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新时期红色影视发展方向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新时期红色影视发展方向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谈新时期红色影视发展方向

【摘要】在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拍摄了一批红色影视作品,并在艺术性和思想性上都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对新时期红色影视作品来说,真和善是两个主要的价值取向,需要反映真实的历史,还原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本身,也要重视挖掘出红色影视积极的社会干预能力。但是,在思想逐渐多元化的今天,红色影视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转变,不能再遵循过去的发展思路,而是要从内容、视角和演员阵容等多个角度做出调整,发挥出红色影视“真”和“善”的价值。结合影视作品的本质,站在我国当前社会经济状况的基础上,与文学融合,让红色影视能够在大众文化中展示出更加积极的力量。

【关键词】新时期;红色影视;发展方向

所谓的红色影视,是指将革命话语作为主要形式创作的影视作品,反映了爱国人士为了革命事业英勇战斗并付出艰辛努力的现代化影视作品。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也诞生了很多优秀的红色影视作品,例如《地道战》《铁道游击队》《小兵张嘎》等等,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这些红色影视作品反映着当时社会和公众的心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的整体风气。而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多元的文化思想也逐渐渗透到日常生活当中,相较于过去,对待红色影视的态度也变得更加理性和成熟,当前时代下,红色影视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和功能。可从近些年热播的《建国大业》《集结号》等红色影视作品中汲取养分,获得全新的启示。

一、新时期红色影视存在的问题

新时期,一些红色影视作品取得了思想和艺术上的突破,并获得了一定认可。但是隐含在背后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红色影视泛娱乐化在新时期,红色影视泛娱乐化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对历史事实和革命英雄不够尊重,没有体现出红色影视“真”的价值。太多的红色影视为了迎合受众的喜好,过度追求“热点”“卖点”,将一些不必要的人物和剧情添加到严肃的历史革命题材影视作品当中。对待历史人物价值观的衡量,也往往是站在现下享乐主义的角度上进行的,用低俗的方式去解释历史,甚至于对反面人物大肆粉饰。这样不符合历史事实,用娱乐化的方式盲目创作红色影视,导致红色影视失去了应有的价值,甚至还会误导观众。例如,在《林海雪原》中,虽然每个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都变得更加丰富,但是却增添了杨子荣的初恋和私生子,引起了很大争议。红色影视泛娱乐化带来的是贫乏的思想,一味追求新奇导致红色影视缺失了“真”和“善”的价值。在新时期,红色影视要平衡好创新与真实。

(二)红色影视同质化在新时期的红色影视作品当中,同类题材有着很明显的模仿痕迹,同质化问题严重。作为一种主旋律影视剧,在政治审批环节,红色影视作品有着十分明显的优势。但是,一旦某个影视作品获得了市场的认可,赢得了观众的口碑并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往往就会有其他影视公司盲目跟风,模仿该影视作品制作出同类型的作品,短暂的制作时间、缺乏创意的作品内容以及大量的同类型作品,也限制了红色影视的进一步发展。例如,在《潜伏》一经播出之后,就迅速获得了观众的认可,并囊获了该年度几乎所有的电视剧大奖,在红色影视市场当中也引起了轰动,成了其他红色影视作品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在此基础上,很快就出现了一批又一批以谍战为题材的红色影视作品,例如《风声》《旗袍》《借枪》等等,虽然也诞生了一些不错的作品,但从总体上来看,大多故事情节没有太大的变化,观众长期观看同类型的红色影视作品,也逐渐变得审美疲劳。在红色影视同质化的背景下,反映出的是当前红色影视作品缺少思想性和创新性的问题。

(三)情节充满漏洞,人物塑造牵强红色影视往往都是由成熟的文学作品改编而来,但在将文学作品改编为剧本的过程中,主创更重视的往往是演员的演绎和视觉效果,没有发自内心的重视作品,对剧本进行盲目创新,往往导致剧本的情节充满漏洞,人物塑造也比较牵强。一些漏洞百出的故事情节,往往无法得到观众的认可。例如《风声》虽然改编了小说原著,但在翻拍成电影的过程中,却并没有将原著中精彩的情节全都体现出来。作为剿匪大队长吴国志凭借唱曲儿的方式传递情报,实际上没有合理性;将五人关进裘庄实际上是一种密室游戏的形式,虽然作品借助护士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导致故事缺乏了应有的悬念。军机处长金生火将吴志国一同圈定为怀疑对象,实际上是缺乏依据的,也是该片最大的一个漏洞。没有合理的情节,就导致人物的塑造也变得牵强。例如《我的青春在延安》中的几个主人公,由于情节转变过快,导致他们的形象比较单薄。

(四)红色影视制作模式单一在新时期红色影视的制作过程中,缺乏具有创新性的模式。当前红色影视作品的制作模式实际上并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标准和观看模式,没有真正意义上实现国际界限的突破,实际上掀起的浪花也不大,在新时期也没有发挥出红色影视应有的价值与影响。

二、新时期红色影视的发展方向

(一)红色影视融合文学作品文学与影视之间的联系是紧密的,一般来说,影视也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虽然与文学是相互独立的,但在内在领域上仍然有着明确的影响。在影视作品当中,有时也包含着很多的文学元素。现代影视的发展是基于文学基础上的,影视本身甚至也是文学的形式,需要通过文学的力量,实现影视的提升。影视作品与叙事性文学作品都具备一定的叙事性和审美性,而在叙事艺术水准上,文学是远远超越影视剧的,所以在很多影视剧当中,都会受到文学作品的影响,这点在红色影视作品中也是一样。在影视作品剧本的制作环节,分为文学剧本、分镜头剧本和实拍镜头剧本三种,而其中最基础的就是文学剧本,也是进行影视剧制作的首要前提,往往文学作品的质量就决定着影视剧整体的质量。对影视剧本来说,创作的源泉和动力往往是来自于文学作品。优秀的影视作品,永远都离不开对文学作品的学习,从文学作品当中汲取养分。在一些改编小说原著的影视作品中,编剧将原著小说当作母本,沿用许多原著当中的故事情节,在原著小说人物的基础上塑造影视剧人物。丰富的革命题材小说作品也为红色影视提供了更多素材;还会借鉴一些人物传记、民间传奇文学作品等,在此基础上创作出新的剧本。例如《恰同学少年》《冼星海》等等,都是通过这样的形式创作出来的红色影视作品。对新时期的红色影视作品来说,能够取得这么多的成就,永远都离不开文学作品的支撑,但也要意识到影视与文学本质上的区别。对文学艺术而言,永远无法达到影视作品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在新媒体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下,影视艺术也在逐渐显现着自身的力量,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也在不断扩大。虽然在当前的红色影视作品中还存在着种种问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新时期红色影视也必然会实现与文学的深度融合,利用好影视直观性和形象性的优势,展现出文学作品难以展现的内容。

(二)红色影视回归大众文化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红色经典是社会主导的政治文化,是面向工农兵的大众文化。在新时期,红色影视作品中蕴含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向人民群众传递着主流的思想和价值取向,强调对民众的教化性,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红色影视都是一种典型的主流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影视作品类型,红色影视也是大众文化的一部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迎来了全新的时期,红色影视也逐渐显现出大众文化的特性。在红色影视作品当中,也逐渐蕴含了现代化的特点,重新解构了传统文化和主流文化。例如,在《恰同学少年》中,重新思考了人才教育问题,尝试解构了传统的教育思想,并且反思了当下的教育体系和思想。相较于传统的红色影视作品,新时期的红色影视作品大胆涉猎了革命领袖的爱情方面,颠覆了传统红色影视作品中对革命爱情的表现形式。新时期的红色影视体现出了更加浓郁的商业性特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制作诉求上,也逐渐出现了一些转变,除了政府的支持以外,红色影视还获得了市场和大众的认可。在新时期,红色影视的繁荣发展是由主流文化与大众文化决定的,这也预示着红色影视必将回归大众文化。

(三)红色影视发挥明星效应作为社会上的特殊群体,明星有着强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明星的一言一行也逐渐成了青年人学习和模仿的对象。根据实际的调查,发现很多年轻观众看电影的目的,并不是由于电影的剧本或者主创,而是出于对明星的欣赏和崇拜,明星也逐渐成了一种票房的保障。在传统的观念中,明星是不能出现在红色影视中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观念也在不断地转变。在《太行山下》《建国大业》等影视作品当中,也或多或少借助了一些明星效应。在新时期,红色影视的发展也必然向明星效应靠拢,重视发挥出明星效应,为红色影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结语

作为一种主流文化形式,在新时期,红色影视需要做出相应的转变,找准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创作出更多优秀的红色影视作品,发挥出红色影视的价值,以满足群众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刘佳.试论红色影视媒介在体育专业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运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01).

[2]李军松,王硕.红色影视剧对大学生信仰的涵化效果实证研究——以天津地区高校为例[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2).

[3]郭剑敏.新世纪红色影视剧的精神价值[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4,(10).

作者:王成 单位:重庆人文科技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