合,构成人文素质教育团队,共同探索提升学生企业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有效路径。
作者:刘语 单位:河南机电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