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当代影视歌曲对民族声乐的影响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影视歌曲不仅是影视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也是声乐艺术的主要类型之一,具有数量丰富、传唱度高、影响力大等特点。我国影视歌曲诞生于上世纪30年代,如今已经成为独立性很强的民族声乐类型之一,对民族声乐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文章首先分析介绍了影视歌曲的内涵、类型以及发展脉络,然后阐释了影视歌曲的作用,包括刻画剧中人物、概括故事内容、升华作品主题,继而从民族声乐本体以及民族声乐教学两个角度论述了影视歌曲对民族声乐的影响。
关键词:影视歌曲;民族声乐;声乐教学
自有声电影诞生以来,影视歌曲便成为影视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影视艺术的快速发展与日益成熟,影视歌曲的类型与功能也在增加,成为塑造影视人物、烘托电影氛围、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作品主题的重要载体。我国影视歌曲诞生于1930年,历经80余年的发展,在极大丰富民族声乐内容的同时,也在推动民族声乐的创新与发展。在当代中国,影视艺术已经成为普及度最高的艺术样式,也是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主要内容,影视歌曲作为影视艺术的“附庸”,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而影视金曲更能脱离影视作品的束缚,具有独立的艺术品格,传唱不息。
一、当代影视歌曲概述
(一)影视歌曲的内涵、类型
影视歌曲是影视作品中出现的各种形式歌曲的统称。由于电影艺术诞生较早,且电影歌曲自有声电影诞生以来便随之出现,因而,电影歌曲是影视歌曲的源头,而随着电视艺术的不断发展与社会影响力的日益提升,电视歌曲成为当前影视歌曲的中流砥柱。影视歌曲多与影视作品中的故事情节、人物情感的发展密切配合,是提升影视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随着影视歌曲的不断增加,影视歌曲的分类成为研究中的重点。最为常见的划分方式有两种,第一种以影视歌曲的出现时间为划分依据,可以分为片头曲、片尾曲、插曲。片头曲、片尾曲在影视作品的片头、片尾演唱,通常仅有一首,插曲则是影视作品的播放过程中演唱,数量不固定,而主题曲多为片头曲或片尾曲。第二种以原创性为划分标准,可以分为原创、改编与引用,原创是影视作品中的原创性歌曲,而改编则是对既有音乐作品的重新演绎,至于引用,则是影视作品中出现的已经存在的歌曲。
(二)当代影视歌曲的发展脉络
从世界范围内而言,电影艺术诞生于1895年,有声电影诞生于1927年,电影歌曲于同年诞生。我国有声电影诞生于1930年,《野草闲花》中首次出现了声音,而电影的主题曲《寻兄词》也成为影视歌曲的发端。三四十年代是我国影视歌曲发展的草创期,尽管具备了一批经典的电影歌曲,但影视歌曲作为声乐艺术的类型尚不成熟。建国后,影视歌曲的数量逐渐增加,中国当代影视歌曲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建国到改革开放前。此时期的影视艺术主要为革命题材电影,影视歌曲也以革命题材居多,类型较为单一,特别是时期,仅有八部样板戏,影视歌曲发展有限;第二阶段为改革开放后到新世纪前,随着文化创作氛围的日益宽松,影视作品数量增加,影视歌曲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出现了大批民族色彩浓厚的经典歌曲,特别是根据四大名著改编的电视剧中的影视歌曲,更是脍炙人口;第三阶段为新世纪以来,影视歌曲朝多元化、创新化的方向发展。
二、当代影视歌曲的作用分析
(一)刻画剧中人物影视歌曲作为影视作品的一部分,不仅仅具有音乐层面的作用,对影视艺术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刻画剧中人物则是影视歌曲最为常见的作用。影视歌曲可以分为片头曲、片尾曲、插曲等,多以插曲作为刻画人物的工具,而对一些完全围绕主人公开展故事的影视作品而言,片头曲、片尾曲同样是人物刻画的常用载体,最为典型代表的便是游本昌的经典电视剧《济公》。1985年拍摄的《济公》一共8集,前6集主题曲为《哪里不平哪有我》,歌曲开头便是“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你笑我,他笑我,一把扇儿破”,将济公和尚的外形特征原原本本地呈现了出来,与剧中的济公形象相呼应。主旋律影视作品是我国影视作品的重要类型,以展现伟大人物的光辉事迹为主要内容,在此类题材的影视作品中,影视歌曲通常也作为刻画人物的载体而存在,比如献礼电影《杨善洲》,该片以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为原型,讲述了杨善洲植树造林、造福后人的先进事迹,主题曲《不曾见过你》中唱到“一顶草帽风雨兼程,一双草鞋坚定不移”,就是对杨善洲人物形象的典型刻画。
(二)概括故事内容
作为影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概括性是影视歌曲最为主要的特征,而概括故事内容自然也是其在影视艺术中的主要功能之一。影视艺术以讲述故事为中心,无论时间长短,均能在荧幕上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并塑造一批有血有肉的形象。影视歌曲受艺术体裁的限制,自然不能如电影电视剧那样原原本本地讲述故事,因此,用凝练的歌词,将影视作品的主要内容呈现出来,就成为影视歌曲的重要任务。就以央视86版《西游记》为例,本部电视剧改编自吴承恩的同名小说《西游记》,讲述了唐僧师徒一路艰辛、斩妖除魔、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用诗性的语言对取经历程进行了概括,将唐僧历时14年的取经历程概括为“一番番春秋冬夏”,将一路上的斩妖除魔概括为“斗罢艰险又出发”,既与故事的梗概高度契合,也展现了师徒四人的豪情壮志与英雄气概。
(三)升华作品主题
影视歌曲属于声乐范畴,而声乐艺术以声音作为媒介,尽管其在叙事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足,但在烘托氛围、表达情感中却有着非常独特的优势,这也使得影视歌曲常常作为影视作品升华主题的手段,借助其中的歌词、旋律、节奏,更好地将影视作品中所要传递的情感或者表达的思想呈现出来。这在我国香港地区的影视作品,尤其是武侠类影视作品中最为常见。比如TVB97版《天龙八部》,该电视剧改编自金庸的同名武侠巨著,用佛教的话语讲述了“无人不冤,有情皆孽”(陈世襄语)的故事,佛教思想渗透于全书,电视剧主题曲《难念的经》的歌词中化用了不少佛经的内容,比如“为贪嗔喜恶怒着迷”“参一生参不透”等,完美地将《天龙八部》的主旨展现了出来,提升了电视剧的精神内涵与气质。同样的还有电影《爱情呼叫转移》的主题曲《爱情转移》,歌词用近似于讲故事的方式,将现代都市中爱情的虚幻性深刻地表现了出来,与电影故事中男主人公的离奇遭遇高度吻合,升华了电影的思想。
(一)对民族声乐发展的影响
1.使影视歌曲类型走向成熟
电影歌曲是我国影视歌曲的开端,早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便有大量的脍炙人口的电影歌曲,比如电影《渔光曲》中的《渔光曲》,电影《大路》中的《大路歌》等,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后来更是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三四十年代是我国影视歌曲发展的形成期,尚不成熟,不仅数量稀少,且在歌词、旋律创作中存在随意性。建国后,随着电影艺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电视剧的诞生与普及,作为民族声乐重要类型的影视歌曲日益成熟,成为推动民族声乐发展的重要力量。影视歌曲作为影视作品的主题曲、插曲等,其自身的发展与影视艺术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影视艺术进入繁荣期,每年上映、播出的影视剧数量持续增加,就以2017年为例,全年国产片数量达到376部,而生产完成且获准发行的电视剧数量则为313部,二者合计689部,新增的影视歌曲上千首。与影视歌曲数量大发展、大繁荣相伴而生的则是影视歌曲类型的不断增加与细化,初期影视歌曲类型淡薄,且具有明显的时代属性,比如三十年代的抗战歌曲、五十年代的革命歌曲等。当代影视歌曲类型日益多元化,比如爱国歌曲、爱情歌曲、历史歌曲、青春歌曲等,当然,影视歌曲类型的丰富与影视艺术类型的丰富紧密相关,因为影视歌曲的附庸属性决定了其在题材风格上必须与影视作品亦步亦趋。不仅如此,随着现代传媒的不断发展,影视歌曲的社会影响力大为提升,出现了很多“现象级”的影视歌曲,比如电视剧《渴望》的同名主题曲,此类主题曲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可以独立于影视作品之外,这也是影视歌曲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2.丰富了民族声乐的艺术宝库
民族声乐是民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早在先秦时期,我国民族声乐便非常成熟,《诗经》《楚辞》均可以用歌唱的形式呈现。随着时代的不断前进,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也在不断发展,如汉唐时期的乐府、宋元时期的戏曲、明清时期的小调等。就当前民族声乐而言,戏曲音乐、艺术歌曲、民间小调、流行歌曲、曲艺说唱乃至影视歌曲等,均是民族声乐的重要类型。相比于其他声乐作品而言,影视歌曲的诞生较晚,但它的出现不仅推动了民族声乐的新发展,也丰富了民族声乐的艺术宝库。首先,影视歌曲数量丰富,且在不断增加。如前所言,我国每年上映、播出的电影、电视剧多达数百部,而每部电影、电视剧都有相应的声乐作品,并且不止一首,这使得我国影视歌曲的数量逐年增长,成为民族声乐丰富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之一。就以2011年热播的电视剧《甄嬛传》为例,全剧声乐作品共有六首,除了片头曲《凤凰于飞》,片尾曲《红颜劫》以外,还有四首插曲,分别为《菩萨蛮》《惊鸿舞》《金缕衣》《采莲》。其次,影视歌曲融合性强,对民族声乐的整体发展有着很好的推动作用。影视歌曲既为民族声乐的重要类型,又与其他民族声乐有着非常密切的互动关系,是推动其他民族声乐现展的重要力量。就以艺术歌曲为例,艺术歌曲由抒情歌曲发展而来,具有高品位、高情趣的特点,一些影视作品会将艺术歌曲作为电影元素,以刻画人物或者烘托氛围,比较典型的便是《立春》。电影中共出现了四首艺术歌曲,对于小城音乐教师王彩玲的刻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类似的,戏曲音乐在影视歌曲中也极为常见,除了专门的戏曲电影外,比如《女驸马》《曹操与杨修》外,大量影视歌曲中均有戏曲音乐的元素,比如《霸王别姬》主题曲《当爱已成往事》的开头便是京剧念白。
3.促进民族声乐的不断创新
创新是民族声乐发展的根本动力,而影视歌曲则是民族声乐中创新力最高的类型,在促进民族声乐的创新与发展中发挥了非常独特的作用。“旧瓶装新酒”是影视歌曲创新中最为常见的手段。我国素来有诗歌国度的美誉,在漫长的中华文学发展史中,涌现了大量的经典诗歌,尤以唐诗宋词最盛。这些诗歌在诞生之初,均能配乐演唱,尤其是宋词,更是“倚声填词”,影视歌曲以唐诗宋词为蓝本进行编曲的不在少数,比如《甄嬛传》中的四首插曲《菩萨蛮》《惊鸿舞》《金缕衣》《采莲》,其歌词均来自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而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的插曲,均为王立平对曹雪芹原著中诗歌的再度创作,留下了脍炙人口的《枉凝眉》《葬花吟》《聪明累》等。同样的还有老版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改编同样是影视歌曲推动民族声乐创新的重要方法,我国民族声乐类型多样,可供影视歌曲改编的声乐作品更是数不胜数。巧妙的改编不仅是更好地发挥影视歌曲在影视艺术中作用与价值的重要方式,也是经典民族声乐现展与传承的有效手段。就以戏曲音乐为例,总体而言,当代戏曲音乐的影响力式微,但其在影视歌曲中的融入则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比如2002年上映的贺岁喜剧《天下无双》,电影中大量采用了黄梅戏的元素,特别是梁朝伟与王菲所唱的《喜相逢》,作曲人不仅借用了黄梅戏经典调子《夫妻双双把家还》创新创作了《喜相逢》的歌词,更在编曲时配上了轻摇滚的节奏,既符合电影的喜剧属性,也体现出了导演刘镇伟强烈的无厘头风格。影视歌曲属于影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影视艺术则是当前影响范围最大、关注群体最高的艺术形式,均有很强的创新精神,影视歌曲自然会紧随影视艺术的创新需求而不断突破,这为民族声乐的当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对民族声乐教学的影响
1.提供优秀声乐作品对民族声乐教学而言,丰富的声乐作品是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对学生的学习、成长、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深入,声乐课程教学已经非常成熟,现代民族声乐的教学作品也非常丰富,涵盖了多个类型的民族声乐,比如艺术歌曲、戏曲音乐、民间小调等,而影视歌曲同样是声乐课堂中较为常见的声乐训练曲目。经典的影视歌曲不仅是民族艺术的瑰宝,在声乐教学中也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影视歌曲的创作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比如在歌词的创作中,既包括大量的新体诗白话,也沿用或者改编了为数众多的古典诗词,具有非常强烈的民族文学价值以及民族审美特征,契合中国人的审美心理与艺术偏好,适合声乐专业学生演唱。同样,影视歌曲在作曲中也非常看重民族化的作曲手法与西方作曲技法的结合与创新,在学习西方作曲技法的同时,进行了民族化的探索与创新,符合本民族的审美观念。影视歌曲的民族性、艺术性、丰富性,为学生的声乐学习提供了数量广泛的优秀声乐作品。
2.培养学生表演功底
随着声乐艺术的不断发展,舞台声乐成为声乐表演的重要内容。舞台声乐表演不仅需要学生具有声乐演唱技能,更需要学生有良好的表演功底,能够将声乐中的情感,借助声音、表情、肢体动作等传递出来。对此,影视歌曲有着非常良好的教学应用价值。不同于一般的民族声乐,影视歌曲依附于电影电视剧此类写实性很强的艺术载体,具有特定的背景,或者说,影视艺术内在地规范了影视歌曲的情感表现。电影、电视剧是以故事情节为中心的叙事艺术样式,本身就能够给观众带来震撼的艺术体验,而歌曲在影视作品中的融入,既能深化影视艺术的情节,也能借助影视艺术来更好地传递歌曲的情感与思想。影视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能够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歌曲的内容、主题与意境,让学生通过影视作品的观看来了解把握影视音乐,这对于其在影视歌曲的演唱中更好地表现出作品的内涵有着很好的作用。不仅如此,影视艺术作为世界受众最多的艺术样式,在学生中间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影视艺术的魅力能够对学生影视歌曲的练习起到正向迁移作用。
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影视歌曲作为民族声乐的主要类型,在声乐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这种价值既体现在声乐教学层面,也表现在学生的全面发展层面。相比于一般的民族声乐作品而言,影视歌曲的教育教学价值更为突出,这和影视歌曲自身的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影视歌曲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影视歌曲为影视艺术中的音乐元素,而影视艺术则是时代性非常强的艺术样式,不同时期的影视艺术有着不同的艺术表现与思想内涵。比如抗战时期的抗战电影、建国初期的革命题材电影、新时期的主旋律电影等,此类电影的歌曲往往紧扣影视作品的主题,有电影《地道战》的同名主题曲,电视剧《龙年档案》的主题曲《百姓是天》等。学习影视歌曲有助于学生了解我国的时展,提升学生的历史人文素养。其次,影视歌曲具有很强的教育性。影视艺术是受众最广的艺术,不仅需要追求市场效益,更要注重社会效益,因此,影视艺术实际上承担着一定程度的社会教育功能,而影视歌曲则是其发挥社会教育功能的主要载体,比如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的主题曲《得民心者得天下》。
参考文献:
[1]宋杰.视听语言影像与声音[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2]程娜.中国早期电影歌曲及其对当代电影民族声乐的影响[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12.
[3]刘凤玲.影视节目主题歌语言特色管窥[J].修辞学习,1998(01):22-24.
[4]蔡丽宁,张小军.浅析中国电影歌曲发展脉络[J].电影评介,2009(11):23-24.
[5]丁洁.电影音乐类型探析[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0.
[6]卢红丹.绵延与显现———新时期以来电影音乐研究[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
[7]段晓军,杨燕清.电影《立春》中的艺术歌曲和歌剧咏叹调[J].电影评介,2008(14):33-35.
[8]戴勇.解析民族声乐作品中的影视歌曲及其演唱[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1(02):151-154.
[9]黄成典.浅谈影视音乐的艺术特色———以86版《西游记》为例[J].美与时代,2015(01):115
[10]李丽珍.浅谈电影音乐的技术特性[J].影视技术,2013(11):44-45.
[11]王义涵.1979-1989年中国大陆电影音乐研究成果述评[D].郑州:河南大学,2006.
作者:邹筱丹 单位:四川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