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国有企业提升员工关系管理对策探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国有企业提升员工关系管理对策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国有企业提升员工关系管理对策探究

摘要:在国有企业发展进程中,“人力资本地位逐渐取代货币资本地位”“人才发展优先于业务发展”成为共识。企业员工关系管理,已经成为国有企业发展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在竞争压力增加的背景下,提高员工关系管理质量是提升国有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国有企业员工关系管理的意义作用、现状与问题以及问题的解决思路。

关键词:国有企业;员工管理;关系管理;分析

国有企业是由多数人组成的组织体,它的资本全部或部分由国家投入,具有一定的行政性,肩负经济、政治责任以及承担社会责任。国企一般具有规模大,员工数量较多等特点,而员工队伍的稳定和谐,是国有企业履行责任的重要保障。针对员工数量多这一特点,科学管理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关系以及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在此过程中需要营造良好的氛围,积极做好员工与员工关系管理工作,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国有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同时还可以促进人才队伍的稳定性,这对于员工个人和企业发展都是一项双赢的举措[1]。

一、国有企业员工关系管理的重要作用

1.有利于搭建企业与员工沟通的桥梁

狭义上讲,员工关系管理就是企业与员工的沟通管理,在员工关系管理中,国有企业管理人员需要摆正心态、放低姿态,掌握沟通技巧,树立正确的员工关系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则可以采取柔性的、激励性的、非强制性的手段,灵活变通。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员工对本职工作的满意度,同时,还可以进一步促进管理目标的实现。另外,好的员工管理关系还可以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优化工作环境,使员工与员工以及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以此达到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工作质量以及降低内耗等目标。

2.有利于促进工作的延展性

企业存在的价值是创造绩效(利润最大化成本最小化),促进成长员工,担负社会发展的责任。国有企业与其他企业相比较,肩负社会的责任更重,在这一背景下,说明国有企业的员工关系管理目标并不仅仅是追求自身经济利益而实现员工满意,还需要每一位“权利人”都从中受益,如服务对象、投资群体以及产业链中的合作伙伴,甚至是竞争对手。在过程中有效的员工关系管理模式可以使员工思想与国有企业发展保持统一,实现内部形成合力、外部树立良好形象这一目标[2]。另外,还可以保障每一位“权利人”的自身利益,使国有企业良性发展,发挥自身的价值。

二、当前国有企业员工关系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企业发展与员工之间缺少共同目标

在国有企业发展进程中,员工关系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可以让员工认识和意识到企业发展方向,然后在此基础上实现思想的统一。如果国有企业与员工之间缺少统一的奋斗目标和相同的价值观念,那么则难以实现思想统一和利益发展的统一。目前,大部分国有企业都没有重视这一愿景的建立,企业文化的设立虽然表面看似较为完善,但落实和取得的效果有待提高。长此以往,就难以有效培养和引导员工树立与企业发展相同的价值观念,进而导致员工也难以认同国有企业各项发展目标,员工与企业的凝聚力也会因此失去。

2.劳资关系问题比较突出

在《劳动合同法》不断修订与完善背景下,诸多行业的劳动者都开始提升自身法律保护意识和对自身权利的争取。但在劳动合同的签订、工作发放以及工时计算等多方面存在争议,导致员工对本职工作与企业存在较多的负面情绪。这一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企业没有依照相关法律条例与合同规定处理自己与员工之间的利益所导致,长此以往,就会出现更为严重的问题。例如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效率低、懈怠等等,这样不仅会影响国有企业的正常运转,同时还会影响国有企业的外在形象,进而引发各类社会问题[3]。

3.缺少完善的沟通机制

目前,在国有企业员工关系管理中,部分国有企业没有构建完善的沟通机制,这样就会难以了解员工的实际需求和困难,也不能及时有效地消除员工对工作的不满情绪实现员工诉求,长时间就会导致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不断下降,进而对本职工作产生消极或抗拒心理,在工作中遇到困难首先会选择逃避。导致一些简单的问题积累成为严重的问题,进而使问题变得越发棘手、复杂,这对于国有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

三、提升国有企业员工关系管理有效性的对策

1.明确员工关系管理所包含的要素与要点

科学的员工关系管理包含了诸多内容,不仅包含劳动关系管理、还包含了员工纪律管理、员工人际关系管理。例如,劳动纪律、法制法规培训、员工奖惩、员工信息、内部沟通,临时解聘、法律投诉、心理咨询、岗位轮换、创建良好人际关系环境等内容。针对劳动关系来讲,其主要是指雇佣合同的签订与劳动纠纷处理等内容;而针对人际关系管理的心理咨询服务,其是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福利政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有企业想要健康稳定的发展,就需要及时缓解、释放员工工作压力,这样不仅可以改善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4]。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还需要构建具体的员工关系管理策略,为员工营造和谐、良好的工作氛围。在过程中可以协助相关职能部门科学处理员工关系,以此更好地消除员工的不满情绪,解决纠纷问题等。这样既可以掌握和了解员工的真实需求,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很好地协调员工与员工之间的竞争关系以及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和谐关系,进而构建舒适的人力资源管理环境。

2.构建科学、规范的薪酬体系

在国有企业发展进程中,人力资源管理是核心内容,而薪酬体系则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提升国有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另外,建立科学的薪酬体系,实现薪酬的激励还可以提升员工对本职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促进员工对企业认同感方面也有着一定的优势,是员工全身心投入工作的重要动力。大部分国有企业都十分重视薪酬的改革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弹性的薪酬结构,从传统发放形式转变为基础薪金、绩效薪金、激励薪金等多种工资结构组成和分块考核兑现的薪酬发放模式。在过程中可以绩效工资为核心,实现岗位绩效工资制,也可以以安全生产为核心实现安全绩效工资制,这是促进薪酬激励制度实现的重要举措[5]。针对岗位绩效工资的设立,以员工完成的工作数量与质量以及时间等工作业绩差异为依据,让其成为衡量员工工资收入的重要指标;针对安全绩效工资的设立,则需要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安全理念和安全生产原则体现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与重点工作效果。坚持岗变薪变、易岗易薪,以此更好地提升员工业务能力和安全意识,这样不仅可以增进企业与员工的关系,还可以进一步保障国有企业稳定发展。

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构建良好的沟通机制

纵观每一个优秀的企业,都拥有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企业文化正是由企业内的点滴关系所构筑起来的。企业文化不仅可以维护企业与员工两者之间的关系,同时还可以更好地凝聚与鼓励员工,可以说员工关系管理的起点就是让员工认同和认可企业文化。员工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同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是在员工进入企业之后,通过管理人员的描述、培训、信息传递,才会理解企业文化,管理人员需要向员工阐述其职业发展方向,以此增强员工的归属感,提高其对企业的忠诚度,只有强化企业文化建设才可以强化员工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进而构建良好且和谐的员工关系。有效的员工关系管理需要从沟通开始,沟通需要融入管理的各个方面,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促进管理的有效性。缺少了情感的联系,企业的矛盾就会升级,作为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其必须要重视沟通,在企业内部构建完善的沟通机制。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有一种现象叫作“霍桑效应”(因美国研究人员在霍桑工厂进行的工作条件、社会因素、生产效益关系实验中,发现了实验者效应,称霍桑效应。),这一效应体现出了员工在工作中经常会因为一些不满意的事情而情绪低落,但其只需要受到额外的关注或合理发现,那么就可以改善其负面情绪,进而更好地开展工作[6]。针对国有企业员工关系管理来讲,其需要的并不仅是单一的奖金或职位晋升,管理者需要关心他们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他们希望自己在与管理者的沟通交流中更好地展示自我,同时进一步满足自我真实需要。所以,在这一背景下,国有企业管理人员需要在尊重员工的基础上了解员工的实际想法,在沟通中掌握他们的意见与建议,平等对待每一位员工,以此促进员工关系管理效率的提升。

四、结语

结合全文,在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经济发展动能、市场竞争力不断加强,而员工关系管理是提升国有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要点。所以,国有企业需要积极地探索如何建立良好的员工关系管理模式,强调以人为中心,表里如一,反对形式主义,尊重员工个性差异,弘扬企业文化。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企业需要依照自身实际情况开展不同的员工关系管理,以适应性为核心。有效的员工关系管理不仅可以提升员工对国有企业认同感,同时还可以促进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行.互联网时代企业员工关系管理的进阶策略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9,586(2):144-146.

[2]张馨月.“互联网+”时代下的IT员工关系管理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19(20):104-106.

[3]李静.关于事业单位组织变革中员工关系管理的分析与研究[J].人力资源,2019,447(16):53-54.

[4]林小达,秦桥妹,黄静愉,等.桂西南地区中小企业员工关系管理调查研究--以崇左市为例[J].中国商论,2019(19):134-136.

[5]张胜楠.企业员工关系管理研究——以苏州保强科技有限公司为例[J].金融经济,2019,508(10):146-147.

[6]陈杉杉.员工关系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价值及管理举措分析[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9(5):197-199.

作者:王文艳 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