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环境艺术在园林设计中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自古以来,中国人对于美始终抱有不懈的追求,在一代代人的创新与再创造之下,凝聚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古典美学与现代美学。新时代,生态环境背景下的美学观念变化促使环境设计学科快速发展。基于此,该文通过分析传统造园理念,探究如何运用环境艺术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讨论环境与景观艺术及园林设计的发展新模式。
关键词:造园理念;环境艺术;景观;园林设计
在园林设计工作中,设计师运用环境艺术能够为游客提供和谐、优美的生态园林空间,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彰显园林独特的魅力。以苏州园林为例,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渗透、相辅相成。一方面,苏州园林营造出匠心独运的空间构成与造园情境;另一方面,苏州园林融合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与人文艺术理念,营造出圆融的美学境界。两者的有机统一不仅给人视觉上的审美享受,而且给人心灵上的深层次震撼。艺术的表现空间是有限的,而艺术的深刻内涵和美学追求是无限的。园林设计者在环境设计规划时,应当充分了解当地的生态环境、园林环境和受众群体,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有效结合,实现生态与美学的平衡,满足受众对城市生活美的需求。
一、传统造园理念
1.中国古典园林传统造园理念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世界园林的瑰宝。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基于现实的切实考虑,在与自然的接触下,通过感悟,将人工创造与自然天成融合,形成了与其他文明不同的审美趣味和审美价值。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不是对自然的简单模仿与再造,而是追求园林美学,回归自然,以获得浑然天成的艺术效果。就造园而言,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诗经·郑风·将仲子》“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1]。中国古典园林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三大特色园林: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皇家园林的发展主要围绕皇权展开,蕴含皇家对山川自然的崇拜,布局仿若仙境,追求通达神明。起初,园林建造规模庞大,但是仍然保留对自然的敬畏,由于缺乏审美意识,难以形成高于自然的创造,形成了一种“模山范水”的造园手法。而后,魏晋南北朝更加注重园林的皇家气派,这为后期封建皇权发展下的建筑建造提供了借鉴。魏晋南北朝时期局势动荡,思想、文化、艺术活动异常活跃,中国古典园林也得到了重要发展,前期规模化、粗鄙化的造园手法向精细化发展。在文人雅士追求情趣的推动下,园林的艺术性逐渐增强,园林文化开始追求诗画互渗的写意风格。此后,写意山水也成了唐朝文人墨客建造庭院的一大标准,对于山水的处理、对于花木的布置都顺应自然,饱含自然趣味,用人造或天成的自然之“形”表达真正意义上的自然之“神”,以求“形神合一”;同时,园林还寄托着造园者和园林主人的“情”,以达到自然的形神和人的情感的有机结合[2]。寺庙园林则是宗教世俗化普及的结果。一方面,宗教园林景观的布局能够吸引香客和信众;另一方面,通过园林景观的建设,可以使宗教建筑与景观建筑在更高层次上得以结合,在现实之中获得了思维的超越。此外,“超乎天地之外”的美学观念也对后世写意园林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2.西方传统造园理念
西方园林深受数理美学思想的影响,大多以几何、线性等关系表示对自然的掌控,与中国古典园林寻求与自然和谐共生相区别,体现了一种理性的自由,认为人是高于自然的存在。西方园林可以上溯至古埃及王朝建造的园林,以立面正方为基础,中央架设葡萄架,四周灌溉绿荫为点缀,构成了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小园,又以中间的凉亭、水池为连接,形成了“建筑师和灌溉师的园林”。而后,西方在不同时期形成了意大利贝尔维德勒园、法国凡尔赛宫、英国斯陀园,英国园林家德里克高度赞扬了这三座园林的艺术成就。以英国斯陀园为例,西方造园家尝试从人文景观布局朝着生态环境景观融合布局转变,依托环境的地势,一改西方传统改造自然的美学观念,在顺其自然的基础上,以几何秩序打造了这座具有浪漫主义理想的自然园林。造园家布朗采用极简式手法,就地取材,不再一味追求地面与环境的铺设,而是通过平静的水面和自然景观植物的栽植形成层次差。如,以形态自由的树丛替代了曾经规则的绿化丛,绿化更注重视觉上的自然美,避免雕琢过分、排列层次不清等问题让园林布局显得闭塞。无论是人工还是自然,都在追求变化的有机统一。西方造园理念的传播影响了中国现代园林的造园理念;同时,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理念也影响了西方现代造园理念,体现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思想。园林作品背后体现的是设计理念,从而使环境艺术在园林设计中得以和谐发展。
二、环境与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1.环境理念弱化
园林设计是造园者对环境艺术的把控和艺术美感的传达。一件优秀的园林设计作品不仅要为受众带来视觉方面的享受,而且要为受众提供舒适的解压环境。部分设计师片面地追求环境美感,未充分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与受众需求,仅从建造前期的视觉、运营等效果出发设计园林,实际上难以满足造景的多元化、层次化以及后期环境管养平易化等需求。园林的环境艺术设计本质上是为人服务的,要充分考虑园林建设的安全性、实用性、舒适性等。如,山、石、水、景的空间构成要在保证人们安全的情况下完成构建,景观植物的选择可以在确保观赏性的同时增强一定的趣味性,提高游客的参与度,增添园林的活力。如果仅追求环境体验的园林设计,往往会给园林事业的发展带来阻力。
2.景观配置不佳
园林设计对景观配置与环境层次有很大的需求。大自然变化丰富,将园林咫尺方寸之地的景观布置做到和谐共生难度较大。一旦配置出现错误,往往会影响园林的整体协调性。如,在环境设计时片面追求颜色与层次感会导致搭配混乱,而如果忽视颜色与层次感,则会导致搭配单一。
3.景观种类较少
在园林设计中,由于社会、区域、经济、纬度、气候、地貌等方面的差异,设计师在选取环境景观种类时往往具有局限性。部分设计师往往不加深入调研便偏向于选择适应力强的常绿乔木等,同时加入过多的山石布局,使园林无“林”,成为一种假山式环境,这间接放大了园林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3]。
4.生态理念缺乏
如今的环境设计不仅要达到舒适、美观的标准,而且要融入生态理念、绿色理念、多元化理念、人文关怀理念等。设计师应当根据当地的地域文化环境,有针对性地提出现代环境设计理念,在园林建设中促进地域文化与时代发展的有效融合。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部分设计师往往片面地追求市场与成单率,园林设计方案没有明显体现以往环境心理学、植物文化价值等[4]。同时,部分设计师未能从不同文化对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影响方面展开分析,以致生态理念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较为缺乏,园林设计水平有待提高。
三、环境艺术与园林设计协调应用
1.将环境心理学融入园林设计
设计师在园林空间设计中,要立足于环境心理学角度拓展设计认知,及时与受众沟通交流,切实立足于游客的生理与心理需求,做出符合现代审美的园林设计。在园林设计前期,设计师要充分了解市场与受众需求,对当地生态环境开展调研,做到因地制宜、造园适宜。对于园林的整体布局,设计师要充分考虑安全感,使山、石、水、景要与游客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在廊桥、平台等阻隔设施建设中,依据安全心理采取不同的安全措施,如加装护栏、打造玻璃防护隔板等;同时,要根据游客不同的心理需求,在安全区内设立休息区,合理错峰,满足游客生理与心理上的安全需求,使游客更全面地了解园林的景观布局。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故而也应考虑到实用性方面的需求。一些典型的特殊园林应当予以保护与生态修复。如,苏州的拙政园简洁古朴、落落大方,不以工巧取胜,而以自然为美。而对于新兴的人工设计园林,设计师应当考虑游客观赏性需求外的实用性需求,如划分一定的园林区域,开展山石堆叠、绿植修剪等园林活动,提高游客的参与度。一件优秀的园林设计作品只有被受众接受,其价值才能够得到完美展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园林设计的落地与发展。园林是为人服务的,在确保安全性与实用性的同时,必须以观赏性为第一原则。设计师应当结合当地文化和受众人群分析园林的社会价值、审美价值,通过有限的空间展示无限的意蕴,在一定范围、空间、景物的组合之下,将自然美学的理念徐徐道出。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要结合当地的生态环境选取恰当的植物种类,考虑植物造景分布的协调性,从颜色、层次、数量等诸多方面与环境结合,为人们提供舒适的园林观赏环境[5],使人们踏足园林后,能释放快节奏生活下的沉重压力。不同游客的社会经历、情感等不同,面对相同的园林景观,往往会联想到不同的意境。同时,部分游客更喜欢安静、舒适的环境,独自欣赏园林景观。如,部分园林中玄关、岩洞等的设计就恰到好处地满足游客对于环境私密性的需求。虽然是公共空间建筑,但应确保公共空间的合理布局,避免拥挤、繁杂化。以老年群体为例,设计师可以适当在园林中增加岩洞式景观房、林边休息室,满足老年群体特殊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设计师要在园林设计中融入环境艺术心理学,在构思、设计、选材、施工的过程中,基于环境艺术的特殊性,找到最合适的设计理念,运用专业知识,从环境设计、受众心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价值等角度出发,尝试建立专门的园林设计方法,形成更加专业化的理念,从而对整个园林设计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意义。
2.将艺术美感融入空间设计
(1)景观种类和功能
一件优秀的园林作品往往不是单一的,景观的空间分配能够体现出立体感。设计师在园林设计过程中,要通过对当地生态环境和园林整体布局的分析,选取合适的植物种类和景观位置,利用景观配置弥补人文景观的缺陷,确保从整体上掌握空间,做到种类丰富、内容丰富、层次丰富,依据不同空间配置不同种类、数量的景观。如,园林小径以山石为伴,将常绿性小品作为搭配。设计师可以通过对园林小品的应用,将各区域内具有差异的不同景色联系在一起,使建筑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同时应当考虑将当地的气候与四周的风光相结合,体现出园林设计的整体性,从而达到一种自然的生态协调。如今,国家强调生态文明建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环境设计在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下也应当考虑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注重生态效益。植物造景布局要确保景物之间的和谐共生、互依共存,以充分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实现绿化作用[6]。在景观布局时,设计师要尽可能地确保园林生态系统的健康成长,助力改善城市环境品质。
(2)环境景观布局
园林设计应当依据当地地形展开,山、石、水、景的布局应当注重整体性和灵动性,从而使环境景观布局与建筑布局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中国古典园林的建造者通过抑、透、对、障、框、露等手法,使园林景观在一藏一露中体现若即若离的美感。多元化的围合设计不仅为游客带来了视觉冲击力,而且增强了环境景观布局的艺术感。东晋王羲之将山水之美与自身之情相结合,于感怀之中进行艺术创作,促进了园林艺术的兴起。而后,曲水流觞成了文人会友的一项园林游乐活动,逐步成为我国传统园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了一种独特且重要的景观。根据《水经注》等文献的记载,华林园在园林造景时,对于水、山、石等空间布局处理巧妙地借鉴了《兰亭集序》的造景,主体水域以天渊池作中心,为保留曲水流觞的特性,从各小水域分别作呼应,强调建筑的亲水性[7]。山石与水体的合理空间划分让园林景观变得更加生动,增强了环境的协调性。
(3)以人为本思想
园林设计必须遵循为人服务的根本理念,为人提供安全、实用、舒适的城市生活空间。设计师在设计园林时,要充分做到以人为本,应当注意以功能性与设计性为前提,在保障设计的最优化处理下,有效构建物质空间的布局,合理配置设计资源,从而实现设计美感、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多要素的统一。如,设计师根据场所的客流量配置公共卫生间与休息区,使游客在获得视觉感官的享受后,进一步实现身心放松。园林景观设计必须考虑人性化标准,使人的需求与景观分布、建筑空间设计等达到多元平衡的状态。
3.将精神文明建设融入物质文明发展
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设计师要在设计之前就树立整体的规划设计意识,明确设计要点,全面实施因地制宜的设计思想,充分考虑园林设计是否具有合理性与舒适性,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之下开展调查分析。规划方案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设计师要充分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为确保人们的身心健康,设置游览、娱乐、休息等建筑场所,全面考虑各区域人群的年龄层次,使游客各得其所。在构成要素方面,设计师要借鉴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依据各功能区的建设展开铺地、景观、台阶、园林小品等方面的设计,优化环境艺术在园林设计之中的应用。同时,设计师不能局限于物质层面的享受,更要注重设计对于深层次的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中国古典园林尤其是私家园林在设计之初,就是为了营造能净化心灵的天然氛围,使人们通过园林与自然相连,寄情于山水,忘却得失、荣辱、悲欢,获得精神上的自由。从园林美学角度出发,设计师要将自身的设计理念融入自然风光,将自然意境融入建筑、山石、溪水等具象的艺术符号,在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理念支撑下追求文化内涵[8]。新时代环境要求设计师在园林设计中更多地引入人文关怀思想,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元素,增强园林设计的影响力与吸引力,以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促进园林设计和环境艺术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环境艺术在园林设计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设计师要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对传统造园理念的分析,讨论环境心理学在增强园林建设的安全性、实用性、欣赏性等方面的应用。环境艺术景观布局的合理优化提高了园林设计的整体效果,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地域文化特色与园林景观的融合使园林环境更加协调,并为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1]张蓉.园林景观设计与环境可持续发展[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1.
[2]沈梦婷,曹磊.雅俗共赏下的古今园林之美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21(21):94-95.
[3]黄文龙.园林设计中小品与环境的关系探讨[J].建材与装饰,2020(19):70-71.
[4]周建新.园林建筑小品与环境协调性设计研究[D].郑州:河南工业大学,2016:17.
[5]邵诗文.环境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21(7):104,107.
[6]陈扬,钱可敦.古典园林与城市公园中的植物配置[J].艺海,2020(4):98-99.
[7]董璐.植物造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探究[J].现代园艺,2020,43(18):110-111.
[8]顾恬恬,王芳惠,王玉立.苏州园林艺术在环境设计中的运用[J].艺海,2020(7):108-109.
作者:陈翘楚 单位:南京林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