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原生态音乐文化艺术价值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原生态音乐文化艺术价值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原生态音乐文化艺术价值分析

【摘要】原生态音乐作为我国音乐文化的瑰宝,体现了怡然自得、淡泊明志的心境,折射出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处的关系。不仅如此,原生态音乐文化中投射的情感是人们追求的宝贵精神财富,无论身处何地,原生态音乐总能让人想起那宽广辽阔的草原、热情豁达的人民。从原生态音乐中感受到的,也不仅仅是音乐的魅力,更是人与人之间的坦诚与真挚。原生态音乐文化的艺术价值,已经超脱了其音乐艺术形式,将其内涵、本质与精神渗透至更为广泛的社会生活层面。文章从原生态音乐文化诞生的背景以及原生态音乐的类型出发,深入领会原生态音乐文化的艺术价值,旨在为原生态音乐文化的传播与创新化发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原生态音乐;文化;艺术价值

原生态音乐在社会中的兴起难以捕捉其源头,其迅速凭借自身的艺术与文化魅力、独特音乐形式的感召力与感染力获得了广泛的认可,积累了丰富的受众。但是当前音乐界对于原生态音乐的审美意识、思想内涵以及价值上没有形成统一的定论。这一点可以从央视第十二届歌手大奖赛中看出,主持人为了让观众更了解原生态音乐,便请现场的专家对此乐种进行介绍和分析,但专家的回答与解读却略显局促,反映出当前专家们并没有对原生态音乐的类型、特点、人文及历史意义、艺术价值进行深入的研究。原生态音乐以其特有的“泥土芬芳”、“浓烈炽热”的情感风靡乐坛,引发了社会各领域对这一古老乐种的关注,解读原生态音乐文化的艺术价值,回溯其发展的历史与演变过程,既是对这一古老乐种的尊重,对其大众趣味与人文精神的挖掘,又是对其传播、弘扬的指导,只有以艺术价值为引领,才能避免原生态音乐文化失去其正确的发展方向。

一、原生态音乐文化的诞生背景

原生态音乐实际上并非一种新型的乐种,其具有与人类进化同样悠久的历史与坎坷的历程。自我国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性文明的正式成员以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其中便包括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从整体上来看,我国音乐文化的续存一直保持着相对稳定的态势。但近年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引发了中西方文化的融合与渗透,对于我国音乐文化来说,西方音乐的强势侵入以及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综合实力的薄弱,导致人们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自信程度明显不足,并且大有盲目崇拜西方音乐文化之嫌。加之二十一世纪以来媒介形式的多样化,致使快餐式、庸俗甚至低俗的音乐文化充斥在社会中,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人们的审美素养。在此背景下,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步履维艰。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人的缺失、西方音乐文化的侵袭、快餐式音乐文化的盛行引发国家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视,积极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民间文化行动。央视在青歌赛中也推出了“原生态”唱法,将自然科学与音乐学结合为紧密的整体,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与人之间真挚的交往,古朴的内容、原始的服饰等都引发人们思考何为音乐的本质,原生态音乐就此诞生,作为一种与传统文化与现代音乐形式的结合体,原生态音乐文化迸发着无限的生命力,在现代化诠释下,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熠熠生辉,并且朝向创新、本土及大众化发展。

二、原生态音乐的类型

从词源学角度来看,“原生态”实际上是“原生物”(地球上最原始的生物)与“生态”(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的统称,将“原生态”与音乐叠置在一起,便赋予了音乐别样的生命力与风格魅力,主要原因在于生态是人们依赖的物质环境,以生态为依托的音乐在表现形式等方面也会与普通的音乐有一定的差距,这样便带给人们新奇的感受。综合来看,原生态音乐具有以下三种主要类型:

(一)原生态民歌原生态民歌是指以民间为依托、长期流传于田野及乡间并经久不衰、传唱于民众口头的歌曲形式。即使原生态民歌的产生不具备“专业性”,但其歌词绝非是对生活语言的简单堆砌或胡乱拼凑,其曲调也并非“有感而发”或机械性组合。而是带有浓浓的民间风味,其歌词韵律十足、铿锵有力,因此朗朗上口,易于传唱。其曲调天然惬意,因此怡人怡情,新奇特色。笔者认为,民间音乐是民族与传统音乐的基础,无论是拥有得天独厚原生态音乐文化资源的本土居民,还是欣赏原生态音乐的受众,都能在原生态音乐中找到情感的归宿,也能从中品味到一种源于自然、歌唱自然、传达自然内涵的音乐魅力,也能够从中获取宝贵的艺术财富。

(二)原生态歌舞原生态歌舞,大概是由“歌之不足,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产生的,是一种未被庸俗甚至低俗、快餐式音乐文化所浸染的民间舞蹈。民间音乐产生于田间耕作之中,在音乐感染力的影响之下,人们慢慢发现歌曲有时候不能表达饱满的情感,便以手部及脚部等各个身体部位配合着音乐的韵律与节奏,逐渐形成了呈现生活场景、生活习俗的原生态歌舞。如《雀之灵》便是傣族人民的原生态歌舞,张开双臂似是雀之飞翔,环抱身体似是雀之沉思。这是傣族人民与万物生灵和谐相处中获得的理性哲思与感性启迪,其表达与呈现的是大自然之美、是万物生灵之美,更是对圣洁、宁静世界的向往,这一舞,无论是何种文化背景的人都会为之震撼,这也是人们敬畏与热爱自然的“人性”之共鸣。

(三)原生态乐器原生态乐器种类繁多,名目纷呈。原生态乐器取材简单、制作简易,吹奏出来的音色清正、音调高低不一。如傣族的巴乌、葫芦丝,景颇族的咚巴、吐荏等。云南德宏州民族歌舞团的春雷先生于七十年代中期在北京演奏“吐荏”时,曾惊动京城文化艺术界。在文化艺术的春天里,现任云南德宏州歌舞团乐队队长的麻腊先生也曾将“吐荏”这一奇特竹笛吹向全国、吹向世界。

三、原生态音乐文化透射的艺术价值

原生态音乐文化,可谓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现代化演绎,一代一代的艺术家对原生态音乐文化视若珍宝,小心翼翼地维护其“文化源头”意义,加以创新但绝不碰触其文化根源,辅之时代元素但绝不妄加堆砌。在历代人的努力下,原生态音乐保留其原有的形态,在当前通俗快餐音乐文化营造出大量失去艺术水准的新生代显得弥足珍贵。

(一)历史记忆价值原生态音乐文化保留了民间音乐艺术的本质,具有极强的历史记忆价值。在我国音乐文化发展历程中,民间音乐始终是创作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来源,究其原因在于民间音乐源于生活与自然,用于自然的赞美与情感的传达,纯净的创作意图、亘古不变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决定了原生态音乐文化不管在什么时代都将拥有绝对的生命力。原生态音乐文化集聚了先人的智慧、反映了民间特色的风俗人情,品味原生态音乐,仿佛置身于古色古香的原始村落中,抑或是与当地人民一同参与者田间耕作、生产生活,其与本土文化难以割舍的血脉联系唤起了人们对传统、对历史的认知,也使人们有了更为成熟的审美理解。

(二)行为审视价值原生态音乐文化不仅仅透射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也是对人与人间交往、对情感的审视。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音乐也被赋予了商业价值,以音乐作为一种经济的增长点自然是无可厚非,但是只追求数量、不注重质量,抑或是一味迎合受众猎奇及低俗的审美进行音乐创作,将会阻碍我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原生态音乐以其淳朴且真挚的歌词、呈现的自然场景洗涤人们的心灵,使人们不禁思考何为纯粹的音乐、何为坦诚的交往、何为音乐的本质。原生态音乐的行为审视价值还不止于此,其能够对人们的心理与行为进行指导——即使现世凌乱嘈杂,但应坚守本心;前路困难重重,但应开拓进取。

(三)艺术审美价值原生态音乐文化贴近民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是一种可基于文化共识、情感共鸣被深入理解的音乐艺术形式。康德认为,文化的共识是审美传递的关键要素,原生态音乐文化根植于民间的沃土,以同根同源的民间文化将人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洗涤当前音乐舞台的污浊之气,净化人们的审美心灵,以提升人们的审美素养与艺术品质、消除不良音乐文化对音乐创作的影响。不仅如此,原生态音乐文化是当代音乐人创作的灵感来源,在文化以及原生态音乐魅力的感召下,相信我国当代音乐人定能走出一条既保护与发扬传统,又能吸取多种文化精髓的音乐创作路子。综上所述,原生态音乐文化是当代音乐邻域内的一股清流,不同的原生态音乐形式皆有其独特的魅力,并且具有同根同源的血脉联系。虽然在西方音乐文化、快餐式音乐文化的侵袭下,原生态音乐文化处于风雨飘摇的境地,但只要以原生态音乐文化的艺术价值为引领,坚持保护与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定能助推原生态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史雁楠.原生态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分析[J].传媒论坛,2020,3(23):140+142.

[2]孙新宇.原生态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初论[J].黑河学院学报,2020,11(03):158-159+162.

[3]朱亚欣.广西那坡地区黑衣壮音乐文化特点探析[J].当代音乐,2020(03):65-66.

[4]王鹭羽.黑龙江原生态民族音乐文化在高校的传承与发展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20(03):13.

[5]周婧,陈华.新媒体时代原生态音乐文化的传播与传承[J].黑河学院学报,2018,9(10):197-198.

作者:潘瑾  单位:云南民族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