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豫剧艺术形式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一、由传统豫剧转向现代豫剧的新形式
1、内容上的转换:首先,改编后的豫剧以小芹和小二黑为中心人物贯穿始终,全剧的开篇便直入主题,两位主角同时亮相,将婚姻问题、矛盾冲突直接展现,免去了小说娓娓道来的前提引入,这样的改编无疑是大胆而创新的,使得全剧的中心主题更加显而易见。其次,豫剧的改编将金旺这一人物更加丑化处理,与此同时加入了人民群众的反抗场面,面对金旺的罪行也不再是小说中敢怒不敢言的弱势形象,加强了阶级斗争的色彩。最后,此次豫剧的改编更是大胆的将原来的男区长变成了女区长,成为了一个亮点。
2、唱腔、形式上的转换:在《小二黑结婚》以前,还未有较成功的现代戏作品。呈现在人民群众面前的大多是传统的古装剧目,表现内容也多为陈旧的历史故事,英雄人物的丰功颂德等,这无疑给当时的《小二黑结婚》豫剧形式的创作增加了不小的难度。如何进行改编、又如何将现代题材完美的透过豫剧的表演形式进行展现?成了摆在导演、编剧以及各个参演人员面前的一大难题。在《杨兰春艺术道路纪实》这篇文章中提到,杨老先生在创作改编《小二黑结婚》时的一些过程:“…我们反复阅读小说,都读得烂熟了……我背诵了几十出民间小戏的唱词,以此作为素材,田川就根据不同人物的需要,挑挑捡捡取其精华,进行再创作…”在豫剧《小二黑结婚》的创作中,杨兰春先生对豫剧唱词韵辙的规律进行了突破。如剧中三仙姑、媒婆夸彩礼的一段唱词:直贡呢,一线厚起明发亮。绿斜纹,花红绿叶耀眼明。两匹绸,樱桃红。三匹青,阴丹士林蓝莹莹……这些东西中不中?你女婿,三十九。走南蹽北,跑过码头。混过事,出过头。吃租子,住高楼。喂着羊,养着牛。豫剧唱腔一般来讲是一段唱词一韵到底,尽量单双句均不跳辙,必要时上韵可使用仄声字跳韵。在这段唱词中,从“你女婿,三十九”开始由前面的“中东韵”换成了“由求韵”。这是出于内容的需要,由于在此句之前“夹着一个过门,做了一个动作,所以在变辙以后,并不觉得别扭。”
3、参演演员自身表演上的突破:小芹的扮演者——柳兰芳。柳兰芳,河南人,1956年成为河南省豫剧三团演员,并参演《小二黑结婚》中小芹一角。看过豫剧《小二黑结婚》的观众都知道那个最精彩也是最广为流传的经典唱段——《清凌凌的水蓝莹莹的天》。柳兰芳音质清脆明亮,在演唱的时候运用了一些技巧,他先把气息控制住,舌尖抵住上颚,唱出“清凌凌”三个字,在唱到“水”的时候,声音突然放开。像小河一样流淌出来,以此来表现小芹欢快愉悦的心情。接唱“蓝莹莹的天”时,声音又收了回来,声音又控制住,和“水”的高音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小芹的羞涩和清纯。紧接着唱出“小芹我洗衣到河边”,省略了过门。表达了小芹天真无邪……这一切的表现是小说单纯的文字描写所不能比拟的。
4、动作表演、道具上的突破:在豫剧《小二黑结婚》的创作过程中,杨先生及其他编创人员力求真实的再现农村群众生活场景,大胆的将现实生活中切实用到又符合剧情的道具搬上舞台,舞台的背景也力求真实的还原小说中所描绘的场景。例如《小二黑结婚》第一场,小芹绣荷包的场景:菜青粗布新艳艳,雪白里子衬里边。我亲手缝来亲手剪,七寸长来九寸宽。上下钩针两股线,一针一线紧相连。缝成挎包新样式,五角红星绣中间。这段唱词表达了小芹情窦初开,天真烂漫的感情,演员在演出时,运用虚拟道具,一个个动作形象逼真:穿针引线、叠包、缝包。她一针一线的绣,线却越来越短了,当绣了五星红旗结束之时,右手有一个细小的挽手,表示结了线头。演员的这种精彩的表演,准确的表达了人物的内心,也使得广大人民群众在观赏的时候更加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真实的还原了剧本中描绘的场景。5、豫剧伴奏、演唱方式上的突破:在《小二黑结婚》中,用快板式道白使人物出场,句与句之间采用对称的手法,营造了一种诙谐的气氛。在伴奏乐器上以民乐为主,不涉及管弦乐器,风格自由奔放,与演员之间的交流也更加的配合统一。黄胜利在文章《从朝阳沟到小二黑结婚司鼓伴奏浅谈》中提到:“在唱腔和音乐的处理上,我更加侧重于弹性与张力的展现,速度与激情的跳跃,使演员的演唱充分显示出流畅。清晰,表演更加轻松自如。
二、对豫剧现代戏中面临的问题及思考
“所谓豫剧现代化,指的是在演出形式上,为了适应现代剧场的制作需求和硬件设施,必须重新编剧完稿,导演统筹、编腔谱曲、身段或舞蹈及服饰、灯光、布景等舞美之专业设计,在演出内容上,亦需迎合现代观众的思维模式,注意情节结构之紧密流畅、人物性格之心理刻画、主题思想之言人心声等。”那么,结合上述,在豫剧改革的初期,如何编排、如何创作?将原本擅长演绎传统剧目的河南豫剧巧妙的转换为讲述现代革命青年、同时又符合当下社会历史背景的豫剧新戏呢?豫剧《小二黑结婚》的创作无疑是豫剧由传统剧目转向现代戏新形式的开山之作。在社会发展的进程当中,形式的转变也是其必然结果。但无论如何改革如何创新,都应贴切人民群众的需要,符合社会发展需求。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柳兰芳在回忆《小二黑结婚》的创作时提到:“杨兰春同志有个好习惯,我们在上边演戏,他就在下边跟群众一起看戏。群众看戏喜欢边看边议论。‘呀,唱哩真好,演哩真好,要是再好看点儿就更好。’杨兰春听了后,觉得这时候的意见是最真实的,因为这时候的话是不加任何思考的……”也正因为如此,改编后的豫剧版《小二黑结婚》才能经久不衰,获得观众的喜爱。
1、负面评价及思考:最初搬上舞台的《小二黑结婚》也并非一帆风顺,来自各方的评价褒贬不一,提出负面意见的观众,是质疑开场就将主要人物亮相,抛出故事情节主要矛盾,是否太为突兀?少了小说娓娓道来的细致刻画?以及这种用传统技艺演绎现代戏的豫剧新形式,加入的大量生活化对白、唱词与话剧加唱有何区别?对此,笔者认为,任何事物的新发展都必将接受各方面的考验,有人质疑,有人接受都需要一定的过程。直接抛出主题内容,是符合豫剧自身发展特点的,像小说一样细致的内心刻画,文字的细腻描述,豫剧演员只有通过唱腔及舞台动作加以展现,太过拖拉、复杂的前提引入,反而会消磨观众实际观看的欲望。从音乐角度来说,符合剧中人物情景的伴奏音乐及演员的身段表演已经是对剧情的深入刻画及体现。观众反而更容易接受,一目了然。同时,长久以来豫剧《小二黑结婚》还时常作为豫剧的经典剧目活跃在舞台之上,就是对其艺术价值的最高体现。
2、目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随着电影、电视等多媒体的出现,豫剧更多的成为了老一辈人的回忆。打开电视,到处充斥着偶像剧、电影。虽然近几年来由于河南电视台《梨园春》的播出有效的吸引了一部分年轻人的喜爱,但仍未得到更高的重视及普及。如何扩大受众群体?如何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依旧是豫剧改革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以往较为成功的例子,仍是梨园春及其他地方戏曲频道举办的《小戏迷》及儿童戏曲擂台赛的模式,所选唱的曲段也多是《刘大哥》、《穆桂英挂帅》等早已令观众耳熟能详的豫剧“老段”。那么改革开放这些年来,就没有超越经典的豫剧选段吗?如何推陈出新,如何编排另一部部经典豫剧,成为了我们目前所要思考的现实问题。发展,要向前看。就如同流行歌曲、民歌、甚至电影、电视剧一样,随着时代的前进,不断有新的曲目、剧目广为传唱,观众接纳喜爱的同时,也就自然了解和接受了同种艺术形式。难道再过十年、二十年之后,提起河南豫剧,人们脑海中可以马上想到的仍是《穆桂英挂帅》、《刘大哥》、《清凌凌的水蓝莹莹的天》吗?我想,这种现象在充分肯定了经典剧目的艺术价值之外,也从侧面真实地反映了豫剧发展缓慢的现状。观众的认知程度无不是对艺术传播现象的真实映射。
三、结语
当下,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日益强大起来,无论是从作曲手法、音乐创作、还是歌唱技巧上都有了很大的突破。然而,像《白毛女》、《小二黑结婚》、《原野》等在国内普通观众中引起共鸣的优秀中国歌剧作品却少之又少了,影响力也远不如以往。本文通过对《小二黑结婚》不同艺术形式发展转换所取得成功因素的归纳、分析与思考,其目的是讲明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只有切实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只有真正符合中国人民群众审美情趣和心理的作品,才能赢得中国观众的心。
作者:崔桐菲 单位:河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