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戏曲艺术教育形式对思政教育意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戏曲艺术教育形式对思政教育意义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戏曲艺术教育形式对思政教育意义

摘要:戏曲作为我们优秀的传统艺术,在人民群众中有着广泛的基础,也是传统社会教育群众和引导社会价值倾向的重要的社会教育形式。戏曲艺术博大精深,内含文学、舞蹈、音乐、美术及多种表演形式,在传统社会中潜移默化的灌输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等等想信念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直到今天戏曲艺术传统文化的特殊承载体依然活跃,其内在教育形式和精神价值对我们今天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就是通过分析戏曲艺术的教育形式,探求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的途径和策略。通过对比研究找出差异性,把戏曲艺术表现形式中的独特之处借鉴至思想政治教育中来,以利于提高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戏曲艺术;教育形式;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实践

0引言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12月7日至8日在北京召开。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的讲话无疑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的前进方向和新高度。高校在面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瓶颈时,更要积极探索教育实效和创新教育形式。本文就是通过对戏曲艺术的探究,挖掘其中蕴含的丰富的教育理念和独特形式,以求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1戏曲艺术的教育形式、育人功能

自戏曲艺术产生起,其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史上就扮演着重要的历史角色。古老的戏曲艺术更是发挥着社会教育、移风易俗的重要作用,其教育形式独特,教育效果显著。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也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传承载体承。戏曲艺术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表演上着重运用以生活为基础提炼而成的程式性动作,和虚拟性的空间处理,讲究唱、做、念、打艺术,表演富于舞蹈性,技术性很高,构成有区别其他戏剧而成为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在艺术表演上具有明显的特殊性。戏曲的产生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表演内容蕴含丰富的哲理和生活情趣,其产生的社会影响力广大深远。了解戏曲艺术的魅力就要重点研究她的存在形式、社会教育功能、教育实效和独有特点,本文也将由此探讨戏曲艺术的教育功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意义,寻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

1.1戏曲艺术具有鲜明的独特的教育形式和特征。戏曲艺术在虚拟情景的表演空间里,运用多种艺术手法立体式表达人物、事件蕴含的哲理,极具感染力和生活气息,使观众在不知不觉接受熏陶并认同其中的伦理道德标准和价值观。戏曲艺术的这种教育形式成效显著,也极具生命力和生活气息。戏曲教育的方式与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有着明显的差异性。戏曲寓教于乐、寓教于演的艺术形式对于研究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高,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戏曲艺术可以生动地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世界观、人生观合计价值观理念融入历史人物故事适当参照戏曲艺术的教育形式可以增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1.2戏曲艺术作品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和育人功能戏曲于人类最大的功能便是“教化”。无论古今,戏曲总是能宣扬道德,使人行善。德育是每个时代都极力宣扬的,是统治阶级维护统治的重要手段。道德层面的内容非常丰富,戏曲中所反映出来的德育功能也非常全面。或鼓励助人助己的行善之举、或宣传爱国爱民的高尚情怀、或弘扬孝悌家和的道德情感。当然戏曲艺术作品纷繁复杂、良莠不齐,有糟粕也有精华,但是总体来说优秀的戏曲作品,其内容还是在倾向于弘扬真善美、批判社会的丑恶一面。在旧中国人民的识字率较低,绝大多数的民众了解历史,明辨是非的受教渠道,就是延续千百年的曲艺作品。而且每一部戏曲作品都有着爱憎分明的情感界限,用最简明的方式阐释出是非善恶的价值观念,人们就是在观赏这类艺术作品时被潜移默化的感染和教育。戏曲艺术更是用生活化的表演形式,确保了每一位底层百姓也能看得明白,听得明白。时展到了今年,戏曲艺术也走进了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然而戏曲艺术传递积极价值观念的角色依然十分重要。在当前,如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是普遍的问题,借助戏曲艺术的教育形式,也为我们探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提供了鲜活的素材。

2戏曲艺术的教育功能的特征

戏曲艺术作品取材于历史,产生于社会,其育人功能有着明显的特征。首先,戏曲艺术题材借助历史并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中国历史,程式化的表演和固定题材确保价值理念传承与发扬。戏曲自诞生以来一直用其特有的形式反映着中国古代到现代的重大事件和历史变革,可以说既是一个历史的“活化石”,又是文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有着重要的意义。如:《将相和》讲述战国时代,赵国文将簡相如与武将廉颇由不和转而和好的故事;《赵氏孤儿》写的是春秋时代,晋国大臣赵盾一家的悲剧性故事;《汉刘邦》讲述的是汉高祖刘邦统一灭秦楚的历史。此外,戏曲艺术中有大量的三国戏、红楼戏,大多取自于经典的历史演义小说。传统的文化价值理念正是在这些戏曲故事中反复上演,不仅仅传承着中国历史,更将文化理念融入其中,久唱不衰。观众也在学习历史故事的同时,不自觉地注入自己的价值判断,很多剧目会让观众终身受教,一生不忘。其次,戏曲艺术的教育形式充满生活气息,接地气的表演也让传统文化的中的社会价值理念更容易走进人民的心中。以京剧中的《锁麟囊》、《红娘》、《三娘教子》、《钓金龟》,豫剧的《清风亭》、《讨饭国舅》等为例,剧本充满生活化气息,把传统文化中的助人为乐、忠孝节义、母慈子孝等社会伦理道德演绎的淋淋尽致。百姓就是边看故事,边受其感染熏陶。这种教育产生的教育成效远远大于今天的灌输式教育。因此,如何能将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更加生活化,也是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重要一方面。最后,戏曲艺术的表演是集文学艺术、音乐舞蹈艺术等为一体的立体式展现形式,其产生的浓厚的情景氛围也是其独有的魅力。戏曲艺术的吸引力不仅仅在某一方面艺术变现水平,而是在舞台上各类艺术的综合交错的展示,不仅仅让人可以欣赏的艺术的美,更能陶醉其产生的情景之中。在京剧流传至今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朗朗上口的经典台词、唱段和音乐。为了充分表现京剧艺术的情感因素,演员的舞台装束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正是在这样浓厚的艺术氛围中,打造了极具感染力的情景。戏曲艺术的教育形式及特征,对我们开展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当然戏曲本身也具有局限性,甚至部分戏曲作品存在质量低下的问题。但是探究戏曲的传播形式、社会教育功能,并加以借鉴还是很有价值的。

3戏曲艺术的教育形式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意义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促进大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理想信念也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互联网时代的不断发展,学生主体意识的多元化,商业气息浓厚。这些新形势必然时时冲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对大学生的学习社会氛围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信息时代的发展催生各类新兴事物和文艺形式,科技进步也使得每个人的学习不再要依靠集体或者他人,人人都可以自学,每个人也都是媒体。这些新的形势也在挑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灌输式的教育形式很难再产生积极的教育效果。信息碎片化也使得价值理念的体系化教育难度增加。现实问题的存在就需要我们高校思政工作者思考创新教育形式。

3.1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与戏曲艺术的教育形式的差异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需要根据时代需要创新,让理想信念和价值观教育从灌输式的教育转向体验式、情景式教育。陈独秀曾作过这样一个比喻:“戏园者,实普天下人之大学堂也;优伶者,实普天下人之大教师也。”从这段比喻之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戏曲艺术的教育意义普遍性和特殊性。戏曲艺术的教育形式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思想政治教育和戏曲艺术教育两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前者注重理论的系统性,以灌输式教育为主;后者教育形式较为碎片化,以人物故事为载体、以舞台演绎形式为主。

3.2戏曲艺术的教育形式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借鉴意义

戏曲的教育作用首先体现在作品要具备一定的思想性。正是基于这一点,文学艺术作品才具备了长久不衰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更是通过广大人民群众的代代流传也更加兴盛。戏曲艺术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借鉴意义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第一、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生活化气息,教育的形式注重情景化氛围营造戏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应遵循“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思想政治教育最需要体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戏曲艺术贴近生活,故事情节取材于国家大事、家长里短,最后通过简单的舞台艺术表现无限的艺术空间。所有的过程都充满了生活化,更通过艺术空间营造情景氛围,甚至情景假设或再现,实现戏曲的主题思想与受众的互动。这是戏曲艺术最成功之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要尝试借鉴,实现理想信念教育与学生主体间的互动和共鸣,最后有助于实现教育功能的最终体现。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更隐性化,教育的过程注重成效体验寓情于理、寓教于乐。戏曲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内隐性,是指戏曲在展开故事情节时,主动隐藏其教育的目的性。而是将教育内容放到具体的戏曲场景之中,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诚感人。文学艺术作品主要是通过主题要素之间的矛盾来体现体内在主旨的。戏曲艺术在表演的过程中也是如此,在表达核心思想过程中通常采取矛盾式的故事情节展现内在寓意,在表演过程中表露主体价值观念。当前高校的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多数停留在课程教学、事件解读甚至强制灌输等等模式,显然这样更本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的思想教育很多时候不抵一台晚会、一个节目和一首歌曲来的有效果,学生对于文艺节目中穿插的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往往更易接受。所以,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模式过程化、隐性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三、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结果导向更明显,教育过程载体具备真实感曲艺艺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主要凭借其形式和内容的感染力、诱发力和震撼力来发挥作用,有明确的意图、特定的目的和导向。在研究戏曲艺术的生命力过程中,不难发现所有的曲艺作品都会具备一个完整的故事结局,甚至能完整演绎故事的起因、过程和借据,充分演绎故事的逻辑性。观众往往自己也会推理和判断,最后认可结局。戏曲艺术把理想信念、价值观念通过故事载体有始有终的展示,对观众的影响深刻,最后形成价值观的共鸣。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要积极借鉴此类模式,将教育的过程中增加结果导向,同时要有现实的载体,让受教育者有强烈的真实感。

4结语

信息时代的发展催生各类新兴事物和文艺形式,科技进步也使得每个人的学习不再要依靠集体或者他人,人人都可以自学,每个人也都是媒体。这些新的形势也在挑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灌输式的教育形式很难再产生积极的教育效果。信息碎片化也使得价值理念的体系化教育难度增加。提出戏曲艺术的教育形式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有: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生活化气息,教育的形式注重情景化氛围营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更隐性化,教育的过程注重成效体验;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结果导向更明显,教育过程载体具备真实感。

参考文献

[1]商青燕.戏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

[2]王广振.新时期戏曲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武汉:武汉工程大学,2015年

[3]刘晓燕.浅谈戏曲的教育之功[J].东方艺术,2012年(第24期):122

[4]彭央华.论曲艺艺术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功能[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09(04):80-82

[5]崔俊、蔡文飞.论戏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戏剧之家,2015(11):34

[6]魏亚.论中国戏曲艺术在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7]赵文会.论中国戏曲表演艺术的特殊性[J].大舞台,2009(05):47-48

作者:梅友虎 单位:宁波财经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