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地产园林中古典园林设计手法的应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地产园林中古典园林设计手法的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地产园林中古典园林设计手法的应用

摘要:文章以颐景园项目为例,从地形、水体、建筑、植物几个设计要素的角度阐述了如何在一定的资金成本、时间成本范围内,设计出既能满足业主的活动需求,又兼具古典园林美感的园林景观。

关键词:古典园林;园林设计;地产园林

1住宅园林景观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住宅区园林的设计,就是结合各种自然元素营造出适宜人们生活,并有一定生态功能的景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区环境的需求也趋于多样化,目前的住宅园林,代表了当代园林发展的最高水平,其本身也成为住宅的最大卖点之一。然而,部分开发商急功近利,过分强调园林的美化包装作用,忽略可持续发展。中国人重视传统文化,而中式古典园林正是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最理想的人居环境必然会回归到传统上。历史上的古典园林,不论是南方还是北方,园林都是归属于个人的,其风格也具有浓烈的个人色彩。当今现代园林服务的对象是公众(业主),应更多地考虑通用性和实用性,不可将古典园林生搬硬套。因此,如何在一定的资金成本、时间成本范围内,设计出既能满足业主的活动需求,又兼具古典园林美感的景观,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2颐景园项目设计手法介绍

中西合璧的“颐景园”品牌是三盛宏业独创的房产品牌,以将传统的中式古典园林融入现代住宅为特色,自1998年创立以来,在上海、杭州、舟山等地的数十个近千万平方米的颐景园小区,为全国各地的市民带来了繁华都市中的山水园林生活。下面以颐景园项目的设计为例,阐释现代住宅园林中的古典园林设计手法

2.1空间规模和园林要素的尺度比例

明代计成在《园冶》中也论述了园林要素的用地比例:“约十亩之基,需开池者三,曲折有情,疏源正可;余七分地,为垒土者四,高卑无论,栽竹相宜[1]。”可见,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山、水、建筑、花木的比例存在一定的规律。在颐景园项目中,统计了已竣工项目的园林要素用地比例,并附上造价分析,这些数据在新项目的设计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即在设计初期即可根据项目规模、业态和成本得出合理的园林要素用地比例,对产品的成本、效果都进行了有效的把控。

2.2布局

我国古典园林设计往往会在一定有限空间内对自然中的各种美景进行艺术的概括和提炼,并将这些艺术特色完美融入设计中,使古典园林在空间设计上达到完美的效果[2]。在颐景园项目中,为了使中式古典园林与现代建筑不产生冲突之感,往往需要有足够的过渡空间,布局时会将中式古典园林设置在集中绿地处,成为整个住宅园林的核心节点。核心景观之外,通过地形和植物配置逐渐过渡到现代建筑,古典园林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外部空间,即使身在其中,也不会产生不协调的观感[3]。

2.3地形

在古典园林中,造园家不屈从于客观现状的限制,而总是千方百计地以人工方法堆山叠石,极力避免平板单调,而力求具有高低错落的变化[4]。在颐景园项目中,地形的设计可以一分为二。(1)核心景观中式古典园林中,利用传统手法,假山叠石形成对景、障景,考虑到成本和技术因素,假山体量通常不会太大,多结合水景进行设计。同时,古建筑的设计也会结合地形堆坡,多见于爬山廊、六角亭的组合,地形起到丰富空间层次的作用,使得各个节点错落有致,步移景异。(2)核心景观之外,通过地形变化结合绿化设计,起到分隔和过渡的作用,既是空间上的分隔,也是风格上的过渡。

2.4水体

在古典园林中,有“无水不成园“的说法,应用到地产园林中,常用的手法即以水体为核心,串联起各个园林序列。水体形状和大小可根据场地现状来布置,四周环列古建筑,表现有限空间的开阔之感;将水体设置于园子的一侧,庭院其余空间设置人工山石或进行植物种植,形成山水环抱,互相映衬的格局。池岸处理以石岸为主,土岸为辅。在岸边堆叠石块,石块间多种植花草树木。堆叠的石块高低起伏,打破了平整的池岸线。叠石也可结合地形、水体,形成景观节点。

2.5建筑

中国古典园林中造园讲究含而不露,讲究布局构景,而布局构景中最重要的是空间的对比、藏与露的对比及营造婉颐曲折的空间形态[5]。而在地产园林中,园林建筑既要满足古典园林的布局原则,力求把建筑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个自然的整体,又要符合各种使用功能和活动上的需求。在形式上,地产园林中常用的园林建筑有厅、榭、廊、亭、桥等。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组合成一个群体。古建筑的组合一般设置在中心节点,次要节点设置建筑单体。单独的亭通常设置在地形高点、空旷处或湖心;廊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可长、可短、可折、可曲,既能引导人流,又起到分隔空间的作用;桥通常用在水体的收口处,所谓“窄处架桥,阔处筑洲”,以此营造出水源源不断的园林。榭—廊—亭组合,通常围绕水体布置;结合地形、水体、植物,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从功能上来看,榭、廊、亭等的建筑形式本身就能满足休憩、社交等需求,至于进一步的运动、健身需求,可以结合场地的空间布局,灵活地设置开敞空间。

2.6绿化设计

植物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古典园林中有许多园林都是以植物作为园林主题命名的,而地产园林中,除了考虑观赏效果和意境,还要考虑成本这一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成本内最大限度地营造出具有古典园林韵味的植物园林,是绿化设计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在地产园林中,通常根据植物的规格和特征,将其分为以下几个层次:名贵特型苗木、特大乔木、大乔木、落叶中层、常绿中层、高绿篱、灌木球、地被灌木、草坪。进行种植设计时,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苗木层次结构分析:颐景园项目的绿化设计标准化。根据项目定位和成本要求,确定各个层次的苗木数量以及草坪和地被的面积比[6]。颐景园每一个建成的项目都会将竣工结算的苗木清单收录进入标准数据库,并根据不同区域和业态分别统计出各个层次的苗木数量和占比,不断更新数据。绿化设计时以此作为标准,先估算出每个层次的苗木量,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绿化设计。这种方法既能提高绿化设计的效率,又能很好地保障在快速多个项目同步开发时,公司对景观品质、风格的把控,使得绿化设计的效果和成本可控。(2)尊重植物个性,以造型苗木为特殊色:中式古典园林讲究植物的自然形态,根据植物的自然造型应用在不同的节点,如造型树、组合、多杆树种等名贵特型苗木,通常应用在主要主入口附近、主要道路的转角或端部、主体建筑附近、中心绿地入口、大面积疏林草地等重点区域,起到点景作用。斜飘树通常应用在水系、重要构筑物周边等,能够突出斜飘造型的节点,起到延伸空间的作用,而其优美的树形本身也是视觉焦点。(3)合理应用常绿中层植物:常绿中层指的是高度大于2m的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如桂花、石楠、杨梅等。常绿中层植物的作用:①分隔空间。如开阔的草坪区域,周边需要常绿中层的围合,营造出空间的开合对比;相对私密的空间,如宠物活动区、休息区,也需要常绿中层的围合。同时,在颐景园的项目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古典园林景观和现代建筑的融合,常绿中层在其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在颐景园的项目中,并非所有区域的绿化都打造成中式园林,而是在建筑密集区和入户口区域保留与建筑统一的现代风格,在中心绿地集中建造原汁原味的苏州园林。两种截然不同的绿化形式通过常绿中层植物林带起到很好的阻挡作用,进行了隔离和过渡,相得益彰,彼此交相辉映,合理相容。②遮挡劣景。变电房、地下车库通风采光井、垃圾房、停车位等有碍观瞻的功能性构筑物,应使用中层植物进行遮挡。③为重点观赏点(如亭、轩、廊、景观石等)提供背景,提高绿视率。

2.7文化导入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国古典园林是古代文人士大夫阶层生活和文化思想的表现,园林景观的意境,经常借匾联的题词来破题,这种形式犹如绘画中的题跋,有助于启发人们的联想以加强其感染力[7]。作为现代都市中极具传统特色的景观项目,颐景园也传承了这一文化,诗词往往以匾额、楹联的形式,突出表现景观节点的意境。如浦东颐景园项目中的“蕙兰轩”,项目地点位于惠南镇,“惠”与“蕙”谐音,周边种植的白玉兰呼应“兰”,由此得名,有素雅清幽之致,令人心旷神怡。

3结束语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艺术,从苏州古典园林中吸取优秀的设计方法,借鉴古人对空间的独特处理方式,并将其应用在现代地产景观中,既是对文化的传承,也是对现代景观设计的一种创新。

参考文献:

[1]张家骥.园冶全释[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3.

[2]赵燊.中国古典建筑元素在现代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6(11):28-29.

[3]江合春.古典园林在现代居住区中的运用——浅析上海松江泗泾颐景园二期景观营造[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2(4):26-30.

[4]姜吉宁.园林中地形的利用与塑造初探[C].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6.

[5]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6]王昕彦,胡昆,姚志强.地产种植设计的成本控制——以上海两楼盘样板区景观绿化为例[J].园林,2015(8):70-73.

[7]刘源平.中国古典园林匾额与楹联初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1(3):62-63.

作者:吴婷 蔡宇凌 单位:恒大地产华东公司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