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明显陵石雕装饰艺术表现形式探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明显陵石雕装饰艺术表现形式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明显陵石雕装饰艺术表现形式探究

摘要:明显陵地处湖北省钟祥市的纯德山上。这座陵墓建筑群中蕴含古代社会伦理、荆楚地域文化等一系列丰富的文化遗产,其艺术装饰的表现形式极具张力。该文以明显陵石雕的雕刻艺术为例,采用实地调研法与文献阅读法,通过纹饰与石塑两方面,解析石台基、石象生、石狮子、御道等石雕的装饰艺术语言,深入挖掘其装饰手法与装饰元素中的意蕴,进而更好地将古代陵园中的石雕艺术元素应用于现代石雕作品,推动石雕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关键词:明显陵;石雕;装饰艺术

湖北有3处世界文化遗产,明显陵就是其中之一。明显陵相较于其他陵墓而言地理位置优越,参天古树,依山傍水,展现了楚文化气息。明显陵整体建筑造型呈“金瓶葫芦”状,建筑结构与环境和谐统一,做到了“陵制与山水相称”[1]。陵墓的建筑与雕刻装饰艺术寓意非凡,尤其是石雕艺术,在传承中华文明的基础上将优秀历史文化发扬光大。

一、明显陵的基本情况

明显陵始建于1519年,虽已经历500多年岁月,但整体保存情况较为完好。由于其陵墓建造的特殊性,受到技术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部分陵墓还未被挖掘,神秘面纱还未被完全揭开,其也因此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明显陵2000年便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一部分而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由此可见其在世界文化遗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发挥了显著的作用,获得了世人的关注与赞誉。随着时间的推移,明显陵特殊的人文历史背景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同时,世人的眼光也逐渐投向与明显陵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雕刻艺术研究上,虽然现有的完整雕刻保留较少,但对此项目的研究在后续雕刻修复和历史文化传承上具有较高的价值。

二、明显陵石雕装饰艺术的文化底蕴

说起楚文化就不得不提楚人,他们有着“狂放恣肆、敢为人先”的性格特征。《左传·昭公十二年》曰:“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楚人将中原文化与当地文化融合,开创了楚国八百年的磅礴基业[2]。楚人不畏艰难险阻,勇攀高峰,在艰难的发展过程中,仍然保留了许多原始的淳朴风俗和巫术观念。美学家李泽厚曾在美学专著《美的历程》中提到源远流长的楚文化,将其作为我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流派之一。楚文化的影响、成就与地位不言而喻。书中的文字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楚人浪漫的想象力。明显陵的石雕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楚文化的影响。明显陵石雕艺术在匠人高超的雕刻技艺下展现出楚人的浪漫恣肆之情,表达了独具特色的情绪与性格特征。其中,被广泛运用的祥云纹深受楚文化特征的影响,纹理精细夸张,似有腾云驾雾之势,对明朝乃至后世石雕艺术的创作与发展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三、明显陵石雕装饰艺术的精雕细琢

石雕作为雕刻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古代艺术与现代艺术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特征为材质坚硬、耐久,是永恒的象征。明显陵石雕以皇家园林的石雕为主,以建筑群的形式呈现,用石雕碑文记录功名。早期的石雕艺术十分古朴,技艺简单,以线刻为主,也有少许工匠采用隐刻手法。随着时代的发展,雕刻技艺逐渐成熟,建筑中很多地方出现了石作装饰。从明显陵石雕柱身的轮廓上不难发现,其镌刻着动物、花草与人物,并且体现出工匠雕刻手法的流畅熟练,画面充满生命力。以下笔者从纹饰与石塑即平面与立体两个方面阐述明显陵石雕装饰艺术语言。

1.纹饰

明显陵石雕在纹饰题材上分为几种,按照当时雕刻的风格、样式及特点,生动细腻地刻画建筑物的纹饰及其细节[3]。如,祥云纹、龙纹、花草纹等(表1)纹饰体现出明代皇家陵园森严的等级。(1)祥云纹明显陵园内的建筑物基柱雕刻以祥云纹为主,其数目繁多、雕刻精美,纹饰栩栩如生、蓬勃向上,极具律动感。祥云纹有吉祥如意、国泰民安的寓意,给人积极、正面的观感。其雕刻刀法细腻遒劲,将汉白玉石雕刻得晶莹剔透,展现出我国古代工匠令人叹为观止的精湛技艺和聪明才智,传达出皇家陵墓的恢宏气势。同时,工匠巧妙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将造像及其陪衬装饰与建筑结构巧妙统一,在彰显气势的同时又显得古朴、协调。(2)龙纹明显陵中将代表君权神威形象的龙作为重点刻画的对象,如,望柱、石栏杆、御道上都有各式各样的龙纹。其一,望柱(图1)。通过研究可知,常见的望柱柱头样式为二十四节气头、石榴头等,龙凤纹、云纹等传统纹饰的柱头亦较为常见,柱头形式丰富且风格独特。明显陵在当时具有特殊的地位,所以望柱有石榴形式和龙纹形式,以龙纹为主。这里的龙为阳,强调祭天,以示天子皇权的特殊性质。其二,石作栏杆。石作栏杆常用在须弥座式的台基上,采用汉白玉石,多以龙纹、几何图形的线刻法装饰,简洁大方,并不着色,展现了皇家陵园典雅而雍容的气派。中部栏杆上排列着数条头向上仰的攀龙,表达“攀龙附凤”的寓意。望柱上的龙姿态张狂,爪子锋利且尖锐,鬣毛纷披,令人望之悚然,象征着皇权的高不可攀与至高无上。其三,御道。御道位于陵园殿宇的中轴线上,是台基与地坪两侧阶梯间的坡道,又被称为“丹陛石”,象征皇权。故而雕刻的图案题材多为腾龙纹,而祥云纹在其旁作为装饰,以示皇帝为真龙天子。御道的整体雕刻手法与石作栏杆略有不同,主要采用高浮雕,使龙活灵活现,更具威严。如,将龙安排在最显赫的中心位置,渲染力度与画面篇幅最为突出。画面整体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上部刻画的是龙凤,具有社会稳定、和谐美好的寓意,龙凤在云海中腾飞,姿态矫健,四周散布着海水江崖纹。中部为独龙,彰显皇帝大权独揽的威严,雕工精彩至极。下部与两侧以卷草纹边框为修饰,亦如层层海浪,增添了壮阔的氛围。(3)花草纹花草纹的用途非常广泛,作为主纹、地纹、边饰角饰纹,多雕刻在琉璃影壁与御道上。这些花草纹十分讲究,如,海石榴纹在花类纹样中是权贵的象征,而牡丹纹的运用最为广泛。裬恩门内外两侧的琉璃影壁(图2)是砖雕与石雕艺术的完美结合。上部瓦檐在残存的青砖墙上依稀可见,琉璃坊木构件位于檐下,须弥座位于下部,其上绘有装饰线条。蟠枝琼花图案在绿色琉璃的正面,图样类如牡丹,花作为点缀,叶脉缠绕,以柱体为主,虽然墙体斑驳,但平添了萧瑟之美。在日光照射下,其倒影映于水中,景象可谓美轮美奂。牡丹早在唐代就有“富贵花”之称,宋人周敦颐也说:“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历代将牡丹纹的寓意一脉相承,这也是其为历代王朝皇家陵园所用的重要原因。

2.石塑

(1)石像生。秦汉时期,石像生雕刻常见于帝王陵墓,而后世沿用此雕刻。文章研究的石像生位于明显陵中部,是建筑组群的一部分。石像生作为陵墓前仪卫性雕刻,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明显陵墓前安设的石人、石兽是皇家仪卫的缩影,共计12对,统称为石像生。明显陵的石像造型以具体事物为原型,配以精致细腻的雕工,整体形态似像非像,抽象性和写实性皆具,体现出雕刻艺术中技艺的松弛有度和虚实结合。前8对为动物石像,有狮子、大象等。在动物之中,狮子象征威严的力量,因此古人将其置于道路两旁,以示威严。第9对为武将,身披魁梧盔甲,威武雄壮,神情威严。第11对为文官,身着宽袖大袍,手拿进谏文书,神情平和且宁静。经历百年的风吹雨打,这里的石像生更显庄严与肃静,体现了造型上的装饰意味。(2)石狮。陵园内有许多石狮石雕,大多为母狮与小狮的组合。有的是母狮抱着小狮在石基上嬉戏玩耍,小狮则紧紧抱着母狮;有的是小狮在母狮左侧、中部、脚下玩闹。场画和谐温馨,体现了对繁育与女性的敬重之情,也表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大狮与小狮的搭配也表示出君与臣的关系——臣子要攀附、听命于君王,喻示皇权地位不可动摇。雄狮在石基上戏球,造型有暗示好事发生的寓意。狮身雕工精细,注重体现纹理,精准概括,造型自然,规格较大,雕刻手法多样,如,狮身脖子上的铃铛使用了线刻技法(图3)。从纹饰与造型的角度看,石基雕刻形式统一,以长方体的造型居多。整体造型具有简洁性、规整性,与须弥座雕刻有相似之处,中部有束腰,石基浮雕的两侧均为同类造型,有吉祥如意、日出东方的寓意,在展现皇家权威的同时,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期望。石狮子立于通往陵园正殿的走廊左右两侧,既有守护陵墓建筑与主人的功能,又有装饰的功能,彰显了权力和地位。明代石狮的整体造型圆浑壮硕、沉稳有力、雍容威严,这与明代社会的审美相一致。目前,遗存的明代石狮有不少在明显陵内。

四、明显陵石雕装饰艺术的“画外之韵”

古人常言“境生象外,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画外之韵”[4]。明显陵石雕艺术将“画外之韵”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展现出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中国人自古便倾向于内敛而隐晦的表达,借助动物的特征象征性地表现内心情感,抒发胸臆。石雕装饰艺术与绘画有异曲同工之处,强调作品“气韵生动”。气韵在明显陵石雕中是对皇家威严的整体展示,是工匠“澄怀观道”后的胸臆。首先,明显陵石雕整体造型采用了概括、夸张和变形的雕刻手法以达到装饰效果,如石像生与石狮子,以此增强仪卫的功能性。石像生反映着明初的政治与文化生活,是皇权至高无上的象征,也是皇权仪卫的缩影。其以涓涓细流的姿态汇入中国雕刻艺术的长河。明朝在开展重大活动时,文武百官会列于仪式场地的两侧,其目的是彰显皇威。皇帝死后,亦会有石像生设置在陵前。石狮子与其石基座浑然一体,从侧面看以头部为中心点,以绷直的前腿与紧贴地面的臀部为两个支撑点,整个轮廓就像一个三角形,造型丰满,雕刻细腻,稳定中透露出力量与自信,是明朝自信与强大的写照,威武大气。工匠在雕刻时,先选择自然形态较为接近雕刻对象与较为完整的石材进行切割,以表现不同形态的造型,如平面、斜面、弧面、球体、不规则体等。之后使用不同的雕刻技巧创作并呈现雕刻作品,使石雕淋漓尽致地体现出艺术造型的磅礴之气。其次,明显陵中的石雕大多采用了暗喻的手法,在设计与选用雕刻方法时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匠人在取材时考虑雕刻工艺和材质成分,确保石材色彩和外观较为自然,依托雕刻主题做出取舍,在雕刻中充分利用固有轮廓和纹路,使自然痕迹和人为雕刻和谐统一,让创作所得的工艺品达到浑然天成的雕刻目的。匠人在雕刻与绘画中体现楚文化的气韵,无论是线条勾勒还是神态刻画都惟妙惟肖。工匠在充分展现雕刻技艺的同时凸显造型的气韵,既要保障人物神态、轮廓等造型元素的和谐关系,又要展现出雕刻对象的内心活动。这种气韵具有多重意味,不局限于客观对象的意象造型,从而使艺术家的创作自由度大大提升。匠人依据现实选用夸张、变形等手法,创作的艺术作品具有写意性,将现实世界与内心世界充分融合,继而优化雕刻效果。

五、结语

文物是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脉和维系民族精神的重要纽带,具有突出的意义,是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明显陵建筑雕刻中的石雕装饰艺术由于其特殊性而蕴含深刻的古代皇权观念,展现出具有皇权意味的石雕装饰艺术手法与形式。如,大量运用祥云纹和龙纹象征皇权,使明显陵中的石雕规格提升,焕发出动人的艺术光彩。这些石雕从侧面体现出明代陵墓雕刻艺术的发展水平与演变,值得人们仔细探讨与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冬梅.显陵建制艺术中的尊重自然[J].华中建筑,2007(10):166-168.

[2]刘满中.明显陵设计与建造中的楚文化因素探议[J].美术观察,2015(4):123-124.

[3]郝雁清.九襄石牌坊石雕纹饰艺术初探[J].西部皮革,2018,40(12):3.

[4]朱绍兵.石雕艺术作品中的人物雕刻技法分析[J].中国文艺家,2019(1):53.

作者:马艺函 陈实 刘琦瑶 单位: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建设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