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中西方古典园林设计比较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中西方古典园林设计比较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中西方古典园林设计比较分析

摘要:中西方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决定了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迥异的美学思想。中国古典园林追求诗情画意的审美境界,融风景美、艺术美、文化美于一体。西方古典园林强调人工美,主张用美的法则与规律改变自然。二者在美学观上的差异,为现代景观园林的发展提供了不同的思路与灵感。

关键词:中西;古典园林;文化;美学思想

基于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的差异,中西方古典园林在风格方面有很大不同,形成了各自的特色。中国古典园林可划分为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两类,其特点明显不同。基于历史发展的时间节点,西方古典园林可划分为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等时期的园林,其风格也有所不同。从总体看,因为美学思想和哲学理论的差异,中西方古典园林有在风格、形式方面有着十分鲜明的差异。

一、中西方古典园林表现形式的比较

1.布局形式作为东方园林的代表,中国古典园林又称自然山水式园林,是风景式园林的典范,是人们在一定空间内,经过精心设计,运用多样化的手段搭配建筑、植物、山水,进而形成从自然中来又高于自然的美感,有效结合了自然美和人工美[1]。中国古典园林可分为不同的类型。北方皇家园林与南方私家园林在形式上有很大差异,北方皇家园林多为帝王贵胄建造,布局高大、庄严,风格雄浑、壮阔,以显示皇家的威严。如,清代的清漪园在规模上占地近300km2,承德避暑山庄占地约5640km2,等等。南方私家园林多为文人所建,他们寄情于山水,将自身的理想追求寄托于自然,希望与自然达到境界上的统一,园林的风格与布局比较自然。如,拙政园、沧浪亭布局紧凑巧妙,风格婉约,力求曲径通幽之乐趣。从整体上看,相较于西方古典园林,我国古典园林在布局上处于一种比较自然的状态。西方古典园林在园林布局上崇尚开放,呈现出的格局对称、整齐,以人工美的方式,表现人改造和控制自然的手法,将人的力量充分体现出来。通常情况下,其几何格局由中轴线堆成,林荫路笔直,水池整齐,雕塑和喷泉华丽,建筑物壮丽。如,法国勒•诺特尔式园林的代表作品凡尔赛园林标志着法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时期,其布局巨大,体现了王权宏伟的气势。中轴线两旁是景色各异的丛林园,通过统一的喷泉水池或水盘的设计,达到了整体上的统一。

2.造园手法中国园林的创造没有固定的方式,但有固定的法则,即“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不论是北方皇家园林还是南方私家园林,均追求与自然更加贴近,将自然美充分体现出来。北方皇家园林虽然在整体上高大庄严,但是在细节的设计上依然遵循自然之美。“师法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建造遵循的原则,可以理解为两个方面:首先是组合和布局总体要与自然接近;其次是所有的要素构景都应当协调于自然环境、符合自然规律[2]。如造园手法特色尤为突出的苏州园林,园林中堆叠的假山、曲径通幽处的小小亭台、蜿蜒的溪流等都使园中美景与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在造园手法上,西方园林主要体现为人改变自然的力量。西方园艺家基于数学规律创造美,更加关注对人性的研究和分析,强调强烈的视觉体验。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意大利台地园林在造园手法上参照严谨、纯粹的几何结构,强调平面布局的图案化和几何化。后期虽然受到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自然式的风景园林开始在英国出现,但是从整体上看,其植物和道路依然是几何式的。

二、中西方古典园林美学意向的比较

自然美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园林艺术的共同追求,但各民族对自然美的认识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差异。中国古典园林的建造者以文人、画家居多,所以能将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诗情画意充分地体现出来[3]。西方园林受“唯理论”的影响,强调人工美,体现了人对于自然的控制。

1.意境美与形式美基于对待自然美的态度差异,中西方在造园艺术方面有所不同。西方园林的建造虽然也突出诗意,但西方传统艺术遵循的法则是“艺术摹仿自然”。摹仿不是复制,而是对于自然中数理的提炼与升华,是对于自然的一种理性认知。同时,西方园林创造者普遍表示自然美必有缺陷存在。为了追求完美,园林创造者应当以相应的理念完善自然美,继而将其提升到艺术美的层次。从西方古典园林中精美的几何图案,均衡的布局、轴对称线,都能看出其强烈的节奏韵律。造园者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对游园者产生视觉冲击,体现整体的轮廓美、韵律美和形式美。中国园林虽然也注重形式,但更加强调意境美。中国园林注重情和景,即将景自然划分到物质形态一类。衡量景的好坏的一个标准,是其能否触发人的情感,继而产生诗情画意的情绪。在此方面,中国古典园林明显和西方古典园林有所不同。我国古典园林追求意境,园林艺术家将其对象定义为具体的宇宙观、人生观,进而反映个体内心的情感,即“意境”,其是情与景的结晶。

2.自然美与人工美中国古典园林总体上体现的是自然美。地貌是自然风景的前提,风景由植物、河山等基本要素组成。花草树木体现出自然原有的风貌,即便是有人工创作的地方,也要顺应自然,追求自然和人工的融合。从风格、形式看,中国古典园林可以看作自然山水园,但绝非模仿和再现,而是造园者对自然美有了深刻认识和理解的前提下进行概括、抽象。这样的园林是顺应自然的一种表现,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西方古典园林追求的是人工美。园林要求布局对称、规则、严谨,把花草修整得方方正正,将几何图案彰显出来。基于现象的视角,西方园林主要以人工的手段改变自然的状态。在某种程度上,西方园林体现的是人的力量与自然的对抗。

三、中西方园林美学思想差异之比较

1.“天人合一”思想我国传统美学理念始终认为自然本身就是一种美,不同元素在自然中都是美的表现,花草鱼虫都无须改变,不然就会使自然的野趣、淳朴、天然受到破坏。中国古代文人通常在园林创造中将个人情怀融入自然,彰显心境,通过园林的自然美反映个人的情感。“天人合一”是我国民族文化的本质精神,也是我国传统哲学的重要命题。在中国古代哲学家、思想家的眼中,人是自然界的一分子、一个缩影,所以人的活动要顺应自然的规律,这种观念对我国传统美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4]。中国造园艺术也受到这一思想的影响:人是自然的一员,由人创造的园林也应该顺应自然。因此,中国园林中处处都体现出“天人合一”的思想。如,中国古典园林在通常情况下需要顺着地势的起伏曲折蜿蜒、峰回路转,花鸟鱼虫、峰峦岩崖也几乎保持自然状态,完全是一种临摹自然的表现,自然环境、审美情趣与美的理想水乳交融,既可望可行,又可游可居。园林中的各种元素都体现出主人豁达、怡然自乐的心情,又随着游园者的心境变化产生不同的意境。

2.“人定胜天”思想自然界的中心是人,这是西方园林创作的核心理念。西方造园者认为园林的建造应基于人思想中的模式、规则、秩序,对自然进行改造。尤其是中轴对称的布局方式,充分体现了人对于自然的改造力,由人类创造的几何规则景观占据主要地位。树木、草坪、建筑都体现出逻辑性和完整性,以这样的形式追求完美与和谐。西方园林者虽然不否认自然美,但是他们只是将自然美看作源泉和素材。他们认为这种美自身有一定的缺陷,并非完美,也并不存在独立的审美意义,离开了艺术家的努力,自然不会成为艺术品,亦不能最大限度地展示魅力,所以自然美需要人类的改造和加工,才能趋向于完美。在西方园林中,整形灌木、修剪树木、几何式花坛等经过人工处理的“自然”,与真正的自然本身比较,是美的提炼和升华[5],展示的是对于自然的征服,即“人定胜天”的思想。如法国孚勒维贡庄园,从平面看,其最为突出的就是严谨、整齐的图案,图案的规则、对称实际反映的是对真理的追求。几乎没有曲线的狭长小路和宽阔的大道,将不同的景点、建筑有机地串联起来。不管是平坦开阔的草坪,还是喷泉水池中的华丽雕塑,都充分体现出逻辑性和完整性。这实际上是基于人类精神世界的规则和秩序加工与改造园林,进而形成一种图案装饰画的艺术效果。西方造园者在规则方面的强烈追求,能够看出其对于宇宙本源的追求。

结语

中国古典园林突出写意和感性,关注情感、野趣、自然,强调意境和韵味的体现;西方古典园林创造更加强调写实、理性,对理性的深刻思考,使园林创作被归入严谨、精确、明细的科学范围。不论是中国古典园林还是西方古典园林,都有着博大的精神内容,都是世界艺术的瑰宝,都是人类生存、生产、生活方式发展过程中创造力的体现,也都是人类文明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和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比较并非最终目的,单独讨论中西方古典园林景观中的风格或流派显然意义不大。现代景观创新设计的一个核心就是综合化、多元化,人们需要从中西方古典园林设计的发展过程中获得启发,然后以严谨的态度对其进行改革创新,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现代景观设计。人们应当基于比较的视角,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在传统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技术与审美条件,使古典园林艺术与现代生活环境需求、设计理念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25.[2]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53.

[3]孟兆祯.中日韩园林相似性与独特性[J].中国园林,2006(11):26.

[4]牛彦军.自然与人性的结合—从中国文化传统看中国建筑的“天人合一”性[J].华中建筑,1996(1):12.

[5]陈志华.外国造园艺术[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1.

作者:李梦露 单位:郑州商学院艺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