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气象影视产品新媒体运营策略探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载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媒体平台的迅速崛起改变了传统的媒介格局,进一步拓宽了信息传播途径。新媒体时代下,气象影视产品要实现创新性开发和运营,就必须立足新媒体特征,探索与新媒体融合的路径,从气象影视产品内容、传播平台、表现形式、市场营销等方面入手,打造气象影视产品的优势品牌,切实提升气象服务质量,为气象影视产业的健康和稳定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关键词:气象影视产品;新媒体运营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以电视广播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和挑战。气象影视产品作为传统媒体内容制作和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媒体环境下,气象影视产品应与时俱进,实现创新发展,与知名的新媒体平台进行合作,实现全方位、全天候和全时段的气象信息服务,同时要大力开发新型产品,以新媒体为依托来进行运营,借助平台优势增强产品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更好地满足当前社会公众的观看习惯和碎片化阅读需求,为气象影视的发展开创一片新天地[1]。下面就主要从气象影视产品的价值、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势互补、新媒体运营特点以及气象影视产品的新媒体运营策略等几方面进行完整阐述和分析。
1气象影视产品存在的社会价值
1.1传播气象信息
气象影视产品存续和发展的最为重要的社会价值,就体现为能够实现气象信息的传播。气象影视是气象信息的主要载体,通过制作相应的气象影视节目,比如天气预报等,能够比较及时和准确地给人们传递相关的气象信息。同时,气象影视还具有直观性和受众广的特征,虽然伴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传统的电视媒体带来了一定冲击,但小到县级电视媒体,大到省级卫视,都开辟和保留有专门的气象影视专栏,人们也习惯于接受气象影视产品提供的服务,因此,气象影视是一种不可替代并且也非常受欢迎的天气信息接收方式[2]。气象影视要实现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需要在产品的制作和传播上做出更多元化的探索和努力,从而进一步提升气象影视产品的服务功能和社会价值。
1.2丰富影视版块
气象影视产品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气象服务的一类影视产品,就像电影、电视剧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服务的影视产品一样,其存在价值和意义还体现在丰富影视节目内容和版块上。一般来说,一个成功的气象影视产品,有着非常丰富和完整的内容和产品应用流程,比如:一档气象影视节目,必然有片头动画、音乐、引言等进行过渡,这些相关内容的视觉效果和制作水平就直接决定了气象影视产品的质量和观众的接受度[3]。在新媒体环境下,结合社会公众的实际需求,实现气象影视产品理念、内容以及表现形式上的创新设计,赋予气象影视产品更大的审美价值和传播价值,能够进一步丰富气象影视产品的表现力和表达力,真正把气象影视打造成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的优势版块,进一步提升公共气象服务质量。
2传统媒体在气象影视产品制作和传播中存在的利弊
2.1传统媒体的优势
要探索气象影视产品的新媒体运营策略,必须实现多个媒体之间的优势互补,而不是一味摒弃旧的产品运营方式和策略。首先,传统媒体在气象影视产品的制作和传播过程中具有无可代替的品牌优势[4]。我国气象影视产业发展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电视媒体一直都是气象影视产品传播的主要载体,且当前电视气象类节目仍然有一大批的忠实观众和比较稳定的受众群体。比如:新闻联播之后的天气预报栏目,只要熟悉的前奏音乐一响起,人们就会不自觉地关注相关的天气情况,并且观众的认可度和信赖度较高,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保障,可以说是气象影视产品品牌建设的成功典范。而气象影视产品的新媒体运营正处于起步阶段,要想在短时间内积累相应的品牌效益难度相当大。因此,要实现气象影视产品的新媒体运营,必须依托传统媒体的品牌优势,在内容策划、气象活动以及个性化服务等方面加以创新。其次,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在气象影视产品运营方面还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气象影视在不断创新和发展的过程中,其技术设备实现了优化升级,能够保障气象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同时,电视气象节目背后具有比较专业的制作和运营团队,使得相关产品具有更高的科学性,而新媒体更多的则是对这些产品及相关内容进行转载和二次传播,在创新性和及时性上存在一定的劣势。
2.2传统媒体的劣势
传统媒体在气象影视产品制作和传播的过程中也存在其一定的劣势和弊端。尤其是在新媒体时代下,面临着各类网络平台和新媒体的冲击,传统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大打折扣,其信息收集和获取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再加上传统电视媒体比较严谨的节目制作流程,使得气象影视产品的制作和传播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时空限制,尤其是在进行一些紧急气象预警信息的过程中,其时效性大打折扣[5]。在新媒体环境下,借助新媒体平台进行气象影视产品的运营和传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媒体存在的劣势,提升气象信息传播速度,从而实现优势互补,更有利于打造优质的气象影视产品,给人们提供全方位的气象服务。
3新媒体运营的特点
3.1信息传递高效化
要做好气象影视产品的新媒体运营,就必须清楚地了解新媒体运营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够更好地开发气象影视产品,不断优化和完善气象影视服务内容,创新气象影视产品的运营和传播形式。首先,新媒体平台具有信息传递高效化的特征,这也是新媒体运营的最大优势所在。依托于互联网的各类新媒体平台,其信息和上传具有及时和便利的特征,而社会公众则可以利用身边的各类移动智能工具,如手机、平板以及电脑等来进行相关信息的获取和浏览,打破了以往信息传递的时间和空间限制[6]。在新媒体平台上,一条热门资讯及相关的信息甚至可以在短短的几分钟内获得上百万上千万的点击量,这些都是传统电视媒体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在进行新型气象影视产品开发的过程中,就要依托于新媒体平台高效化的特征,实现对气象影视产品服务的精准定位,进一步提升气象影视节目的时效性。
3.2信息交流与互动性强
新媒体的诞生给人们提供了更为广阔、宽松和便利的信息传递和社交平台,改变了以往信息传播与交流的方式方法,人们不仅可以在新媒体平台上进行自主信息浏览,还可以随时随地就某一事件展开话题互动和讨论。这就给气象影视产品的新媒体运营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传统的气象影视产品更多的是单向给观众传输相关气象信息,缺乏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双向互动和交流,而依托于新媒体平台,借助相应的新媒体技术,可以更广泛以及全面地收集社会公众的气象信息反馈,由于气象问题瞬息万变,借助新媒体搭建与社会公众之间的联系通道,能够更为真实、准确地获取相关的气候变化情况[7]。尤其是在一些重大天气事件和气象灾害发生的情况下,如台风天气,就可以利用新媒体与社会公众展开话题互动和讨论,收集社会公众反馈的气象图片以及影音视频等,从而有效提升气象影视产品的针对性、可看性以及传播性。
3.3信息受众广
借助新媒体平台来实现气象影视产品的创新性运营,还主要立足于新媒体平台信息受众广的特点和优势。根据中国新媒体行业数据分析,截至2019年,我国新媒体用户已经超过12亿人次,就拿微信和微博这两个最具代表性的新媒体平台来说,其受众分布于各个年龄阶段以及各行各业之中[8]。因此,气象影视产品到新媒体运营,必须在分析受众群体特征的基础上,在不同的平台采取不同的运营模式,制定有针对性的产品服务和产品内容,从而满足人们出行、旅游、生产、气象灾害防护等各方面的气象服务需求。
4气象影视产品的新媒体运营策略
4.1优化气象影视产品内容,实现精准定位
要做好气象影视产品的新媒体运营,必须坚持内容质量为王的原则。要实现气象影视产品内容的优化,实现精准定位,凸显气象影视产品的社会价值,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由于气象影视有着天然的内容创作优势,相关的气象信息和内容都是随时更新的,这就要立足于原有的内容资源优势,不断拓展和丰富气象影视服务型产品[9]。如可以开发天气监测警报以及气象灾害预警服务一类的产品,借助新媒体平台来进行相关信息,并且开启实时推送,从而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提供生活以及出行等方面的便利。再如,可以开发气象影视科普一类的产品,通过短视频制作来进行新媒体和推送,从而普及有关气象知识,提高社会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立足地域特征,开发有针对性的气象影视产品,如在重要的农业生产区域,就可以拓展专门的农业气象服务,打造区域性的农业气象影视产品品牌,除及时相关气象资讯外,还能够给当地农民提供有关气象灾害预防以及病虫害预防等的个性化服务,从而不断丰富产品内容,以服务来定位产品,切实提高气象影视产品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其次,在实现对内容把控的基础上,对气象影视产品的包装也非常重要,这也是实现新媒体运营,更好地吸引新媒体用户的关键所在。比如:可以结合24节气,在对应的节气举办相应的天气主题活动,与知名新媒体平台展开合作,开设专门的话题帖进行讨论,增加曝光度,从而达到预期的新媒体运营效果。
4.2创新气象影视产品传播平台,提升服务质量
要做好气象影视产品的新媒体运营,关键还在于不断创新气象影视产品的传播形式,从而提升气象影视产品的服务质量。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气象影视提供了新的传播途径和载体。节目从最初策划开始,就要考虑其跨媒体的传播方式,开发更多适合在新媒体平台上进行传播和应用的气象影视产品。如以微博为载体,开发集文字、视频以及公众互动于一体的气象影视产品,气象部门创建官方微博账号,将其运营成为专门的气象微博,满足微博上不同受众的需求,以网络化的语言进行信息和公众交流,并接收网友的投稿,来反映更为真实的气象情况[10]。此外,还要更加重视气象影视产品的多平台运营,除微博之外,微信、微视频以及各大新闻客户端都应当成为气象影视产品投放的平台,并且根据不同平台的用户特征来实现区别性的运营。把气象影视节目打造成可看、可听、可互动的全新节目。比如,根据不同的微信用户群体,打造以天气与出行,天气与养生、天气与社会热点、天气与时尚等为主题的个性化气象影视产品,贴近受众,服务受众,提高节目认知度,最终提高品牌价值。
4.3实现气象影视产品升级,适应新媒体时代需求
在新媒体环境下做好气象影视产品的运营,还必须实现气象影视产品的升级,这里主要表现为对各类气象影视产品的衍生物品进行开发和利用。如制作桌面数字视频,利用数字加工技术对气象影视进行相应编辑和制作,打造相应的数字化平台,用户只需要安装相关软件,就可以获得个性化的气象音效、气象影视卡通形象、气象显示符号以及专属的气象壁纸等,从而更好地契合新媒体时代用户需求,并且通过对用户数据进行分析,能够为今后的气象影视产品开发和运营提供参考和借鉴。
5结语
气象影视产品的开发和利用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要探索出一套完善的气象影视产品新媒体运营模式,就要立足产品质量、创新发展形式、根据社会公众需求,实现公共气象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胡康,胡小羽,王磊.如何使气象信息更适合在新媒体中传播[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13):136-138.
[2]赵嵘,李萌,杜宇杰.气象影视业务可视化展示与监控的探索与实践[J].广播与电视技术,2020,47(5):124-126.
[3]石永玮,贾亦阳,王亚军.构建新媒体时代的公共气象影视服务体系分析[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0(8):143-144.
[4]梁丽珍.地市级气象影视制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处理[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0(8):234,236.
[5]王帅.气象影视节目图文信息可视化效果提升探索[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9,40(4):96-98.
[6]容军,齐朋.气象影视服务开展融媒体传播的思考[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9(12):94-95,97.
[7]唐莹.气象影视精细化服务的思路分析[J].传播力研究,2019,3(27):67.
[8]李岩涛,陈悦.气象影视素材数字化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开发[J].内蒙古气象,2019(4):42-44.
[9]董元元,朱宝峰,冯瑶.新媒体环境下气象影视行业的发展现状[J].吉林农业,2019(14):100.
[10]秦芳.气象影视产品的新媒体运营[J].传媒论坛,2018(18):51.
作者:马丁 单位:北京市气象局声像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