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镂空技法形式美探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镂空技法形式美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本文作者:李公伟 单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会由于各自所处经济地位、文化素质、思想习俗、价值观念等因素的差异而持有不同的审美标准及追求。然而,单从形式条件来评价某一事物或某一造形设计时,往往在大多数人之间能形成一种对于美或丑的感觉的相通共识。这种共识是从人类社会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的,它的依据就是客观存在的美的形式法则。镂空装饰艺术的审美趣味,不仅在于对物体透空的独特技法,更在于因循形式美法则而充分表现艺术品的形式美感,提升视觉审美的高度。笔者以形式美法则为基础,从平面二维、立体三维及多维空间视觉造型的装饰性3个方面分别阐释镂空技法所产生的审美意趣。

镂空在二维空间视觉造型的装饰性

图与底是图像学中最基本也是最原始的一对范畴。通常,人们把知觉对象中的某一部分选择出来,视作图形,而把其余部分当作底子或背景。一般而言,图形是鲜明、积极、突出的,而作为背景的底子则相对模糊、消极,对图形起着衬托的作用。图与底关系一直是艺术家和心理学家关注的课题之一[2]。图与底的造型表现中,其中一种表现形式是通过对作品背景部分进行透雕。镂空后,被保留的画面在视觉上呈现出方与圆、大与小、图案与图案之间排列的疏与密、高与低、远与近的对比关系[3],即“阳线镂空”。此类图形与整个平面既是分离又有连接,这种装饰形式与平面上印刷或者描绘的图形相比,更具独特性和审美性。这种表现手法通过作品表面切割,让图与底相分离,所保留的部分为图,被减去的镂空部分为底。图本身向前推移,从而产生浮雕式的效果,表现了一种凸显的美。1在图与底的造型表现中,另外一种表现形式是通过镂空的部分而形成图形,即“阴线镂空”。其工艺原理是利用切割手法将表面的一些部分切割掉,由此产生的图形与文字形成装饰。图与底分离后,图本身向后推移,给人层次叠加和视觉上的纵深感,这种技法所体现的,是一种层次的美。在图与底的造型表现中,再有一种手法,就是图与底的反转与共生。“图与底”在轮廓线帮助下的互相转化和影响,“图”的明确性被虚化,画面中图与底的对比关系减弱。在两者的转化过程中,产生了视觉的迷幻感,给观众虚实相互转化的审美感觉[4]。企业标志见图1,一个是利用镂空工艺技法将图底相互反转,在平面上表现出立体感;另一个是通过边缘线的共生,形成错视的相互转化。图与底成为对立又统一的矛盾体,相互依存、不可分割,产生一种虚实的美。

视觉对图形形状的界定亦是对图形形状外轮廓线在色彩与明度方面区别出决然不同的区域推导而来。任何图形的视觉刺激力与视觉表象大都是由色彩和明度产生的[5]。因此,色彩对比具有提升激活人的视觉鲜明度的功能。巧妙地运用镂空技法,能带来色彩对比的艺术表现力。色相对比是最本质的色彩结构。约翰内斯•伊顿说过:“色相对比是七种对比中的最简单一种。它对色彩视觉要求不高,因为它是由未经掺和的色彩以其最强烈的明亮度来表示。”镂空技法的色相对比,是通过表面颜色与镂空后下面显露的颜色对比,而形成的不同色域面积大小的对比。海苔包装设计见图2,包装表面被开窗产生镂空,不仅获得图形上的新意,而且表面装潢与下面产品结合后产生颜色的组合对比,色域面积对比恰当,互相关联制约,产生色相的平衡对比,这是一种比例的美。明暗对比是表达幻觉感能力最强,色彩语言中和三维立体幻觉分不开的一种形式结构,也是创造形式结构和谐美的另一种语言组合,在结构组合中以黑、白、灰节奏的意味完成了美的形式感[6]。图形色彩的明度对比刺激大脑产生视幻觉,大脑接受这种视幻觉后形成对视觉传递过来的虚拟空间的真实感觉。英国普利茅斯大学史蒂文•尼科尔森发明的自画像,见图3,他在白纸上打出不同直径的镂空小孔。光线经过这些小孔而形成明暗变化。而且,当背景明暗度变化后,画像所产生的图像的色彩也发生变化。这幅作品成功地在二维介质上表现出了具有视觉幻觉的三维空间感,产生一种层次变幻的美。

镂空在三维空间视觉造型的装饰性

变化和统一是一种最为普遍使用的基本形式美法则,自然万物乃至整个宇宙都是被这一法则包含着的丰富多彩而又有变化统一的整体。任何一个设计作品必须具有统一性;但只有统一而无变化,则不能使人感到有趣味,美感也不能持久。纸艺术见图4,设计师将镂空了的图形进行分离再创作,利用画与影的逆反使形象变得非常丰富生动。作品中,形象的变化都围绕着一个中心或主体部分,达到高度统一,构成一种有机的整体形式。变化中带有对比,统一中含有协调,是一种变化的美。联想是思维的延伸,它由一事物引领思维延伸到另外的事物上,是一种观念和心理上的再造;意境是联想的一种结果,是人们接受到的外在表象与个人经验记忆之间的交融,是一种情感需要。卷纸筒装置艺术见图5,设计师在卷纸筒上镂刻出树叶和树枝的图形,而卷纸筒本身则被联想为树干。在联想意境的形式美法则作用下,此艺术装置作品呈现出一种意幻的美。

节奏强调的是变化的规律性,而韵律显示的是变化,能表现出生机勃勃的力量或发展、前进、上升、跃进等活泼生动的态势和律动美。纸质立体镂空作品见图6,带有节奏性的内部镂空,具有很强的向外发射的律动感,呈现出一种律动的美。对称均衡是最常见的形式构成,它们都有形式上的平衡感。所谓对称,从视觉上讲,它是均齐之美;从心理感觉上讲,它是协调之美[7]。均衡是对称的变化,是一种非对称的平衡。均衡也被称为静中有动的对称。喜糖包装盒设计见图7,将“囍”字作为载体,将镂空技术运用在整个立体包装上,形成全镂空结构。这种结构使作品具有若隐若现的神秘感,层次丰富,立体效果强烈,给人以对称稳定中透出动感的视觉享受,呈现了一种庄重中带活泼的美。

镂空在多维空间视觉造型的装饰性

在当代,空间造型要表现某一主题,不仅仅要以形态美和形式美为基础对空间进行艺术造型,更要求将其置于具体的环境中加以考虑,使之无论在视觉上还是在心理上都符合人的需求。单纯的形体可以获得艺术的效果,而艺术的效果在于对细部的把握,更在于形体与环境的融合与协调[8]。镂空了的平面,在分割空间的功能上有似断非断,穿透但还隔离的特殊效果。因此镂空技法在空间塑造装饰上有很强的表现力。展位设计见图8。这幅印度孟买王牌建筑博览会展示设计作品,运用线与线的相互穿插,不仅形成了镂空的立体造型,而且带来了张力、流畅、延展的不同形式空间分割的多维视觉空间感受,是一种伸展感和韵律感的美。

呼应是在对比因素中加强联系和节奏的变化,一般运用形象对应、虚实气势等手法求得呼应的艺术效果。物体的形状与其在光线作用下形成的影子,就共同构成光影呼应的形式美感。上海世博会波兰馆建筑及椅子见图9,建筑和椅子被镂空后,经过光源折射,其本身的图形与投影共同作用,在立体空间中产生具有装饰韵味的图形。而且,随着一天中太阳光线角度和强度的变化,还产生出投影的虚与实、疏与密、远与近的多种姿态,呈现出十分丰富的光影呼应的美。

结语

以上总结了镂空技法所能带来的丰富多彩的形式美表现力,是对过往已有技术和设计理念的分析。镂空的设计作品不仅仅是镂空技法的单纯表现,更重要的是要以形式美法则为创作依据,给作品赋予更多形式感内涵。现代设计越来越注重国际化和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镂空技法既能体现彼此相依,矛盾统一的中国传统风韵,又能表达最贴近国际潮流的时代风尚。而且,形式美法则具有最普遍的接受度,在全球范围内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之间都有适应性。因此,以形式美法则来指导镂空装饰艺术的创作,是一种立足本民族又面向国际与未来的思路。在进一步挖掘和开发镂空装饰的艺术表现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待研究问题:一是结构上,运用了镂空技法,势必影响物体整体的稳固性,交接处的处理尤其棘手,应在雕刻的花纹样式以及与材质的选取相互结合上深入研究。二是在设计中若只单纯采用镂空工艺,容易引起审美疲劳。可以尝试将镂空与印刷图案合理结合,设计成关联图形,来提升整体设计的创新性和审美性。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相关文章阅读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