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环境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环境心理学与园林设计相融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后对环境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最后提出了环境心理学对园林景观设计研究的影响。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园林设计;应用;影响
1环境心理学与园林设计相融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分析
所谓园林艺术,主要是指相关设计者通过对自然因素和社会环境的充分灵活、科学合理的运用,创建出生态平衡、带给人们以美的享受的生活工作环境,从一定意义上而言,它是一种美学艺术,其主要作用在于为人们服务。基于此,笔者认为园林设计,首先应当解决的问题就是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立足于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满足人们对环境的安全性、舒适度、审美等方面的要求。如果脱离实际情况,园林设计就会失去其意义,对于相关设计要素难以充分有效地把握,也无法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所谓环境心理学,主要是将环境的变化与人类的心理、行为相结合,探究其中的联系。其侧重点在于心理学和行为学,通过分析研究,寻求人与环境相处的最佳状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立足于环境的变化,对人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从而强化人与环境的联系,对现代园林设计有更为深刻的了解。
2环境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2.1个人空间
所谓个人空间,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一个虚拟的空间,没有具体的实物形态,但是每个人都被这样的一个空间所包围。如同人类的身体结构一样,腰以上的部位大体上呈现出圆柱体的形态,腰以下呈现出圆锥体的形态。这样的个人空间会随着人们的变化而改变,对于人们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变化非常敏感,会随着人们对情境的意识和感受出现一定程度的缩胀,从心理学来讲,这个空间是非常私密的,一旦有人试图入侵,就会使人们感受到慌乱、焦虑。在园林设计中,对于个人空间的保持主要体现在公共场合的长椅中。在实际生活中,人们通常喜欢坐在角落处或者较为明显的边界处,在景观凸出或者是凹陷的地方。为了满足人们对个人空间的需求,公园通常会设计凹陷状的长椅,或是L型的长椅,搭配L型的池塘等等,人们通常对在这些地方进行休憩或是闲聊,感觉非常放松。另外,长椅能够灵活布置,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人们开展群体性的交流活动。
2.2人际距离
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大致上我们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距离分为四个层次:密切距离,人与人之间的肢体距离不少于45cm;个人距离,主要为45cm至120cm之间的距离;社会距离主要120cm至360cm之间的距离范围;公共距离则是360cm以上,甚至800cm以上。面对不同的人,人们会对这个距离进行有效的把控,不同的肢体距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人们的心理变化。园林属于公共环境,大多数人们都是互不认识的,因此,为了有效保证人们之间的交流畅通,同时对个人空间进行保护,相关园林设计人员在进行园林空间的设计时,应当将人际距离纳入到考虑范畴中。对于公共休息区域而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应当尽可能保持在60cm左右,当人们交谈时,应当设置社交近距离,还有一种距离设置方法称为冷静旁观距离,尤其是妇女和老人,偏爱这样的设计,能够充分观察到全场的变化,旁观他人的活动。在实际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具有不同特征的,对于园林景观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因此,相关设计者在对园林进行设计时,长椅的尺度和空间布置要求应当是多元化的。
2.3领域性
每个人都有领域性空间,这些空间通常是固定的。对于园林景观而言,这部分空间会被部分人群进行反复利用和占用,久而久之,人们就会将这部分空间看作是领域性空间。当有其他人进入时,人们则会进行防御。人们具有一定的领域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们的群体性,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相关设计者应当对其进行合理科学的分析,设计出适用于不同人群的空间。设计的侧重点在于对于领域的区分,使人们意识到本区域的范围,从而确保此区域活动的规范性,避免对他人造成困扰。
2.4私密性
从园林设计的对象而言,是为了服务于群众,因此,园林景观应当是公共的,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这样的公共空间通常存在一些私密性。尤其是在休息区域,人们经常在长椅上进行一些私密性的交流活动。为了满足人们的私密性需求,相关设计者在进行园林景观的设计时应当尽可能提供私密区域,保证人们可以进行集中交流,不被其他人打扰。在设计时通常有两种方案:第一,半封闭式。这种设计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够与外界沟通,在空间结构上比较封闭,不会被其他人贸然打扰;第二,开敞式。这种设计方法使交流空间的视野开阔,光线充足,没有很强的限定感,但是至少有一面是封闭的,才能对交流空间进行限定,使人们的注意力不会被轻易分散。
2.5安全感
人们在进行交往时,通常就会对自身有一定的隐蔽,从而保证自身的安全性。通常,如果人们处于非常开阔的平台上,四周没有任何护栏等等,即使平台的面积非常大,人们依然会感受到不安全。由此可以看出,人们在空阔的空间里会产生一定的恐惧,宁愿在面积较小而安全的空间活动。根据相关研究可以看出,人们在园林景观中进行休憩,通常会选择一些墙边、拐角处和有树木的地方,这些地方的共同特征是有所依托。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人们对空间的安全性和依靠性需求。在进行园林设计时,可以尽可能在这些地方多摆放一些长椅。
2.6看与被看
人们都有观察别人的习惯,但是当你在观察别人时,别人其实也在看你。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这是人们自尊心外化的体现,人们希望通过这样的表演方式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关注。在园林景观中,通常人们要观察别人,会选择较为稳定的地方,背后要有屏障,能够观察到全场的长椅;人们想要获得他人的关注,就会尽可能在人员活动较为密集的中心地带进行活动。在实际生活中,在设计园林景观时,通常会设计下沉广场,在广场中喜欢被关注的人会在其中进行活动,喜欢观察别人的人则可以在广场上方的长椅中进行相关观察活动。
3环境心理学对园林景观设计研究的影响
3.1景观环境和行为关系研究
根据相关研究表明,景观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引导和影响,诱发相关行为的发生。根据刺激行为曲线,可以看出,如果景观园林的整体环境有一定的影响性和刺激性,则人们的行为会被充分积极调动起来,但是如果过度刺激,则会使人们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因此,设计者应当尽可能把握人们对环境的刺激度,从而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在对园林景观进行设计规划时,相关设计者要平衡景观环境的影响力与人们积极性之间的平衡,实现人们积极性的最大化,从而将园林景观的功能和效用发挥到最大。在实际生活中,相关园林设计者通常会对城市园林的绿地夜景进行优化设计,从而刺激相关群体对绿地进行使用。但是对于景观环境和行为关系的研究当前仅仅局限于分析总结,并没有进行标准量化。
3.2景观环境利用研究
当前城市的很多园林景观设计者都是通过自身经验的积累和主观意识对园林进行设计,这样的设计方式具有很强的主观性,人们对于环境适宜度的感受是不同的,因此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者应当对环境使用人群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其心理活动和对环境的实际需求,找到其行为规律和共性需求,从而为后期的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更多是对老年人的心理、活动、实际需求进行探索研究,对儿童、青年人的需求有所忽略。
3.3景观环境评价研究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对于园林景观的设计评价通常是基于环境认知理论,将园林景观的主要形式和空间结构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从而分析探讨个人或是群体对于景观环境的喜好程度。景观环境的偏好评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人们对景观所产生的刺激感,从而评定风景园林的优势和劣势。园林景观环境偏好评价有多种评价方式,并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这种偏好评价方法仍然在不断发展完善中。但是由于偏好性评价的影响因素过多,很容易对人们的评价造成影响和改变,因此至今对于环境景观偏好评价尚未形成一个完善健全的体系。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环境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个人空间、人际距离、领域性、私密性、安全感、看与被看等方面和层次上,相关部门和设计者应当加强对景观环境和行为关系、景观环境利用、景观环境评价的研究,希望以此提升环境心理学对园林设计的实践运用,提升人们对风景园林的好感度,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人们,为人们创设出更为轻松愉悦的氛围。
参考文献
[1]王雷.环境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及对其研究[J].居舍,2017(21):90.
[2]赵润东.环境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福建农业,2014(9):98.
[3]向燕琼,贺雪佼.试论环境心理学对园林设计的影响[J].西部皮革,2016,38(4):33.
[4]张婧,叶春.环境心理学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J].城市地理,2017(18):242-244.
[5]庄静霞,王丹.基于环境心理学的园林植物夜景设计研究[J].山西建筑,2016,42(19):197-198.
[6]田润禾.建筑环境心理学在高校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以河南大学琴键楼为例[J].安徽建筑,2016,23(4):9-11.
[7]汪赛群,王利利.基于环境心理学下的城市公园入口景观设计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
作者:王晓 单位: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