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影视作品戏曲理论相关思考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新媒体环境推动了我国影视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娱乐休闲元素。对于影视作品来说,新媒体是发展的平台;对于传统戏曲来说,影视作品也是发展的平台,它可以借其为载体,在另一个领域实现广泛的宣传与传播。戏曲在我国发展历史悠久,在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位置,虽然现阶段戏曲文化已经被主流文化所取代,但戏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对影视作品中戏曲理论进行研究,分析戏曲对影视作品积极影响的同时,研究戏曲在新媒体业态下的发展路径。
戏曲元素具有浓郁的文化特色,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传统文化所引领的文化精神在现代社会依然独具魅力,即便是在影视作品盛行且充满市场的环境下,戏曲元素也活跃在很多影视作品中,为影视作品增添了传统文化的色彩。
一、影视作品中戏曲元素的发展现状
中国的诸多影视作品借鉴了国内外先进的制作技术、创作形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融入元素越多,其包容性越强,影视作品的发展基础便更为深厚。戏曲元素在中国影视作品早期的创作过程中占据重要位置,很多影视作品都选用了戏曲元素来丰富、展现独特的影视场景和背景,如:《卧虎藏龙》《霸王别姬》《秋菊打官司》等等,可以说戏曲元素在早期是与影视作品形影不离的,它既可以作为配乐的调味品、也能融入真实的故事情节中,给观众深刻的观影印象[1]。中国的戏曲文化博大精深,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戏曲文化,剧种多达三百六十多种,其中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五大戏曲剧种传播范围最广,受众最多。影视作品在融入戏曲元素时,会从戏曲理论、音乐、表演形式、文化内涵等多方面挖掘戏曲文化,再与影视作品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场景环境融合在一起,还原逼真的历史、生活背景。随着时展,影视作品对戏曲理论的研究更加深入,对戏曲元素的引用与使用也更加纯熟,随着戏曲奥秘逐渐揭开,戏曲艺术的综合性、虚拟性、节奏性特征也会渐渐凸显出来,成为影视作品未来发展的主流方向之一。
二、影视作品中戏曲理论的应用研究
中国近几十年创作的影视作品已经超过了拥有几百年发展历史的戏曲音乐的综合,戏曲的发展有它的特殊性,但影视作品发展的强劲势头则说明影视作品的发展对戏曲理论是很好的继承。
(一)音乐配乐的应用音乐是戏曲艺术与现代影视艺术表达的主要载体,在戏曲理论中声腔演唱、器乐伴奏是核心,它既能烘托戏曲演唱背景,又有助于情感表达和场景烘托。影视作品经常使用戏曲配乐,如:《大闹天宫》电影,在孙悟空大闹天宫的过程中、花果山的一些场景展现时,电影都引入了传统乐曲唢呐、鼓的音乐配乐,用来展现喜悦、紧张、宏大等环境状态[2]。又如:《白蛇传》《梁山伯祝英台》《花木兰》等民间传说等剧目,经常采用豫剧、黄梅戏、越剧等配乐,民间传说大多发生在古代,以戏曲音乐来烘托人物场景、作为影视作品的主题音乐背景,更容易将观众带入到传说中的故事场景中。除此之外,很多历史剧、年代戏,也经常使用戏曲音乐,受到热捧的《大宅门》《雍正王朝》等,经常使用到京剧转场作为故事场景的衔接元素,有时候简单的戏曲配乐可以为影视作品的故事情节、人物思想、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留白,让影视作品的叙述更加立体、厚重,给观众带来更深刻的听觉刺激。
(二)戏曲表演的应用除了以音乐元素进入到影视作品之外,很多影视作品有时也直接引用“戏剧表演”,所谓“戏曲理论”,戏和曲是两部分,都很好地融合在影视作品当中。如:1987版《红楼梦》和新《红楼梦》两部影视作品,是两个时代创作的影视作品,它们在作品中都呈现了“戏剧表演”中的内容,1987版《红楼梦》中根据书中描述还原了很多戏剧,《长生殿》《离魂》《游园•惊梦》等,这些戏剧是大众耳熟能详的,在影视作品中被真实还原表演出来,当作故事情节的一部分,可以把观众带回到那个年代的生活环境中,也可以让观众更了解戏剧文化。与1987版《红楼梦》相比,新版红楼梦对戏曲表演的融合度更强,在人物造型上就大幅度还原了戏曲造型,包括昆曲的“额妆”贴片造型、豫剧的宽袍大袖等,戏剧化的造型让观众耳目一新,影视表演也有了戏剧表演的风格,使得现代影视剧目与戏剧表演二者的气质更为融合。
(三)地方戏的应用中国地大物博,即便是影视作品也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戏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影视作品与地域文化的融合度,帮助影视剧找准地域文化特色,进而更加贴近于地方文化,将故事演绎给观众。以豫剧为例,电视剧《花木兰》是发生在河南的一个故事,在故事发生背景上影视作品创作者认为可以以豫剧为基础,将影视作品打造成地方戏。一方面,在人物台词、表达、唱腔上进行了戏剧改编,部分演员更是直接使用了河南方言,台词的语调、音韵都仿照豫剧戏剧演唱的表达方式,以唇音为例,河南方言b、p、m三个音的表达并没有差别,在表达“父亲大人”的“父”时唱为“hu”[3]。豫剧作曲的创作形态很好地还原到了影视作品当中,祥符调、豫东调、沙河调等豫剧唱腔也成为河南影视剧经常用到的戏剧表达方式。同时,因为豫剧唱腔铿锵有力、抑扬有度,具有很大的情感力度,所以感染力很强。戏曲对地方特色的继承和发展是十分有利的,豫剧大师常香玉曾说:“豫剧的质朴通俗、本色自然、节奏鲜明强烈,是人们生活的写照,也是地方特色最本真的表现。”无论是戏词还是戏曲音乐,戏曲对于地方影视作品的影响都是多方面的,它蕴含了丰富的风土人情、民俗生活、文化色彩。
三、影视作品中戏曲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研究发现,影视作品与戏曲的融合度很高,戏曲不仅具有传统文化的烙印,它还依靠其独特的戏曲理论为现代影视剧提供了借鉴与发展的重要资源,为影视作品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社会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下,中国影视作品创作与发展将迈向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从人物塑造、剧情设计、环境场景安排等方面看,戏曲理论的展现、表达将更多样,如:依靠传统戏曲文化创造的新式乐曲、表演;依靠戏剧表演打造的影视剧舞台;依靠戏剧创作理论创建的影视作品创作理论等。可以说,戏曲理论是影视作品走创新型道路的发展基石,借助戏曲理论的创新应用,影视作品拥有了更多的发展可能。为了更好地助力戏曲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未来将有更多的影视作品去学习、使用、创作戏曲文化。随着戏曲文化被广泛地学习与应用,戏曲理论也会更加饱满,我国戏曲的种类、风格将交互融合,形成新的戏曲理论体系。戏曲文化的融合发展、多元发展之路,既能服务于我国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也推动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由此可见,戏曲理论的研究与应用是建立在发展视角上的,有利于戏曲文化的传播。无论是传统理论还是戏曲创作的创新应用,都应该包容,都应该积极推进,如此,我国戏曲文化的发展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目标。如今,较多影视作品都开始尝试和一系列戏曲元素叠加融合,进一步透过镜像媒介去促成戏曲由传统艺术朝向现代艺术的转变。戏曲属于我国传统艺术的精粹,而影视则是西方舶来品艺术的重要部分。两者融合的第一部作品,就是1905年的电影《定军山》。须知戏曲这类艺术具备较强的综合性特征,可以依次细化出音乐、造型、表演、服装等不同类型的符号元素,而经过戏曲影像作品的成功制作和大范围推广之后,开始赢得愈来愈多人的认可和赞扬。纵观我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有关戏曲和影视相结合的作品开始接踵而至,部分选择叠加处理各类代表性的戏曲元素,部分运用巧妙方法融入一类戏曲元素,最终都透过镜像展现出令人惊奇的视听盛宴。将视线投放到全球范围内,虽然说戏曲不过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一类,且戏曲元素也不能全然代表中国元素,但历经几十年的精心淬炼和规划经营,如今相关影视中的人物造型、场景风格、音响特效等,都开始灵活地添加与融入戏曲元素。时至今日,更是成为影视领域中的常态,甚至已然被作为我国影视或是世界影视彼此区分的关键标识,放眼未来,或会开拓出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不过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传统戏曲并非像以往那般拥有超凡的魅力,毕竟随着现代人生活、工作压力的加剧,能够静下心来倾听戏曲内涵和韵味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而之所以相关影视剧作品能够延续生机,实际上是其独特的影视观念、一系列科技元素,还有戏曲韵味彼此间交织而产生的化学作用,一时间令广大观众受到强烈的画面震撼,满足了他们各自独特的审美诉求。借此可以了解,戏曲这门中国独有的艺术类型,现已借助镜像视听景观中的戏曲元素链条,有效地实现了由传统艺术向现代艺术的身份递嬗与对接。
四、结论
综上所述,影视作品中戏曲的应用、借鉴与理论研究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思考与研究,每个影视作品的创作都是文化探索的过程。当戏曲理论真正融入、渗透到影视作品当中,我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高度融合的发展状态便会形成。它会带领着我国传统文化向前发展,也会带动传统文化、现代文化一同实现创新发展。所以说,戏曲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是现代影视作品应当积极承担的研究课题,戏曲理论研究可以照亮我国现代影视行业,使其成为一颗闪亮新星。
参考文献:
[1]李佳音.戏曲元素在赵季平影视音乐作品中的运用研究[D].青岛大学,2019.
[2]袁玥.戏曲音乐元素在影视作品中的应用探讨[J].黄河之声,2018,(17):29.
[3]武翠娟.传统与现代的对接:论1980年代以来影视作品中的戏曲元素[J].戏剧艺术,2016,(06):107-116.
作者:王海军 单位:平顶山市戏剧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