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公园设计论文:主题公园规划与功能分区研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公园设计论文:主题公园规划与功能分区研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公园设计论文:主题公园规划与功能分区研讨

本文作者:王华、郭晓东 单位: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在强调环境保护的今天,主题公园被看做是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的强有力的工具。漪汾公园在整合优化地形土壤、水、动植物等自然生态资源时,主要把生态效益放在首位,在造园中引进海棠、玉兰、银杏、山楂、竹子、牡丹等上百种珍稀树种及花卉。公园遵循自然的原则,从起伏的景观山丘,到疏林草地,均以乔木、灌木、草坪相结合,落叶与常绿树种相结合,观叶与观花植物结合,以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创造出一座上、中、下(乔、灌、草控制面积比例约为5:3:2)相得益彰的城市生态型绿地[1]。公园不断栽种、补种应季树种及花卉,实现了四季常青、三季观花的观赏景观。

公园的规划中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以服务大众为宗旨,力争打造成一个通俗化、适应大众、能解除人们生活压力、展示社区形象的场所。公园更多的倾向于“动”,倾向于“娱乐性”。公园中设置很多开敞的大空间,人们在公园中的活动范围相对较大,行动的目的性增强,满足居民娱乐、享受、休憩的要求,使得他们有家可居,有园可游。为了使市民在园内观赏植物的同时增加一些树木知识,公园中各种乔木、灌木的枝条上绑有标签,上面注明该种植物的中文名、拉丁名、所属科类及其主要习性[1],增加了市民的园林树木、花卉知识。

功能分区及分析:

(一)功能分区

公园的建设满足了社区公园的服务半径,不仅起到文化继承的作用,还提高公园的内涵与品位,树立社区形象与特色,为周围居民展开户外活动提供了一个公共的大舞台。公园规划设计以方便周边居民休闲、健身、娱乐、教育为主导,将公园划分为休闲、观赏、活动三个功能区。北区在设计上以体现晋商文化为主题形成休闲区;中区结合亭、台、廊、桥等园林小品构建成公园的主要观赏区;南区设计则体现资源共享特色,社会与学校共享的体育场所构成了活动区。

1.休闲区

休闲区则是公园北区,以幽雅自然为设计理念。休闲区的入口为次入口,因此入口处不需要宏大的气势。此处以不锈钢火柴雕塑为中心(如图1),辅以观光广场、环形花坛的布置、太阳能“科普画廊”及其他园林小品作为序幕。广场周围分别设置花卉带、景墙、玉兰园、泡桐园等景点,简洁明快的步行道穿流于疏林草地之中,或坐、或行、或观棋、或读书,怡然自得,幽雅、平和。其中种植泡桐、玉兰观赏林,配以灌木、草坪及长椅,创造出安静幽雅的空间。在这个圆形的平台上,附近居民早上在这里跳广场舞、打太极,下午在这里跳交谊舞、戏曲演唱、踢毽子等,形成了独特的社区文化,同时也陶冶了人们的情操。

2.观赏区

观赏区为公园主景区,主出入口设置在千峰北路处,位于公园南北距离的中段。入口南侧设置一处小型停车场,方便远处的市民驾车来游玩。规则式布局、敞开式入口,配以小型假山、景亭点缀,创造出大气而不失华丽的广场(如图2、3)。区域北侧结合地形落差设置一座高4m的山丘地形,山丘按摩步道贯穿南北。山丘后面则是望景高层小区,以草坪、围栏分割,并与小区内的绿地建筑相结合,整体形成高低错落有致、住宅与园景相融合的景色。山丘以植物造景为主,结合乔灌草花相结合的形式配置,园林小径蜿蜒在草坪绿地之中,配以木椅、徐继畬的雕塑和纪念亭(如图4),形成自然、安静又有内涵的氛围。山下设计水面及小栈道、木廊桥(如图5),以小段木桥将水面分隔为北静水和南部动感假山水景相结合。北侧水面用卵石滩形成自然的驳岸形式(如图6),水面上架起木廊桥、水上栈桥形成一系列的亲水空间;南侧水面则设置喷泉,自由式不规则叠石的池岸方式(如图7)设计得很自然,岸边的石头可以供人们乘坐,人和水完全融合在一起;小型动感瀑布主要是利用山丘地形高差和砌石形成的,潺潺流水及水帘后若隐若现的景观吸引许多游人驻足观赏。有了水这一生命的母体,有利于公园及其附近城市区域生态微气候的形成。

3.活动区

活动区入口处以小型雕塑遮挡视线,绕过雕塑,则豁然开朗,占地7630m2的运动场尽现眼前。该运动场实属太原市外国语学校的运动场,其铺设400米标准塑胶跑道,6对标准篮球架及其场地。运动场不仅为市民提供了健身运动的场所,也解决了太原市外国语学校运动场的难题,实现了社会与学校资源共享的目标。运动场的北出口处,是供游人休息活动的运动器材区,各种不同的运动器材可谓老少皆宜,方便了附近居民来此健身,充分体现了社区公园的功能。

(二)设计分析

1.地形设计

公园设计对地形进行了合理有效的利用。公园西侧靠近城市干道,设计师采用大片绿地与松柏林及高大乔木的种植,巧妙地将道路的喧嚣与公园的静谧隔离,从园外望园内也起到隐约可见、诱人入园的效果。公园东侧与高层住宅建筑紧邻,设计师进行了适当的土方调整,填土成丘,并设计下沉草坪与住宅区连接,形成高低起伏变化的地形,配合植物群落的强化作用,将住宅与园景贴切地融合在一起,丰富了公园的立面景观效果和空间层次。

2.园路及空间设计

公园中优美的园路曲线,形式多样的路面铺装,与地形、水体、建筑、植物、石景等景物紧密结合,形成一幅完整的风景图,给人一种不是“因景设路”,而是“因路得景”的感觉。园路的设计主次分明,主干道将各个景区融洽地贯穿起来,既保证了高峰期人群流动的通畅,又增添了公园空间变化的趣味性。次干道及散步道均铺有鹅卵石,起到按摩健身的作用,同时根据地形的起伏,构造出不同坡度、弯曲度的园路,给那些喜欢晨练、通过散步来进行锻炼的人以多种选择。公园中的步道每隔一段距离就会在路边摆设供人们休憩的坐凳或辟出一块舒适、和谐的活动场地,周围适当配以小灌木、草坪和观赏树木,尺度宜人,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公园园路设计时,注重两侧空间的变化,园林空间的组织与园路的布局融洽地结合,疏密相间,留有透视线,并有适当缓冲草地,以开阔视野,起到了兼顾游园路线和展示园景两方面的功能。

3.绿化

公园十分强调绿色景观的打造,将大面积绿地展示给居民,植被覆盖率达80%,并通过密林、草地等多种表现形式来体现这种自然式园林的手法,从密林小径到林中空地,疏林草地再到缓坡草坪,形成疏密、明暗、动静对比。同时通过树阵、几何形园路、规则草坪来分割、展现高低层次不同的绿色景观,两种绿色景观相辅相成,形成对比的同时,也给游人丰富变化的视觉感觉;在引入绿色的同时,又体现着一种自然与规整的融合。公园内的植物景观设计注入了“四季有景”的设计理念,按照上层乔木、中层乔灌木、下层耐阴的低矮花灌木、地被和缀花草地三层设计模拟自然的生态群落,以保证夏景的浓荫与冬季有景可观。公园绿化的后期养护与重建的管理工作相当及时、到位,养护人员会根据气候的变化,及时管理公园中的植被,并重建或更换一些不适合的植物。

4.水体、小品及其他设计

水体是公园的灵魂,公园内水体设计由动态水体如喷泉、瀑布和静态水体相结合,形成了动静鲜明的对比,充实空间艺术气氛,满足了游人亲水、近水的需求。景观小品是独立设置的,功能简明、造型别致小巧,起到点缀装饰、隔断空间、美化强化景观、休憩和观赏的作用。公园内可见的景观小品有亭、池、廊、桥、花坛、喷泉、瀑布以及各种建筑雕塑等。作为社区公园,还为居民提供休息娱乐的器材和公共活动的设施,不仅增添园趣,丰富景观,又能给人一种亲切宜人的感觉。

5.设计不足之处

公园遵循自然的原则,创造多层次的自然景观群落,以发挥最高生态效益,同时,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将三者相统一,使环境与环境,环境与人,人与人能够更好地进行交流。但美中不足的是公园在科学合理的安排用地,合理布局方面还有欠缺。(1)公园内建起日式餐饮这一经营性场所,占用了原有的绿地,附近居民很有怨言,不仅破坏了公园的自然景观,也改变了公园为周围居民服务的公益性原则。(2)公园内的竹林,虽然引进的竹子是适应北方气候的“淡竹”,可以让北方游人观赏到珍稀植物,但由于气候与管理的原因,竹子的泛黄和其他植物的绿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影响了公园的观赏效果。(3)作为社区公园,应该考虑儿童的服务范畴,应建设一些适合儿童的设施,如:沙坑、儿童休憩器械等。

公园地处居民区,设计者本着“可观、可行、可用”的设计理念,使人与自然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在造园艺术上,设计者追求的是布局自由、浑然一体、“天人合一”的文化内涵,着重通过人工与自然的巧妙组合、假山的堆砌与水景、树阵广场与水广场等,形成动与静、虚与实的强烈对比,丰富空间形态与层次的变化,强化公园空间构图的稳定感。总之,漪汾公园注重以人为本,以营造至善、至美的环境为目标,为市民创造亲切宜人的活动场所,精心塑造了生动、和谐、有内涵的社区主题公园。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