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园林专业土壤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园林专业土壤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园林专业土壤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关键词:土壤学;教学改革;园林专业

土壤是农、林、牧业的生产介质,同时还是环境物质容纳和净化的主要场所,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我国的土壤资源面临着沙漠化、盐碱化、侵蚀、退化和污染等许多严峻问题。因此,土壤学也逐渐成为一门关乎我国国土安全及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学科[1]。土壤学作为园林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应用性强,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在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不断发展和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各专业应该充分分析本专业的特点和区域特色,针对传统土壤学教学过程中的问题积极进行改革和实践,以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通过对已毕业园林专业学生的土壤学成绩进行调查,笔者发现大多数学生的土壤学成绩都较好,但是一到生产单位,面临应用土壤学相关理论知识时则显得非常盲目,无从下手。因此,针对园林专业对土壤学课程的要求,分析土壤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现存问题提出整体的改革思路,进而满足园林专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本文以园林专业的土壤学课程为例,主要从重新调整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完善考核方式等3个方面对教学改革思路进行阐述,以期为园林专业及其他专业的土壤学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1园林专业土壤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践性

目前,各高校资源与环境类专业的土壤学系列教材主要包括黄巧云主编的《土壤学》、吕贻忠主编的《土壤学》、黄昌勇主编的《土壤学》、张仁陟主编的《土壤学》(北方本)和谢德体主编的《土壤学》(南方本)。这些教材内容丰富,都非常详细地讲解了土壤的形成与发育、土壤基本物理化学性质和土壤养分及管理等。仲凯农业工程学院使用的教材是谢德体主编的《土壤学》,详细讲解了土壤的形成与演变、土壤的基本性质、土壤肥力的基础及南方土壤的主要类型和特点等内容。该教材内容更关注南方土壤,因而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但考虑到园林专业的需求,这本教材反应园林土壤的内容较少,缺乏针对性和实践性。另外,担任土壤学课程教学的教师都是各高校土壤学或者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专门从事土壤学研究的教师,有着比较系统的土壤学专业知识,同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一般对园林专业的了解不够深入、缺乏园林专业知识,因而很难将土壤学内容与园林专业的需求结合起来。

1.2教学实践效果不佳

与园林树木学和园林花卉学等课程相比,土壤学内容多、难度大,学起来比较枯燥乏味,因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积极性不高,也不能与教师有很好的互动。此外,学生学习园林树木学和花卉学之后,可以很快地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实践,进而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学生更容易产生成就感。但是,学生在学习土壤学课程之后较难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和实践,所以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度也不够高,最后导致该课程的实践效果不佳。

1.3教学形式不合理

因需要培养厚基础、重技能、强实践的应用型人才,仲凯农业工程学院园林专业土壤学课程目前的课时安排为3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为24学时、实验教学为8学时[2]。相对其他专业课而言,土壤学的学时少、内容多,因而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相关知识。同时,因理论课时不足,最后导致许多重要知识点的讲授不够深入,因而知识的连贯性也不强。另外,理论教学主要是以教材和教师为中心,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手段,很难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对土壤学的认知始终停留在理论层面上,无法做到学以致用,仅仅只是为了考而学,教学效果比较差[3]。实验教学同样也受到学时少的影响,很多实验环节只能由实验课教师提前准备,学生动手参与的机会很少,很多实验仅仅流于形式,从而导致实验课程内容单调且不具有系统性,因而实验教学效果并不理想[4]。

2改革整体思路

2.1理论教学

根据园林专业特点、最新培养方案、教学目标、学生基础和生产实践等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具体课程内容见表1。首先,土壤学课程内容应该与园林专业和实践相结合,对于与园林专业相关的章节进行补充和重点讲授。比如,土壤水分、土壤空气、土壤养分等内容,可直接将其与园林植物联系起来,重点讲授土壤学这几方面的性质与园林植物的相关性及其对园林植物生长的影响。此外,教材中关于土壤肥力的章节可调整为“土壤养分与园林植物”;在教材中关于南方土壤类型的章节中可以增加“城市绿地土壤的特点及其对园林植物配置和养护的影响”等内容,重点突出园林专业对土壤学的需求[5]。其次,教师可以将土壤学科最近发表的、与课程内容密切相关的论文应用到教学中,使教学内容更为丰富、教学过程更具科学性。比如,在介绍城市土壤时,结合实验,分析城市土壤养分含量与园林植物生长状况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土壤学的科学性,进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当然,与园林关系不大的内容,比如土壤胶体和土壤氧化还原反应等部分,可以减少课时,仅作了解部分的内容即可。

2.2实验教学

对于实验课的内容也应该有相应的调整。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验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对原有实验内容进行整合,增加一些实用性强的实验并将实验分为两大类,即基础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具体课程内容见表1。基础性实验结合教师自己的课题,选取几种典型的城市绿地土壤进行调查、观测和样品采集,将土壤样品带回实验室分析土壤样品的基本理化性质。这样安排不仅能让实验更加连贯,还能与理论知识和实践紧密结合。综合性实验是为了培养园林专业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符合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实验课题同样是借助教师现有的课题,研究广州城市绿地土壤的养分状况和健康状况,从土壤学角度分析土壤养分和健康状况对园林植物生长的影响,并分析园林植物与土壤养分和健康状况的关系。实验结束后,学生需要完成实验报告及心得体会。这类实验充分展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重视专业需求,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探索精神。

2.3教学方式

理论教学方式通常都会导致学生理解不透彻、知识不系统,因而需要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拓宽学生的专业背景,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及素质,为学生以后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做好铺垫。园林专业土壤学的教学方式可以从探究案例式和信息化两方面进行改善。

2.3.1探究式案例教学。探究式案例教学是运用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活动,通常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围绕一个问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对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式案例教学包括案例法、问答法、讨论法的运用。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可以结合自身的土壤学研究背景与园林专业的相关知识,尽可能引入大量与园林专业相关的图片、照片及相关案例来讲授土壤学知识,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园林专业对于土壤学的需求。同时可采用问答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提出园林专业中与土壤学相关联的问题,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土壤学在园林专业中的作用和重要性。讨论是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方式。教师可选取城市土壤章节的内容作为一次讨论课,让学生选取一个土壤学与城市环境或规划相关的问题,鼓励学生查找资料,可采用小组的形式进行自学,然后由各小组学生汇报学习的内容,教师和其他各组学生进行提问和讨论。这种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对学生整理资料、团队协作和语言表达能力也有很好的锻炼[6]。

2.3.2线上与线下结合。结合2020年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的线上教学经验,教师可以将翻转课堂教学法引入到土壤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上课前先将一些课程的重难点制成课件,上传至网络平台,要求学生提前进行预习和测试,上课时根据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讲授。另外,还可以将土壤学与园林专业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以案例的形式上传到网络平台,供学生课后学习,提升学生学习土壤学课程的热情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7]。

2.4考核方式

课程的考核方式是否公正、客观、合理,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态度和效果。因此,教师试图从以下2个方面进行改革:首先,除了理论课考勤之外,还应将学生课堂表现和网络课程的参与度纳入考核;其次,也要将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和专题讨论的准备情况纳入成绩[8-10]。平时考勤占总成绩的20%,平时作业和专题讨论占总成绩的2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

3结语

为真正体现园林专业对土壤学课程的需求,土壤学教师应积极转换教学思维,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使学生更加扎实地掌握土壤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将土壤学知识应用于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园林设计和工程建设中的能力,以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4参考文献

[1]曾曙才,刘辉.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专业土壤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林业教育,2008(2):62-64.

[2]吴志鹏,黄界颍,屠人凤,等.园林专业“土壤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天津农业科学,2016,22(2):147-150.

[3]张杰,金志农.高等学校土壤学课程教学改革:以园林专业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45):37-40.

[4]蒋炳伸,宋丽,李鸿雁,等.园林专业土壤学实验教学改革[J].新课程研究,2011(8):127-128.

[5]田治国.风景园林专业“土壤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14,32(2):66-68.

[6]丁绍刚.南京农业大学园林专业教学改革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农业教育,2003(3):25-27.

[7]朱维琴.《环境土壤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1(36):19-20.

[8]冉华,宫渊波,龚伟,等.森林土壤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8(3):86-88.

[9]宫渊波,罗承德,冯茂松,等.森林土壤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4(增刊1):32-34.

[10]穆丹,吴甘霖,范志强,等.探究土壤学兴趣教学法[J].安徽农学通报,2014,20(12):146-147.

作者:王敏 单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园艺园林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