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声乐教学优化路径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声乐是艺术表演专业生的基础必修课之一。但影视表演专业学生在自身条件及文化修养方面都与声乐专业学生存在显著差距,所以采取的教学方法及模式也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如此才能适应影视表演专业的特征。为实现这一目标,本文重点研究在表演专业声乐教学优化途径的基础上,如何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提升教学质量,增强学员自身的表演能力。
一、听觉训练与台词训练相结合
声乐教学的关键在于强化学生的听力,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聆听各种风格的声乐作品,唯有如此才能不断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向学生传达先进的声音观念,使学生的演唱水平不断得到提升。但就现阶段的情况来看,影视专业生过于注重影视作品,忽略了自身听觉的训练,对声乐教学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必须适当加大训练的力度。台词课同样也是表演专业生的必修课程,这门课程比较注重对声音的训练,对声乐教学有着较大的帮助。声乐与台词有着密切的联系,两者同样属于声音艺术,都是通过自身器官发音,发音方面存在一定的相似点,特别是气息的控制、发声及吐字时的口腔状态,二者基本相同。所以,声乐专业教师及学生都必须认真地思索,要尽可能将声乐及台词的学习结合起来,确保学生可以将字声相互结合,并且在演唱实践中加以运用。
二、声乐表演在戏剧表演的基础上充分表现
声乐表演和戏剧表演一样都属于表演艺术,都要求语言、声音和肢体必须做到真情动人。在戏剧表演教学当中,教师要求学员在设定的场景之中,认真想象并进行动作和语言的表演,同样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为学生创设相应的场景,充分挖掘歌曲内涵,调动学生的情绪。优秀的歌曲本身情感十分丰富,而这种丰富的情感是通过歌词和旋律来表现的,旋律分析及相关的理论知识对戏剧表演学员存在一定的难度,但在教学时可以将歌词文本作为基础,从更深的层次分析把握其内涵。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可适当加入音乐剧作品教学,通过音乐剧作品来增强学生表演的意愿。音乐剧专业以其丰富的表演力及时尚性深得戏剧专业学员的喜爱,在引导学员掌握和学习基本功的同时,可适当加入音乐剧教学,教学的内容可以是独唱、重唱、合唱,也可以由学员们一起进行音乐剧片段汇报。音乐歌曲的旋律大都优美动听,而且具有鲜明的戏剧性,适合大多数学员学习,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本专业优势,让学员主动饰演作品中的角色,结合作品的情节及设定的情境,有意识地采取行动,尽情地进行歌唱和表演。音乐剧歌曲演唱注重表达角色的情感,所以在表演前,演员必须认真分析把握角色,充分了解角色的特征,理解角色的思想,把握不同角色间的关系,然后再深入具体的情境,将情与境相互结合,充分调动自身情感并在表演中加以运用,从而塑造出丰富的角色形象。音乐剧歌曲的演唱更为注重叙事及诉情,在理解歌词含义的同时,还必须把歌词转化成自己的语言,在音乐旋律中灵活自如地进行歌唱,还可以根据情感表达需求适当加入哭泣、呼喊等,增强表演的效果。总之,在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声乐教学当中适当地加入音乐剧作品教学,能够极大地增强学生的演唱表现力。
三、打破教学传统,创新授课模式
(一)教学过程中大课与小课相结合声乐小课也称声乐个别课。在教学过程中,由一名教师负责单独指导和培训一名学生,教师非常熟悉学生的情况,并且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判断学生的声音状态,及时给予指导。当学生达到相应的水平后,可以进一步加大教学的难度。但声乐小课同样也存在投入大、效率低等不足之处,而大课可以有效解决类似的问题。大课的内容不仅包括理论知识,还包括具体的教学方法及音乐作品鉴赏等。上述知识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声乐知识,同时还能让学生自发地学习掌握歌唱技巧,从而全面提升教学的效率。在此基础上,还可以结合学生的情况,组织学生观看学习优秀的音乐作品,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二)集体课与实践课充分结合声乐小组是将几名自身条件和专业水平大致相似的学生编排在同一小组进行授课的教学方式。声乐小组既保留了声乐小课的优势,可以更好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能力,也有利于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和把握自我,在满足音乐共性的基础上,从内容、课程等方面提升效率。在音乐教学中,集体实践课极其重要。训练目的主要如下:其一,提升学生专业修养;其二,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当学生掌握相应的演唱理念及方法后,就可以采用集中形式进行教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排练一些特色鲜明的作品进行集体演唱。处理分析古典作品及现代声乐作品时,从发声方法、歌曲内容、艺术处理方式等方面着手,进行集体性训练,增强学生集体合作的意识,提高学生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敏.浅谈声乐与台词教学结合的基本元素[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07(04).
[2]王冬.戏剧表演专业声乐教学特点初探[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0(03).
[3]莫晓文.台词与声乐教学的比较研究[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9(03).
作者:陈璋 单位:武汉设计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