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陶瓷草虫画艺术形式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陶瓷草虫画从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陶器中开始萌芽以后,直到明清时期才趋于成熟,并在近当展至很高的艺术水准,其大致可分为三种艺术表现形式:即图案装饰式、中国画式和陶艺式三大类。图案装饰式陶瓷草虫画主要流行于古代,其以图案化的方式进行构图与描绘,富有强烈的工艺性和装饰意味,如远古时代的蝉纹,成化和雍正时期的花蝶纹、清康熙时期的青花五彩花蝶纹等等,是古典时期广泛流行的类型。为清康熙青花五彩花蝶纹瓶,瓶身遍绘飞舞的彩蝶,间以蜻蜓,画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彩蝶三五成群、或聚或散的景致,极尽写生之妙,其图案装饰意味非常显著。中国画式陶瓷草虫画在古代即已出现,如明代青花民窑中的写意画式青花草虫,清代粉彩中亦有中国画做派的草虫画,不过其真正兴起则始于清末民国时期,并且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其艺术水平、绘画技艺和画面意境毫不弱于同时代的中国草虫画,完全有草虫画大家风范。为民国著名粉彩草虫画家李明亮瓷板画作品《款款飞来》,以蜻蜒停栖于麦杆上为画面主题,以极精细工笔描绘蜻蜒,双目浑圆幽绿、纤纤细足屈伸自如、毫发毕现。翅面网格勾勒分明,笔法至细至挺、清晰可辨,极富薄翼如纱之质感,以瓷代纸,更映衬出虫翅透明感。为笔者所绘瓷板画《月下鸣蝉》,画面绘折枝花一株,枝上花叶错落有致,一只秋蝉匍匐在枝头上,在月色的映衬下欢快地鸣叫。整个画面布置繁简得当,形象刻画精微生动,线条劲挺有力,极具节奏感,给人以怡情悦目之感。陶艺类型的陶瓷草虫画是近些来才出现的新的类型,其是在陶艺器型上采用现代表现手法,运用草虫进行陶瓷绘画装饰。为张尧作品《知足天下》,创作者采用陶艺瓶型,瓶体上布局非常简洁,采用釉下五彩描绘一根蛛丝上悬挂的一只硕大的黑色蜘蛛,蜘蛛刻画精细入微,毫发毕现,寓意“知足天下”,无论是造型还是构图,作品都表现出强烈的陶艺意味。
2陶瓷草虫画的文化内涵
草虫题材是中国陶瓷绘画中的独特题材,它是与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农耕文明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方面是民众对于各类草虫亲切熟悉,对其富有感情,而另一方面,其又与中国传统的哲学观、美学观与伦理道德等相关联,表达着中国人对自然的态度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首先,陶瓷草虫画寄托了普通民众对于生命、种族延续、长寿等吉祥意义的期盼之情。各类草虫普遍具有极强的生殖能力,表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寄托了国人心目中对生殖的崇拜。如陶瓷草虫画中常见的蝈蝈,又名螽斯,《诗经》中即云:“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传说其能生一百个后代,因而成为种族繁衍的象征。蝴蝶也同样如此,其是陶瓷草虫画中最常见的题材,不仅仅在于其外形的美观,而是寓意生命,如明清时期出现的各种两两相对而舞的团蝶纹,其子孙繁衍的意味相当明显。而“梁祝”故事的广泛流传,又使其平添一种美好爱情的寓意。另外,蝴蝶与猫合画在一起则表示耄耋之年,寓意长寿。而陶瓷草虫画常见的“喜鹿蜂猴”则谐音禧禄封候。其次,陶瓷草虫画体现了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天人合一”指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其含义非常丰富。陶瓷草虫画以活泼飞动的昆虫表现了大自然的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表明自然万物生灵未受人为污染与干扰地自由自在地生活,也使民众居于城镇或家中即可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从而达到身心愉悦与健康。而草虫本身也常常成为创作者自身形象的化身,在对草虫生机盎然、自由活动和飞翔的描绘中,寄托了一种对自由无拘生活的向往,特别是飞舞的蝴蝶包含着中国传统道家“逍遥游”的思想,据传庄周曾在梦中化为蝶。特别是对于古代民窑和旧中国草虫画创作者来说,他们长年辛苦劳作,不得歇息和自由,借对各种草虫自由状态的描述来表达对自由生活的渴望之情。最后,陶瓷草虫画还隐含了道德伦理的观念。在陶瓷草虫画中,草虫被赋予了与世无争、洁身自好、独立无求的高尚品格,尤其是在近当代草虫画中,以草虫品格来暗寓人生道德追求更为普遍。一些草虫自古即被赋予了道德含义,如蝉自远古以来即被视为一种高洁的昆虫,新石器时代即加以崇拜,曹植《蝉赋》中即称蝉“与众物无求”、“漱朝露之清流”。蝉成为一种清流高士的道德象征。陶瓷草虫画中比较罕见的蜘蛛则有“知足常乐”之意味。
3结语
具有悠久发展历史的陶瓷草虫画,有着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与文化内涵,其创作主题由图案化的点缀逐渐进展到完整的画面表达,近来又有融合于陶艺作品中的趋势,不过大部分作品仍属因袭演绎,其真正的现代创新之路显然还没有真正开展,并且仍然没有处在陶瓷艺术界广泛关注的视野和研究范畴,如果没有当代陶瓷草虫艺术家的努力探索与开拓,陶瓷草虫画的未来也就令人担忧了。既有先驱前辈在前,当世陶瓷草虫画家更应担负起责任与使命,力求使陶瓷草虫画达到新的艺术高度。对于当代陶瓷草虫画来说,坚守传统固然重要,而在陶瓷艺术现代转型风起云涌之时,革新显得更为重要,无论是在创作理念还是在表现方式上,当代陶瓷草虫画创作者都应在前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审美趣味,努力探索,锐意求新。
作者:江和先 邓春英 单位:景德镇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