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古典美学思想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古典美学思想在我国已经经过几千年的沉淀和发展,逐渐形成独树一帜的园林设计形式,特别是对于现代化园林建设来说,古典美学思想以真、实、意、美的特点融入其中,给予后世莫大的影响。纵观现有的园林建筑,无不从“天人合一”这一思想出发[1],从不同的层次去展现美学意念,而蕴含了深厚文化和古典美学思想的泰州梅园则成为当代的典型之作,真正实现了古典美学与现代鉴赏的双重结合。
关键词:古典美学思想现代园林设计
引言
不难看出,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不管是景物的布置,还是格局的安排,梅园都凸显了一种独有的古典美学价值。构思奇特,形式多样,空间组织充满了艺术感与立体感,古典园林所应具有的意境美、性格美也渗透其中,引起游玩者情感上的共鸣,唤起对历史的记忆和联想。
一、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发展与特点
自古以来,园林的建设便有了深入研究,不同时期的园林风格虽不尽相同,但却集中融入了设计师的创新意识,既符合了当代人的审美要求,也延续了传统文化。以古典美学为主要意识形态的思想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所蕴含的哲理、艺术、诗情、画意促使人工造景与自然风光深度结合在了一起。古代思想家、艺术家不愿将“美”简单地运用在感官刺激上,更多地是要追求“意境美”,即精神的愉悦与享受。正所谓“言不尽意,立象以尽意”便说的这个道理[2]。中国先贤讲究对这种“意”与“境”的感悟和把握。我国古典美学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六个阶段:春秋战国时期,帝王与朝廷大臣将自然美景归为神话仙境,并增派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去建造自然景观,讲究气派、华丽。将园林与宫殿相互结合称之为宫苑。秦国时期,以儒家为代表的“互倚型自我”之美和“无我”之美为主的美学思想成为社会主流。孔子曰:“尽美矣,又尽善美也”,即孔子强调美要服从伦理道德,从属道德,艺术与美的本质在于道德,这样才能得到对美的真正享受感。而庄子则以“无己”,即“无我”作为美的本源,与前者重“虚”的美学思想形成鲜明对比。总体而言,秦国时期的美学思想,一重道德,二重无我,两者形成当时社会的二分水流之势。南北朝至隋唐五代,大量的文人参与园林建造,并以写诗作画来表现园林的建造风格和主题,同时渗透了自我的主观情感及审美理想,构图曲折委婉,注重趣味。南宋至明初,以山水写意为主,注重对园林中自然景物与山水风光的挖掘,并取其精华加以描述。园林主题鲜明,且达官贵人私家园林的艺术手法也被融入到那些跨越度较大的风景区中。明中叶至清中叶,园林数量倍增,园林设计成为一种独立的技艺,而园林的美学思想也形成独立的艺术门类。
二、梅兰芳公园概况
梅兰芳公园,简称“梅园”。地处泰州市海陵区,坐落在市区东郊。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现今占地面积22000平方米。“凤墩留胜迹,湖水挹清芳”,公园三面环水,一面临街,地势高敞,可谓“山”清水秀。被誉为江苏省文明景区示范点,泰州十大景点,“泰州八大景区之一”。梅园于2007年进行了新的改造。改建后的展区分为“梅开中华”、“梅香四海”、“梅骨铮铮”、“梅德如玉”、“梅根泰州”5大展区。5大展区浓缩并提炼了梅兰芳属于中国、属于世界、属于泰州的光辉人生,反映了他高尚的人格和爱国主义情怀,以及他和泰州血脉相连的渊源。
(一)梅园设计的人文情怀
园内五大展区充分浓缩了中国古典的美学思想,同时展现了梅兰芳的不朽人生,反映了他高尚的人格与爱国主义情怀。可以说,此园林将古典美学思想与人文情怀进行了深度融合,让现代设计理念与古典思想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园中有三大景区:梅亭区、史料陈列区、兰圃区。梅亭中雕刻着我国著名戏剧《霸王别姬》与《贵妃醉酒》,再现当年梅兰芳之绝代风华。其入口广场又名“梅苑广场”,该广场占地1000平方米,以梅花图案为主题,综合运用了青砖、卵石、花岗岩等铺地材料。广场中还有一汉白玉坐雕像,为刘开渠创作,使得整个园林充满了鲜明感与历史感。设计者力求体现梅派艺术和梅门弟子芳菲天下的理念。整个园林的设计布局精妙,造景独具匠心,建筑精巧,甚至每一处的建筑都有着历史文化气息,改建后的五大展区更是记载着梅老与戏曲结缘一生的辉煌,其独特的戏曲人文情怀成为特色之一。
(二)梅园设计的意境之美
梅园是我国现代园林中综合性较强、艺术性也较高的一个园林建筑。首先是其在设计中体现的对诗情画意意境的追求,其次是对审美经验的展现,通过多样化的形式来调动美学思维中的能动性。此园林注重两种手法:一是筑山理池、二是景物命名[3]。梅园三面环水,树木成荫,让人流连忘返。园内假山耸立而又不失雅致,水池与回廊交相辉映,点缀得恰到好处。穿过长长的走廊便到了梅园的主体建筑之一——梅亭,这是园内最早修建的建筑之一,亭高五米,造型也以“梅”字为意境的表现形式,如一朵梅花。其建筑、装饰也各自镶嵌着梅花图案,意将梅兰芳这一代艺豪不屈不挠、刚强骨气完全表达了出来。古典美学思想中最看重的便是建筑整体的综合性和艺术性。梅园在设计时首先讲究对主要人物精神的品质,而后是诗画意境的追求,最后是审美体验,从人的主观意识、感官认知两个方面出发,充分开阔人的眼界和思维。其次,园中运用的“叠山理水”最为成功,假山与曲水的自然结合形成一种绘画效果,不由得让人神往。景物命名则通过各个亭子的匾、石碑、摩崖石刻等直接点明主题,引用诗词歌赋和景观相结合来创造意境。在空间造型的设计上,美学内涵以连续委婉的曲线形式,运用曲折、对比、烘托、虚实等方式取得婉转多变的效果。而梅园中的自然山水风格展现出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中的“意境美”,虽然这些山水多为人作,但也含有一种天然美,有天成之理、天成之趣。将人和景结合,做到景中有人、景中有画、景中有诗是梅园设计的一大特色[4]。园林中的各类建筑也有格外的趣味,整个园子变得可游、可赏、可局。这些山水不仅没有压倒建筑的气势,反而达到了自然与现代建筑的有机融合,突出山水这个主体。古朴典雅的亭台楼阁,素净的雨后诗情画意图,让见者心醉,闻者倾倒。
(三)梅园设计的布局之美
梅园最大的设计特点便是借景抒情与对景表意。古典美学思想讲究“步移景异”,设计梅园的初衷,就考虑了各种景物的搭配效果,并借助有限的空间完美显示出自然的广阔性。亭台楼阁与蜿蜒的小径也增添了一抹亮色,内外空间相互衬托。透过窗口看到外界的微型景观,潺潺流水自眼底淌过,倒映出园内的景物,虚实交错,让观赏者似坠入无限的梦幻空间,且墙壁与门廊上的题词也为园子增添了浓郁的人文气息。设计中的借景与移景把自然风光融入到园内,通过精心剪裁,借用一处的景致映衬到另外一处,形成互借。梅亭向东南方向走便可到达梅兰芳的史料陈列馆,这是泰州保存得最为完整的史料馆,其结构与造型独特,是典型的明清建筑,布局错落有序,既保留了南方婉约典雅的风貌,也有着朴实神秘的气质。进入史料馆,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李先念题写的金字匾额,阳光下的八个大字灼灼生辉。厅内飞檐走廊,明亮而开朗,厅内布有一座雕刻屏风,屏风上的“梅兰齐芳”图与反面的诗句“咏梅二绝,有怀梅兰芳同志”皆昭示着梅兰芳的民族精神,让人为之敬佩[5]。厅内四壁悬挂了梅兰芳生平的巨幅照片(如图5)。史料馆与梅园相互衬托,混为一体,又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馆门东侧有一条弯曲的走廊,一步一画,详细地讲解了关于京剧的知识,给人更为深切的感受。整个史料馆讲究空间与时间的表现艺术,既要“静”,也要“动”,动静结合是古典美学的真意。中国古典美学要求现代园林的设计要在各个艺术门类之间触类旁通地铸造诗情画意,从整体到局部都包含浓郁的情意,这就充分反映到了梅园中的景名与园景中。
(四)梅园设计的造景之美
梅园以建筑、植物为主体,并结合水体山石要素组合造景,丰富层次空间,营造精神、视觉、嗅觉三大感官共存的园林景观[6]。在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角度去欣赏园内的景物,有一步一景之感,同时能尽享园林的古朴之美。梅园大面积地运用“梅兰竹菊”四君子搭配组合,植物造园,更是给园林增添了清新脱俗之意[7]。再者园中“引凤桥”从实用价值来说的确是为了行走,但要究其深意,应是凸显美这一艺术价值和外在的表现形态。桥上行走,仿若入了无人之地,有凌波微步的超脱之感。楼阁作为园林中的重要景物,它所处的位置相较于其他景物来说明显突出一些。如果单作为配景,则处于隐蔽,如果作为临水建楼,则与水有机地互衬了起来。假山与建筑的结合也成为梅兰芳公园的美学特色之一,将人工与自然风格融为一体,彰显自然情趣。假山的层层堆叠也让游客仿若自然世界,没有凡尘的喧嚣,一派和谐。这既是南方温婉水乡的特征,也起着协调景观的作用。正可谓应了那句老话:景物没有了内涵,那么便成了死景,再精致也摆脱不了凡俗。在设计园林时,除了要遵从总体的和谐之外,还要有独特的造型手法,将梅花的精神品质与人物结合起来,让现代人不忘梅兰芳这一杰出人物,同时还要实现主景与配景的搭配,突出重点与中心、园林的功能与主题,二者相得益彰,形成古典美,更具中国传统的艺术价值。
结语
同梅园比较,我国现代园林在设计中并没有遥不可及的尺度,也没有节奏模糊的序列,更没有令游客难以理解的装饰。设计师追求空间比例的适宜、造景与自然的和谐、装饰与点缀的理性,条理清晰,这种尺度不仅限于外在的表现形式,而是追求内涵与人的主观情感。这与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相呼应,既要尊重自古以来的伦理规律,也要唤起游者的心理感受,让景物展现出最真实的一面,尽量赋予景物最真实的一面。现代园林的美学思想不仅体现在山、水、花木、建筑的构成上,讲究自然美、和谐美,还要在其文学、书法、绘画艺术上进行构造。一是风景的点缀。园内的凉亭、小桥、走廊要与山石、水体、园林植物各自组合形成不同的风景画面[8]。建筑作为整个艺术表现的主体,没有建筑就不能称之为景,又拿来的美呢?二是观赏景观。建筑物作为景物连接的必要之物,也是游客欣赏风景的主要场所,在选址上一定要做到因地制宜,安放在合适的位置才能发挥它们最大的作用,达到一览无余的地步。庭院建筑将园子划分为若干空间,或有书法艺术作为装饰与点题,偶有诗文题于石碣。这些书法都出自名家之手,风格各异,与梅园古朴、典雅、流美相契合,那入木三分的文字仿若与园林融为一体,成为点睛之笔,它所囊括的美学思想也得以代代相传。
参考文献
[1]李苏南.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2(07):37-39.
[2]杨云峰,熊瑶.意在笔先、情境交融——论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意境营造[J].中国园林,2014,30(04):82-85.
[3]吴曼.浅谈传统造园手法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评论,2017(04):170-173.
[4]金艺.中国古典园林美学思想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大众文艺,2016(09):143.
[5]武用宁,维春.梅苑飘香——游泰州市梅兰芳公园[J].中国戏剧,1989(10):32-34.
[6]周琦,汪坤,祝遵凌.地域性文化在城市滨河景观设计中的表达——以云南双江南勐河景观规划设计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04):40-43+53.
[7]祝遵凌.景观植物配置[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8]祝遵凌.园林植物景观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
作者:张丹 圣倩倩 单位: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