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古典园林看现代园林建构浅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古典园林看现代园林建构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古典园林看现代园林建构浅析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源远流长,作为其分支的南京古典园林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美学思想对现代园林设计仍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以南京为例,从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两个视角出发,探究蕴含其中的美学思想及设计特征,并就古典园林美学思想与现代园林设计手法相结合进一步探讨,以期对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古典园林;美学思想;现代园林;设计特征;愚园

0引言

中国古典园林这一特殊的生活空间,其建造的主要目的是使文人获得“不出城廓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得林泉之趣”的心灵体验。现代园林作为古典园林的延续,应在继承与发展古典园林美学思想的基础上,构筑集使用性、艺术性、文化性、生态性于一体的现代化园林。

1南京古典园林的美学特征

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是风雅文化的代表城市,其特有的自然环境、历史积淀造就了绵延不绝的金陵城市文脉。童寯评价:“清同治后,南京新起园林,今犹存数家,以愚园为最著。”愚园作为金陵名园,是南京古典园林的体现,研究以愚园为例,探究美学思想。

1.1南京愚园的空间布局

愚园,俗称“胡家花园”,位于今南京市中华门西侧。《江南园林志》载:“园本明徐氏西园故址,后归为吴氏。清光绪初年,胡煦斋就地之高下,置亭馆数十所。”历史上的愚园,几易其主,至清同治十三年,胡恩燮为奉养母亲,购置此园,竭心尽力安排36景,建造了一座理想中的城市山水园林。辛亥革命时,愚园毁于战火,战争结束后,胡恩燮之子胡光国回南京重整家园,并加建34景,形成愚园70盛景。20世纪30年代初,愚园早已是“久失修葺,叠石虽存,已危不可登”,但园林规模轮廓尚在。此后愚园于抗战期间再次受损。改革开放后居民更于园内加盖棚户房,愚园盛景几近消失殆尽。2010年,南京市正式启动愚园重建项目,在尊重场地原貌的基础上修缮愚园32景,再现明清金陵名园新貌。计成在《园冶》中写道:“市井不可园也;如园之,必向幽偏可筑,邻虽近俗,门掩无哗。”愚园地处城市,在这块不大的城市基地上,不仅要营造家宅居所,而且要提供休憩观赏的亭台及仿照自然的山水景观,需要通过积极的空间布局获取观赏的连贯性。愚园整体划分为内、外两个区域。内园以家宅居所为主,是典型的园中园模式。内园中心春晖堂点明“孝心娱亲”的园林主题,清远堂为园之正厅,面临愚湖,背靠假山,“轩豁洞敞,列屋延袤,为一园之胜”。在两个主体建筑之间,仿照苏州狮子林掇山叠石。此外还分布青山伴读之楼、水石居、铭泽堂、无隐精舍等建筑,廊亭曲通宛转其间。外园则以自然山水为主,以愚湖为中心,分布秋水蒹葭之馆、课耕草堂、延青阁、春睡轩等建筑,牧亭、草亭点缀其中,梅崦、鹿坪、西圃、竹坞丰盈园林景致,外园西部山冈为全园制高点,可登高远望,俯瞰园林(见图1)。

1.2南京愚园的营造法则

愚园虽身处闹市,但园内景别丝毫不逊色于山林野趣。从空间布局来看,得天独厚的环境条件是愚园形成城市园林的基础,但能在嘈杂纷扰的市井中寻得一方幽静,独树一帜的营造法则不可忽视。“建筑自然,壶中天地”。愚园整体布局为前宅后院,以内园密集的建筑群落引申外园开阔繁盛的园林景观,功能性建筑与观赏性空间通透流动,自然清幽之景与文人情意相融,各景致相互观望,不仅增加观赏价值,也营造出适应文人园居、园游的城市园林景观。“巧于因借,景中有景”。愚园不仅将园外的凤凰台“远借”到园内,而且以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等多种借景方法增加山水景观之间的连接,其中最具特色的便是“兰花墙”。兰花以镂空样式出现于墙面,类似于漏窗,但并无独立的框景效果。愚园内设置兰花墙,名为造景实则托物言志,以兰花之淡泊贤德,抒写园林主人一己之宏愿,以兰花之长寿康宁,点明奉养母亲的园林主题,形成幽深宽广的境界意趣。“掇山理水,宛若天开”。园中掇山,不仅再现峰峦峭壁,也使咫尺山间获得丰富层次。愚园有两处掇山值得重点关注。其一外园掇山,愚园近靠凤台山,旧时在外园处堆土山以作凤台山余脉,假山与真山相融,创造出似有深境的延伸。其二内园掇山,在清远堂与春晖堂之间有一处“金陵狮子林”,山石错落有致,叠石穿洞,嵌空玲珑,更有“论者以泉石之胜,不让吴中狮子林”的美誉。山石依水为妙,在愚园假山处,水或以瀑布倾泻于池中,或滴水叮咚作响于洞内,铮铮声若琴筑,潺潺水声更显文人生活清乐。“植物造景,园以景胜”。名园需配佳卉,愚园内以灵活多样的植物配置与建筑相协调,春晖堂后牡丹甚盛,清远堂前有万朵莲花,西圃中绣球团结于上,课耕草堂屋后广种芭蕉……此外,园内还特别设置用于观赏的芍药田、竹坞、梅崦、海棠壁。愚园内植物配置也充分考虑了季相变化,春时满壁海棠斗艳,夏时荷花碧玉轻敲,秋时枫叶霜叶火花,冬时梅花傲骨绽蕾……四季花香馥郁,四时之景丰富,城市山林更显自然野趣。“诗情画意,意境高远”。诗情画意,生发于文人雅士的才情雅思,私家园林,实质是私家资产的一部分:从功能上考察,可以是住宅的延续,可以是田产的一种,可以是自家赏月的清幽地,可以是邀请宾客的开放所[5]。实际上,愚园已经超越了私家园林的界限,成为文人进行雅集活动的场所,据不完全统计,愚园举行雅集活动70余次。园林主人以雅集为由头招揽大批门客,长谈阔论,使愚园超越了真实园林空间的存在,成为文人精神栖息的“精神空间”,不仅持续发展了文人风雅的生活模式,更是随性洒脱、超然物外、淡泊以明志的文人精神世界的完整呈现。南京愚园借城市地形,因地制宜,利用空间延伸,突破场地边界,同时配合借景、对比、掇山理水、植物造景等造园手法,着重人、园林、城三者的和谐统一,形成园内有园、景中有景、移步异景的视觉效果,其美学特征乃明清江南古典园林的集中体现。

2南京现代园林的设计特征

现代园林是专门建立的模仿自然、供人观赏的休闲场所。南京现代园林在延续古典园林美学思想、营造法则的基础上,融入西方造园手法和其他艺术形式,形成风格交融、形式多样的现代园林景观,其中比较典型的有牛首山文化旅游区、浦口公园、鱼嘴湿地公园等,并大体呈现以下3点特征。2.1园林开敞化,服务大众化古典园林是被文人浓缩了的“自然”,文人在有限的空间内,通过建筑布局、叠石理水、植物配置、书画楹联、家具陈设等元素组合成一个反映个人审美趣味和生活体验的“园林空间”,营造出一个向往自然、诗情画意的“精神空间”。此时,园林仅对园林主人开放,伴随雅集等社会活动的加入,园林渐渐由自我封闭的“私人空间”向开放游览的“公共空间”转变,但仍有其自身的独立性、封闭性以及身份的等级性特征。而现代园林的服务对象为大众,不仅局限于南京,目前我国主要的园林空间均不再被个人或某一群体所特有,而是大众审美和需求的集中体现,园林大门开敞,成为服务大众的城市公共园林,同时也不再局限于方寸之内,开始与城市建筑、城市设施、城市道路产生联系。

2.2功能多样化,布局自由化

满足大众需求是现代园林设计的重要原则。古典园林虽有许多美学思想值得后人学习与借鉴,但是功能单一的弊端阻碍了其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南京现代园林不仅作为观赏游览之用,而且具有保护自然环境、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城市生态多样性、创新生活方式的功能与作用。在空间布局方面,建筑大面积减少,变更为以景观廊道为主导进行的空间划分,园中设园,景中融景,空间层次丰富多变,对现代人生活方式的转变具有创新性的探索,同时也在极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回归自然、追求环境美的愿望。

2.3设计创新化,空间交互化

南京现代园林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基础上,更追求将不同的创新思维与空间交互体验融于园林设计中。比如牛首山文化旅游区的核心景观建筑佛顶宫,其地上部分“禅境大观”,穹顶采用的全覆盖发光膜照明,使观者如身临其境般体会到晨曦、艳阳、黄昏、月光等不同时刻天空的变化,其下中央处为可360°全方位旋转的卧佛旋转莲花台,舞台四周伴有大面积的水雾特效。牛首山文化旅游区将交互空间设计手法融入园林设计中,不仅突破了传统的佛文化空间的表现模式,以润物细无声的状态使观者拥有沉浸式的场景体验,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创新。

3古典园林美学思想与现代园林设计手法相结合

古典园林作为最能体现文人交往需求、精神世界、价值追求的典范,重营造法则、诗情画意、意境创造,为后人留下了丰富且意蕴深长的园林美学遗产。但是古典园林中服务对象单一、设计思想缺乏整体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现代园林设计的发展,如何将古典园林美学思想与现代园林设计手法互为补充、指导,是现代设计师应着重思考的问题。

3.1延续金陵文脉,讲好南京故事

南京作为江南一带历史文化名城,山川灵秀,文学昌盛,自古深得崇尚隐逸、洒脱率真的文人喜爱。在地理环境与地域文化建设的相互作用下,设计者应根据现代人的行为模式和欣赏水平,结合现代园林设计理念,积极将金陵文化融于现代园林设计,如将景名、匾额、楹联与诗词书画相结合,或借鉴古典园林堆山叠石的形态和神韵,以写意假山石为园林增添山林野趣,在潜移默化中使园林设计与南京文化之间形成一种必然联系,不仅可以使观者欣赏到园林的自然风景,而且能使园林设计更具有文化底蕴。

3.2讲求师法自然,创可持续发展

现代园林设计作为人居环境建设的重要环节,愈加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现代园林设计经常为了追新出奇,改变原本土地形态,对自然环境破坏程度比较大。中国古典园林讲求“师法自然”。师法自然不仅是对自然景物的师法,更是对自然规律的师法。古人造园还讲求“因地制宜”,相地合宜,构园得体。实质上,古人所提倡的自然观,是以人为本、保护自然、改善生态环境的一种可持续发展观念,是人与自然要素间的和谐统一,是城市与园林的相互协调。任何一个基地都有其独特的地理特征,南京现代园林设计应从古典园林的自然观出发,在尊重场地、考虑基地现状的基础上,积极寻求与场地及周边环境的联系,将设计方案与能否同自然协调互补作为设计基本准则,给予自然以高度尊重,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工之事,这样不仅可节省因违背生长规律而付出的经济成本,也有利于创造出人、自然、园林、建筑相互和谐、相互交融且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园林空间,充分体现园林设计中的自然之美、艺术之美和道德之美。

3.3凭借有限面积,营造无限空间

中国古典园林强调“以小见大”,其本身具备的气韵易带给观者以更为宽广的空间遐想。在南京现代园林设计中,亦不能将视野局限在一个单纯的空间内,而应跳脱咫尺山水的限制,以获得关于无限空间的想象。在具体空间营造方面,可以使园林景观与诗书画等美学思想紧密结合,或利用植物的四季变化使空间具有季相之美,或借鉴蜿蜒曲折的廊亭以延长游览路线,或以远借、邻借、应时而借的手法将外景、邻景引入园中,抑或通过山石、植被、水体及建筑等要素的排布提升园林设计的地形错落感。园林依托城市产生,城市、园林二者互为空间背景。南京现代园林设计不应局限园林的边界,而应以视觉的边界为设计范围,即园林设计不仅要在有限的绿地及空余场地上建造,更应结合城市规划、城市建筑、城市设施、城市生态环境等方面,将园林放置在整个城市范围内进行设计,丰富城市空间形态,实现城市与园林综合构思设计的阶段。

4结语

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代园林成为人们日常主要的休闲场所之一,而将现代设计理念与古典园林美学思想相融合,并指导现代城市园林设计则,是必然趋势。南京古典园林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及自然醇厚的美学特征,南京现代园林在融合现代审美趣味的同时,秉持师法自然、因地制宜、文化主导等古典园林美学思想,积极传递现代园林景观中的人文内涵,提高城市品位和魅力,努力建造出闲适优雅的休闲环境,形成地域鲜明、可持续发展的南京现代园林作品。

参考文献:

[1]童寯.江南园林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63.

[2]计成.园冶[M].胡天寿,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

[3]陈植.中国历代名园记选注[M].合肥:安徽科技出版社,1983.

[4]陈薇.流变与新建———南京愚园重建记[J].建筑学报,2016(9):96-101.

[5]张品良.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J].江西社会科学,2002,22(9):40-42.

作者:刘迪 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