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白马寺建筑格局艺术形式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白马寺建筑格局艺术形式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白马寺建筑格局艺术形式论文

一、白马寺的兴建

白马寺在古都洛阳郊外,依邙山傍洛河,环境优美,东汉永平十一年开始兴建,是天竺佛教传入中国的最早建设的寺院。天竺佛教思想与中华传统思想相容,其礼佛拜佛的理念符合中国传统的礼仪形式,故佛教一经在中国传播,就得到广大民众的认可。白马寺也因拜佛求经之人众多而名声大振,成为当时洛阳乃至东汉及周边各国中名气最大的寺院。释迦摩腾和竺法兰两位高僧在这里潜心传佛,并将所带经文字字校验译成汉文,这其中就包括颇具盛名的《四十二章经》。两位高僧自此再也没有回到故土,坐化后就安葬在白马寺。此后,白马寺一直是洛阳最有名的寺院,香火鼎盛不衰。到了唐代,民间佛法风气更盛,当局也在此时对白马寺进行大规模扩建,以容纳更多虔诚的人前来拜佛求愿。在“会昌法难”之时,唐代进行了全国性的捣毁佛庙行动,白马寺因其身份特殊而幸免于难,但寺内僧众被遣返还俗者众多,香火也开始凋零。武则天登基之后,开始恢复佛教传统。为表达对佛法的尊崇,她委任自己的亲信薛怀义担任白马寺住持一职,并进行大规模的扩建与改造,奠定了白马寺鼎盛的基础。明嘉靖四十三年间,当局再次对白马寺进行扩修,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气魄宏伟的白马寺了。

二、白马寺的整体建筑格局

白马寺现存五重大殿、四个大院以及东西厢房若干,具有典型的中国佛寺特点。前为山门,并排着三座拱门。山门之外是一对石狮和一对石马,分别立于山门的左右两侧。而山门内部东西两侧分别建有释迦摩腾与竺法兰之墓。五重大殿由南向北依次为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和毗卢殿。以大雄殿为中心的中轴线将整个寺院的空间(东西厢房)分成了完全对称的两个部分,寺内主要建筑都位于中轴线上,各殿的建筑在长方形的台基上,台基以砖砌成,从前到后,依托自然地势,逐次升高,清凉台、毗卢阁置后,主要建筑层次分明,整个建筑群体,布局合理,结构严谨。整个白马寺的规模宏大,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其建筑格局与风格建筑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占据着特殊重要的地位。白马寺的山门为对称式,山门外处建有牌楼式的三洞弧券门,顶部为典型的单檐歇山顶。山门镶嵌着青石匾额“白马寺”三字,为明代嘉靖三十五年,太监黄景重所立。另一木刻匾额上题有“白马寺”,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1986年题写。牌楼附近有两匹白色骏马相对而立,神态安详温顺。这两匹马并不是白马寺原有的雕刻,而是1935年,从北宋太师太保魏咸信的陵墓前迁移过来的石刻雕像。山门内侧为当年到东汉传经授教的天竺高僧释迦摩腾和竺法兰的圆冢墓。白马寺依山而建,从山门进入后,地势逐渐升高,更增添了肃穆庄严的气氛。在白马寺中,以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建筑规模最大,也最能体现白马寺的建筑格局。天王殿在明代之前,是白马寺的门户所在地。现在的牌楼都是从那以后扩建而成的。天王殿面阔五间,宽三间,面积较小,屋顶采用单檐歇山顶结构,整体表面以朱红涂料挂漆,窗格简单素雅,朴素间给人以宁静祥和之感。山脊两侧各有四个大字“,风调雨顺”和“国泰民安”。白马寺的主殿大雄殿,为寺内最大的殿宇建筑。历史上曾多次遇到火灾而重建,现今的建筑为清光绪年间重修。

殿前有宽阔的月台,门庭东侧墙壁内镶嵌着宋代关于白马寺由来的《摩腾入汉灵异记》刻石。还有北宋精美书法石刻《圣教序》,讲述汉明帝刘庄修建齐云塔的始末流程。大佛殿台基有一米高,整个建筑呈正方形,屋脊为单檐歇山顶,所用石瓦皆为汉代原建筑保存下来的材料,重建之后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屋顶为灰瓦覆盖,房檐处以云纹造型的瓦当钩锁相连,房脊处采用镂空造型,表现以珍禽异兽为内容的装饰性房脊,整体上体现宽敞古朴的特色;天棚高举,上面彩绘有艳丽的莲花图案,给整个大殿带来了浓郁清爽的气息;四墙皆有粗大梁柱贯通支撑起大殿,梁柱下方以雕刻有云纹石墩沉淀,梁柱上方连接横梁,横梁外支撑房檐的斗拱没有向外过多延伸,内敛的同时也体现出佛教无欲的特性;殿内宽敞明亮,供奉着释迦摩尼、从天竺传经过来的两位高僧、文殊、普贤、观世音菩萨的坐像,这些佛像形态优雅,栩栩如生;正中摆放着巨大的雕刻精美的双层佛龛,佛龛中雕刻有一只展翅大鹏,鸟头人身,其身侧各有三条龙的造型,佛龛内供奉着三尊主佛,都是手结佛印端坐莲花宝座中,分别为释迦摩尼、东方神佛药师佛和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最为出奇的是殿内有一口明代嘉靖年间铸造的大铜钟,此钟声音频率与洛阳城内的一口大钟相同,每当钟声敲响,洛阳城内另一口大钟也会发出嗡嗡之声与之共鸣,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洛阳奇观。在大殿两侧,还供奉着十八罗汉塑像,造型逼真、形态各异,这些塑像无论雕刻技艺还是造型,都体现出极高的艺术造诣,堪称白马寺的镇寺之宝。在寺内还有一座13层高的四方形宝塔,被称为齐云塔,此塔为金代建筑,原来的齐云塔为木质建筑,后来毁于雷火。塔周长7.8米,高度35米,共13层。每一层塔檐之下都用砖石砌成向外伸延的斗拱造型,逐层缩小,到塔顶以宝瓶式塔刹结束。塔的底部为正方形的束腰须弥座,外轮廓由下至上略呈抛物线状,造型别致,线条柔和流畅。整体表现玲珑精致,端庄古朴。在塔内每层都在南侧开一个拱门,以供登临。

三、白马寺的建筑艺术形式

白马寺在建立之初,汉明帝刘庄以天竺寺庙建筑为蓝本对其进行设计,剔除了汉朝当时建筑奢侈浮华的因素,白马寺的建筑形式和风格完全以佛教为主。白马寺依山势而建,从山门进入开始,其缓慢上升的地势,使游览之人对佛教之源所在白马寺的敬仰之心油然而生。白马寺的主体建筑多是宋元明清时期建筑遗存。由于多次大火,现今的白马寺虽然整体保留了建寺时的构图与布局,但在结构处理上已经没有了原有汉代的建筑特点,而是以代表宋元明清时期的不同建筑特点留存至今。白马寺在建设之初规模宏伟庄严,是当时洛阳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佛教圣地,因其突出的宗教地位,历朝历代都对白马寺进行了妥善的维护和重建,其中以唐代修建规模最大,最为彻底。如今的白马寺,其整体建筑群成为了研究各个时期建筑历史的活教材。白马寺的建筑,杂糅了宋元明清各个朝代建筑之大成,建筑艺术特点鲜明突出,记录着各个朝代建筑的艺术特点和审美需求。五重大殿的设计,有的突出了建筑整体设计之美大气、肃穆、严谨;有的以精巧的细节构思为主题,将佛法的内涵刻画得生动传神。毗卢殿所在的清凉台,据传是当年天竺高僧在此翻译佛经之地,置身其中,深思感古,尤能感受到当年两位高僧孜孜以求的佛法精神;《四十二章经》、《僧僧祗戒心》等经典佛法经文,在这座殿堂之中陆续被译出,成为中国最早的佛教经典,对中国佛教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寺中的齐云塔是现存最古老的建筑,也是目前中原地区遗存的为数不多的金代建筑,透过齐云塔的仿木结构造型,可以了解金代塔雕技艺和砖塔的建筑特点,对金代建筑的研究有着难以估量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白马寺建筑属于空间造型艺术,因其宗教属性,在立寺选址、建筑布局、建筑群体组合、内部空间、建筑装饰上都追求佛教意境对人的心里感应,通过建筑艺术的手法营造庄严神圣的佛教氛围,以极强的精神感染力和渗透力教化着礼佛者,这就使得白马寺的建筑艺术形式呈现出复合的表现手法。寺舍、佛塔的建造从布局到结构,大至整座殿宇、小到构件细部,几乎无一例外地运用了复合造型艺术的建筑形式,使得建筑具有更加丰富的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给人以更加愉悦的视觉和心灵感受。

作者:杨蕾 井浩淼 单位:南通大学艺术学院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