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青春怀旧影视作品对集体记忆的建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青春怀旧影视作品对集体记忆的建构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青春怀旧影视作品对集体记忆的建构

[摘要] 近十几年来,韩国青春偶像剧市场份额的减少,迫使韩国必须开拓新的影视作品类型以保证文化经济产出。同时,韩国国内以“80后”为主的影视消费群体刚刚登上历史舞台不久,面临的巨大生活压力带给他们极度的焦虑与不安,需要某种特定思想主题来治愈,于是青春怀旧影视作品应运而生,并且迅速对外传播,在中国掀起一阵青春怀旧风潮。此类型影视作品能够抓住受众的最大特点是集体记忆的塑造和建构,文章从符号、仪式、叙事等多个角度,力图阐明其建构和呈现集体记忆的不同之处。

[关键词] 集体记忆;传播场域;叙事结构;个体记忆

一、韩国青春怀旧影视作品简介

(一)产生背景

韩国青春怀旧影视作品主要产生于21世纪10年代后,当时的韩国虽然在金融危机前进行了部分改革,但改革是受利益集团影响、被动式的改革,在增速换挡期的时候,对经济减速的必然性和增长动力转换的必要性缺乏充分认识,危机意识和转型动力不强,风险不断累积,最终走向危机倒逼式的改革[1]。随之而来的是深刻的社会问题,民众处在这个特殊的社会时代里,对政府权力机关的质疑,对生活和奋斗目标的迷茫,都一一显露。对现实生活的失望往往会导致向过去或者向未来的诉求,而相对于未来所带来的飘渺与不可知,过去的回忆则更贴近人群,引起民众的共鸣,这就为青春怀旧影视作品的产生奠定了环境基础。

(二)代表作品

韩国最早的青春怀旧片是2011年由姜炯哲导演执导上映的《阳光姐妹淘》,现实与回忆交错的结构方式也奠定了此类电影的叙事结构方式,在展现“过去”的同时也展现了“现代”,豆瓣评分8.8,一举拿下同年第48届大钟奖最佳电影奖,甚至好莱坞都已经收购其版权进行翻拍。此后,韩国国内掀起青春怀旧风。由申源浩导演的《请回答1994》《请回答1997》《请回答1988》构成的请回答系列青春怀旧剧相继上映,迅速占领海内外市场,成为韩国怀旧系列影视的代表作品。其中最成功的就是2015年推出的《请回答1988》,这部电视剧讲述的是1988年,生活在首尔双门东地区的几户人家,围绕他们生活的琐碎小事,讲述人间至善感情的故事,播出5集收视率就达超过了10%,成为韩国TVN年度收视率最高的电视剧作品。

二、集体记忆的概念界定

青春怀旧是对过去的一种情结,尤其是对和快乐相关的事物、人或地方的情结。而这种怀旧不但是个人的情结,同时也是一种集体的体验[2]。通常我们认为,怀旧作品的产生往往和时代的变迁有着极为紧密的关系,而怀旧作品所呈现的不是单单一个人的怀旧记忆,而是从集体记忆中所抽离出来的、具有集体象征的记忆。这样一来,怀旧作品就能最大限度地呈现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且这些记忆在一定程度上有一定的时代性,一方面是让在那个年代生活过的民众产生集体记忆,另一方面让生活在现代的普通民众了解过往,与今天的物质文化生活产生对比。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说,集体记忆指的就是群体共享传承,建构的事或物,它是由法国学者莫里斯•哈布瓦赫在1925年的《论集体记忆》里完整提出来的。在现有的文献综述中,怀旧作品往往和集体记忆紧密相关,因为怀旧作品本身包含了太多与历史和过往相关的文本符号以及镜头,角色在影视作品中用台词和回忆穿插,充满了缅怀过去的情感。无论在任何时候,“过去”的记忆往往充满了一些特定的情感色彩,这些记忆总有一种独特魅力,这种记忆对于在那年代生活过的民众而言是美好而神圣的。因此,这些作品对于建构集体记忆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虽然这并不是唯一的渠道,但却是呈现集体记忆最好的方式。

三、集体记忆的建构与呈现

(一)道具的“符号化”

集体记忆提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就是,记忆在所呈现的时候并不仅仅是以文字的形式出现,更重要的是,引起人们相关记忆的往往是一些具体的物品,这些物品不仅可以在一瞬间唤起观众的集体记忆,还能够通过具体事物的相关联性,引起集体记忆的串联,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韩国青春影视作品中,这部分的功能主要由道具的“符号化”来完成。值得一提的是,在作品中所出现的符号都有特定的文化内蕴,与制作者想要展现的时代背景极为契合。从叙事学角度来说,道具有着非同一般的作用,因为其不仅可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时还是烘托氛围、塑造环境的重要元素之一。1.视觉符号。视觉符号作为一种艺术符号,是一种表现设计思想与内涵的表现性符号,它能唤起人们思索联想,进而产生移情作用,达到情感的共鸣。在《请回答1988》中,出现了大量20世纪80年代韩国的各种物件,大到寻常百姓用来做饭的煤气炉、街边随处可见的游戏厅,小到租借的录影带、老式电视机和收音机、三轮的儿童木车,这些具象了的事物就像是20世纪80年代韩国的缩影,可以用来唤醒成长在那个年代的群体的成长记忆。此外,为了增强年代感和代入感,在《请回答1988》中穿插了大量香港同期的经典影视作品,比如王祖贤和张国荣主演的《倩女幽魂》、周润发和张国荣主演的《英雄本色》,这些符号贯穿于剧情发展的始末,这些符号都极具代表性,再现了1988年的韩国。2.音乐符号。如果想用一种音乐唤起听众的某些情感,那听众就必须了解音乐的产生背景和歌手的情况。换言之,如果某一首或者某一类型的歌曲已经成为一种特定的背景含义,那就可以作为一种符号来使用。在《请回答1988》中,运用了大量20世纪80年代的歌曲作为背景音乐,同时也出现了那个年代的歌星,以及wo-wo(随身听)、磁带等那个年代特有的音乐符号。因此,音乐就是集体记忆建构过程中另外一种较为重要的方式。首先,音乐的使用与特定场景和活动的呈现相结合,比如德善作为汉城奥运会的举牌小姐,背景音乐就通常使用奥运会主题曲《手拉手》。其次,与剧情的发展紧密结合。《消防车》《惠华洞》《紫色香气》等歌曲都是那个年代极具代表性的音乐,歌词与剧情的紧密结合,凸显人物的内心并且暗示剧情的发展。音乐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有语言不可超越的表现力,比文字符号更能有利于唤醒集体记忆。

(二)仪式化活动的建构

在传播过程中,想要唤醒观众的集体记忆,离不开仪式化活动所建构的传播场域[3]。传播仪式观最早是由美国传播学者詹姆斯•凯瑞提出的,凯瑞认为传播是一个制造、保持、修补和转换现实的象征性过程,通过传播一定群体的人们共享民族、阶级、性别、身份、信仰等。凯瑞认为,多个受众在观看影视作品的时候,就已经可以认为形成了一个较为封闭的传播场域,而他们同时收看的这一仪式化行为就可以激发这个封闭场域内的集体记忆,引发这个群体对过往生活的追思。此外,传播仪式观的特别之处在于对传播过程的理解不是“分享信息”而是“共享信息或信仰”。共享的前提是需要群体经历过某种共同的体验,从用传播仪式观的角度来看,即群体要在传播场域内共同经历过某种仪式的场景。在影视作品的体现则更有不同之处,因为影视作品有极大的主观能动性,它是导演的个人创作和主观思想的呈现,因此带有强大的个人主义色彩,观众只能被导演或者创作者所建构的世界所吸引,通过符号的再现和强调,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而事实上观众所体验到的,也是影视作品所建构的“社会现实”。但是,这并不是意味着一直以这种典礼仪式为主来构建传播场域,促使唤醒集体记忆,因为这种典礼仪式不是生活的主体构成,真正能够唤醒民众的还是以观众特有的共同生活经历来建构,同时带有一定仪式感。比如,在《请回答1988》中,主要有两条人物线,一条是一个胡同内一起长大的五个孩子,另一条就是这五个孩子的父母们,因此,在电视剧中也以这两条人物线来介绍生活经历。

(三)主观叙事

无论是电视剧还是电影,叙事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清晰明了的逻辑线能够帮助观众快速进入剧情,并且密切关注人物的人生轨迹发展,通过对角色的移情,从而产生情感共鸣,唤醒集体记忆。在常见的影视作品叙事角度中,主要有第一人称视角、第三人称视角以及上帝视角,在这其中,最能够打动观众、代入感最强的就是第一人称视角。在这一点上,集体记忆的主要倡导者哈布瓦赫认为,“我”作为集体记忆的主体角色,是可以最大限度地对集体记忆进行建构,而这种建构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并不是真实存在的东西,是因为作为主体的“我”在受到了客观条件的限制之后,由于遇到无法解决的难题而向过去寻找解决办法或者思想安慰的一种途径,因此,这种溯源式的寻找,“我”是作为集体记忆主体的存在。

(四)人物角色的复杂化与多样化

韩国青春怀旧剧的一大特点就是主角的弱化,同时其他角色的人物设定和发展线都较为丰富,这样一来,复杂且多样的设定集中在人物身上,每个单独的个体记忆都能够达到唤起集体记忆的效果。《阳光姐妹淘》中,主角任娜美是第一人称叙述者,夏春花、黄珍熙、许金玉、郑秀智四人则是任娜美高中时期最要好的朋友,却因为一件小事而分道扬镳,中年的任娜美偶然碰到了夏春花,从而回忆起了高中生涯的美好生活。而这其中任娜美作为主线,生活优越,而其余的几位好友都遭遇了人生重大个时代的节拍相一致,能够及时反映一些当下发生的热点话题,能够以小见大,反映出整个国家的发展步伐,同时获得观众的共鸣,达到寓教于乐的社会效益。青春片的最大价值,不在于其经济效益,而是它的社会效益。永远不要低估电影真实的力量,这种真实的力量已经不止一次被证明了它的强大。韩国电影《熔炉》上映后,引起韩国社会沸腾热议,舆论压力促使案件调新启动,最终使韩国国会对当时性侵罪行量刑标准偏低的韩国法律做出修订,《熔炉法》于韩国国会立法成功。《美国田园下的罪恶》最终影响了美国立法对儿童权益的保护。电影《罗塞塔》最终推动了比利时政府出台一项法律《罗塞塔计划》。最近上映的电影《我不是药神》不仅引起了全民的热议,也引起了国家药监局的重视,有力推动了中国的医药改革,类似的例子还有电影《可可西里》推动对藏羚羊的保护等。电影《悲》也引起了社会、学校、家长等各方对校园欺凌问题的重视,各地纷纷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大陆青春片在题材、类型融合、表现形式、风格、叙事技巧等方面应该更加多元化,可以加强探索青春片与其他类型的融合,如青春与悬疑、爱情、喜剧、励志、歌舞、恐怖等类型相结合。考虑到大陆观众普遍喜欢喜剧,大家把电影当作娱乐、减压的工具,再加上近年来大陆电影制作水平一般的喜剧都获得了超常的市场回报,喜剧大都符合电影审查政策,不会有太大的政策风险,因此喜剧已成为大陆最保险的“小投入、大回报”的电影类型,所以笔者认为青春校园喜剧结合相应的社会热点话题是大陆青春片发展的较优选择。

[参考文献]

[1]电影《悲伤逆流成河》[EB/OL]..

[2]《悲伤逆流成河》:小说结局比电影惨多了,虐哭[EB/OL].

[3]张捷.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青春启示电影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3.

[4]徐静瑶.大陆青春校园电影(2006—2015)意识形态硏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6.

[5]席艳秋.国产青春电影的叙事研究[D].石家庄:河北大学,2017.

作者:刘可 单位: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