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戏剧与影视学专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戏剧与影视学专业发展现状及对策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戏剧与影视学专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要】我国影视学与戏剧专业在面临经济全球化、大繁荣与影视大发展的挑战下,应积极采取文化创新、研究科学、培养人才、服务社会、人才培养等专业创新策略。同时,影视与戏剧专业还需强调其创新性、科学性与人文性,以此不断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戏剧;影视学;专业发展

中国戏剧与影视学专业在发展过程中应吸取历史经验,在传承历史文化中不断创新,通过创造来满足时代、国家、专业所提出的新要求。同时,在教育课程与教育方向上更应积极整合与借鉴优秀影视与戏剧特色,从中整合出发展路径。

一、我国戏剧与影视学专业发展现状

(一)人才培养当前我国影视与戏剧专业皆存在人才培养质量不足、体量不够等现象,在当前影视产业发展盛况空前的情况下,虽然每年影视院校、戏剧院校能够培养出大量人才,但人才质量令人担忧。之所以冯小刚会开创蓝领学校,主要原因在于影视领域需要大量专业人才。曾有一个案例,某剧组拍摄时需要油漆柱子,这部片子是由中美合拍的,美方导演认为油漆工必须从美国请,而中方导演认为该剧组有油漆工,若专门从美国请来油漆工会耗费大量拍摄成本,然后中方导演便让油漆工去刷柱子,结果刷完的效果与预期差距太大,视觉效果十分不理想。由此可见,我们在自己认为的专业领域中进行感觉与判断,多数时候都是粗糙、原始的。而我们所认为的影视专业人才与影视行业真正需求的制作精良水准还差距甚远。这并不是说我们没有培养这方面的人才,而是所培养的人才质量远远不足。我国这种在人才方面的短板现象,不仅仅出现在技术人才层面,在专业的更高级的层面上更是有所体现。比如专业复合型人才、国际型人才我们非常缺乏。想要培养这样的人才,我国影视与戏剧专业教学在专业设置、师资队伍、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上就要面临巨大挑战。此外,近年来我国影视与戏剧专业虽然取得较大进步,有很多论文、著作与项目,但是真正能够在我国学术界与国际上产生影响的作品十分稀少。面对当前局面,我国科学研究与学术研究应充分考虑理论学术能否满足行业与国家需求。

二、我国戏剧与影视学专业发展前瞻

(一)人文性从近年我国戏剧与影视文化发展情况来看,从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前,这几十年中,中国在影视剧方面基本侧重于苏联意识,而苏联形态意识体系则以政论为基础依据,我们在探索民族影视阶段过程中也有很多优秀的研究成果。在改革开放后期,中国的影视大门冲西方打开,在建设学科过程中多受西方文化影响,其中包括西方电影学、西方传播学等。在此情况下,我国戏剧学与影视学应首先肯定西方文化价值,但也应重视其中存在的价值观念,包括文化歧视、种族歧视等,这些理论在影视剧中层出不穷。面对这种现象,我国影视与戏剧在吸收其优秀文化时,更应注重作品中的人文性。

(二)科学性在建设影视学与戏剧学的学科过程中,应注重其科学性专业规律。首先,传播与创作影视与戏剧都存在原本规律,无论是新媒体环境、电影创作或是电视播放,都有其自然科学规律,在这些规律中还存在创作规范性、传播规范性与技术规范性,皆需要影视与戏剧学科在发展过程中站在专业视角对此产生重视。其次,影视与戏剧学科还需注重逻辑性,在构建影视与戏剧学的学科过程中,应明确本科、硕士与博士之间具有怎样的逻辑层次,在不同层面中应存在怎样的通识教育与专业技术教育比重,通过何种方式与手段去开展这些教育。这其中所存在的逻辑性都需要戏剧与影视学科进行探索。同时,戏剧与影视学科还需理清人文与技术、艺术与技术、实务和理论之间的关系。

(三)创新性我国影视与戏剧专业应在发展过程中大胆创新勇于挑战,虽然全世界对戏剧与影视学人才培养路径并没有明确定论与展开方式,但每一个学科中都存在单独的创新空间。不同学院与学校在培养影视与戏剧专业人才时都存在不同培养路径与教育理念,面对这种不同,各学院与学校更应为自己塑造创新空间。同时,在构建未来影视与戏剧学科过程中,每个学科、学校与学院更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利用现有教育优势,在寻求差异化发展的同时,创新与塑造属于自己的特色教育体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影视与戏剧学科正面临影视全球化发展的繁荣时期,虽然我国影视与戏剧学科存在诸多不足,但我们相信,只要各学校与人才培养机构以高度使命感抓住发展机遇,定可开拓与创新,打造出属于中国特色的影视与戏剧专业学科。

参考文献:

[1]胡智锋.新环境下中国“戏剧与影视学”学科面临的新挑战与发展前瞻[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18,(02):7-13.

[2]马聪敏.艺术学“升门”后戏剧与影视学艺术教育的历史现场及未来发展[J].当代电影,2012,(09):123-129.

[3]钱久元.黄梅戏影视剧中的故事性与戏曲艺术性之关系研究[J].蚌埠学院学报,2015,4(06):33-36.

作者:张皙 于点 单位:北京城市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